2021年1月18日 星期一

我的雜思筆記(17):詩人與屍人

我的雜思筆記(17):詩人與屍人

馬里坦(Jacues Maritain, 1882l973)羅馬天主教哲學家,「新托瑪斯主義」的主要代表,「新人道主義」理論家,他說道: 

在世界上,有什麼財富,什麼藝術珍品,什麼公理正義,能夠比得上生活、感情、自由和美好的回憶!

是的,世間沒有完美的事物並永遠存在,只有記憶中美好的生活。「詩人」的生命力來自「憶不完」的記憶,而不堪回首、怯於回憶的人,則是「屍人」。 

作為一位宗教哲學家,一如所有負責任的哲學家,都必須勇於指出「時代的錯誤」,Jacues Maritain就曾經批評「教廷」在人類最需要指引方向的關鍵時刻,放棄了應該承擔的責任。他提出「多元的人道主義」。在「人的關係」中:人與上帝之間、人與人之間,既要增進人與上帝的親密關係,也要對人類內部事物有更深刻的理解。 

但事實上,現代人不是把精力耗在物質消費上,就是自我毀滅。其中,一種「顛倒是非的慢性自殺」,已扭轉成一種「人盜關係」。 

Jacues Maritain對「教會儀式主義」的批評,實際上是他對「現代性」-「一個物欲橫流的資本主義社會」-之批判的折射。他當然改變不了宗教界的人,但卻改變了人們對宗教(特別是教會組織)的看法。對Jacues Maritain而言,「實踐是檢驗信仰的標準」……。但是,對於早已「物欲化」的現代人來說,無果連信仰(無論是宗教信仰、道德信仰、乃至行事原理的基本常識)都沒了,實踐能檢驗什麼? 

對一個已經確證的、無可救藥的人的侷限性的理解,和一個對未來依然充滿希望的期待,兩者可以相容嗎?

Jacues Maritain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