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論文

解構上海「動態清零」-生命政治學的批判

誰才是「歷史虛無主義」?-認同反寫與歷史位移:中國大陸的「歷史虛無主義」

三重鎖定 -中國低碳經濟的制度困境

中國水電開發觀點的論析

流域政治-大湄公河跨界治理的衝突與合作 :以中國小灣水電站為案例

中國大陸的轉型危機

後ECFA時代與兩岸統合治理 -走向「中國特色的兩岸公民社會」

農業與農村問題

氣候論述權 -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立場與論辯

回到未來 ─ 傳統政治學的挑戰與新轉向

從中山先生的「大中華國族」到中共的「統一論述」 -一個後殖民批判的觀點

農業產業化與農業發展 -雲南省石林縣案例之考察

中山先生思想與兩岸新思維

控制與反控制 ―中國「村治」(農村治理)的歷史演進與民主化趨勢

非關民主:中國村民自治―三層「國家∕鄉村」模式的分析

全球化與兩岸風險治理-「風險社會」與「複合治理」概念的運用

科學發展觀-中國第三次社會轉型

苦吟與禪脫 ─中俄流亡文學的比較:《靈山》與《齊瓦哥醫生》

拆解國家 ─中國地方的「逆治理」與國家權威的碎片化

市場轉型與身體景觀─「後革命」時代中國人的身體變型與認同建構

中國第三次社會轉型──中共「17大」與「新發展觀」

休假研究報告:世界主義、離散與流亡書寫/ 兼及帝國文本「政治無意識」的個案分析

後殖民批評:從史碧娃克(Gayatri Spivak)到巴芭(Homi Bhabha)

西部大開發的可選擇戰略與模式

全球化與中國:機遇、挑戰與調適

後殖民理論在中國--理論旅行及其中國化

產權理論與中國大陸的國有企業改革

新制度主義與中國國有企業改革 -一個分析框架的運用

「非農化」與農民意識之變遷

國家障礙-中國大陸國有企業改革的分析視角

評中共的機構改革與人事佈局

「柯江會談」後的兩岸關係

論中共經濟國力-歷史積累、戰略目標與前景預測

大陸農業問題的癥結與隱憂

中共綜合國力的分析模式及其測算

青年馬庫塞(H. Marcuse)哲學與文學思想─試評「德國藝術家小說」

上海區域發展系列專文

「江八點」與後鄧時期的兩岸關係

中共「八屆人大二次會議」之後的發展情勢與對策

International Situation in the 1990s: The View from Peking

一九九三年中共對台政策與兩岸關係的評估

九○年代中共的國際觀

近年來大陸學界對政治體制改革的論述─從「六四」之前到「十四大」(上)(下)

大陸理論界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論辯

大陸學界對「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論辯

「十四大」後中共對台政策動向之評估

中國大陸的「毛澤東熱」

中國大陸對「蘇東解體」的反思

中國大陸的「現代化理論」﹣從全球現代化到大陸的現代化

中華民國大陸政策與中共對台政策的比較評估(上)(下)

一九九○年代中共的對台政策

《社會批判理論的建構》(上)(下)


專題演講

大國外交與中國崛起

作為文化抵抗的傳播論述:關於傳播民主化的問題意識 ── 一個後殖民批評的觀點

觀視與反觀視--後現代攝影中的抵抗與辯證:從Diane Arbus 到Hannah Wilke的影像反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