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月4日 星期四

我的雜思筆記(125):鐘聲響起時  

我的雜思筆記(125):鐘聲響起時     

20092012年,我在東吳大學社會系開設「轉型社會學」課程,學校教學發展組舉辦了一個「東吳讚老師教學撇步」的徵文比賽。學生鄭琬屏寫了一篇「讚老師」的文章,獲選為佳作。收錄於此,以作紀念:

 宋國誠老師鐘聲響起時

一次無意的,點選。一堂不經意的,選修課。一位素昧聽聞過的,老師。一個自此滿懷聽課心的,我。踏入D4樓教師休息室旁的四方格子,我深深地墬入老師細膩刻畫的講堂情境底。在每周五的789節時光裡。

引頸盼望著的是,老師以其自身經歷過的每個事件,又或者是貼切且生動的舉例,為我們講述或解釋文本中的隻字片語。有些時候,晦澀難懂的文本變得易瞭且可人;有些時候,簡易明瞭的內容卻蘊含著更深層地意境。轉型社會當中,那「產權」絕世而獨立的重要性;各國社會背景的差異,造成社會轉型的過程與結果的不同。一幕幕變遷或改革的場景,各自精彩,在此展現。

「安徽省小岡縣鳳陽城的萬人震地」說起的是中國農村改革的景況,「柳丁與香蕉之成長日記」談起的是中東歐國家轉型的歷程,「經國先生與老兵們的『我要回家』」與「警備總部的貴賓室」讓我體會早期的台灣社會。

老師那迷人講課方式,總以說故事者的方式演出。雖然他不帥,有點年紀,,平常有點嚴肅,叼根菸,看起來就跟一般的中年男子沒兩樣。但每當他開口說話時,帥氣啊!帥氣!這是鐵漢的柔情,我由衷地說。講台上的他,以精采絕倫的故事帶出文本中需要被解讀的內容,不再因為生活背景或年代的不同,而存有世代言語的隔閡。聽者如我,彷彿置身其中,親身體驗,而惶恐落下一字一語。

 往往,下課的鐘聲催促地響起,而我忘卻了時間的飛逝與存在。畢業在即的我,想著的,只是一直地聽下去、、、

https://web-ch.scu.edu.tw/td/file/1937

東吳大學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