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7日 星期三

讀毛思迪的「中國新霸權」(4)

讀毛思迪的「中國新霸權」(4)

在「中國新霸權」一書中,Steven W. Mosher毛思迪列舉了美國對中國的迷思,實際上,歷史已經證明,這些迷思都是錯誤的:




 迷思之一:共產主義奄待斃,民主乃是未來潮流 

這個迷思源於1980年代末期,發生了令人矚目的事件之後,全球各地的共產主義似乎都在大撤退。在進入冷戰四十年之後,我們終於可以『蓋棺論定』,民主的時刻終於來臨」。(頁,165) 

然而,1989年在中國曇花一現的民主運動(六四天安門事件),並沒有促使中國走上民主的道路,民主並沒有在中國降臨。相反的,「到了1991年時,中國境內的異議分子活動已經被徹底粉碎。自此以後,雖然不時仍有一些勇敢的個人表達意見,但已不再有組織化的反對運動,當局也不允許這類組織存在」。(頁,166) 

迷思之二:市場力量及國際貿易的興起,會將中國轉換成一個自由市場的民主政體。 

美國一開始就慶賀中國的經濟改革,……我們還確信市場力量在中國之興起,再加上對外貿易之蓬勃興旺,將會鼓勵更多的人要求個人自由、人權,並在最終要求一個民主的政府」。(168) 

在中國經歷了二十年以上的經濟改革之後,每一位主要的異議分子不是在監牢裡蹲著,就是被一腳踢到國外去放逐」。(170) 

Mosher說道:「許多亞洲國家的經濟都是由專精於走內線和照顧自己人生意的政經菁英所經營。被稱為「親佞資本主義」(Crony Capitalism)的這個體制創造出一個產-官複合體牢牢控制著國家經濟體系中的重要部門」。(p. 170)……中國大肆吹噓的『民間部門』有絕大部分仍然直接操縱在共產黨幹部手中。中國新冒起的資本家階級,許多都和黨國元老血脈相通。就這個意義而言,中國的經濟改革已經被現在的當權派所劫持。他們對自由市場民主制度的仇視可是毫不鬆懈」。(171-172) 

迷思之三:美國文化會將中國一把拉成美國不折不扣的翻版。 

美國通俗文化蔓延到中國並不是政治趨同的訊號。就如政治學者Samuel Huntington所評論的:『麥當勞的大麥克(Big Mac)可不是大憲章(Magna Carta)(p.172) 

中國軍工綜合體裡也許有喝可口可樂,抽萬寶路(Marboro)香菸,吃肯德基炸雞的受美國訓練的科學家,但當他們去上班時,所忙做的事,卻是根據從美國偷來的藍圖去製造對準美國城市的迷你核子彈頭」。(pp. 172-173) 

迷思之四:通訊革命以及網際網路將會改變中國 

在西方人眼裡,「網際網路將每一部點腦螢幕都變成了一扇看到外面寬廣世界的窗戶,也開啟了每一扇心靈的大門。然而在實際上中國領導階層已經看出通訊革命的危害,並起積極迎戰」。(頁,177) 

但是北京並不只以限制進入網際網路而已,並且正在打造網路空間的萬里長城-的『網內』網路(intranet),使得所有未經檢查的外國新聞-包括財經金融新聞-都被摒除」。(頁,178) 

迷思之五:我們被自己的恐懼所蒙蔽,以致看不見中國已經改變 

卡特總統任內的能源部長,之後從事中國貿易的史勒辛格(James Schlesinger)勸告我們說:『美國應該對中國放心,同時也得抗拒每一次中國有所進展,就要趕快抓把鏟子到後院去挖防空洞的冷戰思維』,這些分析家告訴我們,我們應該努力去克服將中國當成一個要圍堵起來的惡棍國家(rogue state)這種感受,並要把其看成是一個去擁抱的負責任強權」。(179) 

中國當前掌權的這一批人絕對不會同意讓台灣變成美國永遠的藩屬,也不會心甘情願的從南中國海撤出,而且一旦這些領土與祖國統一了,中國就會將勢力範圍更進一步向外擴張。就如米倫(George Mellon)最近寫道:『中國不可告人的目標就是要摧毀美國的強權』」(頁,181) 

第七章  圍堵霸主 

美國歷史上最「媚中/舔共」的尼克森-季辛吉政府,開創了美國對中國臭名昭彰的「姑息政策」,也就是所謂(與中國)「交往」的政策(engagement policy);依據Joseph Nye的定義,這個「交往」政策可以讓美國使用其戰略的優越性,從一個有利的位置來與中國進行交往,進而藉由擴展美國的能力以鼓勵中國在地區秩序上採取合作。但實際上,今天這個所謂「有利的位置」,美國已經拱手讓給了中國。其後從卡特直到歐巴馬,一路都是自甘墮落的「中國妄想家」或「熊貓擁抱者」(panda-huggers)。這些人,都是失敗和被反咬一口的「馴獸師」,他們無不自認可以馴服中國,無不認為與中國交往越深入,中國就會投向美國的懷抱,並且越來越像美國一樣走向民主與開放。其中尤其以「好色」出名,用胯下老二思考政策的柯林頓,就是導致今日美國「一夜驚醒」之後陷入與中共苦戰的「美國敗家子」。 

毛思迪說道:「當前美國的中國政策緣起於季辛吉的一次到北京的秘密之旅。身為尼克森的國家安全顧問,他直截了當向周恩來保證,美國會反對台灣獨立-而沒有向對方要求任何回報。季辛吉是如此的急於打出中國牌賴對抗蘇聯的威脅,以致於他盡量壓低美國和中國之間意識形態上的深刻分歧。柯林頓政府的「戰略夥伴關係」是沿襲季辛吉胡亂擁抱周恩來的作法,並且以在貿易和安全問題等廣泛層面上先行退讓,要求中國回報的最多也只不過是希望中國好自為之來做基礎罷了。而將這個政策定調為名符其實的姑息政策就是表示我們承認它完全失敗」。(197) 

根據中國會對有利的因素投桃報李的假設,柯林頓政府所採取的行動就是不斷的向北京政權送上超級電腦、衛星以及其他的科技,希望中國會回應美國停止販售核子戰、化學戰以及說不定還有生物戰的武器,和發送這些核生化武器彈頭火箭的乞求。但是中國卻違反她所做的承諾,而繼續對伊朗販售與核子武器有關的物資,就如同稍早中國為巴基斯坦配備了足以製造好幾件核子武器的核能材料,並對北韓、沙烏地阿拉伯、以及利比亞輸出彈道飛彈技術一樣」。(頁,197) 

柯林頓政府辯解說,美中『交往』政策鞏固了亞洲的穩定。但正是在柯林頓兩眼監視之下,中國在南中國海奪取了島嶼,對著台灣的方向放飛彈,而且繼續以兩位數字的成長率擴增軍費開支。中國政府在1996年還試圖顛覆美國總統大選結果,儘管出了這些狀況,科江高峰會還是舉行了。甚至在美國核能實驗室出現中國間諜的情事被揭露之後,柯林頓政府還是繼續批准有軍事用途的軍備,例如用以分離各節火箭的特殊可爆式螺絲,以及當前最新型的超級電腦」。(頁,197-198) 

柯林頓政府的『交往』政策,也未能阻止中國從事強迫墮胎以及迫害宗教等不人道的行為,或是不再發明如販賣囚犯的活體器官以及對『非法』嬰兒在出生時施以致命注射之類令人戰慄的新招。……「華府和平研究所」的資深研究員凱根(Robert Kagan)以及「政壇」(The Weekly Standard)雜誌總編輯兼發行人克里斯多(William Kristol)曾對此做了透徹的評論:「政府總是辯稱其『交往』政策會使得中國越來越像我們。事實上,這個政策正使得我們越來越像他們」。(頁,198-199)

關於這個季辛吉,不是說與中國交往就可以用美國的「民主」來教化中國並換取合作嗎?然而,毛思迪說道:「「季辛吉在『天安門』大屠殺剛發生幾周之後,冷血的說:『這個世界沒有一個政府會容忍其首都的中心廣場,被成千上萬的示威者盤據在政府主要機關建築之間擋住進出達八週之久』」(頁,201)

哦,原來天安門事件只是一場「擋住出入口」的事件!原來一個熱切希望中國走向民主的美國政客是如此評價天安門事件的!我倒想說,這個世界也沒有一個投機政客如季辛吉,可以如此前後精神分裂,可以如此心口不一,可以如此眼歪嘴斜的無情與冷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