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月13日 星期四

我的雜思筆記(160):給台灣知識分子的一封信

我的雜思筆記(160):給台灣知識分子的一封信

 

一整天,我一直在想龎建國教授墜樓前心中那句「不公不義的台灣」。也許,但也不確定,我可以體會他的感受。

 


不公不義,豈止存於台灣,在這個「後真相/監控資本主義-氣候變遷/民主墮落-極權崛起」的「全球笨化」的年代,世界已進入「人類退化期」,地球不僅不宜人居,連野生動物都已感到厭世;台灣,當然也不例外,就是一個「民主退化全島呆化」的地帶。想在這種昏暗時代求取公義,是自尋煩惱,是自我折磨,更是自我消殘。 

「知識分子」(intellectuals)一詞,源自19世紀中葉的俄國,是指接受專業教育,在科學、技術和文化等特殊領域具備平均水準以上之能力的心勞者」;這些知識份子的特徵是「道德感強烈、有深重的使命感與罪惡感、具有批判意識、與一般大眾疏離以及與官方權力隔絕」(凃苑容,《俄國知識分子的崛起與沒落》, pp.17-21),這意味著知識分子與庶民和當權者之間,有著「雙重的」隔閡與疏離,換言之,他既不受底層階級的青睞,也不受當權者的歡迎;知識分子的生命歷程注定是漂泊與孤獨,也就是憂鬱一生。 

知識份子在中國古代稱為「士」,也是一個特殊的階層,居於四業之上,而且身負社會期待與責任,所謂「士,不可不弘毅,任重而道遠」,然而,在當代,這種知識分子早已消失了,只剩下所謂專家、學者或教授。然而,台灣今日之所謂「學者」,要不是充當名嘴或網紅,要麼甘做政黨鷹犬,出賣靈魂。既不得社會的尊重,也早已英雄無用武之地。民主衰敗、價值瓦解、政客橫行、人民呆滯。傳統精神、道德、政治原則也已被侵蝕殆盡。 

我已說過,自2000年以來,台灣已從「漸進衰敗」走向「絕對衰敗」,理由很簡單,那就是台灣的低智化。看看政治人物口噴穢物,人民呆若木雞,鄉民四竄,誹聞亂飛;電視成為汙水處理機,道德棄如一條爛抹布,八卦成為日常便飯……。你獨自抑鬱,人民卻爛醉如泥,你說不公不義,他說民主勝利!這是一個荒原之地、愚民之島,要想在這廢墟之上尋找鮮花,猶如緣木求魚、廢土尋金。要想在這亂崗之上尋找寶玉,就如沙漠尋水、臭溝聞芳。 

所以,處於今世的台灣知識份子,應看清這個雞鳴狗吠的年代,要看清這個低智無腦的社會。除了要懂得入世,也要學習歸隠,即使人在江湖,身處汙泥,也要潔身不染。有時,與其胸懷天下,不如種花養草,與其關心社會,不如展書自娛。 

對於今日台灣,雖然生於斯、長於斯,但今日已異於往昔,台灣已不是台灣,不再有童年時那金色的陽光,也不再有年輕時那誠摰的人情。如今,就把這塊土地當作曾經走過,當作偶爾懷念。他者,棄之;社會,避之;人群,離之,養生,才是正道,自己,才是歸宿。

所以,真正的知識分子,要看淡、看清、看透、看破,要學習過一種「東籬採菊、悠見南山」的日子,要愛惜自己,要懂得「千金之子不死於盜賊」,即使在形上世界中流離,也切莫在世俗中飲恨。 

在這黑暗無光的年代,為自己點一盞蠟燭,暖自己的心,讀自己的書.....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