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9日 星期六

專題演講

 

福和會論壇

邁向台美關係新里程

 

主題演講:台美戰略結盟新時代

 演講者:宋國誠博士

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資深研究員

2024413


Ladies and Gentlemen, based on the convenience of Chinese and the good understanding of the live audience, the second panel will be expressed in Chinese. The title of my keynote speech is: A New Era of Taiwan-US Strategic Coalition. Let’s get to start. 

一,前言 

(2024)年是《臺灣關係法》實施45周年。在此時刻紀念這一重要的日子,不僅意義重大,也是思考和建構如何深化台美關係與戰略合作,一次重要的契機。 

過去45年來,隨著國際政治情勢的進展與演變,當年制訂台灣關係法的背景與環境,與今日的亞太情勢與台美關係,既有相異之處,也有相似之處。 

相異之處在於,當年美國對中國的認知與戰略思維,與今日大不相同。一方面當年美國基於「聯中制蘇」以及謀求中國市場的需要,卡特(Jimmy Carter)政府在一種對中國的錯誤期待之下,與中國建立了外交關係,在某種意義上,等同於背棄一個在二戰期間並肩作戰的忠實盟友;另一方面,在遺憾之餘,美國國會也通過了《臺灣關係法》,以高於美中《三公報》的法律規格,確保對台灣安全與前途的承諾。45年來,歷史已經證明《臺灣關係法》的制定,既是睿智的,也是必要的。 

相似之處在於,台美雙方至今對中共的本質有了深刻的共同認識。一方面,美國已經從對中國的錯誤期待中醒覺過來,並在繼承《臺灣關係法》的原則與精神之下,認識到台美關係的深化與合作,才是符合台美雙邊利益與世界發展的道路;另一方面,45年來已經證明,台美之間共享民主體制與自由價值的事實,使得台美之間強化戰略聯盟已經成為穩定區域和平與國際秩序的必要之舉。

 

二,何謂「台美戰略結盟」?-「台美聯合備戰體系」的建構

 

這裡所說的「結盟」,不是國際政治上的「同盟」(alliance),而是「聯盟」(coalition)。基於台美之間為不具正式外交關係的友好國家,所以台美戰略結盟不同於類似「美日安保」或「美菲共同防禦」的軍事同盟關係,而是基於更為寬廣的區域和平所進行的安全合作,也就是「以共同的戰略對手為目標的軍事合作」。 

在此意義上,台美目前以及未來的軍事合作,真正的目的並非如大眾傳言讓台灣作為美國代理人的先鋒敢死隊,也不是台灣為了美國從事一場「代理戰爭」,而是為台灣爭取抵抗共軍侵台的時間與空間,以利於美盟軍力進行聯合反擊。因此,我把「台美軍事結盟」定義為「台美聯合備戰體系」的建構,也就是在台美緊密和專業的合作之下,共同遏制中共對台灣以及亞太區域的侵略與威脅。 

但是,這裡所說的「備戰」是從積極意義上來表述的。對於所謂戰爭,一般來說有三種對應方式:一是備戰,二是迎戰、三是作戰。這裡我所謂的「備戰」,不是消極被動的、無可奈何的本土抗戰,而是積極主動的反制作戰。正是在這意義上,台美的軍事結盟才具有前瞻性與效用性,也使《臺灣關係法》在保護台海安全上具有靈活性與可持續性。 

三,台美戰略聯盟的新思維 

我這裡要引述美國前國務卿蓬佩奧(Mike Pompeo)以及前美國海軍軍官、哈德遜研究所(Hudson Institute)高級研究員克拉克(Bryan Clark)投書於《國會山莊報》篇文章,題為「可能有助美軍捍衛台灣的新戰略概念」(A new strategic concept could be useful in the US military’s defense of Taiwan),文章呼籲,美國五角大廈應該跳脫傳統思維,以部署「專門部隊」來應對中共對台灣的攻擊。 

文章中有兩個關鍵詞,一是美國的「戰略死局」,意思包括:

1,美軍的軍事投資成本太高,體量過大,周期太長,不堪重荷,不符合實際需要。往往不符合實施「不對稱戰略」的中小型國家。

2,美國依然沿用過去「大型陸地/遠程精準打擊」的戰術,這種戰術可能難以應付中共「短程渡海」的攻勢。 

文章的另外一個關鍵詞是:是「對沖部隊」(hedge force)」。所以,龐佩奧和克拉克提出幾項建議:

1,美國所有的軍事投資與採購,都必須以「抗中」為原則。除此之外,別無他途。美國不應以耀武揚威為滿足,而是以打敗中共為優先。

2,建議以「烏克蘭經驗」為參考,也就是師法烏克蘭以「無人艇」對抗俄軍黑海艦隊的戰術,建立所謂「對沖部隊,利用「無人駕駛系統」與「軟體技術」,阻止敵人的入侵,以邊際效益最大化的原則取得勝利。

3,美國應該拋棄One-trick pony(一招半式走天下)的迷思,傳向「戰略多元化」的設計。也就是建立高效、迅速的「無人機艦部隊」,而非重金投資於新一代戰機、新動力潛艦、重型轟炸機等而苦等十年或更久的長期計畫。 

我認為,文章對台灣有很深刻的啟示,特別是在應對「短、促、急、猛」的台海戰爭方面,具有很高的參考價值,分別是: 

1,台灣應該從「遠程/重型/昂貴/耗時」的採購,轉向自行打造或台美聯合生產的「近程/輕便/低廉/迅速」的打擊系統。

2,台灣的整體戰術部屬,應該以「反封鎖」、「反孤立」、「反登陸」、「護航道」為四大原則,改變過去「本島焦土防衛」的設計,朝向「超前反制」或「提前瓦解」的方向發展。

3,除了常規、通用的軍隊建置之外,也要組建「專門打擊部隊」,也就是專門針對中共侵犯台灣的「專業軍隊」,配置特種部隊和特種武器。雖然常規與專門之間的界線很模糊,但是可以針對中共攻台的武器系統和戰術攻勢,以「針對性對打」的原則,重新部屬台灣的戰術應用。

 

四,台美「四大軍事領域」的合作

 

現代戰爭是一種涵蓋人類生存空間在內的「全景式混和戰爭」(panoramic hybrid-warfare),現代戰爭的場域就不僅僅限於海陸空,更涉及所有非常規、非傳統的作戰形態,也就是所謂「五緣戰爭」(海、水下、陸、低空、外太空)所構成的「泛空間作戰」。因此,以目前可行的趨勢來看,台美之間以及未來的軍事合作應該致力於「軍工聯合生產」、「軍事交流與協作」、「新型資訊作戰」、「太空合作」等四大領域。 

() 軍工聯合生產 

基於俄烏戰爭的經驗,烏克蘭以無人機、無人艇等「低價高效」的戰術運用,有效抵制俄羅斯的攻勢,甚至幾乎摧毀俄羅斯的黑海艦隊;以及基於美國對台軍售出現交付遲延的現象,所以台美之間可以就「高性能制導火炮」、「電子作戰設備」、「無人駕駛系統」和「軟體技術」四個方面,進行聯合生產。一方面補充美國軍工產能的不足,一方面達到對台灣即時支援的作用。 

()軍事交流與協作」 

1,區域聯合實戰演習:台灣軍隊與美盟軍隊的實際戰爭操演。 

2,戰時後備補給實戰演練:人員與路線的實際操演。 

3,建立「台美聯合演訓基地」:在台灣本島或周邊海域建立台美專業聯訓體制與基地。 

4,建立「台美聯合對沖部隊」:利用「無人駕駛系統」和「軟體技術」建立「無人機艦部隊」。 

()新型資訊作戰 

1,文化作戰

應對網絡戰爭的第一步,在於熟知敵方的語言與文化。最近印度為了與中國的領土爭端開設「藏學課程」,讓軍官及士兵更了解藏區歷史、文化、語言和地形,印度軍方表示,將「藏學」引入印度軍官培訓,是作為對抗中國的一項戰略措施。那麼,台美在軍事合作上是否也應開展類似課程? 

2,情報即時共享機制

建立台美「即時情報共享平台」,建立台美「共同作戰圖像系統」,建立台美「動態聯合作戰框架」。特別是利用AI技術與大數據,以情報優勢取得戰場優勢。 

3,輿論作戰

輿論戰是一場烽火連天卻不見煙硝的戰爭,戰前的防衛宣導和戰時的戰況宣傳,都是左右戰爭結果的關鍵因素。

在兩岸,中國試圖以軍機繞台、金門漁船翻覆事件和M503航線改變現狀。在南海,中國試圖以與事實相反(違反2016年海牙國際法院的判決)的中國敘事,改變菲律賓在南海的主權。在日本,中國試圖以核汙水毀壞日本的國際信譽。中國透過中共政治話語詭辯術已對第一島鏈國家進行輿論的第一打擊。

因此,可以考慮成立「美台資訊聯合作戰中心」,除了破除中共的假訊息(misinformation)和「深偽(deep fake)資訊」的侵擾,也可以取得輿論主導權。 

()太空合作 

1,台美軍民兩用太空合作

美國共和黨籍眾議員法蘭西.希爾(French Hill)、民主黨籍眾議員亞迪拉.卡拉韋奧(Yadira Caraveo)、共和黨籍參議員埃里克.施密特(Eric Schmitt)、民主黨籍參議員塔米.達克沃斯(Tammy Duckworth),於今年313日共同提出2024年《台灣與美國太空援助法》(Taiwan and America Space Assistance Act of 2024, the TASA Act),希望授權「美國太空總署」(NASA)及「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與台灣的「國家太空中心」(TASA),在民用太空事務上合作。我認為這一建議非常可行,應該積極和立刻的推動,並且逐步往軍用方向發展。 

2,台美衛星合作

「衛星」是戰場上的眼睛。我們已從俄烏戰爭和以巴戰爭中的衛星定位系統獲得實證,導彈和無人機透過衛星系統可以精準定位敵軍位置及實施精準打擊。中國目前已經以「北斗衛星系統」全時域定位,掌握台灣以及周遭海空域的所有動態。我的反制行動有國軍建置的「衛星定位防護系統」及中科院研發「合成孔徑雷達衛星反制系統」。 

台灣「數位發展部」為強化國內通訊關鍵基礎建設,於2024328日發表「強化國家通訊網路韌性方案推動成果」,在所宣布的七百個非同步衛星站點中,第一期已經完成十六個站點的建置,其中有九個站點是中軌衛星站點,其餘是低軌衛星站點。數位部長唐鳳指出,在中軌衛星SES的部分,太平島預計四月開通訊號,低軌衛星One Web則預計上半年可以開通。數位部韌性建設司長鄭明宗說,九個中軌衛星站點,有七個在台灣本島,一個在馬祖,另一個在太平島;太平島過去只有同步衛星,加入中軌衛星之後,網路頻寬可以較過去增加五倍。 

其他,則由國家太空中心籌組的衛星系統整合公司,負責推動和發展低軌衛星「珍珠號」和「台版星鏈」,如能獲得美國的協助,將更能於戰時派上用場。 

3,氣象監測

「氣象」是戰爭的關鍵因素,我們可以從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諾曼地登陸」得到驗證。任何作戰計畫和軍隊編制都必須考量氣候,熟知第一島鏈(日、台、菲)的氣候狀況,以及中國各軍區所在地的氣候狀況絕對有其必要。 

目前,我國「環境部」與「美國太空總署」(NASA)合作進行「南台灣3D空品實驗」。這項實驗,未來也可以擴展為「軍事氣象」的參考與運用。

 

五,結語

 

今年是《臺灣關係法》實施45周年。我們對於深化台美關係與台美軍事結盟,深具期待與信心。台美合作,則台海和平,台海結盟,則世界安定。以上的主題演講,拋磚引玉,希望能促進以上目標的實現,並就教於各位先進。謝謝!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