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已經拒絕28點和平計畫。 因為這個方案傷害烏克蘭最核心的主權、領土與國家安全利益, 損害烏克蘭的尊嚴與未來。(美聯社)
川普想要盡早結束俄烏戰爭,當然值得稱許,但「目的不能合法化手段」(The end can’t justify the means)。 依據多家外媒報導,川普政府於11月20日前後,在與俄羅斯秘密磋商之後,提出了一項結束烏克蘭戰爭的新計劃。這項計劃包含28點內容,簡稱「28點和平方案」。消息一出,立即引起全球的非議與爭論。除了美國沾沾自喜之外,烏克蘭痛苦不堪,俄羅斯暗自竊笑。 一,什麼是「28點計畫」? 從第1–5點:涉及政治框架的重建 1,確認烏克蘭主權(但未明確定義版圖) 實質意義:烏克蘭本是主權獨立,何來確認?所謂確認不過是分割與重劃,實際上要求烏克蘭割地求和。 2,建立俄羅斯—烏克蘭—歐洲的「互不侵犯協議」 實質意義:表面提供全面停火的政治框架,但等於將俄烏戰爭翻轉為雙邊糾紛,而非俄羅斯侵略。 3,俄羅斯與歐洲重開安全對話(由美國主持) 實質意義:美國重新掌控歐洲安全議程,俄羅斯則藉此恢復合法性。 4,所有爭議全面政治解決 實質意義:將克里米亞、頓巴斯等問題一併處理,實際上是以犧牲烏克蘭領土權益為前提。 5,協議為具有約束力的國際法律文件 實質意義:未來烏克蘭與北約都難以翻案,是一項違背國際法的非法文件。 從第6–10點:涉及北約與烏克蘭的安全架構 6,烏克蘭憲法明文載入「永不加入北約」 實質意義:烏克蘭永遠無法獲得北約的協助。 7,北約章程中也加入不接納烏克蘭的條款 實質意義:雙重鎖死烏克蘭與北約的關係,等同烏克蘭永久假性中立化。 8,北約不在烏克蘭部署軍隊 實質意義:確認烏克蘭無法直接獲得北約的保護。 9,歐洲戰機可在鄰國部署,用於防禦任務 實質意義:提供象徵性威懾,不具實質效果,等同北約東翼後退。 10,限縮烏克蘭武裝部隊總規模上限60 萬人 實質意義:大幅削弱烏克蘭防衛能力,使其長期陷入「芬蘭化」—不被併吞,但必須乖乖聽話。 從第 11–14點:涉及領土安排(最具爭議) 11,承認克里米亞為俄羅斯佔領區(實質割讓)。 12,承認頓巴斯(盧甘斯克、頓涅茨克)為俄控制區。 13,凍結部分前線,烏軍必須出某些區域。 14,哈爾科夫、赫爾松等敏感區域建立「中立緩衝區」。 實質意義:俄羅斯的領土侵略獲得國際法律承認,烏克蘭需放棄2014 年以來被侵佔的大量土地與部分人口,俄羅斯獲得外交與地緣戰略大勝。 從第15–18點:涉及停火機制與監督 15,雙方立即停火,部隊撤至劃定線 實質意義:阻止烏軍反攻的機會。 16,建立「和平理事會」(Peace Council),可能由川普本人擔任主席 實質意義:美國掌控協議執行,俄烏都需接受美國仲裁。 17,國際觀察員監督撤軍、邊界與人道通道 實質意義:協助俄羅斯安全撤軍。 18,俄國與北約建立熱線與衝突避免機制 實質意義:看似中立,實則將俄羅斯納入國際安全架構中。 從第19–22點:涉及經濟與制裁安排 19,使用凍結的俄羅斯資產來重建烏克蘭 實質意義:表面是重建,實則讓俄羅斯以資金換領土合法化。 20,俄羅斯可逐步重返國際金融市場 實質意義:重振俄羅斯的經濟活力並重新進入世界經濟體系。 21,逐步解除部分制裁(依協議執行情況) 實質意義:歐洲各國(尤其德國、法國)可以重新購買俄羅斯能源,俄羅斯將滿血復活。 22. 長期經濟合作:能源、基礎建設、出口通道 實質意義:建立美俄經濟合作框架,美國扮演經濟整合的保護傘。 從第23–25點:涉及人道與社會措施 23,全面進行戰俘交換與遣返平民 24,建立人道通道,保護學校、醫院、基礎服務 25,俄烏進行文化與教育交流 實質意義:偏向象徵性,妄想緩和民間仇恨。 從第26–28點:涉及法律、選舉與國內政治安排 26,烏克蘭必須在100天內舉行選舉 實質意義:迫使澤倫斯基政權在壓力下接受重新授權。 27,戰爭各方全面赦免戰爭刑責 實質意義:俄羅斯戰犯問題被擱置,免除俄羅斯的戰爭責任。 28,違反協議者將失去安全保障 實質意義:若烏克蘭採取任何對俄軍事行動,保障立即失效。烏克蘭失去反抗權,反而授予俄羅斯的「違約控訴權」。 以上所謂28點協議,不是什麼和平計畫,而是烏克蘭的「滅國計劃」。這是20世紀「雅爾達密約」加上「慕尼黑協定」的惡性加重版,是一項美俄聯手瓜分歐洲的陰謀計畫,是歷史上「強權政治」最醜陋的表演。換言之,這是美國在現實權力結構下試圖快速凍結戰線,降低美國援助成本。這不是逼迫烏克蘭投降,而是美國主動向俄羅斯投降。 在我看來,28點方案本質上是一場暗黑遊戲: 1,全面滿足俄羅斯的要求,全盤承認俄羅斯的侵略戰果。 2,削弱烏克蘭的安全自主性,烏克蘭從此成為「主權殘缺」國家。 3,破壞北約整體安全架構,北約將成為一隻「被拔掉牙齒的老虎」。 4,缺乏可執行的監督制度。川普不會永遠在任,美國無法保證制度的永續執行。 5,短期「速食型停火」,將使歐洲陷入動盪,俄羅斯卻可能重啟「二次侵略」。
 | 烏克蘭放棄加入北約,是對歐洲安全的一大干擾。 許多歐洲國家稱美方文件「完全不可接受」。(美聯社) |
二,他國(烏克蘭、歐盟、俄羅斯)的回應
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已經拒絕28點和平計畫。因為這個方案傷害烏克蘭最核心的主權、領土與國家安全利益,損害烏克蘭的尊嚴與未來。澤倫斯基選擇爭取一長期穩固的另類方案,而不是「割地求和」的短期妥協。 歐洲盟國普遍認為這項方案非常明顯偏向俄羅斯,特別是北約不能駐軍,烏克蘭放棄加入北約,是對歐洲安全的一大干擾。許多歐洲國家稱美方文件「完全不可接受」。 普丁則公開表示,如果該計畫被接受,可能成為最終和平協議的基礎,這是狐狸假慈悲。 三,28點計劃的後遺症 在我看來,28點計畫是國際正義的喪失、國際規範的瓦解、國際法的失效、美國信任的破產。換言之,這份計畫是地緣政治「大國操縱」的法制化,而非國際法追求和平的實踐。 1,鼓勵侵略者透過軍事行動取得實際利益,違反《聯合國憲章》第2條以及國際法「侵略行為不得產生領土權利」的原則。 2,雖然設立由美國主導的「和平委員會」,但卻沒有國際機構的參與,沒有武裝監督團體,沒有違反後的強制手段,在制度上很快就會報廢。 3,根據國際法,一國在「嚴重威脅下」被迫簽署條約,該條約即屬無效;川普發出「不簽/續戰/停援」的威脅,可能構成「政治脅迫」(political coercion),明顯違背《維也納條約法公約》關於「自由同意」的原則。 4,「全面戰犯赦免」(amnesty)的設想,違反國際刑事法庭(ICC)關於侵略罪、反人類罪、戰爭罪不得以政治協議赦免的原則。所有這些罪行,俄羅斯全部一手包辦,這將造成大國免責權與國際刑事正義的徹底崩解。 5,要求烏克蘭憲法寫入「永不加入北約」以及北約寫入不接納烏克蘭的條款,違反「民主自決」原則(right of self-determination),是對人民主權制度的破壞。 所以,28 點計畫的「非法性」,可以歸結為: 1,承認侵略所得—破壞國際法底線。 2,強迫弱國在壓力下簽約—侵犯主權自決。 3,免責戰犯—撕裂國際刑事正義。 4,永久中立化與憲法鎖死—剝奪烏克蘭的自衛權。 四,歐洲安全格局的解構 如果這份協議獲得簽署,歐洲未來的安全秩序將趨於瓦解: 1,北約東翼的戰略退縮 北約的安全邊界將後退1000公里,波蘭、立陶宛、羅馬尼亞等國將成為真正的前線,造成「俄羅西擴」,迫使北約大幅提升東歐軍費與武力部署密度,北約威懾力下降,俄羅斯安全半徑擴大。 2,俄羅斯地緣威權全面回歸 俄羅斯確保並合法化對克里米亞、頓巴斯的控制,逐步獲得解除制裁,重返G8等國際組織的資格;俄羅斯獲得不設防的烏克蘭邊界,將從侵略者變成「合議」下的區域威權。 3,烏克蘭陷入長期衰亡狀態 烏克蘭被迫限縮軍力僅至60萬人,且安全保障抽象具條件性,等於被動接受共管,未來烏克蘭將成為「跛腳國家」。 4,美國與北約的分裂 歐洲軍事自主化被迫加速。歐盟版的「軍事申根區」或「歐洲軍隊」勢必成型;歐洲武器自給率將明顯提高,傳統北約名存實亡,美國離家出走。 5,全球「武力奪取領土」風險升高 這是最嚴重的後果。如果俄羅斯成功透過和平協議獲得合法領土,中國將蠢蠢欲動,土耳其坐收漁利,印度與巴基斯坦伺機而動,波斯灣與非洲多國冷眼觀察。換言之,侵略可以法律化,武力可以正當化,只要具備足夠的戰鬥力,這將對全球安全秩序構成最嚴重的挑戰。 美國的和平夢遊! 然而,諾貝爾和平獎的桂冠不會戴上川普的頭上,因為這28點計劃,烏克蘭不會接受,歐洲不會支持,美國無法保證。想以斷送他國命脈換取脅迫式的和平,只是沽名釣譽,只是美國國恥。我始終堅信,俄烏戰爭的終結必須以俄羅斯戰敗為前提。這28點計劃,只是美國的和平夢遊,一個衰落的美國夢!
|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