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毛思迪的「中國新霸權」(3)
一,中國的「霸權結構」
傳統中華帝國的版圖,一直是中國當今領導人形塑未來中國的一個想像。對比於中國歷史上龐大的江山,中國領導人一直認為,中國的領土早就被大範圍的侵犯,而且持續被侵犯。毛思迪說道:「不單是臺灣這個島嶼和中國大陸其餘部分已實質疏離,中國與印度、中亞、蒙古、俄國邊界上的大片土地也同樣被分割。從一個以中國為中心的觀點來看,所有這些領土都有待『解放』」。(143-135)
毛思迪認為,中國對霸權的追尋可能經由三個階段來達成:
.基本霸權:收復臺灣,並控制南中國海而不引起任何爭議。
.區域霸權:將領土擴充到全盛時期的清代疆域。
.全球霸權:在全球各地與美國對決,摒棄美國治下的和平(Pax Americana)而
代之以中國統治下的和平(Pax Sinica)。(135)
「中國對『解放』臺灣的堅持以致把這件事擺在其外交政策首要目標,其這麼做
的緣由是來自於它想把蔣介石政權和蔣軍最後一點殘餘一掃而光的情緒作祟。除
非做到這一點,否則中國共產黨的菁英就不能宣稱他們在中國的內戰得到了全面
的勝利」。(137)
• 基本霸權
(一)中國的武力犯台是極其殘暴的
介入。「在1996年當飛彈穿越了國際民航航道,並落在國際海運航道時,他們(台
灣的鄰邦)通通都很有禮貌的眼光瞥到一邊去,縱使是空運和海運都因此而被干
擾亦然」。(138)
中國的地下軍工廠,裡面的工人每天三班的忙著為中國的飛彈庫存再添幾枚存貨。
中國就是以這種方式隱藏著他的飛彈建造計畫。在毛思迪看來,中國對武統臺灣
是絲毫不會手軟的,也絕對不會考慮到所謂人道原則或平民傷亡。「他們可能會
挑一個我們最不可能預期的時機,選用我們最不可能想像得到的方式,也許是在
全島上空來一個高空核爆,癱瘓所有的通訊,或者是突然對主要設施來上一輪飛
彈排放」。(139)
中美之間在臺灣的軍事較量誰占上風?毛思迪說:「中國在兩方面較美國占了上
風:中國願意在戰爭中承受傷亡,以及對敵人不分軍民、一體滅絕的決心」。(141)
(二)麻六甲海峽(Strait of
Malacha)至關重要
麻六甲海峽呈東南-西北走向。它的西段屬緬甸海,東南端連接南中國海。海峽
全長約108公里,西北部最寬達37公里,東南部的新加坡海峽裡最窄處只有3.7
公里,是連接溝通太平洋與印度洋的國際水道。經麻六甲海峽進入南中國海(從
新加坡到臺灣附近)的油輪是經過蘇伊士運河的3倍、巴拿馬運河的5倍。馬六
甲海峽對於日本、中國、韓國,都是最主要的能源運輸通道,是所謂「海上生命
線」。
對中國來說,控制了麻六甲海峽,意味著控制了美國印太地區的戰略咽喉。毛思
迪說道:
「麻六甲海峽是控制住太平洋和印度洋交會的咽喉,凡是用來燒旺日本、臺灣和
韓國經濟的原油百分之七十都得經過這個至關重要的海上通道。要想讓美國對亞
洲和中東危機所作的反應發揮任何效果,麻六甲海峽的自由通行權就不可或缺」。
(144)
• 區域霸權
「北京介入鄰邦事務在意識形態的合理解釋就是中國生活方式其無可質疑的優越性。這枚銅板的另外一面則是中國對周邊未蒙天眷的民族所感到的一分特殊責任。……在西方,十九世紀『白人的負擔』的說法已經掉進垃圾堆裡,甚至讓人恥笑之時;在中國,要照料四鄰民族的『中國的負擔』卻在21世紀之出廣為大家所接受。不管在西方人眼裡這種情緒是怎麼樣的時空錯亂,它卻持續在中國人的心中燃燒著-而且很可能輕易被北京作為合理化中國的擴張主義」。(p.146)
(一)西伯利亞的中國化
所差異。俄羅斯自1898年以來就治理俄屬遠東。1990年代開始,中國開始以每
年50萬人的規模向西伯利亞進行移民,中國採取「西伯利亞中國化」的策略,
對西伯利亞進行了實質性的「移民站領」。毛思迪說:「俄羅斯國防部長葛瑞契夫
(Pavel Grachev)在1995年警告:『中國人正在和平佔領俄屬遠東』」(148)
(二) 收復蒙古
「中國對(中亞)這幾個共和國所蘊藏的豐富能源極有興趣。……但是如果俄羅斯繼續潰敗,中國有可能會在這個地區越來越有主張,試圖將中亞諸共和國完全納入它的勢力範圍之內」。(p. 151)
(三) 納貢藩屬的回歸:朝鮮半島
「這些條件可能是美軍完全撤離朝鮮半島,美國和大韓民國安全協定之廢止,以及統一後新韓國正式宣布其不結盟政策。美國撤離這件事本身就能有效的先將韓國降成一個中立國,然後再逐漸成為一個傳統的隸屬納貢藩國」。(p. 152)
• 全球霸權
中俄「他們已經共同因為對美國『爭取稱霸』政策-如北大西洋公約組織的向東擴展-有所不滿而結合。兩國國家都想藉著廣泛的軍事合作來與這個當道的超級強權並駕齊驅,但這一次中俄軸心卻將由北京來主導。……而這個軸心的戰略目標則是將美國逐出亞洲」。(p.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