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剩餘價值生產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剩餘價值生產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1年1月19日 星期二

我的雜思筆記(36) : 無望的控訴

我的雜思筆記(36):無望的控訴

資本主義社會的資本家總是不斷尋找擴張的機會,而確定一種「市場界線」-亦即市場秩序與市場保護制度-則是政府的職責。馬克思在描述英國公有地私有化歷史時指出,對這片「資本主義腹地」的占領,是由政治力量的對比法則所決定的(既非歷史必然,也非社會正義決定的)。當時在英國,剝奪農民土地的行為,是依照英國議會通過的法律進行的,從「依法」的角度言之,「圈地運動」-一場在英國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剝奪農民土地的強盜行為-雖然在道德上應予以嚴厲譴責,但並不違法。因此,當我們譴責這一行為時,如果不追問為圈地運動者打開市場閘門的政治根源、形勢與結果,我們的譴責最終將淪為一種對資本主義生產運轉前提的無望控訴。

德國學者Petra Dobnerson認為,「無論馬克思還是盧森堡(Rosa Luxemburg),都告訴我們,絕不能對資本主義生產的本質或改變這一本質抱有任何幻想。資本主義生產是剩餘價值生產,其目的是贏利。這種生產方式的固有特徵,是通過提高剩餘價值來保證贏利。開拓新的原材料市場和銷售渠道,意味著更多的利潤,而利潤的增長正是資本主義的目的所在。任何一個作為個體的資本家都沒有能力逃脫或改變這種行為的約束-向新的地理或社會腹地擴張」,Dobner引述Altvater & Mahnkopf的觀點:『不僅包括那些尚未涉足的地理空間,同時也包括一些內部的、社會生活的庇護所』」(Dobner, 強朝暉,2011: 165-166) 

即使慈善事業也被資本主義化-資本主義的精神殖民。

Petra Dobn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