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愛德華.薩依德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愛德華.薩依德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1年2月14日 星期日

自由副刊 /《夢幻中譯本系列2》 批評,是向權力說真話! 《世界、文本與批評家》

 

自由副刊 /《夢幻中譯本系列2

批評,是向權力說真話!

《世界、文本與批評家》

 

世界、文本與批評家(The World, the Text, and the Critic)

愛德華.薩依德(Edward Said) 

文:宋國誠

https://ent.ltn.com.tw/news/paper/49394

世界、文本與批評家

 世界、文本與批評家》是薩依德所有著作中理論含量和批評水準最高的作品,在此書中,薩依德建立了涵蓋批評寫作、批評位置、批評方法在內的「世俗批評(secular criticism)。這是一種試圖將「文本」與「世界」進行聯結和反思的批評策略,努力將過去一種黏附於學院、體制、權威的「隨扈型批評」拖拉出來,重新進入這個「無處不是政治」的世界,重建一種不向主流低頭、勇於向權力說真話的批評論述。 

世俗批評是一件困難的事,它一方面要保持與權威體制的「批評間距」,一方面要積極介入眾生的現實之中,這種「間距/介入」的辯證關係,正是批評張力和批評家獨立意識之所在。世俗批評與宗教批評、學院批評三者鼎足而立,學院批評身居高塔而漠視現實,宗教批評則以「此善彼惡」的二元論為立場,樹敵而好戰,兩者皆不取。在薩依德看來,文本生產是一種「世界化」的過程,不存在不食煙火的離世文本,文本一旦產出就構成了「文本世界」。文本「供應世界、占領空間、隨著讀者對它的謄寫和閱讀而坐大」,因此只有聯繫著文本與世界的「世俗批評」,著眼於文本背後政治權力的生產以及知識霸權的再現(representation),通過誰的再現、如何再現和再現什麼的檢視,才能析離出文本在現實世界中的作用。

 

Edward Said

http://www.duke.edu/web/film/screensociety/Palestinian.html

 

「文化與體制之間的批評」和「理論旅行」這兩章最為重要。薩依德試圖調解「呆板的結構主義和煽情的解構主義」之間,通過再解構德里達的「反歷史」和再恢復福柯的「隱主體」這一交叉路徑,建立自己的批評理論。如果當今世界有三大男高音,薩依德則是繼福柯、德里達之後「第三大」批評理論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