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新暖戰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新暖戰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5年7月26日 星期六

 

《宋國誠專欄》

美國投向中國的「經濟核彈」

-撤銷中國貿易最惠國待遇

本文發表於《上報》,2024年11月24


隨著川普完全執政的來臨,美中關係將進入「新暖戰」,
不再是老牛拉車、歹戲拖棚的「新冷戰」。(美聯社)

隨著川普即將回鍋白宮,美國已經準備對中國進行以「貿易最惠國待遇」為彈頭的「經濟核戰」。最近,美國眾議院的一項提案以及兩份相關的重磅級報告,說明了這場經濟核戰已經蓄勢待發。 

一法案/兩報告 

第一個是美國眾議院「中共問題特設委員會」主席約翰.穆勒納爾(John Moolenaar)1114日提出的《恢復貿易公平法案》(Restoring Trade Fairness Act)。該法案提議「撤銷中國永久正常貿易關係」(revokes China's Permanent Normal Trade Relations)。法案使用的詞彙是revoke,不是suspend(停權),也不是probate(查證),而是永久撤銷。

第二個是「美中經濟與安全審查委員會」(U.S-China Economic and Security Review Commission, USCC)1119日向國會遞交了其2024年度報告。這項報告首次明確建議國會,取消中國自200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以來享有的PNTR地位,這等於切斷長期以來美中貿易關係的基本架構。 

第三個是稍早之前的918日,美國「資訊技術和創新基金會」(ITIF),在華盛頓「國會山莊」(Capitol Hill)舉辦一場題為「中國正迅速成為先進產業的領先創新者」(China Is Rapidly Becoming a Leading Innovator in Advanced Industries)調查報告發表會。這份歷時20個月的調查報告指出,儘管中國至今尚未站上世界創新的領導者,但中國正在採取「追趕、超越、取代、領先」的四大演進戰略,通過「偷竊技術、美國協助、自我創新、擊敗美國」的手法,在未來1020年,中國很可能在大多數先進產業中達到或非常接近全球創新的前沿地位。

這三份「重磅級」的材料,顯示美國已經在對中貿易與技術兩大領域,產生了「戰略上的革命性轉變」。實際上,不必等到川普上台,美國兩黨已經取得共識:對中共進行一場「超級戰爭」。這就是我最近提出的美中「新暖戰」-不是慢條斯理、拖泥帶水的「新冷戰」,而是一場類似於「恐龍絕跡」的極限戰爭。


隨著川普即將回鍋白宮,美國已經準備對中國進行以「貿易最惠國待遇」為彈頭的「經濟核戰」。(青島港貨櫃碼頭/美聯社)


一個歷史錯誤的回顧

為什麼會導致撤銷中國貿易最惠國待遇這樣的局面?我們先回顧一下歷史: 

2000年,美國國會提前在中共加入WTO的前一年,投票給予中國最惠國待遇。當時有兩個主要的背景因素:一方面美國企業覬覦和貪圖中國的市場,希望從中國獲得「想像性的巨大利益」;一方面美國錯估了中共,認為把中國帶入國際組織,可以促進中國經濟的自由化與共黨體制的民主化,從而使中國成為一個負責任的國際夥伴;問題是「中共不等於中國」。歷史證明,這是美國一次悔之已晚的巨大錯誤。 

20幾年來,美國一直給予中國這種貿易特權,但今天已經深刻體悟,中共嚴重背叛了中國!以怨報德!甚至反過來與美國搞對抗。美國已經認定,如果再繼續「慣養中國」,等於美國自取滅亡!正如John Moolenaarn所說的:「中共利用了我們的市場,背叛了20多年前我們給予永久正常貿易關係時,對中共寄予自由和公平競爭的希望」。 

事實正是如此。直到今天中國境內還有一群人主張報復美國!有所謂「經濟國師」主張,運用「藥品原物料」(藥材)作為報復美國的戰略武器;也有人主張,限制稀土或其他戰略礦產的出口來反制美國等等,這就是中共依然執迷不悟的恩將仇報! 

「一法案/兩報告」的幾個重點 

1,糾正美國的歷史錯誤 

依據「中共問題特設委員會」的正式聲明指出:2000年美國給予中共貿易最惠國待遇,讓中國的國有經濟可以根據美國法律,獲得優惠關稅待遇。這項決定,為中國商品大量湧入美國敞開了大門。但是,美國的這場「政治豪賭」失敗了。從那之後的20年裡,美國製造業已經被淘空,智慧財產權被中共的經濟脅迫所掠奪,意思是指中共以「強制性的技術轉讓做為市場准入的條件」,並從技術轉讓中獲取美國先進技術。換言之,美國因為給中國這一待遇,協助中國崛起並使中共成為美國最重要的對手。 

對此,「中共問題特設委員會」主席John Moolenaar援引美國貿易代表戴琪(Katherine Tai)的評估指出:「中國仍然採取『國家主導、非市場化的經濟和貿易方式』,這與世貿組織的規範和原則背道而馳」。因此,這項法案的目的在於,糾正授予中國商品進入美國市場、扼殺美國就業機會這一特權的錯誤。 

除此之外,這項法案還反駁了「提高中國關稅將引起美國物價上漲」的說法。法案引證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USITC)最近的報告證實,對中國產品徵收關稅,並未對美國通貨膨脹產生重大影響。相反的,關稅每增加 1%,從中國的進口就會下降約 2%,換言之,關稅並沒有導致美國消費者的價格大幅上漲,反而減少了對中國的依賴。

 2,法案提出6個實施步驟: 

(1)該法案將結束對中國的永久正常貿易關係。國會不會每年投票重新認證。它將把關稅編入成文法(例如《中國關稅法》),並針對中國建立一個新的關稅欄目。 

(2)為非戰略貨物設立最低 35% 的估價關稅(與貨物或交易的估計價值成比例),為所有戰略貨物設立最低 100% 的估價關稅。 

(3)分階段實施:新的關稅費率將在5年內分階段實施,第一年實施10%的關稅增長,第二年實施25%的提高,第四年實施50%的提高,第五年實施100%的提高。 

(4)詳列所謂戰略商品:戰略商品按照「國際商品統一分類代碼」(HS代碼)列出。選擇的標準是依據拜登政府的「先進技術產品清單」和「中國製造2025 計劃」對美國構成國家安全的「威脅項目」。 

(5)該法案將結束對所涵蓋國家(包括中國)的「小額豁免」(De Minimis)待遇,也就是800美元以下小額商品的免關稅。並要求報關行處理其他De Minimis貨物。 

(6)為可能因為中共報復而受到傷害的美國農民和製造商提供「關稅補償」(tariff revenue)。額外的收入將用於購買因為中共在太平洋的侵略行為所需要的重要彈藥。 

3USCC報告/廢除「小額豁免」,提出「AGI曼哈頓計畫」 

USCC的報告除了也提出同樣的建議,也就是撤銷中國的貿易最惠國待遇之外。 還要求國會結束對電子商務商品「小額豁免」(de Minimis)的待遇。這項豁免允許800美元以下的商品免稅進入美國,並且監管審查較少。近幾個月來,時尚(Shein)和拼多多(Temu)等中國電子商務巨頭面臨美國政府嚴厲的審查,這是因為中國利用「小額免稅」的漏洞大舉入侵美國,損害了美國的就業,甚至將非法產品(包括芬太尼相關材料)「偷渡」到美國。 

除此之外,USCC最驚人的提議是,啟動投資AGI Manhattan Project(通用人工智能/曼哈頓計畫),類似於當年二戰期間為逼迫日本投降而進行的「曼哈頓計畫」(一如電影「奧本海默」所敘述的)。這項計畫建議「為搶先開發出通用人工智慧(AGI)提供充沛資金,使美國成為人工智慧領域的超級強國,以應對與中國在尖端技術領域日益激烈的競爭」。 

所謂「通用人工智慧」(AGI),簡單地說就是「機器的人腦化」,打造一種能夠理解、學習、執行人類任何理智性任務。換言之,AGI是一種具備模擬人類大腦的認知能力,具備與人類同等智慧或超越人類智慧的「高智能系統」。這項系統是一種「多元整合系統」,牽涉到包含電腦科學、神經科學、心理學、社會學與哲學等領域。一個完善的AGI系統可以具備人類化的抽象思辯能力(speculation)、背景知識的蒐集與理解、常識彙總、因果推理等等一系列「人類邏輯的能力」。 

4ITIF:防堵中國超車 

實際上,USCC的報告回應了前述美國「資訊技術和創新基金會」(ITIF)所提出的報告。這份報告提出了嚴肅的警告:中國在尖端科技領域,正以驚人的速度試圖超越美國;例如2023年中國安裝的「工業機器人」數量和興建中的「核電站數量」超過了全球其他國家的總和,中國在大規模部署「第四代核反應爐」方面可能比美國領先1015年;中國生產了全球62%的電動汽車和77%的電動汽車電池;2024年,全球大部分新晶片製造能力將坐落在中國;從2017年到2021年,中國的新臨床藥物試驗增長速度超過了其他任何國家等等。

USCC委員會還敦促國會指示國防部,為AGI開發項目賦予國防部「DX評級」地位,也就是最優先的等級,在資金和資源配置上享有最高優先順序。


作為報復美國的戰略武器,有人主張限制稀土或其他戰略礦產的出口反制美國。(美聯社)


對中國3個致命性影響 

「一法案/兩報告」標誌了美國將啟動「對中貿易滅絕戰」,這包括對中國4個致命性影響: 

(1)中國通過貿易最惠國待遇而取得對美國的「不公平貿易」的時代即將終結。中國的貿易地位將降級到與朝鮮、古巴、俄羅斯等國家相同的水準,美國國會也將重啟對中國貿易行為的年度審查。 

(2) 美國將對中國投出「經濟核彈」。包括對中國的「貿易法律戰」、「投資禁斷戰」、「技術割喉戰」、「移民遣送戰」等等。考慮到這幾項法案和報告,完全符合川普的對中戰略基調,應該很快獲得國會通過而形成法律,進而開啟美中的「經濟核戰」。

(3)川普將終結拜登時代在對中立場上「管理競爭、避免衝突」的政策,反向採取「跨越競爭,贏得勝利」。川普不再與中國進行「戰略博弈」,而是「戰略絕殺」,也就是根本不再使中國成為美國的競爭者,而是戰敗者,使中國成為美國的「吳下阿蒙」。這就是我先前所說的「行刑式槍決」(execution),讓中國從此倒地不起,不給中國任何喘息或逃脫的空間。

 美中進入「新暖戰」 

隨著川普完全執政的來臨,美中關係將進入「新暖戰」,不再是老牛拉車、歹戲拖棚的「新冷戰」。既不是拜登政府對中國「慢而不死、鎖不斷氣」的半綏靖主義,也不是半生不死的新冷戰,而是利用中國正於「經濟衰敗期」的戰略機遇,一舉戰勝中國,對中共實施「政權滅絕」。



 

《宋國誠專欄》

從「慢死」到「速決」

-川普的「新對中政策」

本文發表於《上報》,2024年11月09

https://www.upmedia.mg/news_info.php?Type=2&SerialNo=216389


儘管川普的對中政策至今仍處於「不可預測」的狀態,但川普對中政策的鷹派取向已經雛型皆備。(美聯社)

過去,我以「慢死/鎖喉」來定義拜登政府的對中政策,這是拜登政府一種「怕死又想當國際警察」的「半綏靖主義」。這種「避戰/求勝」的戰略雖然並非沒有效果,至少發揮「短期遏制」和降低中國「戰略過動」的效應,但結果終究是「慢而不死、鎖不斷氣」。川普執政之後,美中關係將進入「石路行車/顛頗不止」的狀態,進入一個深水雷區的爆破期。 

1,從「慢死/鎖喉」到「行刑/速決」 

美中之間的貿易關係,不再處於「脫鉤」,而是「斷鉤」狀態。川普提出60%起跳的關稅大棒,猶如一場「行刑式槍決」(execution),不再是「慢死」,而是「速決」。川普甚至揚言,如果中國「進入台灣」,他將對中國商品加徵高達200%的關稅。這把關稅大棒,是美國對中貿易政策「無商主義」(no business)或「淘空政策」的一記重擊,將一舉砍掉甚至攔腰折斷中國GDP的增長空間,這對處於低迷狀態的中國經濟將是雪上加霜,甚至毀滅性的打擊。 

2,翻轉「中國製造」為「美國製造」 

中國將逐漸失去美國這一個全球最重要的市場,至少是走向「無貨可銷、無利可圖」,即使尚有餘額可銷,也是中國對美出口帳目上的零頭微利。依據「聯邦預算問責委員會(Committee for a Responsible Federal Budget)今年4月的一份研究報告,川普調高對中關稅將使輸入美國的中國產品減少85%以上。川普之所以「非做不可」,除了在第一任期美中貿易談判取得協議之後,卻遭到習近平「翻臉不認賬」的欺騙之外,還包括必須利用關稅大棒「倒逼」投資在中國的美國企業「回流美國」,藉此重振美國製造業,將「中國製造」翻轉為「美國製造」。 

3,從「新冷戰」到「新暖戰」

美國長期以來的「接觸」(engagement)政策將宣告終結,從而走向「拒絕往來」的政策。這種拒絕政策將涵蓋政治不信任、經濟不互通、社會不來往、科技不合作、文化不交流等等。這種關係將不再是「冷和」(cold peace),而是「暖戰」(warm war)。這種關係我稱之為「新暖戰」,一種逼近戰爭邊緣的極限對抗;它不是「新冷戰」的升級,而是跨越與跳級至「新暖戰」。 

4,美國「二次重返亞太」 

川普曾多次表示他將儘速結束俄烏戰爭,理由是「援烏」政策使美國國力透支太大,從而「內損」美國的經濟;川普已在競選期間多次承諾要提高美國國防軍費,加強對印太地區的資源部署和軍售幅度;副總統范斯也多次表示台灣的重要性遠大於烏克蘭,寧可放棄烏克蘭,也不可輸掉台灣;理由是俄烏戰爭有北約組織支撐,本屬歐洲自體防衛的責任,美國有條件、有理由從歐洲抽離資源。不如此,美國將面臨戰力分散、資源不足的後果。

反觀亞洲,至今並無一個實體的「印太北約」-亞洲保衛亞洲-集體防衛機制,至多存在美國領航的「雁型/小邊主義」-長距支援-的機制。換言之,印太地區(包括廣大的海域和島嶼)必須由美國主導和承擔,必須集中資源、加碼保衛,以對付「美國最後一個敵人」。這包括在提升美國遠距作戰能力的框架之下,強化亞洲駐軍、增援亞盟國家早期防衛能力、擴大印太敏感地區遏制中國的範圍與實力等等。所以川普極可能採取「聯俄制中」政策,以非常規手段或高利益的交易籌碼,分化中俄關係,解構中俄聯盟。這就是我所說的「二次重返亞太」,或者是「拉攏次要敵人,打擊主要敵人」的分化政策。在此情況下,美俄關係極可能「質變」,美中關係則走向「惡變」。


川普極可能採取「聯俄制中」政策,以非常規手段或高利益的交易籌碼,
分化中俄關係,解構中俄聯盟。(資料照片/美聯社)


兩個錯誤的憂慮: 

1,一個天真的「中國聰明論」 

有些人認為,美國上有政策,中國下有對策。認為美國的關稅壁壘只是「傷人一千、自損八百」;有人認為中國人精明靈巧,中國企業必定能夠「曲線救國」,或者採取關稅反制,或者透過墨西哥等第三國出口,規避美國的關稅壁壘。凡此「規避論調」,皆屬短期因應、小道突圍。實際上,儘管都是相互依賴,中國對美國市場的依賴遠大於美國對中國市場的依賴,傷誰最重?不言自明。如果中國人精明靈巧,難道美國人愚蠢犯傻?川普已經明說,將調查並清除中國進行第三國「洗產地」的規避行動。別說墨西哥,即使是摩洛哥,美國也會全力追查到底。 

2,一個杞人憂天的「出賣台灣論」 

也有人揣測,川普的商業本性和交易性格令人憂心,美盟國家最好「繫緊安全帶」,川普極可能在中國「出高價」之下而出賣台灣。這是一種跟隨「反川媒體」製造風向的「歧川論」-歧視川普,把川普是為奸商政客的論調。這種「疑川論」雖然並非全無道理,例如川普過去總把盟國的地緣戰略資源視為負債,由此有人認為所謂「保護費」就是一種「交易政治」(politics of deal)的表現。由此推論,川普的「賣台論」就顯得振振有詞。 

然而,出賣台灣能使美國獲利?或說,出賣台灣小利可以轉向中國另取大利?出賣台灣能使美國加大遏制中國?出賣台灣能使美國重新與中國合作?實際上,出賣台灣而圖利中國之說,不僅不符川普的商業本性,也不符川普的交易性格。 

川普極可能以台灣作為與中國交易的籌碼,這種論調純屬杞人憂天。籌碼交易必須符合戰略目標,豈可捨本逐末,乃至本末倒置。從理性決策來說-即使川普個人瘋狂,執政幕僚也未必跟著發瘋-沒有人會因為一次押注而血本無歸,也沒有人會因為一顆棋子而全盤皆輸,更沒有人會為了摘一顆桃子而砍掉大樹。 

儘管川普的對中政策至今處於轉型期,甚至處於「不可預測」(unpredictable)的狀態,但川普對中政策的鷹派取向-屠龍派-已經雛型皆備、蓄勢待發。這種局面既是習近平「挑戰美國-武統台灣-民族復興」的自食惡果,更是美國繼續維持世界領導的必然選擇。如果「修昔底德陷阱」無法跨越,美國只好跳入廝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