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真相年代
真相只有一個,是的,但在資訊爆炸的今日,唯一的真相就是:無真相。
2016年,《牛津英語詞典》(The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把「後真相」(post-truth)選為「年度詞彙」,並將其定義為「訴諸情感及個人信念,較陳述客觀事實更能影響輿論的情況」。但我的看法更悲觀,在「後真相年代」(post-truth era)中最真實的情況就是「無真相」。
關於「武漢肺炎」起源的調查,就是當前典型的「無真相」之證據。因為真相早已被中國政府所掩蓋、抹除而消失。西方國家對此一重大病毒的溯源調查,將難以(甚至不可能)獲得真實的答案。
如果民主政治與言論自由的第一個原則,就是「人民有知的權利」,但「知權」並不等於「真相權」;掌握資訊的一方,完全可能提供真真確確的謊言來滿足你「知」的權利(假新聞)。另一方面,即使人們擁有了完全的知的權利,也不代表所有人都具有辨識真假的能力,乃至於即使具備這種能力,也往往缺乏進行辨識的資源、條件、方法以及可靠依據(資訊不對等)。
再一方面,前述兩種情形我稱之為「客觀無真相」,另一種則稱之為「自我無真相」;一種稱為「證實性偏差-或稱『確認偏誤』」(confirmation bias)的概念,指出人確立了某一個信念或觀念之後,在收集資訊和分析資訊的過程中,會產生一種不斷尋找支持這個信念的證據的傾向,忽視可能與之不一致的資訊和解釋;一旦這種傾向確立之後,人們會「確信」自己判斷的準確性,並且不會輕易改變;Richard Burton說過:「真相是散落成無數碎片的鏡子,每個人都認為自己看到的一小片是完整的真相」,因此,即使真相就在眼前,這種「確認偏誤」也使得人們選擇逃避真相、拒絕真相,甚至扭曲真相,使今日人類更容易處於無真相的年代之中。
本欄目將討論為什麼會「無真相」?那唯一的真相是基於什麼理由或動機被隱藏或消失?以及在無真相之下,人類可能受到什麼傷害或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