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症狀閱讀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症狀閱讀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5年7月24日 星期四

 

《宋國誠專欄》

溝通疲勞:拜習舊金山峰會,談了也是白談!

本文發表於《上報》,2023年11月18

https://www.upmedia.mg/news_info.php?Type=2&SerialNo=187486


1115日,美國總統拜登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利用APEC「間隙時間」,在舊金山舉行第7次的會晤。從會談過程與結果來看,美中之間已經出現一種「溝通疲勞」(communicative fatigue),也就是一談再談,經過多次溝通依然得不到共識性結論,已經令全世界感到厭煩。如果雙方還有第8次會晤,那簡直是把國際政治當兒戲!


當中共氣勢如虹的時候,就一定會「單幹」,而不是和平相處或合作共贏。(美聯社)


美中關係進展乎?原地踏步乎? 

對於這場峰會,拜登認為是「迄今最具建設性和富有成效的討論」,但是在我看來,這次會晤只是達成一種「表面的和諧」,而不是「實質性的突破」,只是美中關係惡化進程中一次「中場休息」(或足球賽的「傷停時間」),理由是:對於存在於美中之間那些避免走向對抗的競爭因素,沒有獲得解決;如果對於如何解決足以演變成對抗的競爭因素沒有達成共識,試問美中關係的結構性矛盾如何突破?如果沒有突破,那美中關係又何以能夠得到改善? 

這次會晤只達成了「芬太尼」(Fentanyl,一種類鴉片止痛劑的前體化學成分)的管理問題以及「高層軍事對話機制」。關於禁止芬太尼,中共先前就已經承諾過,但不了之;美國人因為食用芬太尼而死亡的人數,只有增加沒有減少,至於軍事對話機制,如果在緊急時刻,中共不接電話或已讀不回,再多的機制也沒用! 

這次峰會的會談時間比預先設定的時間縮短,等於提早結束。一般來說,提早結束有兩個原因:一是過程超乎預期的順利,一是話不投機三句多,是哪一種?一般來說,元首會晤通常會發表聯合公報,例如日前的美日韓「大衛營峰會」發表《華盛頓宣言》,今年622日「拜莫(莫迪)會」發表了「美印聯合聲明」等等,但這次拜習會沒有發表聯合聲明,為什麼?因為沒什麼共識性結論可以發表!會後的記者會拜登還罵習近平是「獨裁者」,可見拜登還是對中共充滿了不滿和不肖。 

合作的嘗試合作,對抗的繼續對抗 

未來美中關係的基本走向是:可合作的部分嘗試合作,對抗的部分繼續對抗,也就是「在競爭中有限度合作,在對抗中維持對抗」。雖然美國希望不要由競爭走向對抗,但這也不是美國一廂情願就可以避免,雖然習近平說有1000條理由應該改善中美關係,但只要有一個理由就夠了:那就是習近平繼續搞「對抗西方」的路線,那美中關係就不可能獲得改善。 

對習近平話術的「症狀閱讀」 

關於習近平的說法,我還是使用阿圖塞(Louis Althusser)的「症狀閱讀法」,來解讀習近平的話術。也就是把習近平的話語當作一種「發燒症狀」,從中解析內藏的病理、病徵和病因等等。通常,習近平的外交話語是一種以表面的冠冕堂皇之詞,來掩飾內在的圖謀不軌。 

習近平告訴拜登,中美兩個大國不打交道是不行的。實際上,美中兩國一直是在打交道,問題是:中共用什麼態度和立場和美國打交道!「不打交道不行」這種說法,是習近平最近試圖改善雙邊關係的一種「自圓其說」的詭辯,是一種政策轉向的「立場交代」,習近平對拜登說:「想改變對方是不切實際的,衝突對抗的後果是誰都不能承受的」。這句話的意思是:美國改變不了中國,美國如果要搞對抗,對美國也是不利的;「不能承受」這句話是在警告美國。 

習近平說:「地球容得下中美兩國,只要雙方堅持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中美關係的前途是光明的」。我們要問的是:是誰容不下誰?習近平的意思當然是指美國容不下中共!我們再問:是誰不能和平相處?在南海自由航行區域,是美國軍機試圖攔截中共軍機?還是中共軍機試圖攔截美國軍機?南海是中共的主權管轄範圍嗎?當美國一再重申反對片面改變台海現狀之際,是誰的軍機一天到晚在台灣上空繞來熱去的? 

習近平又說:「大國競爭不是這個時代的底色」,當習近平經常掛在嘴邊的「大國外交」、「大國擔當」、「大國崛起」等等,整天以大國自居並且不斷挑戰國際秩序,試問,個時代的底色是什麼?中共整天以「大國」自居,如果不是為了競爭,難道是為了推展慈善事業? 

拜登又說:習近平是一個「獨裁者」 

拜登在會後記者會上表示,他仍然認為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是獨裁者。嚴肅地來說,這句話的意思是「一個坐大但仍然專制的中國會給世界帶來巨大的風險」。這句話說明了美中兩個元首談歸談,但雙邊關係依然原地踏步、進展有限!實際上,美中之間的「黃金蜜月期」已經過去,中共已經來到最危險的時刻,美中關係的未來不會是「一馬平川」,而是一路坎坷! 

在台灣問題上高手過招 

首先,美國在台灣議題上,畫了三條紅線:

1,台海的穩定具有全球性的重要性。(等於否定宣稱台灣海峽是中國內海的主張)

2,美國遵守「一中政策」(不是一中原則,而是「一法、三公報、六保證」的一中政策)。拜登也要求習近平尊重台灣選舉,不得介選。

3,反對任何一方片面改變台海現狀(等於反對中共任何對台灣的不良企圖) 

習近平在台灣議題上的閃爍詭辯 

習近平在會中否認有「對台灣動武的計畫」。他說:「美國有報導說解放軍打算在2027年或2035年對台動武…..,但是習近平說:「沒有人跟我說這件事」。奇怪啦!難道要不要對台動武不是習近平決定的?需要別人跟他提醒,免得忘記?另外,「沒有人跟我說這件事」並不等於「我(習近平)沒有對別人命令這件事」! 

在所謂解決台灣問題上,習近平說:「和平固然很好,但有些時候我們需要尋求更廣泛的解決方式」。這句話才是重點!這句「固然」就是一句但書,也就是和平並非唯一最好的選項。至於「更廣泛的解決方式」,難道所謂「中國統一」問題是用握手、猜拳、擲骰子的方式解決?還是根本就是「武統台灣」的暗語!


拜習峰會除了建立所謂溝通管道之外,雙方都了無所獲。(美聯社)

中共的「元首峰會」戰略 

美國前國務院首席中國顧問余茂春先生在《國會山報》投書,文章重點是:中共經常利用國際會議為其陷入困境的國內政權提供合法性。我在這裡進一步延伸,並歸納中共「峰會戰略」的幾個特性,包括「欺瞞外交」、「大國虛榮」、「市場嗎啡」、「迷亂話術」等等。 

所謂「峰會戰略」就是利用與世界級領袖平起平坐、一起散步、圓桌會談、一起照相…..等等政治儀式,通過營造尊榮氣氛,來抬高身價、塑造大國地位、擴大影響力等等。峰會的內容是什麼不重要,只要這種「領袖風光」足以餵飽內部人民「民族主義的精神鴉片」或「愛國主義洗腦」就值得了! 

1欺瞞外交

通常是在中共處於劣勢或困境之下,利用「元首會晤」或「高層談判」等等方式,尋求擺脫困境、絕處逢生的一種「脫困求生」策略。當中共氣勢如虹的時候,就一定會「單幹」,而不是和平相處或合作共贏。 

2大國虛榮

例如啟程之前宣稱習近平是應「拜登的邀請」,以顯示一種「受邀請的尊榮感」,實際上,美國作為APEC的東道主,所有21個國家(包括台灣)都是受邀對象,中共作為受邀者之一,沒有甚麼特別或例外,強調習近平受邀,只是一種虛榮心的作怪! 

到了舊金山的莊園時,中共要求拜登一定要出門迎接,這就是中國封建思想的作祟!就像古代員外要出門迎接縣太爺一樣。實際上,門口迎接本來就是西方的待客之道,沒有什麼好大做文章的!我把這種大國虛榮稱為「自閉症外交」! 

3,市場嗎啡

美中之間目前存有7000億美元的貿易利益。中共這次舉辦所謂「CEO峰會」,其實就是「資本家高級餐會」,就是引誘美國企業加大對中國的投資,也就是以中國市場作為嗎啡,引誘美國唯利是圖的資本家上癮,以挽救中共經濟低迷的現狀。但也不要忽略,中共採取的是「以美國的資本主義打敗美國」的策略,習近平正在利用美國資本主義的貪婪和金錢拜物教,試圖以「內爆」方式削弱美國。 

4,迷亂話術

例如在歡迎美國企業對中投資時,習近平好話說盡,就是不提中共突擊搜查美國諮詢公司的辦公室,以間諜罪名羈押美國商人等等真實故事。這就是混淆視聽的「迷亂話術」;在所謂台灣問題上,說要「尋求更廣泛的解決方式」,也是一種「笑裡藏刀」的迷亂話術。 

拜習舊金山峰會,已經出現一種「溝通疲勞」,全球為之感到厭倦!這次已經是第7次會晤,美中關係還是「原地踏步、不進不退」!在台灣議題上,美中之間依然處於「互為核心利益」的戰略衝突狀態。即使千里迢迢,習近平既沒有討到便宜,拜登也沒有試圖犧牲台灣的利益。 

總結來說,拜習峰會談了也是白談,除了建立所謂溝通管道之外,雙方都了無所獲。拜習峰會只有一個結論:沒有共識,下次再談!



 

《宋國誠專欄》

症狀閱讀

-解剖「關於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的中國立場」的病理結構

本文發表於《上報》,2023年0302

https://www.upmedia.mg/news_info.php?Type=2&SerialNo=166955

 

「症狀閱讀」(Lecture symptomale)是法國哲學家阿圖塞(Louis Althusser 19181990)重要的哲學與文學批評概念,這種打破讀者僅僅作為「被動-接受」地位的新概念,被視為一種通過「閱讀實踐」(reading praxis),對「文本」(text)進行精神分析意義上的穿刺工作(Durcharbeitung),藉以揭露既有「認識類型」(epistemology)的裂痕與虛偽。 

 

中國試圖扮演和平天使、人道關懷、公正調和的政治表演-沒有劇情與演員的空白劇本,詞藻絢麗卻華而不實,一種風涼正義與空頭承諾。(美聯社)


在此意義上,我把「症狀閱讀」視為一種顛覆性的「解讀/解毒」策略,通過精神分析的意識解剖手術,對一份文本及其作者進行「症狀-病理」的分析;這種解讀策略(特別是針對高度偽裝的陰謀性文本),旨在揭露作者(個人或集體,在本文中專指中共)「內隠/變形」的意識型態病理結構。

症狀末期的表現則是「真反美」,這是「中國症狀」深層病蠹之所在。在俄烏戰爭一周年發表《立場文件》,通過模糊「侵略/反侵略」的界線與標準,將戰爭責任完全歸於美國,例如暗指美國「拱火澆油」、(反對美國的)單邊制裁、長臂管轄等等,一方面為俄羅斯尋找退路或下台階,一方面藉以塑造「美國是戰爭販子,中國是和平天使」的國際認知圖像。

中國症狀的末期:「政治極爽」下的銷魂性病危 

我之所以把《立場文件》視為症狀末期的病理表現,是因為「中國症狀」同時也經歷了發燒、發炎、病危三個歷程。當中國發現俄羅斯存有侵略烏克蘭的意圖時,中國立即處於民族主義的發燒狀態,期望俄羅斯發動一場對付美國的「代理(中國)戰爭」;當俄羅斯出現節節失利和戰略敗退之際,中國則在「秘援(俄羅斯)」的過程中表現民族傷口的發炎狀態(擔心俄羅斯戰敗),乃至採取一種「政治免疫失調」之後的宵小行徑;及至末期,當《立場文件》發表乃至症狀潰爛之際,也就是可能面臨西方更勝於俄羅斯的集體制裁之後,「中國症狀」就陷入「政治無意識」中以「悲劇性痛苦」為本質的「政治極爽」(political jouissance)狀態(借用齊澤克術語),這是「理性意識」完全失控和迷失,陷入「國家快樂原則」(借用佛洛依德術語)的銷魂狀態而走向衰亡境地。 

對《立場文件》的症狀閱讀 

症狀閱讀旨在穿刺文本的缺口、漏縫、間隙、碎片、扭轉、隱義等等,尋找「文本斷層」中的語詞閃爍(閃詞)和邏輯裂口,逐層過濾隱藏在文本裂縫中的真實意圖,重新填寫文本未曾明說(空白)的難言之隱,還原一份「虛假文本」為「真相文本」(文本重構),最終揭穿文本作者隱而不諱的政治意圖。 

2023225日,《人民日報》發表這份《立場文件》,內容分為12點,經過我對之進行症狀閱讀,全文看似有模有樣,實則是廢文一篇、廢紙一張。 

就標題而言,一般所謂「政治解決」是指通過「談判/協議」達成以和平為目標的停火和止戰。但對於纏戰一年的俄烏戰爭來說,已毫無政治解決的可能。 

在國際政治上,「談判」分為三種:

1,對抗性(contending):談判一方運用實力和籌碼壓迫另一方接受協議。

2,問題解決(problem solving):談判一方提出能讓雙方相對滿意的條件而達成協議。

3,讓步(yielding):談判一方選擇妥協而達成協議。 

然而,在烏克蘭頑強抗敵、拒不投降,俄羅斯也在動員增兵之下,以上三種談判類型,無一適用、毫無可行之道。然而,中共此刻依然提出毫無作用的「政治解決」,就是一種「事後諸葛」的政治話術,目的在榨取俄烏戰爭末期對中國有利的甜頭,一種收割戰果的心理戰術與巧奪策略。 

中共發表了「關於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的中國立場」。(圖片摘自央視網)


至於所謂「烏克蘭危機」一詞,更是醜惡加投機。在俄羅斯已經「彈洗」烏克蘭一年之久,在「布查」屠殺平民,飛彈攻擊烏克蘭核電廠、學校、醫院,持續占據烏東四州領土,並且持續增兵和雇用瓦格納軍團…..等等;此時此刻,中國還把俄烏戰爭稱為「危機」?(有時甚至降為「衝突」)這一「閃詞」,顯示中國至今堅決不承認「侵略戰爭」的事實,更是中國蒙眼說瞎話、支持侵略、逆反人道的「醜惡立場」;換言之,這就是「中國支持俄羅斯無端侵略烏克蘭」真實立場的表達,一種欲蓋彌彰的投機立場。 

至於所謂「中國立場」,這是中國擺出「大國插一腳」的「看客」立場和蹭熱鬧心態,一種自我膨脹的姿態外交。中國自認作為一個「大國」,應該擁有「大型話語權」,應該做出態度、擺出立場。實際上,中國在國際社會可曾有過像樣的立場?如果有,也都是自私自利、以我為主的立場。實際上,世界並不稀罕什麼「中國立場」,因為中國立場始終只是弱肉強食的強權立場。

 

中國的「秘援」,增強了俄羅斯的戰鬥意志與後續力,削減了西方制裁的力道與效果。(美聯社)

對《立場文件》的逐條症狀閱讀 

在《立場文件》的12點聲明中,最重要的是「尊重各國主權」(1)。文件宣稱:「各國主權、獨立和領土完整,不應採取雙重標準」等等。實際上,這正是中國「表面主張單標,自己卻雙標」的症狀所在,也就是一種「隱藏的主權雙標論」。 

只講「主權尊重」卻不提「主權侵略」,正是症狀閱讀下出現的「缺口/漏縫/隱義」。通過這道缺口,好讓中國「併吞台灣」的意圖得以從中逃出而免責。換言之,《立場文件》表面上尊重烏克蘭主權,實際上卻只維護俄羅斯主權,其真實意圖是保留未來對台灣-中華民國主權-的侵略權力。換言之,當中國進行統一(侵略)台灣時,必定宣稱這是「中國內政-國共內戰-中國特色的特別軍事行動」,要求國際社會必須尊重「中國主權的完整」,但對中華民國主權則完全抹煞和否定。 

對俄羅斯侵略戰爭的隱性認可與背書認證 

在「摒棄冷戰思維」(2)中,文件宣稱:「一國的安全不能以損害他國安全為代價」、「反對把本國安全建立在他國不安全的基礎之上」等等。這段文字,是暗中為俄羅斯的侵略戰爭進行卸責、脫罪、洗白和狡辯。文字的「隱義」和「邏輯裂口」就在於「顛倒國家安全的因果關係」,把俄羅斯的侵略經過語詞的閃爍性扭轉之後,說成了「俄羅斯因為受到北約東擴(西方)的安全損害而被迫攻擊烏克蘭」,甚至影射「西方把自身的安全建立在俄羅斯不安全的基礎上」。換言之,中國的真實邏輯是:世界上只有滿足強權的安全之後才能獲得安全,這就是典型的「霸權安全論」。 

關於「停火止戰」(3),文件宣稱:「各方應保持理性和克制,不拱火澆油」、「盡快恢復直接對話」。這裡的邏輯裂口在於,中國對俄羅斯的「暗助」,是不是也是「拱火澆油」?在秘密延續俄羅斯戰力上,中國可曾保持理性和克制? 

至於「減少戰略風險」(8),文件宣稱:「應反對使用或威脅使用核武器」、「防止核擴散,避免出現核危機」等等。這裡的邏輯裂口在於,中國不正在把自身現有的核彈頭從300多顆增加至1000多顆嗎?是誰在核擴散?是誰在進行不受約束的核武競賽? 

至於「停止單邊制裁」(10),文件宣稱:「反對任何未經安理會授權的單邊制裁」、「有關國家應停止對他國濫用單邊制裁和『長臂管轄』」等等。這就是一種「閃詞/扭轉」,把戰爭責任歸咎於西方(美國)的詭辯論述,醜化「制裁體制」在維護國際正義上的積極作用。

如果拒不承認俄羅斯的侵略行為,中國有什麼資格奢談「人道危機」和「平民與戰俘的保護」?(美聯社)

23810點主張,都是對俄羅斯侵略事實的「隱性認可」,是對俄羅斯非法侵占烏克蘭領土的「背書認證」;其中關於尊重聯合國的論述,更是一種手握常任理事國「一票否決權」並隨時足以全盤瓦解聯合國決議的虛偽表達。這是中國「抗美援俄」戰略立場的自我掩護,是對西方世界施放和平煙幕彈,目的是迷惑世人,顛覆國際價值體系,藉以緩解中國在國際社會的道德缺位與責任焦慮。 

《立場文件》:一篇道貌岸然的國際詐騙 

至於其他論點,諸如「啟動和談」(4),「解決人道危機」(5)、「保護平民和戰俘」(6)、「維護核電站安全」(7)、「保障糧食外運」(9)、「確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11)、「推動戰後重建」(12)等等,盡是廉價的政治修辭,沽名釣譽的形象公關。 

依據症狀閱讀,這些論述的「缺口」、「漏縫」就在於以美言掩飾蒼白,以空談遮蔽心虛。如果拒不承認俄羅斯的侵略行為,中國有什麼資格奢談「人道危機」和「平民與戰俘的保護」?如果不能分清「侵略/被侵略」的是非界線,中國有什麼立場高談核電安全、糧食安全和供應鏈的穩定?若說「戰後重建」,中國能夠說服俄羅斯對烏克蘭進行戰爭賠償嗎?中國願意出錢協助重建嗎?還是中國根本準備以「基建魔人」的角色介入戰後重建,藉此大發「重建災難財」?這些主張,都是中國試圖扮演和平天使、人道關懷、公正調和的政治表演-沒有劇情與演員的空白劇本,詞藻絢麗卻華而不實,一種風涼正義與空頭承諾。總結來說,《立場文件》就是一篇道貌岸然的國際詐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