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馬英九訪中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馬英九訪中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5年7月25日 星期五

 

《宋國誠專欄》

三個弔詭,兩個糊塗,一個罪狀!

-冷評馬英九二度訪中

本文發表於《上報》,2024年0406

https://www.upmedia.mg/news_info.php?Type=2&SerialNo=198794


中共就是既不承認又要利用「(中華民國)馬前總統」的光環,對台散布和平假象。(美聯社


馬英九再度訪中,甚至準備「馬習二會」,各方褒貶不一、見仁見智。有些人認為馬英九以一己之力努力創造兩岸和平、避免戰爭,應該給予肯定。但是這種肯定,是對中共本質及其對台政策的「錯誤期待」。對中共來說,和平只是手段不是目的,併吞台灣才是目的,目的絕對不能合法化手段(The end can’t justify the means);對中共來說,「交流」是要台灣交出政權,「談判」是要談出台灣投降。換言之,中共絕不會為了與台灣和平相處而放棄併吞台灣的目標。只要是併吞,和平就不可能是台灣方面片面的期待或主觀幻想。這種幻想,實質上只是一種懼共心理下的畏戰與怕死。 

「馬式天真」不是可愛,而是誤國 

天真,如果出自於有別老奸巨猾的童心未泯,叫做可愛,但若是出自於有影響力之人的固執與誤判,那就是誤國。 

中共認為在2024年的總統大選中,賴清德僅僅贏得40%選票,但是國民黨在立法院選舉中贏得了多數,所以賴清德並不代表台灣的主流意見。怪了,中共什麼時候用「民意」來衡量政治的合法性了?一個從來沒有選舉的地方有什麼立場和標準,用「主流或非主流的民意」來判定任何一個台灣政黨的「代表性」?即使40%的選票沒有主流民意的代表性,難道國民黨內部的「馬系」-馬英九派系-就具有台灣民意的代表性?實際上,「馬系」既代表不了台灣人的「民意」,也代表不了國民黨內的「黨意」,它只代表中共對台灣的「虛情假意」!


對中共來說,「交流」是要台灣交出政權,
「談判」是要談出台灣投降。(馬辦提供)


「魔幻馬英九現象」 

一語直問,國共之間頻繁的會面,就能緩解兩岸的緊張關係?試問,中共全年無休的軍機擾台有因此而減少嗎?中共的軍艦穿越海峽中線的次數有因為馬先生的造訪而減少嗎?中共有因為馬英九來訪,就關閉先前片面恢復的台海M503航線嗎?乃至於因為金門翻船事件,中共還說「金門禁限海域」已經不存在了呢!事實勝於雄辯,所謂「國共會面」絲毫沒有減少中共對台灣的侵擾與威脅,也根本沒有增加台灣對中國的信任。直白地說,馬英九根本沒有能力扭轉中共併吞台灣的野心。 

綜合馬先生先後兩次訪中,可以歸結為「三個弔詭」、「兩個糊塗」、「一個罪狀」。所謂「三個弔詭」,包括「認同錯亂」、「歷史倒置」、「時空迷航」,我稱之為「魔幻馬英九現象」!所謂「兩個糊塗」,包括「九二共識的迷思」和「認知偏誤」(confirmation bias)」,所謂「一個罪狀」就是「台灣吳三桂」。 

三個弔詭之一:認同錯亂                              

在台灣,人們一般尊稱馬英九為「馬前總統」,給予其「八年任期」的合法性。但是「馬辦」主任蕭旭岑卻宣稱:「台灣不是一個國家」!那就意味「馬前總統不是一個他所承認之國家的卸任元首」!如此一來,「馬前總統」豈不是「無國總統」?這何其弔詭?何等錯亂! 

進而言之,馬先生是領有中華民國卸任元首待遇的「前總統」,但依其所謂「台灣不是一個國家」的立場,這就意味馬先生的元首待遇來自一個「非國家」財政俸給,來自一個「非公民」的稅捐支出。如此一來,馬先生的特殊待遇豈不成了「幽靈待遇」或「不明來源」? 

三個弔詭之二:歷史倒置/兩個中華民國 

馬系人士或許辯稱:馬前總統是「中華民國」的卸任總統。但實際上,在馬先生的認知中有「兩個中華民國」,一個是1949年以前的「古典的中華民國」,一個是被中共宣稱已經壽終正寢的、1949年以後遷居台灣的「續存的中華民國」。 

從中共刻意安排、馬先生也樂於參訪的「歷史古蹟」和「民國舊物」來看-例如安排參觀門前豎立一個「中華民國墓碑」的「中山陵」-中共正是利用一個「前國家元首」去參拜一個「古典的中華民國」。實際上,緬懷、弔念與追思一個「古典的中華民國」,就是圖謀來否定和泯除移居台灣的「續存的中華民國」。換言之,讓你緬懷過去的記憶,就是誘你否定當下的存在,這就是中共「歷史轉譯」的統戰手法!就是中共陰狠暗黑的「歷史辯證法」。對於中共這種「懷舊貶今」的巧計與詭思,馬先生若不是認識不清,就是甘之如飴!換言之,馬先生的所謂「和平之旅」,正是直入中共的統戰圈套,深陷中共誘拐的認同斷裂,我稱之為「歷史倒置」。 

三個弔詭之三:時空迷航 

所謂時空迷航,是指馬先生似乎活在與當代世界平行隔離的另類時空,經常把想像的中華民族「連結」到中華人民共和國,甚至把中共視為中華民族的繼承者或代表人,繼而以「民族同源論」來洗白中共早已背離民族文化的「馬列紅色基因」。特別是當馬先生宣稱此行要去見習近平這位「老朋友」時,一場時空迷航就開始上路。 

當今世界,除了包括美國總統拜登直稱習近平為「獨裁者」,華人社會反諷習近平為「總加速師」,國際社會普遍認定習近平為「系統競爭者」或「國際秩序的破壞者」之外,大概只有普丁或金正恩會尊稱習近平為「老朋友」。換言之,在國際形象上,習近平堪稱「邪惡軸心的總會長」,位居「獨裁聯盟的總頭目」。馬先生自願參加這個名譽破產的「習近平之友會」,對一個信用掃地的獨裁者「以友相待」,這就證明馬先生若不是游離於國際社會的時空之外,就是「斯德哥爾摩症候群」的靈魂出竅!簡單地說,與一個世界公敵為友,就是近墨者黑,就是「投名狀」,就是與世界為敵。 

國民黨整天說台灣不要充當美國的棋子,馬英九卻率先充當中共滅台的棋子!這就是「為了下架民進黨,不惜上架共產黨」。 

兩個糊塗之一:九二共識的迷思 

當前的「九二共識」早已變質和走調,早已不是當年新加坡「辜汪會談」以及前國安會秘書長蘇起的創造性發明,而是習近平在2019年「告台灣同胞書40周年」的講話中,將其竄改為「解決台灣問題的一國兩制方案」;換言之,「九二共識」早已失去「同屬一中、一中各表」的含意,而是「台灣屬中、一中一表」;這裡所謂「一中」,絕非中華民國的「憲法一中」,而是「一個中華人民共和國」。如果馬先生還是高喊並堅持「九二共識」,那就是堅持食用一個過期的食品,那就是食物中毒,馬先生蓄意接受中共改名換姓的舊把戲,那就是甘效犬馬之勞,甚至等同慷慨接受台灣就是中共的一部分。

如果「九二共識」的內涵是「同屬一中」,那麼馬先生的卸任元首待遇就應該「國共各出一半」,以減輕台灣人民的納稅負擔;如果同屬一中,長江、黃河就應該開放給台灣漁民前往捕魚;如果同屬一中,那麼大陸14億人口的所得稅應該半數繳給台灣的國稅局。如果中共不允許,那九二共識就是「玩假的」!

 兩個糊塗之二:認知偏誤 

對於中共的倒行逆施和人權迫害,例如中共對新疆維吾爾族人的鎮壓,對香港自治與人權的迫害,特別是香港基本法23條的立法,甚至中共對台節節進逼的武力威脅,包括一年365天有增無減的共機擾台,出身香港且曾經熱衷「保釣」的馬先生,竟一向採取「選擇性過濾」或根本隻字不提。 

這是馬先生極具封建色彩的「大一統」意識的表現,是「大中國/小台灣」的差別認知,是「心儀中國/嫌棄台灣」的權貴心態。如果要緬懷國父孫中山先生,為何千里迢迢前往中山陵焚香祭拜?何不就近前往國父紀念館肅穆瞻仰?如果要紀念「黃埔精神」,何必跋山涉水遠赴黃埔舊址懷思追念,何不前往高雄鳳山的陸軍官校慰問師生?這種捨近求遠的心態,一句話:看不起台灣! 

即使遠赴中國同溫相抱,即使會見中共高官以示顯赫,也不足以掩飾中共對台灣的各種威脅。馬英九何不去內蒙看看,那裡的「阿拉善左旗」有一個「全尺吋」的台灣總統府,那是解放軍用來攻打台灣的訓練標靶。馬英九應該參訪位於南京的解放軍東部戰區,那裡有全套的攻台部署與計畫。馬英九何不會見王滬寧,質問其所謂「兩岸融合」究竟是「誰融合誰」?既然「兩岸同屬一中」,是否也應開放廈門作為「台灣民主示範區」? 

一個罪狀:台灣吳三桂 

馬先生自以為憑其一己之力就可以「創造兩岸和平」,這是對中共終極併吞台灣之意圖的刻意掩飾,也是馬先生「猛刷存在感」的自我膨脹,一善不抵百惡,天真有餘,識見不足。馬先生自以為大陸之行是在尋求自身的歷史定位,實際上是誤蹈歷史的定罪。 

馬先生在台灣總統大選前接受《德國知音》的訪問中說:「無論台灣如何自衛都永遠無法抵禦與大陸的戰爭,也永遠無法獲勝」,實際上,國內外各種兵棋推演,多次證明中共的攻台行動都是失敗的。馬英九還說:「如果以和平和民主的方式實現與中國的統一,台灣是可以接受的」,這就是典型的「未戰先敗」、「棄甲投降」!馬英九甚至癡心妄想,中共會用和平與民主的方式善待台灣!在此意義上,馬英九顯然患有「恐共症候群」與「台灣失敗論」,這就是我所說的「台灣吳三桂主義」。這種「台灣無論如何無法抵抗大陸」的觀點,多數的台灣人民不會接受!


馬英九自以為憑其一己之力就可以「創造兩岸和平」,
這是對中共終極併吞台灣之意圖的刻意掩飾。(馬英九基金會提供)


媚共毀台,背叛台灣! 

中共就是既不承認又要利用「(中華民國)馬前總統」的光環,對台散布和平假象,馬先生則是迎合跟唱,藉中共的鋪張厚待以尋求歷史定位,看似笑臉握手,實則暗藏玄機。 

什麼玄機?中共以和平糖衣毒化台灣,馬先生以友誼之名不義台灣,兩廂情願,千古之罪,其對台灣的惡劣影響,難以估計。一句話:媚共毀台,背棄台灣!


2025年7月24日 星期四

 

《宋國誠專欄》

馬英九訪中:歷史定位?還是歷史定罪?

本文發表於《上報》,2023年0401

https://www.upmedia.mg/news_info.php?Type=2&SerialNo=169433


馬前總統327日啟程的大陸之行還在繼續,但無須蓋棺就可論定;這是一趟認同錯亂的糊塗之旅,一趟以「祭拜祖先」為掩護的「祭拜祖國」之旅,一趟毀馬英九一世英名於晚節不保的迷航之旅。

實際上,並不需要中共設計統戰圈套或紅色陷阱,反而是馬英九自掘陷阱、自找統戰。(馬英九辦公室提供)

中華民國還在不在?當然在,她在台灣;中華民國總統府在哪裡?在凱達格蘭大道!典藏國父原跡文物與珍貴史料的地方在哪裡?在國父紀念館!如果是這樣,馬前總統跑去大陸幹什麼?顯然,他是要去「弔祭」一個消失的中華民國,一個被「去中國化」與「台灣化」的中華民國! 

馬英九三觀:中國、和統與歷史定位 

我姑且不用一種「對立性批判」的角度,而是嘗試用一種「換位理解」或「共情心理」(empathy),來理解馬先生心理的認知圖像,那麼至少有三個「理念叢結」(complex of ideas),或者稱為「馬英九三觀」,可以被清楚的捕捉: 

第一觀:「中國觀」。馬先生的中國觀是一種浪漫的、想像的、審美的歷史圖像,因而是一種「感性情懷」,而不是「理性現實」。換言之,馬先生的中國觀,是一個停留在1949年以前的「記憶的中國」,在這個記憶空間裡,有著白雪靄靄的長白山,一眼看不完的青海大草原,峰峰相連到天邊的喜瑪拉雅山……;但是馬先生不知,昔日那個美麗的「三民主義中國」,已經淪為被中共統治得體無完膚的「共產中國」。今日的洞庭湖已經污染發臭,上海的地表水85%無法飲用,黃河長江經常缺水斷流…..。他不知,「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他更不知,即使「小樓昨夜又東風」,他那午夜夢迴的「故國」,早已「不堪回首月明中」……。

 

與「中國觀」相聯繫的,還有「中華民國觀」。馬先生的中華民國觀,更多的是「歷史的記憶」,而不是「政治的現實」。在他眼中,中華民國只有在「同屬一中」的前提下才有意義,中華民國只有綁在民族的臍帶上才有生命,中華民國只有回返「母親的子宮」才有血統認同的胎記!換言之,一個被「去中國化」與「台灣化」的中華民國,是他所排斥和鄙視的,因為中國是他的「母親」,台灣只是他的「養父」。 

第二觀:「和統觀」。馬先生認為,兩岸統一是好的,和平是珍貴和必要的,更是對「民族大局」有利的。但是他只關注「和平統一」,刻意忽視「武力統一」;他只想推動美麗的「和統」,卻完全逃避殘酷的「武統」。這是對兩岸關係的「選擇性偏誤」,一種「實事不求是」的偏差。這可能不是對中共本質的不夠理解,而是對中共本質的「選擇性理解」。 

第三觀:「歷史定位觀」。馬先生認為自己的「歷史定位」很重要,甚至是最重要,這在馬先生此行中言必稱「在我任內」可為明證。馬先生自認,他的歷史貢獻是「超驗的」(transcendental),超越一切的經驗與事實,超越一切時間與空間的存在形式;這是一種「歷史自戀主義」(historical narcissism),也就是對自己的歷史貢獻絕對的自我肯定與自我癡迷;無論外部世界怎麼變化,我(馬英九)的歷史角色永遠是一個「超驗性存在」。換言之,無論兩岸關係的真實性與現實性是什麼,無論台灣政壇經歷幾次的政黨輪替,在他8年的任期中所建立的「兩岸和平」,不容淡忘,不容抹煞。

馬英九的中國觀是一種浪漫的、想像的、審美的歷史圖像,因而是一種「感性情懷」,而不是「理性現實」。(馬英九辦公室提供)

然而,即使以「共情心理」(或稱「同理心」)來理解馬先生的心理狀態,我依然必須提出幾個「辯正觀點」,就教於大家: 

「祭祖先」?還是「祭祖國」? 

1,實際上,並不需要中共設計統戰圈套或紅色陷阱,反而是馬先生自掘陷阱、自找統戰。馬先生自訂12天行程為「祭祖」,但祭祖何需12天?在12天之中還包裹了中共特意安排參訪的「統戰景點」,難免予人質疑此行究竟是「祭祖先」?還是「祭祖國」? 換言之,歷史將在這裡做出真假是非的審判;在真誠與虛偽之間,人人心中都有一把尺。 

2,以中共的「話語政治」來說,「交流」不是一般意義的交往、交際或交換意見,「交流」是要你「交出政權」;「談判」也不是要解決問題,而是要你「放棄抵抗、自願投降」。試想,只要中共不放棄武力犯台,兩岸有沒有和平談判或和平相處的可能?對於中共全年無休的軍機擾台,對於中共謀我日亟的武力威脅,馬先生一概視而不見!這種「獨眼視角」,實可謂良知的業障、政治的色盲。 

3,馬先生參觀了所謂「中國近代史遺址博物館」,這裡曾經是大陸時期中華民國總統府的所在地,但如今已成「遺址」。我要問的是,當今的中華民國在哪裡?當今中華民國的總統府在哪裡?馬先生把活生生存在於台灣的中華民國,把坐落在凱達格蘭大道的總統府,帶到中國去祭拜,淚流滿面地進行一種歲月的緬懷、歷史的追憶……,這豈不是時空倒錯、虛實顛倒?刻意將政治現實導入歷史的虛幻中? 

中華民國:一個被封存、被瞻仰、被憑弔的歷史記憶 

4,中共統戰的微妙之處就在於,「讓你緬懷過去的存在,同時也讓你體認當前的消失」,讓你以「古物」、「遺址」,以一種「風中的塵埃」,以「往事如煙」,以「昔日的輝煌」,以「風乾的標本」,來追思中華民國,讓你感到中華民國「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今日已惘然」。所以,只要馬先生走進那個「博物館」,中華民國就走進了歷史、走入了灰燼。如果說馬先生此行凸顯了中華民國什麼意義?那就是「被封存」、「被瞻仰」、「被憑弔」的歷史記憶。 

5,對於中共的「降格接待」,馬先生竟然宣稱「很滿意」,甚至在面對現場媒體時,不敢說出自己「中華民國前總統的身份」,而以「這個」來取代!這正是前述所謂「自找統戰」,也就是自降身份、自取其辱。政治學上有一個概念,稱之「身份政治」(politics of identity),也就是中共以什麼身份來接待馬英九,就表示中共以什麼政治態度來對待台灣,也就是以對馬先生的「身分降格」來表徵對台灣的「主權降格」。 

中共派出「副部級」官員來接機,即使中共國務院台辦主任宋濤,決定全程陪同馬先生到湖南祭祖,但至多也只是把馬先生貶為「台灣省長」,甚至比「香港特首」的地位都不如。我們本來就無須抹煞馬先生總統任內的貢獻,但從中共統戰的目標來看,這不僅是降格,也不是淡化政治色彩,而是刻意抹除馬先生「前總統」的身份地位,也就是抹除中華民國的存在,把中華民國的虛無化!而馬先生以「這個」來取代「前總統」,十足是通過自我降格來「賤化中華民國」!

中共統戰的微妙之處就在於,「讓你緬懷過去的存在,同時也讓你體認當前的消失」。(馬英九辦公室提供)

怪哉?國父的建國理想在大陸實現? 

6,關於國父的政治遺產的問題,馬先生在參觀「中山陵」之後發表談話:「當年國父念茲在茲的多項建國主張,都已陸續分別在台灣與大陸實現」。這句話很嚴重,必須慎重地收回與改正! 

這樣的說法,等於是把國父所有的政治遺產全部拱手讓渡給中共。中共是滅了國父手創的共和國的叛逆份子。試問,黃埔軍校出了多少專殺國民黨將領的共黨殺手?試問,中共實現了那些國父的建國主張?馬先生是否認認清三民主義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區別?習近平在20大報告中,有一個字提到「孫中山」嗎?在他提出的「中國式現代化」中,有提到國父的「實業計畫」嗎?中共在對待維吾爾族人的「種族滅絕」,有達到國父「五族共和」的標準嗎?這樣的歷史錯亂,真讓人感慨「不知今夕是何夕」,嚴重羞辱了國父在天之靈! 

7,至於馬先生在參訪「武漢檔案館」之後,稱讚中共在控制新冠疫情上表現良好,避免了疫情大幅向外擴張,是對包括大陸之內的整體人類作出貢獻云云,甚至為我國「武漢撤僑包機」一事向中國道歉!這全然是呼應中共宣傳其防疫工作「創造歷史奇蹟」的虛假謊言,無視新冠肺炎已造成全球死亡逼近700萬人的紀錄,無視包括「世衛組織」在內的許多國家致力於「病毒溯源」調查之事實,這種無視中共「政治防疫」導致無數枉死冤魂的漫天謊言,顯示馬先生的精神狀態已經失序脫軌、中毒太深!這種不惜蒙蔽良知以諂媚中共的行徑,不僅自甘國際公衛的說謊者,在疫情問題上「媚共貶台」的立場,更將使其成為台灣人民的公敵! 

民族情感能不能克服制度的差異? 

行文至此,我不禁要問:民族情感能不能化解或克服兩岸制度的差異?自由與專制可不可以在「同文同種」的情感下進行融合?以俄羅斯和烏克蘭的關係來說,普丁在一篇《論俄羅斯人和烏克蘭人的歷史統一》的文章中,明確指出俄羅斯與烏克蘭同屬「東斯拉夫民族」,但即使同屬一族,今日的俄烏戰爭,不也打得難分難解、寸土不讓?換言之,民族情感不僅不足以避免互相殘殺,反過來,由於制度差異引發的戰爭,更可能徹底摧毀民族情感於斷垣殘壁之中。 

在世界歷史上,一個民族建立不同的國家,屢見不鮮。南北韓兩國同屬「朝鮮族」,美國與英國不也同屬「盎格魯-撒克遜」(Anglo-Saxons)民族?新加坡不也是以華人為主體的國家?並不存在因為「一族多國」,就說「你的國家是我的國家」,或說「我的國家是你的國家」! 

歷史定位?還是歷史定罪? 

馬先生所代表的浪漫的民族情感,客觀上難以彌補兩岸之間-民主與專制-的制度差異,世界政治一 在證明,政治現實永遠高於民族情感。至於馬先生提出的「和中保台」路線,當然可行,但前提是必須是台灣先投降,換言之,和中只能「保證」台灣投降和「保護」中共併吞台灣。至於投降之後台灣會變成什麼樣子,大家可以去想像……。 

有人幻想,「和中」可以避免青年上戰場,避免充當美國的炮灰;殊不知,一旦中共奪下台灣,就可以在島上佈滿飛彈,在縮短距離下攻擊美國。屆時,中共必將首先徵調台灣青年,為一場「抗美保台」而衝鋒陷陣。換言之,你可以不當美國的炮灰,但在失去台灣之後,台灣青年肯定充當中共的炮灰! 

我要問問台灣人民,中共會跟你台灣和平相處到地久天長嗎?如果不是,戰爭依然可以避免嗎?那如果台灣不投降呢?那豈不就是「今日烏克蘭,明日台灣」嗎?是的,人人都希望戰爭不要發生,但台灣只有「抗中保台」,也就是「嚇阻」而不是「和睦」,才是台灣生存的唯一之道。能戰才能避戰,可戰才有和平! 

最後我要說的是,馬先生試圖尋求「歷史定位」,但結果卻是「歷史定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