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20日 星期三

末日2:資本主義的消費力比多

末日2:資本主義的消費力比多 

毫無疑問,資本主義的罪惡邏輯一定內含數不清的「激勵因素」,讓人前撲後繼、樂此不疲。這些激勵因素,有些是屬於神話的,有些是屬於理性的,有些是屬於欲望的。在我看來,這些激勵因素本質上就是一種「癮」(addiction),一種通過幻覺以消除張力的力量。這是一種以「尊爵」(good self)為自欺元,再以時尚(fasion)為外包裝,所形成一種神經興奮叢,再通過「消費利比多(只要把佛絡依德的個體力比多libido放大為集體利比多,就不難理解)的擴張,再經過金錢消費的無限制快感,最終完成了一種內化(internalization)。美學家齊美爾(Georg Simmel, 18581918)把這種內化稱之為「換取自由的金錢交易關係」,它是一種通過冷酷無情的貨幣計算與素不相干的「他人」相聯繫的過程。資本主義的邏輯將此交換建立為「制度」-銀行、信用卡、支票、分期付款……,然後用一個叫GDP的東西去合法化。一個被集體信任的合法化,就是個體內化的邏輯,資本的邏輯變成心理的邏輯,進而形成一種「安身立命的自我控制」。這裡,我想到Michel Foucault的那個「主體」,一個可憐的主體!(2014/8/31 

德國社會學家弗雷思庇(David Frisby),一個傑出的齊美爾美學詮釋者,把這種「癮」視為一種城市病,最後將變成一種「厭世情結(complex of world-weary)。但這種厭世不是討厭世界,不是萎靡不振,而是一種不斷通過升高對刺激的感受度以忍受更大刺激的一種能量。在我看來,一種虛假的個人主義(瘋狂的自戀主義)就會以最極端的行為(例如隨意殺人)來散發這種刺激的能量。鄭捷的殺人事件,一點都不難理解。但問題是,它很快就會被遺忘,煙消雲散於城市的喧鬧之中。 

你以為鄭捷在想什麼?懺悔?自責?迷惘?不,不是,而是陶醉在英雄主義的自戀與狂歡之中!一種城市先鋒派,這就是為什麼有那麼多人模仿,有人要求釋放鄭捷?「先鋒」(vanguard),在城市裡意謂「幹一票」,因為在這個匿名的人海中,在這個充滿「情色冒險遊戲」但卻沒有人懂得和一個真心相愛的人吐露愛情的城市裡,還有什麼方法可以使人「出人頭地」?

David Frisby


一本介紹Daivd Frisby的好書:The Detective of Modernity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