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21日 星期四

我的雜思筆記(55):新虛無

我的雜思筆記(55):新虛無

失去摯愛對象所引起的失落,會加深對對象的依賴和對失落的譴責,並最終把譴責轉向自身(narcissistic identification)。這是一種「死抱著」逝去的對象而從人群中撤離,並把所有目光擺回過去,並且設定一個替代性仇恨對象而自滿的精神狀態。

這是一個真實性無法被反映的時代,甚至連一個卑微的自我都不敢面對的時代。這裡,充滿了詭詐性的自負,以及懶於思考的無知;本雅明(Walter Benjamin)曾以此批評「左派憂鬱症」(left melancholia),但他不知,現今已到了「全球憂鬱症」(global melancholia)的時代,這是一個連「過去」都不願回向,把所有存在物視為仇恨對象的時代。這時候,自責轉向了「全球殺害」(global slaughter)

我要補充Benjamin的是,恐怖主義已取代了「憂鬱症」,無知取代了仇恨,仇恨變成了神諭。我的回應是:拋棄所有的概念與符號,選擇一種「自訂的體制」而邁向虛無;我把這種虛無定義為「深淵一般的無意義性」(abyss of meaninglessness),以及一種「漠然」(acedia),一種沒有殺傷力的「生命的厭倦」(boredom of life)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