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月14日 星期日

我的雜思筆記(148-3):時間中的孤獨/我在台北市立美術館

我的雜思筆記(148-3):時間中的孤獨/我在台北市立美術館

我順便看了「台北美術獎」得獎作品展。我對台灣青年藝術家的努力與創作,自然是欽佩與鼓舞的,雖然多數跳不出「台灣本土文化意識」的框架,有些則可看出在汲取西方藝術概念時的一種生澀與尷尬。

 


讓我印象比較深刻的,第一個是楊哲一的「地景藝術」。在鏡頭下,「光禿的山景」、「黯淡的土坡」、「死沉的地貌」,表現的是一種生態孤寂之感。他的作品對偏區、荒野、廢地有一種特殊的閱讀視角,每一幅都是現代生態悲劇下的山水畫,灰色的調性表現的是一種蒼茫的憐憫,以及無奈的批判。


地景攝影家楊哲一

楊哲一的獲獎作品


第二個是林人中的「行動藝術」。他把幾近裸身的人放入佈滿時鐘的場景中,意境相當抽象,可以從三個角度來詮釋:一是時間中的孤獨,二是一無所有的流浪,三是,我認為也是最深刻的,就是「消沉」;捲曲的身體被滿地的時鐘包圍,那是一種圍困,無力掙脫的束縛和閉鎖;這是一個年輕藝術家內心的反映和襯托,既是自我懷疑,也試圖突圍求生。雖說是一種以行動為介面的表達,實際上卻是心理情境的投影和傾訴。

行動藝術家林人中


林人中的行動藝術作品(1)

林人中的行動藝術作品(2)

我也看了中國80後女藝術家崔潔的壓克力油畫的作品。崔潔的作品具有專注於「城市景觀」的一致性,具有後現代具象表現主義(法國表現主義)的風格,作品多採取「解體後重組」的概念,任性的拆解而後細緻的複合給予城市外景一種「機械式的嘲弄」以及「未來不確定性的塗鴉」,代表中國年輕世代對於「城市」的一種慾望、憧憬和想像,也反映城市在中國經濟急速發展中的變形和扭曲,一種既現實又陌生、既投入又疏離的雙重情感。


中國80後藝術家崔潔


雖然是一種機械意像,但崔潔的線條與構圖非常細膩,善於在玻璃與硬質金屬上運用反光與折射的效果,線條大膽又謹慎既有復古之感,也有未來幻想主義的複合效果,善於運用「旋梯」來表現想像的無限延伸與奔放,特別是她運用一種「星際大戰式」的空間佈局,也就是機械式拼貼表現身體與空間的錯落與疏遠、親臨又遠離的迷幻視覺,顯示他對建築學和空間設計有深入研究,特別是法國建築師Le Corbusier(勒.柯布西)的影響,鑿痕畢現。


崔潔作品1:新北市政府大樓

崔潔作品2:中部非洲國家銀行

崔潔作品3:薩拉姆塔/杜哈

崔潔作品4:羅威爾公寓/新加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