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月22日 星期一

3 非洲意象的影舞者 ─ 沃爾•索因卡的「民族精靈」文學

 

3

非洲意象的影舞者

─沃爾索因卡的民族精靈文學

 

Wole Soyinka

 

願他的鬼魂情人,

指示那經典的外鄉人,

通往冥間的迷津……

沃爾.索因卡,《活地獄》

 

沃爾•索因卡(Wole Soyinka)是第一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1986)的非洲作家。1934713日生於奈及利亞古城阿貝歐庫塔(Abeokuta)。索因卡以多本劇作和一本「獄中詩抄」而聞名,但他不僅是一位非洲鄉土作家,他還以深厚的西方戲劇知識和素養,贏得「非洲的莎士比亞」的美稱。

2003212日,在中國流亡作家貝嶺的引介之下,索因卡曾經來台參加臺北國際書展。一場由國內詩人胡德夫、席慕蓉、廖咸浩、向陽合辦的朗誦會,掀起了一陣索因卡旋風。

索因卡的劇本和小說甚為豐富,劇本主要包括《沼澤地的居民(The Swamp Dwellers)、《獅子和寶石(Lion and the Jewel)、《(The Road)、《強種(The Strong Breed)、《死亡與國王的馬伕(Death and King’s Horseman)、《瘋人與專家(Madmen and Specialists)、《森林之舞(A Dance of the Forests)、《傑若教士的折磨(The Trials of Brother Jero)等等。另外還有兩部長篇小說《詮釋者(The Interpreters)、《失序的季節(Season of Anomy),多本詩集如《獄中詩抄(Poems from Prison)、《撒馬爾幹市集(Samarkand and Other Markets I Have Known)、《曼德拉的土地及其他詩作(Mandela's Earth and Other Poems)、《歐岡、阿比比曼(Ogun Abibiman),三卷自傳《阿凱的童年(Ake: The Years of Childhood)、《艾沙拉:漫遊書簡(Isara : A Voyage Around Essay)、《伊巴丹:潘克雷米斯年代(Ibadan: The Penklemes YearsA Memoir, 1946-1965),文學評論集《神話、文學與非洲世界(Myth, Literature and African World) 藝術、對話和憤慨(Art, Dialogue and Outrage)、《此人已死:獄中筆記(The Man Died: Prison Notes),以及政治評論集《一塊大陸公開的痛:關於奈及利亞危機的個人記述(Open Sore of a Continent: A Personal Narrative of the Nigeria Crisis)記憶的負擔:寬恕之鼠(The Burden of Memory, The Mouse of Forgiveness)等等。

1950年代索因卡赴英國留學和任教,並成為倫敦皇家劇院的編劇。1960年代中期,奈及利亞伊博(Ibo)族人遭到豪薩族(Hausa)人的屠殺。伊博人逃往東部宣佈成立比亞法拉共和國,因而遭到奈及利亞軍政府的殘酷鎮壓。3年內戰期間,比亞法拉的死亡人數超過100萬。索因卡公開譴責那場戰爭,並尋求國際社會加以干涉,因此被監禁兩年。在獄中,索因卡把自己的精細觀察和體驗,以衛生紙、煙盒寫成了《此人已死(獄中筆記)。這段經歷,使索因卡不僅以他的小說戲劇而聞名,更因此獲得反非洲獨裁政治和人道主義鬥士的美譽。

結合希臘悲劇和索因卡出身族群「優魯巴族」(Yoruba)的神話於他充滿精靈神怪的劇本中,是索因卡文學創作的一條主軸。在他的劇作中,神秘、虛玄、諷喻、精怪和荒誕的劇情,以及他特有的「音韻語言」的寫作風格,都不僅僅是一些修辭或遊戲式的玩樂寫作,而是透過對傳統神話和族群原始心理的描述,來透視非洲社會深重的社會危機,以及在殖民轉化和現代性衝擊下的徬徨和混亂。索因卡劇本中充滿著光怪的情節和大量的隱喻(包括抽象的神話的和具體的人物),充滿著諸如「靈物祭拜」和「圖騰意象」的等等視覺手段。索因卡自己說過,「奧崗之神」(Ogun)─優魯巴族人的戰神,集冶鐵、生命、戰爭、創造和死亡於一身的主宰之神─是他的創作之源,通過來自此一生命巨靈的情感體驗和模擬再現,索因卡既盡情而坦率地裸露非洲傳統社會的愚昧落伍,也不忘嘲諷和戲謔自以為是的西方現代文明。




在早期作品《傑若教士的折磨》之中,教士是一個滿口荒唐、自命不凡的「假先知」,他利用非洲土著天真無知和崇神敬鬼的心理,四處招搖撞騙。實際上,「教士」是一個人物隱喻,索因卡用這個「術士」典型來象徵非洲新興資產階級的偽善,也間接慨嘆獨立後的非洲國家在民主道路上的搖擺和跌宕。

在《森林之舞》中,索因卡運用流傳自古城阿貝歐庫塔(Abeokuta)民間慶典中的「樂舞」(music dance),展開了一個集現世族人、往生幽魂和各種自然精靈於一串的「民族大聚會」。在此聚會中,不僅有活著的人,還有森林之王、棕櫚樹精、黑暗之神、寶石精靈、河神和各種幽靈。然而在一片近似酒神(戴奧尼修斯)的喧嘩鼓燥中,索因卡運用死者往生後的身分和生前的角色彼此進行「空間替換」的策略,展示了一種「死去的恨靈返回人間洗雪冤屈」的主題,藉此象徵傳統習俗對現代人的負壓和索討。




森林之舞》像是一齣「非洲的『仲夏夜之夢』」,在「伊法神諭」(Ifa Oracle)的引伸之下,讀者將可看到,索因卡如何將非洲精靈樂舞的美學題材和西方象徵主義、荒誕劇作、黑色幽默、意識流等創作手法巧妙地結合在一起。索因卡試圖向讀者展示一種「非洲空間體」,一種集人類社會、自然景象、神靈精怪於「三位一體」的共存世界,同時也展現一種「非洲時間觀」,一種非邏輯的、非線性的重疊面向,換言之,這是一種打破過去、現在與未來之「時間之障」和「空間之隔」的非洲存有性。在這種存有的時空中,一切的知識和美德,一切的罪惡和腐敗,都處於一種命運的共用狀態中,其中並不存在道德的等級宰製,也不存在人為假設的優劣之別。

使用亮麗而誇張的英語,利用鼓聲、吆喊、朗誦、輓歌等「音樂語言」,再穿插著面具、圖騰、啞劇和圍舞等「舞蹈語言」, 是索因卡獨到的美學技巧。《獅子和寶石》是索因卡最擅長並以之強化特殊戲劇效果的代表作。一種「多語言形式」和「自由體詩句」的微妙組合,將心靈情感放縱於吟唱影舞之中,索因卡塑造了至今難以被超越的「詩劇體」風格,以及一個既神秘又悲壯的非洲美感世界。

在《沼澤地的居民》一劇中,沼澤之地的貧瘠破落和人們對「蛇神」的敬畏,是一組「貧苦∕希望」的動稱性隱喻,它象徵著非洲土著居民無法解開的宿命。不願離開傳統生活的父輩馬庫里(Makuri),只能困守這片草木不生的爛泥之地,即使獻盡所有祭物也得不到蛇神的眷顧。長子阿烏契克(Awuchike)和次子伊格維祖(Igwezu)憤而離鄉前往城市。長子雖因經營木材生意致富,但卻從此人情澆薄、親人不認,次子生意失敗返鄉後卻目睹洪水肆虐吞沒整個村莊,但他也只能對貪瀆豪取的蛇神發出怒吼。在這一劇作中,蛇神代表一個吞噬族人忠誠與希望的惡靈,兩子出走意味著新生一代對殖民統治和傳統神諭的否決。索因卡在此意圖表達在傳統面前猶豫不決的舊心情,以及滋生在現代文明中那種貪婪投機的新病癥。

死亡和國王的馬伕》一劇,展示了索因卡所要傳達的一種「生死共享、人神互通」的「優魯巴世界觀」(Yoruba worldview)。「馬伕殉葬」(在神話意義上也是一種「人祭」儀式)是非洲的一項傳統習俗,根據優魯巴習俗,國王死後絕不能一人孤單的前往陰間,因此國王的馬伕要在國王下葬當晚通過自殺儀式,引領國王心愛的馬匹和狗一起回到祖先那裏去。這部劇本講的是馬伕伊萊森.歐巴(Elesin Oba)殉葬的故事,當時的英國殖民者認為這是慘無人道的陋習,決意阻止自殺儀式的進行。歐巴之子奧倫德(Olinde)聽到父親殉葬遭到阻撓,決定「代父殉葬」,但是毆巴無法忍受不死的罪惡感,最後還是親自殉葬以保留他的忠誠,以致原本只是一個悲劇卻演變成兩個悲劇。

這場人祭的悲劇絕不是悲傷和殘忍而已。對非洲人而言,殉葬是一種帶有神聖性與崇高感的「返祖盟約」,一場玄學的回歸。在這種回歸意識下,生者與死者是沒有界線的,穿梭於生死兩界不僅是自願的,也是唯美的。因此,神話不只是傳說而已,而是作為非洲人安身立命的依靠和秩序,個人存在的意義最終歸結為對一整套神性秩序的整合與確認,因此,對馬伕歐巴來說,雖然有兒子作為「死亡替身」,但也是殘缺而不完整的,只有親自殉葬才能完成忠誠與奉獻的極致,實現人與神的完美結合。




強種》也是一個神話悲劇。傳說中,非洲有一種風俗,在除夕迎新去舊的儀式中,要找一個外地人作代罪羔羊,在半夜之前將他拖行全村,任全村族人將垃圾、穢物傾倒在他身上,最後將他逐出城外,永不許回城。據說這一習俗是希望把全城的罪惡和汙行都「栽」在這個外地人身上一起帶走。本來城裏有一個白癡伊法達(Ifada)最適合擔任這個「代罪者」,但離家後返鄉、正直善良的伊曼(Eman)卻成了這個除罪儀式的犧牲者。儘管伊曼的情人桑瑪(Sunma)懇求他離開這個愚昧落伍的城市,但也無法改變伊曼堅持不悔的贖罪意志。原來,伊曼的父親(本地人)也是這個「滌罪儀式」(carrier ritual)下的犧牲品,父親曾經驕傲的預言,伊曼身上流著「強種」的血統,一種榮耀族人但卻是自身不可背棄的厄運。索因卡在這裏試圖表明,即使遠離異地也無法逃脫本族習俗的宿命,只因為伊曼身上帶有「贖罪基因」,這一基音攜帶著整個非洲歷史深刻的宿命思想。

》是一部哲理荒誕劇,也是索因卡最具政治反諷意義的劇本。劇中主角是一名在車禍中倖存,終日捧著聖經在廢紙堆和車禍死屍中尋找真理的教授穆拉諾(Murano),但他也是個替卡車司機偽造駕駛執照來維生的宵小之輩。諷刺的是,教授一方面以賣弄聖經而浪得先知的美名,在死屍中驗證聖經的真理,但路上層出不窮的車禍卻都出自使用偽造駕照的醉酒司機,實際上也就是來自這個以先知自居的幕後殺手。這條路,這條聯繫著深重的過去和昏暗未來的路,穿梭著形形色色的人物,有賺錢的售票員、待雇的保鏢和打手、招募打手的政客、白吃白喝的巡警、流氓和地痞,它既是希望與生存之路,也是貪婪與罪惡之路。索因卡在此試圖表明,一方面,西方的理性和哲理對這個以「無產者」為主體的非洲社會是無能無力的,甚至根本是投機倒把的華麗騙局;一方面,顛簸歧曲的馬路、破爛不堪的卡車、腐敗的官僚寄生蟲,以及一個福禍難測的路的盡頭,則象徵著非洲社會正以一種倉惶不安的情境,面對一個命運未卜的未來。

作為非洲最具代表性的後殖民劇作家、詩人和文學批評家,索因卡將自身置落於西方文明與非洲傳統的擠壓和衝撞之中。然而,他既不媚外,也不薄己。人們之所以認為索因卡的作品是優秀的,是因為索因卡始終將自己作品定位於對一種形上的、超越現實的關注,而不僅僅從事形下的、瑣碎的純粹描述。作家對傳統習俗的顛覆,不是為了標新立異,而是通過對神話符碼的「破譯」將社會從陳腐的歷史觀念中解救出來。換言之,索因卡主張一種「超越性的種族復興主義」,它既是對殖民主義壓制下民族歷史記憶的再生,但也不忘對自己民族的愚昧性進行坦率的批判。

然而,索因卡也絕不是個唯本土是尊的種族主義者。多年來他對非洲獨裁政治的抨擊,是人們所津津樂道的。他對獨立後「非洲暴君」的批評勇氣幾乎無人可以比擬,他批評這些非洲軍政府玩弄種族矛盾來達到政治目的,採行令人鄙視的政治投機主義。另一方面,他對以艾梅.沙塞爾為代表的「黑性」的批評,也可以看成是對一種「非洲自戀主義」的深度自覺和反省。他在《神話、文學與非洲世界》一書中說道:

 

為了反駁現存對黑人世界的評價,黑性運動轉向了歐洲思想中的二元

論傳統,然後再把它強加在另一種激烈的反二元論的文化中;黑性不

僅接受了一種對峙觀念下的歐式辯證法結構,並從中借用了歐洲的種

族主義詭辯法。

 

一生在反殖民主義和「後民族」時代中尋找非洲文化復興之路,索因卡幾乎集結了後殖民知識份子全部的要素和典型。儘管索因卡的創作力在得獎後有下降的跡象,但他為非洲創立的文學典範和風格,已在新一代的非洲文學家身上得到發揚和繼承。

 

延伸閱讀:

1, 《獄中詩抄─索因卡詩選》,貝嶺編,黃燦然、王浩威譯,臺北:唐山、傾向

聯合出版

2, 《詮釋者》,顏斯華譯,臺北:唐山、傾向聯合出版

3, 《撒馬爾幹市集--索因卡詩選》,楊澤譯,臺北:時報文化

 

進階閱讀

1Henry Louis Gates Jr. In the House of Oshugbo: Critical Essays on Wole Soyinka,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4

2Wole Soyinka, Biodun Jeyifo,Conversations With Wole Soyinka, University Press of

Mississippi, 2001

3Biodun Jeyifo, Perspectives on Wole Soyinka: Freedom and Complexity, University Press

of Mississippi, 2001

4Onookome Okome, Ogun's Children: The Literature and Politics of Wole Soyinka Since the

Nobel Prize, Africa World Press, 2003
5
Harold Bloom, Wole Soyinka, Chelsea House Pub, 1994
6
Derek Wright, Wole Soyinka Revisited, Twayne Publishers, 1992

7Ketu H. Katrak, Wole Soyinka and Modern Tragedy: A Study of Dramatic Theory and

Practice, Greenwood Press, 1986

8Adewale Maja-Pearce, Wole Soyinka: An Appraisal, Heinemann, 1985

9Bernth Lindfors, James Gibbs, Research on Wole Soyinka, Africa World Press, 1992

10M. Rajeshwar, Intellectual and Society in the Novels of Wole Soyinka, Prestige Books,

1996

11Tanure Ojaide, The Poetry of Wole Soyinka, 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 Press, 1994

12Tunde Adeniran, The politics of Wole Soyinka, Fountain Publications, 1994

13M. Rajeshwar, Novels of Wole Soyinka, Stosius Inc, 1990

14Mpalive-Hangson Msiska, Wole Soyinka, Northcote House Publishers, 1997

15Akomaye Oko,The Tragic Paradox: A study of Wole Soyinka and His Works, Kraft

Books, 1992

16Biodun Jeyifo, Wole Soyinka: Politics, Poetics, and Postcolonialis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3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