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副刊 /《夢幻中譯本系列4》
轉向自己,回歸自身
《主體的闡釋學》
( L'Hermenwutique du
sujet: Cours au College de France 1981-1982)
傅柯(Michael Foucault)
◎宋國誠
http://old.ltn.com.tw/2005/new/aug/4/life/article-4.htm
2005/08/04
主體的闡釋學 (佘碧評譯) |
《主體的闡釋學》是傅柯在法蘭西學院演講系列的一部分,這個演講系列始於1970年,終於1984年,是傅柯除了閉門著述以外,最重要的學術活動。單獨來看,《主體的闡釋學》是關於人的倫理與道德的哲學,但傅柯不是把道德看成「靜物式的戒律」,而是放在歷史縱觀的動態生成框架上,把道德看成一種日常生活的實踐;系統來看,主體的闡釋是傅柯三大哲學軸心的進一步演化,也就是從知識與真理的關係,到身體與權力的關係,再到主體與他者的關係。
自古希臘以來,哲學做為一種對智慧的愛好(愛智),最終的目標在實現對自我清澈與透明的認識,也就是「認識你自己」。傅柯則把哲學看成一種「靈魂的療治」,他不只是把哲學視為高超而遠大的知識活動,反而將哲學界定為主體構成最基本要素和行動。
主體的構成始於「關心自己」,也就是「關心自己的靈魂」(epimeleiates psukhes)。傅柯把「不關心自己的人」(stultus)稱為沒有自由意志的人,而人只有在具備關心自己的能力和行動之後才能認識自己,進而在歷史中建立符合道德與自由的「人類治理」關係。
但傅柯的「關心自己」不是自私而是自愛,不是笛卡兒式以自我為中心的主觀自我,而是介於康德與海德格之間那種反省的、修身的、坦白的、分享的自我,一種不斷豐富自己、形塑自己而走向完善道德自覺性的自我。傅柯關於主體構成的闡釋:轉向自己,回歸自身,既呼應著海德格「去蔽存真」的哲理,也指向中國人「修齊治平」的最高境界。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