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時期的對台政策
宋國誠博士
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中國經濟暨社會研究所」研究員
本文發表於台北論壇基金會101.05.22
http://www.taipeiforum.org.tw/print/P_04.php
將在今年(2012)秋天繼任中共總書記的習近平,並非突然崛起的政治明星。從過去30年的政途軌跡來分析,1979年習近平擔任國防部部長耿飆的秘書,後擔任河北正定縣委副書記時就受到中央的注意。在歷經17年半福建基層工作之後,2002年接任浙江省委書記,開始受到中央刻意培植和拉拔,2007年擔任上海市委書記開始接近權力核心,不到一年即進入中央政治局常委並擔任中央黨校校長,地位趨於穩固,2010年10月出任國家副主席並增補中央軍委副主席,「儲君」地位宣告確立。
不是太子黨,而是烈士後
中共領導人的培育過程一般必須經歷「外省基層-視察調研-黨建組訓-內會外訪-高層欽選」五大步驟,習近平從15歲插隊落戶,從陝西延川農村大隊支書作起,一一走過,閱歷充實,並且被認為「從來不會犯錯」。儘管人們對「太子黨」存有一概而論的偏見,但習近平表面上是「太子黨」、紅色貴族,但在成長中卻很少嘗到權貴子弟的滋味,反而是個吃盡苦頭、走過悲傷的「黑份子」。筆者與習近平於1990年任福州市委書記(時年僅37歲)、1995年任福建省委副書記的兩次會見中就已看出,習近平的作風平易、謹慎、樸實、穩重,在所有「太子黨」之中,行事最低調、思想最正規、黨性最堅強、施政最落實,屬於「慎微言、謹內行」的政治人物。既熱衷於馬克思主義理論,同時也篤信佛教、勤練氣功,一向「敬父尊老」,同時也信仰市場經濟的習近平,與同為「太子黨」的薄熙來文革時期親自鬥爭父親薄一波、踹斷父親三根肋骨,形成鮮明的對比。
以「太子黨」來評斷習近平,是一項錯誤。「太子黨」之中,形色不一、高低不同,就以「太子黨」的前輩而論,也是道術不同、各有千秋。習近平之父習仲勳,不說遭受黨爭迫害,他確實在中共內部是一個「反對整人、反對鎮壓、反對內鬥」的另類型黨員。1950年代,習仲勳先是公開反對王震、鄧力群屠殺維吾爾人的血腥案件,繼則首創「廣東特區經濟」,是領先型的改革派,後因反對黨內整肅胡耀邦而遭冷落。與其說習近平是「太子黨」,不如說是「烈士後」。
五大施政特徵
從政治軌跡來看,習近平的施政特徵有五,一首重「布局」,福建時期提出「海洋大省」理念,發展「聯內展外」的藍色產業,從生態資源保育和海洋科技雙管齊下的方式,提升了福建的經濟地位;其次是「協作」,在浙江時期,對私營企業採取十分寬鬆與鼓勵的政策,提出「攀龍附鳳-長三角經濟一體化」戰略(人稱「八八戰略」),主動接軌上海、江蘇,尋求共同發展;其次是「嚴紀」,1988年習近平以區區福建甯德地委書記,卻敢於厲行「清房」,清查幹部「非法占地、私建住房」的腐敗問題,被列入調查的幹部多達2000多名;再其次是「勤跑」,習近平非常重視調研,並且身體力行,親自下到田野做研究,在擔任浙江省委書記的9個月中,就跑了69個縣、市、區;最後是「攻難」,習近平不喜作太平官,卻敢於碰硬、解難、鑽矛盾窩、直面民怨,在浙江時期,習近平親自下鄉接見信訪群眾,當面承諾、當面解決、化解民怨。
不會「胡規習隨」
一般認為,近年來習近平鮮少在兩岸問題上發言,認為接班之後的對台政策將依循「胡規習隨」的格局。但實際上,習近平對台灣事務的瞭解和掌握程度,非一般人所能想像。在福建工作長達17年半的習近平,對兩岸事務知之甚詳,特別是在引進台資、禮遇台商的工作上,為台商創造優質的投資環境,而且推動「小三通」、「宗教直航」等等,建樹很大。在任職福建期間,儘管巨額貪瀆案接連不斷,「遠華案」走私案,荊福生腐敗案、周金伙外逃案,但都沒有影響習近平的仕途,習近平反而建成了中國大陸第一家台商會館-「廈門台商會館」,並為了預先為「三通」做準備,不計虧損建成了專門服務台商、超前規模的福州長樂機場。這是中國大陸第一座由地方政府自籌資金興建的大型現代化機場。習近平是提出「以經促統」的第一人,據說,很多福建台商至今還留有習近平的手機號碼,隨時可以聯絡。只是因為習近平不招搖、不誇功,以致予人政績平平、守舊保守之感。
對台政策:開弓沒有回頭箭
實際上,習近平的政治潛力還難以預測和估計,未來十年,習近平既面臨很大的挑戰,但也具有很大的可塑性與爆發力。在兩岸關係上,關鍵不在習近平想做什麼,而是習近平「選擇」做什麼?儘管習近平從來不把台灣問題看得那麼嚴肅,也不希望台灣問題始終扮演中國外交的麻煩和困擾,而且將是歷屆領導人之中最「知台、友台」的一位,但除非中國大陸放棄統一大業,否則習近平將「不得不」有所作為,並在「胡溫體制」對台未竟事業中尋求「破題」,那就是從「低階交流」、「中階經貿」,走向「高階政治」的新對台政策。
未來,習近平的新對台政策,會在對台「基調」-一中、反獨-上進行破題和推進。歸納起來,將以「全方位-制度化」為主軸,有如下五大方向:
1. 「由經入政」,不戰而屈台-兩岸已進入所謂「後ECFA」時代,後續的協商將加速進行,習近平有可能在現有的ECFA框架上添料或加值,乃至放鬆台灣的國際經貿空間;但除此以外,基於兩岸經貿關係屬於「中階段-過渡型」框架,並已趨於成熟和穩健,習近平將推行「由經入政」,將兩岸關係推進到「政治對話」的新階段。這裡所稱「政治對話」包括縮減兩岸信任赤字,建構以「一中兩區」為內涵的「後九二共識」、兩岸領導人會面以及簽署以終止敵對為內涵,但也包括各種廣義和平要素在內的「和平發展協議」。
2. 兩岸區域合作,推廣「海西模式」-海西模式一直被習近平所稱許,所謂「建立兩岸共同家園」、「台灣人來陸定居」等等「台灣生活圈」的概念,一直受到習近平重視;近期習近平訪美,非正式提出「中美共管太平洋」的概念,顯示其具有「合作共治」的思想;但除此之外,基於兩岸中國人都有責任和義務維護國家統一和主權完整,習近平將推進並落實更為具體的兩岸區域合作,包括共同開發資源、綠能產業合作、兩岸經濟一體化,甚至推展到軍事互信、領土協防等敏感的軍事合作領域,提出「兩岸維權」(維護主權),例如以南海群島共同協防為內涵的「南海合作框架」-兩岸合作共同開發和維護南海和東海的資源和主權,
3. 「文化溶台論」,過去,中國大陸的對台政策首重防獨、促統,總予人一種「逼台」、「誘台」的統戰印象。未來習近平將提倡「人性化的兩岸關係」,轉向文化整合、情感交往、地方交流、人民共識的「溶台論」,改變現行「選擇性讓利」的作為,採行「制度性惠台」的政策,運用「軟實力」,所謂「入島先入心、對台先對民」,以溶解仇中、反中意識,達成自然統一的效果。
4. 建立「全領域簽署網絡」,習近平素以「規劃-布局」為政策思維框架,未來在文化、教育、新聞、宗教、金融等方面,將採行密集、多項服務性的「兩岸協議網」,推動「人民先統、政府後傚」的自然統一論。
5. 建立「共-民」接觸管道。基於民進黨開始努力擺脫「反中鎖國」的刻板印象,並將進入「中國政策轉型」的新階段,中國大陸國台辦已設立「政黨局」,專司與台灣各黨派進行交流和互訪。近期,民進黨高階人士已提出「不排除訪問大陸」的訊息。儘管與民進黨的交流是手段而不是目的,以習近平的作風與個性,他不會懼怕與民進黨交鋒、正視並解決「台獨」問題。未來,習進平將以「政黨交流」為主模式,推動「共-民領導人互訪機制」,以「倒逼」國民黨的方式,在馬英九總統的第二任期內,限時推進兩岸政治對話。
側面轉向民進黨
儘管兩岸關係的主導權在大陸,但「和平發展」的選擇權卻在台灣。台灣若一味固「現狀」的大陸政策,特别是一種「維持分離」、「持久分治」、「擱置談判」的拖延政策,終將使大陸領導人感到不耐。未來,馬英久總統的第二任期不能再採取迴避、推拖的作法,必須及早、適時、務實對習近平時代的對台政策做出回應與對策。大陸已經洞悉,和國民黨談判將導致「賣台」,但如果與民進黨交手,就不會有「賣台」的疑慮。如果國民黨一再拖延,未來兩岸關係將轉向「共-民合作」的新階段,國民黨將逐漸失去兩岸關係的發言權。
(本專欄文章作者意見不代表論壇立場)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