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18日 星期六

回望20世紀:20世紀的美學(2) Wassily Kandinsky(康定斯基)-2

回望20世紀:20世紀的美學(2) Wassily Kandinsky(康定斯基)2 

不像畢卡索26歲就以《亞維農的少女》而成名,康定斯基直到30歲才畫出自己的第一幅作品。在此之前,一場在莫斯科舉行的法國印象派畫展,「康定斯基在克勞德・莫內的一幅草堆畫前佇立良久,雖然他並不確定這幅畫的主題所在,卻被『調色盤的未知力量』所攫住,他開始意識到實物不再是一幅畫必備的『基本要素』(Peter WatonThe Modern Mind: An Intellectual History of the 20th Century,張鳳、楊陽譯,《現代心靈》(),頁113)。也許就在這一刻,康定斯基領略了抽象主義深藏的信念與力量。1908年,康定斯基被自己的一幅作品所吸引,一幅斜放在牆邊卻被自己忽略的作品,他為自己的作品感到興奮和驚艷。康定斯基對自己說:「我明白了一件事:客觀性以及對實物的描繪,在我的作品中不應該有一席之地,它們對我的作品有害而無益(《現代心靈》(),頁113-114)


畢卡索《亞維農的少女》


1990年我從莫斯科帶回掛在家中牆上的莫內《罌粟花田》複製畫


受到莫內以及德國表現主義的影響,康定斯基開始創作一系列的風景畫,「每一幅都與前作略有不同。形狀變得愈來越少,愈來愈模糊,色彩則更加鮮豔、更加突出。樹木只能依稀看出是樹木,火車煙囪裡飄出的煙霧也只能被勉強認作是煙霧。一切都是不確定的(《現代心靈》(),頁114)。直到1911年,康定斯基創作了三大系列的作品,分別名為「印象」(Impressions)、「即興創作」(Improvisations)和「構圖」(Compositions),每幅作品都有編號,並且都徹底抽象」(《現代心靈》(),頁114)


康定斯基的風景畫(1)

康定斯基的風景畫(2)

康定斯基的風景畫(3)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