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12日 星期二

回望20世紀:總論 / 閱讀《現代心靈》(6)-荀白克和現代音樂的革命

回望20世紀:總論 / 閱讀《現代心靈》(6)-荀白克和現代音樂的革命 

對於習慣於浪漫派音樂的人來說,初識荀白克(Arnold Schoenberg18741951)-無調音樂和現代十二音列(The Twelve-Tone Music)的創始人-絕對地讓人感受驚異、突兀、糟亂和不可理解,它像似一株傳統音樂的「病毒變體」,無情地侵噬傳統音樂的軀體,但一旦獲得免疫,革命性的現代音樂於焉誕生。


Arnold Schoenberg, 1874-1951


荀白克以十二音列創始人身份,對二十世紀音樂留下莫大影響,除了早年曾跟隨柴姆林斯基(A. Zemlinsky)學習之外,其他都是自學而來。早期曾寫過後期浪漫派色彩濃厚的作品,但旋即體會非脫離調性原理無以超越過去的音樂,從1908年左右開始嘗試無調作曲,1923年再從無調性發展到十二音列,形成所謂「新維也納樂派」。無調與十二音列作曲法,被定義為是一種以自我內在表現為旨趣的表現主義藝術,而與印象主義形成對比。 

依據台灣作曲家謝世嫻的解釋,什麼是「十二音列」?我們可從鍵盤上了解基本概念:一個八度中,即是從C音上至八個音內的所有半音(即全部黑鍵與白鍵),共有12個音符。在十二音列美學中,這十二個音符完全平等,沒有前後、輕重之分。它們不跟從西方樂史的和聲傳統(harmonic progression),也不服從人耳本能所訂製的「和聲順序」,十二個音符的演奏順序可自由發揮,唯有一音一次,不得重複。在鍵盤上,任何人都可以用十二音列作出簡單的曲子。 為求多變,荀白克並以數理推出似賓果遊戲的方格 Matrix,令十二音列模型(row)有著千變萬化的演奏方式:左右倒反,上下倒反,斜型倒反等。在這新音樂下,音音平等,沒有曖昧不明、輕重傾向,只有理性分析。

https://read.muzikair.com/tw/periodicalArticles/8cb56b1a-87ee-4e2d-ac27-61a1ee4094ac 

荀白克的作品《月光小丑(Pierrot Lunaire),是現代音樂的革命性起點,描寫妖魔所處的狹小、幻想世界中,充滿血腥象徵的詭譎作品。其怪誕的人聲表現,詭譎的歌詞內容,獨特的器樂效果,以及自由無調性的音樂語法,皆建構出表現主義的藝術風格。《月光小丑》音樂中運用尖銳、不規則的簡短旋律、嶄新的器樂音色與效果、力度與音域的極端對比,就如同表現主義繪畫中的扭曲形體、簡化的幾何圖形、或大膽而直接的色彩色塊表現手法。 

荀白克要求表演者使用Sprechstimme的人聲表演方式,也使得這部作品有別於其他傳統的聲樂作品。Sprechstimme常見的解釋為「介於『說話』與『唱歌』之間的人聲表現風格」,以說話的聲音進行的表演,這種「半說半唱」的人聲朗誦風格,演出者必須清楚區分「唱歌」與「說話」聲調之間的差別,並「掌握音樂中的說話旋律」,這種人聲的表現概念與方式,後來也被荀白克的學生阿班‧貝格(Alban Berg)運用在自己無調歌劇作品《伍采克(Wozzeck)上。


月光小丑(Pierrot Lunaire)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