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愛德華.霍普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愛德華.霍普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1年9月29日 星期三

回望20世紀:20世紀的美學(3) Ashcan School(垃圾箱畫派)-3 / 愛德華.霍普(Edward Hopper)-b

回望20世紀:20世紀的美學(3) Ashcan School(垃圾箱畫派)3 / 愛德華.霍普(Edward Hopper)b

霍普作品中主要有幾種元素,分別是空間、窗和光源

除了山河或曠野,例如他最喜愛位於麻州的「鱈魚舺」(Cape Cod)這一帶的自然風景,霍普的空間通常是緊閉、狹小、幽暗的空間,例如夜晚的咖啡廳、私密的房間或空蕩的車廂;霍普塑造了一種「非物理空間」,以隔離外在的自然空間,並建立一種「個性空間」,具有避風港、躲人潮、遠塵囂的象徵意義。人物處於這種空間,雖然形單影隻,但卻擁有一種幽靜與安詳之感。這種空間雖然是清冷的,但卻是詩意的;空間雖然侷促,但內心卻享有自由與寧靜。

創作於1927年的《自動販賣機商店(Automat),可能是 Edward Hopper最好的一幅作品。一名獨行女子端坐在一家夜間的自動販賣機商店,背景是一面澳釉黑的牆壁,頂上一排日光燈,但卻沒有打亮老舊的牆面。女孩,抿嘴沈目,凝視著她手上的咖啡,臉上露出鬱抑寡歡的心情;女孩穿著華麗,戴著顏色鮮艷的無邊小型圓頂帽-這是當時流行的「飛來波女郎」(Flappers)的時髦造型。但是女子沒有伴侶,伶仃一人,只有自己一個人安靜的獨處。1995年,《時代雜誌》(Time)選用了霍普這幅作品,描述20世紀人們面臨的壓力和抑鬱症。

 

Edward Hopper,《Automat》,1927


窗,特別是臥室的推窗或扇形窗,也是霍普重要的藝術元素。畫中人物通常望出窗外,眺望遠方,或者靜坐床沿,若有所思。這也許是嚮往,也許是傾訴,也許是黯然中的回憶。創作於1950年的《Cape Cod Morning》,一個女子憑窗遠眺,像似迎接朝陽,也像似渴望原野的自由與奔放。另一幅創作於1952年的《Morning Sun》,一個孤獨的女子坐在床上,遙望窗外,下巴卻留下長長的陰影。在這種私人空間之中,心事只能自己去品嘗,情緒只能自己去咀嚼,沒有聆聽,沒有陪伴。


Edward Hopper, Cape Cod Morning》,1950


Edward Hopper, Morning Sun》,1952


Edward Hopper, Compartment Car》,1938


光源,也是霍普重要的藝術元素之一。霍普善於運用人造光源以營造一種昏黃而慵懶的視覺效果;即使是風景畫,自然的光源也是餘光、殘輝、角光或反射散光。這是一種對西方「日照傳統」(阿波羅思想)的一種叛逆,也是霍普對「正義英雄主義」的輕視。一幅創作於1938年的《Compartment Car(箱型車)作品,車內的燈光呈現灰黃無力的色彩,一個女子孤坐閱讀,此刻的寧靜,似乎勝於一切的喧嘩和熱鬧,別無慾求。 

霍普一向不喜歡別人評論他的畫作,他總是回答:「全部的答案都在畫布上(The whole answer is there on the canvas,對於他的藝術創理念,他總是說道:「最後終究還是一個人」。



回望20世紀:20世紀的美學(3) Ashcan School(垃圾箱畫派)-3 / 愛德華.霍普(Edward Hopper)-a

回望20世紀:20世紀的美學(3) Ashcan School(垃圾箱畫派)3 / 愛德華.霍普(Edward Hopper)a

儘管膚淺的媒體把愛德華.霍普(Edward Hopper,1882-1967)列為「垃圾箱畫派」的一員,但霍普拒絕這一標籤,因為霍普纖細而內斂的個性與其沉穩的個人主義風格,已超出了「垃圾箱畫派」城市寫實主義的範疇,並且更傾向於個人內心孤獨心境的著墨。霍普的一句名言:「最後,終究只是自己一個人」,正是他的藝術風格的寫照。


Edward Hopper,1882-1967

 

性格沉默,不喜交際,選擇一種與眾人疏離的態度,來自他小時候飽受同儕的欺凌,他選擇讓自己淡出人群,在自己的獨自的空間表現自己的才華。「繪畫」(Painting)對霍普而言,像似一種避風港,躲避海上的波濤巨浪,在這個無風無雨的僻靜之處,安穩度日。 

成名之前,霍普曾遠渡重洋前往歐洲遊歷,接受法國新興畫派的洗禮,包括新寫實主義的庫爾貝(Gustave Courbet)、印象派的竇加(Edgar Degas)與雷諾瓦(Auguste Renoir)、畢卡索(Pablo Picasso)的繪畫。對霍普影響最為深刻的,應是法國紀實攝影先驅歐仁.阿特蓋特(Eugène Atget),他以決心拍下所有巴黎街道在城市工業化逐漸消失的舊式建築而聞名。這種懷舊情節和所謂「巴黎人文主義」,一種捕捉消逝記憶的情感,使霍普終其一生對法國藝術潮流與生活文化懷抱鍾愛難釋的情感。如果阿特蓋特是在捕捉消失的古老建築,霍普則在刻劃現代城市個人的孤獨,一種喧囂中的孤獨,繁華中的落寞。


EugèneAtget:巴黎消逝的街景



城市,作為一種無法認同,難以融入的異化世界,是霍普所有作品的基調;沉思、靜默、獨處,是霍普畫中人物的主態,即使是風景,也呈現一種幽遠、朦朧、冷清的狀態。特別是「紅衣女郎」-始終一貫地、身著紅色連身洋裝的現代女性,而不是衣衫襤褸的遊民,是霍普典型的造型人物。從色彩的聯覺效果來說,紅色顯然與冷漠並不搭配,我們也不知霍普偏好紅色的象徵意涵,但可知的是,霍普的「孤獨感」是一種「貴族式的孤獨」,一種知性的昇華和高雅的疏離感。這是一種不帶仇恨與怨懟的距離感,既不介入,也不批判,只是與我無關。 

1942年創作的《夜巡者》(Nighthawks),被譽為美國藝術史上的經典作品。幾位孤獨的顧客坐在一家夜晚營業的餐館裡,街上冷冷清清,空蕩無人。餐館中打著非常明亮的日光燈,表現出「深夜流連」的虛無感。畫作中央一位背對的顧客,獨坐櫃台、身影落寞,與餐廳內的其他人沒有任何互動。當中一名裝扮艷麗的紅衣女子,與靜默的餐館不成搭調,與周圍眾人也無熱情交流。館內眾人看似在同一個空間,但卻各自疏離,這種空間的清冷與人物的疏離,表現的是現代人卻與現代城市格格不入、難以融合的乖違狀態。


Edward Hopper,Nighthawks, 1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