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美中貿易冷戰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美中貿易冷戰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5年11月24日 星期一

時事評論

 

《宋國誠專欄》 

美中貿易談判宣告終結

──重啟貿易冷戰

 (美中貿易戰1212) 

本文發表於《鏡報》,2025114

https://www.mirrordaily.news/story/27904

以談判解決大國衝突已無可能。俄烏談判如此,美中貿易談判也是如此。東方IC

美中貿易代表102526日在馬來西亞首都吉隆坡展開第五回合的貿易談判。總體來說,這是一場「沒有結局的休戰」。美中雙方退回原點,未來將另闢戰場,重啟戰線,這意味美中貿易衝突將滑入深度糾纏的冷戰狀態。

 1,四大領域,觸及但模糊未決 

吉隆坡會談,主要觸及四個領域: 

(1) 關稅領域:

美方暫緩對中方進口商品加徵100%懲罰性關稅,取消10%的「芬太尼關稅」(fentanyl tariffs),繼續延長暫停24%對等關稅(reciprocal tariffs)一年;中方則承諾暫緩對美方部分商品新增關稅,主要涵蓋電子產品、工業零件與部分消費品等等。 

(2)出口管制與實體清單(Entity List)方面:

美方暫緩實施9 29 日公布「擴大實體清單的新規則」一年,該規則決定「任何清單中的實體擁有子公司50%股權以上者,一併納入清單」;中方則同意延緩實施109日公布的「出口管制措施」(含稀土、關鍵礦產、磁材等)一年,並研究完善具體方案。 

(3)「船舶/海運/物流產業」301條款調查方面:

美方同意暫停對中方的船舶、物流、造船產業的301條款調查一年;中方則在暫停調查生效後,對應暫停反制措施。 

(4)農產品貿易、反毒合作、企業個案處理方面:

中方同意協助打擊芬太尼(Fentanyl)化學前體的出口,企業個案(TikTok)處理,美方做出投資承諾,中方則同意妥善處理相關問題。 

2,技術性停火,不是問題解決 

從以上四大領域來看,關鍵詞都屬於「延緩」、「暫停」、「妥善處理」…..等等,雙方僅僅在今年基礎上設置延時條款,後續具體作為亦屬於「未來式承諾」,談判獲得的結果也只是「框架」或「初步共識」,而非真正的最終協議;雙方均未公開完整條款,有關實施細節、時間表、責任與監督機制仍處於模糊不清的狀態。如果任何一方不履約,可能迅速重返對抗模式。包括美方是否重啟100 % 關稅機制,中方是否真誠屢行暫緩稀土出口管制,農產品採購執行率是否達標等等。 

例如關稅領域,中方的讓步並非全面降低關稅,而是策略性暫停與延後調整,目的是創造和諧氣氛、穩定談判格局;諸如中方的稀土出口管制措施,依然保留作為「武器化工具」的本質,隨時可以東山再起。同樣的,美方雖然暫緩100%懲罰性關稅,但也依然保持隨時反擊的狀態。換言之,這是一種「技術性停火」,雙方都採取「互疑性承諾」與「不充分信任」的態度,無法生成貿易爭端的根本方案。 

具體來說,中方依然可以採取「許可申請(局部駁回)/「延宕審批」(行政干擾)」等等潛規則,對美方實施隱性制裁;反之,只要川普一改口,關稅就可再度出擊;換言之,只要中方繼續保持戰略資源的壟斷地位,就能對美方產生遏制咽喉的效果,同樣的,只要美方掌握市場優勢,關稅大棒就可隨時出籠,使中方的出口貿易受到重創。 

3,困獸鬥vs深圍堵 

歷經五個回合的談判,中方採取的策略有二:一是「被動反擊」,也就是不主動出擊,但若遭受制裁則加倍還擊,藉此顯示強硬不屈服,並保持談判靱性而周旋到底;另一策略則是「鏡像反射」,以美國之道還治美國之身,採取「制裁換制裁、關稅抵關稅」的方式,奉陪到底。換言之,中方自認即使籌碼不多,甚至被關成籠中困獸,也要鬥爭到底,我稱之為「困獸鬥」。



美中貿易談判拉回到原點,但是原點已不是原初的起點,而是另闢「貿易冷戰」的新戰場。東方IC

至於美方,面對中方這一難纒的對手,已出現談判疲勞。既然11的雙邊談判難以制服中方,既然單邊施壓的「淺圍堵」成效有限 ,那就採取「深圍堵」。一方面聯合盟友集體圍堵,一方面在發展動能、經濟動力、制度動脈,進行結構性圍堵,削弱中方長期續戰能力,逼使中方不談判也自告認輸。 

4,退回原點,重啟貿易冷戰 

既然「暫緩」、「延後」、「後續處理」,這就把美中貿易談判拉回到原點。但是原點已不是原初的起點,也不是歸零,而是另闢「貿易冷戰」的新戰場。

貿易冷戰宣告貿易談判的終結,因為談判,無論歷經幾個回合,已無法解決貿易衝突的深層問題。即使雙方都試圖避免貿易戰失控,但失控已經難以避免。換言之,貿易衝突必須上升至總體戰力的博弈,從安全戰略,制度靱性,聯盟能力,規則製定、科技競爭、產業鏈重組、稀缺資源爭奪….. 等等一系列的綜合對決。 

例如,依據外媒披露,白宮內部正在討論多種制裁方案,包括加強對在美上市中國企業的審計審查,強化對關鍵基礎設施的防禦性行政命令,制裁與俄羅斯能源交易有關的中資企業,進一步限制中國企業在美投資能力等等。這些都是美方貿易冷戰的新措施。 

至於中方也已準備祭出「原料藥」(Active Pharmaceutical Ingredient, API)出口管制,這是藥品生產中產生治療效果的化學成分,例如「普拿疼」(Panadol) 錠劑(藥品),其「原料藥」是「對乙醯氨基酚」(Paracetamol/Acetaminophen),而中國是全球最大的「原料藥」生產國。中方可以讓美方處於「全國性缺藥」,通過「病死美國人」的激進手段,對美方進行談判桌外的貿易冷戰。 

5,美中貿易談判已經終結 

現代歷史已經證明,以談判解決大國衝突已無可能。俄烏談判如此,美中貿易談判也是如此。談判固然是爭取和平的手段,但對於極權政體而言,和平的定義只能是「求勝」。正是在這種「中方求勝/美方不輸」的困局中,美中貿易談判已經終結,戰場已經轉移至貿易冷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