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國誠專欄》
本文發表於《上報》,2025年07月20日
https://www.upmedia.mg/news_info.php?Type=2&SerialNo=235406
黃仁勳飛越美中台三地通吃,善用地緣政治的微妙縫隙和權力心理學,
意圖打造一個超國家、非人文的「輝達帝國」。(美聯社)
輝達(Nvidia)首席執行官黃仁勳7月17日第三度造訪中國。他宣稱,他首先是個中國人而後才是美籍華人,但就是不提出生於台灣;他在出席「第三屆中國國際供應鏈促進博覽會」上,稱讚中國AI是「優秀的技術」,中國科技行業充滿「活力和創新」,並宣稱輝達將與微信、淘寶、抖音、小米等等中國科技巨頭緊密合作。在合作對象中,黃仁勳獨漏「華為」,殊不知華為正是這些科技巨頭背後的老大哥。
這就是黃仁勳飛越美中台三地通吃,善用地緣政治的微妙縫隙和權力心理學,意圖打造一個超國家、非人文的「輝達帝國」。
遊說川普:科技隱瞞加拍馬屁
幾天之前,黃仁勳在白宮與川普會面,極力說服川普開放輝達晶片銷往中國。黃仁勳的理由是:美國將龐大的中國市場拱手讓給中國的本土競爭對手,是一個嚴重的錯誤,聽起來好像輝達將大舉揮兵進入中國,與中國競爭者一決雌雄!
實際上,這只是一種典型的「市場競爭論」,純粹的商業利潤至上論,但這種「以利益為導向」的賺錢主義,卻違逆了地緣政治上的敵我關係與價值競爭。換言之,這是一種依據私人公司的營利表,不惜侵蝕美中地緣政治競爭的「食利論」,只知公司或個人賺錢,即使養肥中共也在所不惜!
遊說川普的工作,黃仁勳總是馬不停蹄。在最後一次說服工作中,在一場每位賓客收費高達100萬美元「阿拉歌莊園」(Mar-a-Lago)的燭光晚宴上,黃仁勳試圖說服川普不要限制對中國銷售晶片。他的說詞是:輝達生產的H20晶片在性能上遠低於輝達銷售世界其他地區的產品;失去中國市場將損害美國企業的利益並助力中國的競爭對手。實際上,H20並不低階,它配備了能夠處理複雜要求與大容量的存儲器。換言之,這是黃仁勳說服川普的第一個技巧:隱瞞科技秘密,一種刻意降低H20晶片實用性的專業投機主義。
黃仁勳說服川普的另一個技巧就是拍馬屁。今年4月,黃仁勳與川普一同出現在白宮,宣布輝達將投資美國製造業5000億美元。他對川普說:「沒有總統的領導、政策支持和鼓勵,美國製造業的發展速度不可能如此成功」,一向喜歡被人吹捧的川普,站在旁邊一臉笑孜孜;隨後,川普放行輝達晶片輸往中國!
只顧賺錢、不顧國安!
輝達的主要投資者Altimeter(資本管理公司)創始人布拉德‧格斯特納(Brad Gerstner)為黃仁勳極力辯護和代言:「美國的人工智慧要在全球贏得勝利,最佳途徑是贏得中國開發者的青睞」(winning developer mind-share in China)」。Mind-share一詞就是市場行銷用語,中文稱為「品牌認知度」,意思是商品在消費者心中的比重或地位。換言之,輝達集團認為,只有與中國合作並獲得中國市場的品牌地位,美國才能贏得AI全球競爭的勝利!毫無疑問,這就是早已臭名昭彰的、跨國資本集團、並損害美國國家安全的「中國合作/依賴論」。
操作美中台三地的「權力心理學」
在美中貿易大戰的局勢下,黃仁勳善用「權力心理學」與「競爭焦慮感」。在中國面臨美國的晶片圍堵之下,黃仁勳深知中國正處於一種晶片短缺的憂慮-「晶片焦慮症」。在此危機時刻,挾世界AI晶片之牛耳的輝達趁機進入中國,一則扮演化解燃眉之急的後援任務,一則充當救火角色。黃仁勳深知,處於晶片荒的中國正面臨「中華民族難以偉大復興」的失落中。此刻進入中國,中國的國安柵欄必定全部放下,監管系統必定統統休眠,甚至展臂歡迎猶如「大旱之望雲霓」。
另一方面,黃仁勳也為矽谷的科技貴族、華爾街的金融巨鱷以及投資集團發聲代言。長期以來,美國的科技與投資集團無不對於美國對中國的科技戰深表氣憤,因為地緣政治上的圍堵等於封死了這些食利集團的謀財之道。黃仁勳挺身而出,當然獲得科技界一片喝采,並利用各種管道聲援並加碼「黃仁勳敘事」的影響力。
在此同時,黃仁勳也利用了美國在科技競賽中「中國緊跟在後、隨時超越美國」的「落後焦慮症」。這是對美國高層政治的心理操縱,也是黃仁勳遊說心法的高妙之處。
對美國高層政治的心理操縱,也是黃仁勳遊說心法的高妙之處。(美聯社)
台灣不該歡迎黃仁勳
基於台灣人的「羨富心理」,近年來黃仁勳備受台灣人歡迎。黃仁勳深諳群眾心理,來台期間跑夜市、吃小館、話家常,出入之間與街頭行人交談合照….等等,表現一幅親民形象,實際上是以民意催促政府,以投資表現愛台。很簡單,他深知台灣就是個「粉絲島」,只要耍耍噱頭、炫炫富,以「財富會說話」的姿態,就可以製造一場又一場的「黃仁勳旋風」,令台灣人簇擁而至,召喚「懶惰媒體」拼命採訪。他要的就是在台灣尋找優質美地,並在台灣政府的加持之下獲得特優投資。一如他善於拜訪白宮、說服川普,他深知川普最愛賺錢,他說服了川普開放對中國輸出晶片,以利於輝達在中國市場大賺鈔票!一句話:利字當頭,無視自由與專制的價值對決。
長期積壓「亞細亞孤兒」意識的台灣,一聽到能讓世界看見台灣,「台灣No1」的民族意識立刻勃發;果不其然,在黃仁勳宣布將在台灣興建全球最大的研發中心之後,各級政府就搔首弄姿的拋繡球,爭取輝達在當地設廠。黃仁勳就以「王者選妃」的姿態,獲得了台北士林一塊肥美之地。不用懷疑,這座「號稱」全球最大的研發中心─蓋完才知道是不是最大─將吃光台灣所有的電力!
黃仁勳的「兩岸投資哲學」:一則吸納台灣的科技人才,一方面與中國進行科技合作,這種牽手合作的模式,就是典型的「兩岸紅色供應鏈」!在川普推行「去中化─去紅色供應鏈」之際,兩岸紅色供應鏈正好成為美國對台灣說三道四的藉口。也許有人會懷疑:美國不也開放輝達晶片輸往中國?問題是,美國往往只准自家投機,卻不准他國對中國開放。
台灣必死於「非核」與AI
美國知名的AI研究專家Kate Crawford在“Altas of AI”(AI的地圖)(台譯為《人工智慧最後的秘密》一書中指出,AI的興起,已經對地球資源進行無聲的掠奪;這種掠奪還以「不可遏制」(unstoppable)和「不可彌補」(irreparable)的方式加速前進。在此同時,AI對稀有資源的掠奪往往是一種「無聲進行式」,一種無法律管束與環境倫理限制的掠奪。
實際上,與AI有關的高科技產業所產生的碳排放,已經使石化燃料的碳排放量望塵莫及。依據人工智慧研究者絲楚貝爾(Emma Strubel)和其團隊對「自然語言處理模型的碳足跡」所進行的研究發現,僅僅運行一個自然語言處理模型就會產生超過66萬磅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相當於5輛燃油汽車總生命週期(從製造到報廢)的排放量,或是從紐約搭機往返北京125趟。據估計,到了2040年,科技業將占到全球溫室氣體排放量的40%;瑞典的一個團隊則預測,到了2030年,光是資料中心的電力需求就會提高約15倍。
台灣在「非核家園」之下,已出現「意識形態型缺電」的危機,加上AI「耗電之虎」的來襲,台灣必將陷入能源孤島與安全破網的危機。在電力衰竭之下,台灣必將走向死亡之途!
我對黃仁勳既無崇拜也無偏見。但就AI論AI,他是美國這一創新社會所培養出來的科技工程師,一種科技樂觀主義的典型代表:相信科學永遠帶來進步。但這種意識形態,永遠不會考慮一個最基本的概念:成本,特別是當這種成本不是由創業主、企業自身來支付,而是以勞工、社會乃至整個地球的生態浩劫為代價。對於這些科技菁英來說,成本是未來式,利潤則是現在式;在此意義下,與其說是科技樂觀主義,不如說是「科技唯利主義」。
AI迷思:真實性荒漠的來臨
作為當代科技意識形態主流的AI,具有兩個主要但無可救藥的迷思:
1,認為可以把「非人系統」(無論是機器、電腦或一隻狗)當作人類心智的「類似物」,認為只有具備充分的訓練或足夠的資源,就可以從頭打造出「類人類智慧」;這種「偽知識」可以不必考慮人類在更為廣闊的生態系統的具體性-他需要乾淨的水源、新鮮的空氣、需要親情與溫暖、需要社會公平與尊重、需要文化素養與陶冶、需要歷史記憶與政治權力等等。
2,認為智慧是「獨立的自然體」,彷彿與社會、文化、歷史和政治的力量毫不相干。實際上,這種「人工智慧觀」已成為建構資本帝國的素材,並成為科技統治的利器。
如果人類懶於思考,只迷戀於科技的便利性-它同時也是「慾望的速食主義」,那麼這場拉鋸將是什麼結果?在我看來,資本主義的最高境界就是把每個人變成「享樂主義的懶惰蟲」-主體性的消解。那將是:一個被機器人取代而長久失業的人,整天望著電腦幻想突如其來的發財夢!
人類的智慧不可能由機器來製造,一個人永遠不會等於一部計算機;反過來說,人類的愚昧與失誤也永遠無法用演算來校正。總有一天,虛擬取代真實,人將存在於真實性的荒漠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