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2024美國總統大選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2024美國總統大選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5年7月26日 星期六

 

《宋國誠專欄》

拜登退選,賀錦麗能否逆轉勝?

本文發表於《上報》,2024年07月23

https://www.upmedia.mg/news_info.php?Type=281&SerialNo=206869


賀錦麗這位「左翼進步主義」女性能否力挽狂瀾,逆轉頹勢,
已使這次美國大選成為「全球吸睛」之戰。(美聯社)


美國現任總統拜登在四處無援、黨內逼退之聲排山倒海之際,終於選擇急流勇退,退出了競選連任的選舉。雖然拜登即使不退也未必輸給川普,但形勢比人強,在老態龍鍾的模樣被媒體頻頻曝光之下,在全國已出現一種「不適任」的定型民意,使得民主黨上下都認為,拜登不會贏! 

因為如果拜登不退選又不能獲勝,他一生的政治成就可能就因為敗選而被全盤抹殺,也可能因此成為民主黨的頭號戰犯。所以我認為拜登的退選是明智的,也是光明正大的。

最新的情勢是拜登「推薦」現任副總統賀錦麗接力再戰。這位「左翼進步主義」女性能否力挽狂瀾,逆轉頹勢,已使這次美國大選成為「全球關注」的政治大戰。 

民主黨的勝選因素 

雖說川普在槍擊案之後聲勢大漲,但這種領先態勢是相對於民主黨的競選對手而言的一種「相對優勢」,以及一種槍擊事件之後一時暴漲的「短期憐憫」。換言之,如果川普依然是「那一個川普」,動輒口出狂言、措辭辛辣,乃至於激烈語言滿天飛舞,那就有可能嚇走共和黨的沉默多數。 

另外,選擇頗具爭議性的參議員范斯(J. D. Vance)為副手,可謂是「雙刃出竅」;儘管范斯將為共和黨帶來滾滾財源,但范斯的「政治變色龍」(先前反對川普,後來成為競選搭檔)以及極為資淺的從政經歷,也令傳統的保守選民的眉頭深鎖、望而生畏。畢竟表面聲量並不等於得票數量,范斯總是以「絕望者之歌」(Hillbilly Elegy)和「鐵鏽背景」(出身於Ohio州的Middletown)的成長背景為自己背書,但是他突然被川普欽定而披掛上場,究竟是加分還是減分,還在未定之天。 

賀錦麗若要贏得勝利,關鍵在於如何贏得五個搖擺州、非裔族群、進步左派,以及如何整合民主黨的內部派系,全力對川普的軟肋進行極限攻擊。但是賀錦麗的弱點在於起步太晚,造勢活動無法在短短3個月蔓延全國,黨內歧見與權力鬥爭持續內耗,無法全面整合民主黨的基本盤。另一方面,選舉有如燒錢,原先放棄支持拜登的選舉捐款能否迅速回流?也是一個關鍵。 

理性特質優於川普 

賀錦麗的優勢在於,一位聰慧型成功女性的身分認同,足以抵銷范斯貧困崛起之「成功男性」的衝擊力。在個人特質上,賀錦麗頭腦清晰、辯才無礙,可稱魅力型領袖,過去只是礙於副總統角色而無緣發揮,在近期的「換拜」風波中,她始終支持拜登繼續參選連任,表現出穩健的行政倫理與政治忠誠。特別是賀錦麗具有川普所缺乏的「政策邏輯」與「系統論述」能力。相對於川普的破碎性語言表達,甚至不假思索的隨性發言,賀錦麗更具有說服力和感染力。 

川普如果又在這次的大選中失敗,那只能說他敗給了自己,而不是輸給任何一個對手。過去他曾經多次模仿拜登行走顛頗、目光迷茫的模樣,從來不知如何尊重對手,給人一種幼稚低級的感覺;即使槍擊發生之後,只是短暫體悟「上帝憐憫、生命可貴」的道理,沒出幾天,當得知賀錦麗可能代替拜登披掛上陣之後,立即說出「她(賀錦麗)比拜登更好打」,一副黑道角頭的模樣,實在缺乏民主風度;川普在密西根的集會中說道:「槍擊案發生後,我收到習近平主席的慰問信,內容文情並茂;我跟習(近平)主席相處得很好,他是個很棒的人」,光是這句話,就知道他是一個中國問題的idiot!對一個獨裁者如此推崇,可說是黑白顛倒、頑童不如! 

民主黨不缺人選,只缺團結 

這裡我想說明的是,我們不必替美國人決定應該選什麼人做美國的總統,但是美國總統同時也是世界領袖,美國總統不同於埃及總統,也不同於菲律賓總統,他是「世界的總統」。因此,我們應該以誰比較「抗中保台」?作為我們的評價標準 

如果「拜規賀隨」,也就是開展「後拜登路線」,那麼賀錦麗就具有安撫盟邦的作用,減緩「川普2.0」對美國盟友的危懼效應。川普在第一任期內,被稱為「四退總統」-分別退出「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伊朗核協議」、「中程飛彈條約」以及「巴黎氣候協定」,表現出明顯的「國際疏離主義」。賀錦麗則不然,除了在副總統任內以「拜登替身」的角色穿梭盟國,具有與拜登前後一致的外交倫理。然而,賀錦麗的隱憂也在於我稱之為「加州激進主義」,例如她主張小孩變性不需要經過父母同意!她支持「LGBTQ」,一種激進的「跨性別」思想,也就是支持對女同性戀、男同性戀、雙性戀、變性人、酷兒等等性別困難者的包容與協助。她主張開放邊境、接納無證移民和大麻合法化。 

賀錦麗過激的左傾思想,極有可能成為她最大的「政治負債」;這種政治傾向與五大湖的「鐵鏽州」(rust belt)必然格格不入,也必然引起保守主義的強烈攻擊。實際上,就在拜登推薦賀錦麗接力再戰的時刻,鐵鏽州的選民已提早表態賀錦麗為「此地不需要的人物」。


賀錦麗的隱憂也在於「加州激進主義」,一種過激的左傾進步思想。(美聯社)


目前,對於賀錦麗可能出馬再戰,民主黨內出現「公推」(民主黨大會正式提名)或是「私派」(拜登推薦)的爭議,但也有可能賀錦麗先上車後補票:「私薦」之後再獲「公推」。民主黨若繼續爭議和內耗,那麼這次總統大選必敗無疑!民主黨現在不缺繼任人選,而是內部團結。問題是,任何政黨內部總有私心自用的權力政客,政黨失敗往往就在於這種自毀法則。 

總之,美國11月的總統大選,是一場「極右」與「極左」的殊死戰。其結果必將影響美國的命運,牽動世界格局,全球都在緊盯,全世界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