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Edward Said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Edward Said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1年1月18日 星期一

我的後殖民筆記(1)

 我的後殖民筆記(1) 

我的後殖民筆記(1-1)Arif Dirlik對全球化與「中國性」的反思

 對全球化觀點的反思

 「全球化作為一種範式,也許是現代化在當代的一種替代產物,因為它本身就是依循歐美模式的全球性變化的另一種表述。……但與現代化形成對照的全球化,卻表明了資本主義中心的解體和對歐洲中心主義目的論的摒棄。這一點極其雄辯地體現在當前對各種不同的資本主義-尤其是東亞和東南亞的資本主義-的關注之上」

Arif Dirlik,王寧等譯(2004),「跨國資本主義時代的後殖民批評」,北京:北京大學,序言

 Dirlik的〈對《中國式資本主義》模式的反思〉一文,旨在探討「中國的『流離失所』和中國式資本主義的出現這兩者之間的關係,這個關係,包括「在一些流離失所的中國社會形成過程中的各種歷史經驗」,也就是探討「中國性」(Chineseness)問題。

我的體會是:「中國性」不能脫離它與整個全球化的互動關係,但不能只是把「中國性」放在歐美模式全球變遷的組成或延伸部分;中國性有其自身的歷史文化語境,既不是西方發展模式的簡單模仿或複製,也不是西方價值觀念的搬用與移植。

因此,「中國性」不是簡單地文化比較或理論牽連而已,而是必須帶入「中國文化語境中進行歷史性的分析」,換言之,「中國性」不能是簡單的「趨同論」。

對於Dirlik的觀點我深表同意,但問題在於什麼是:「離散(diasporic)的中國社會及其歷史經驗」?「如何闡釋這些中國人的離散經驗」?以及「哪些經驗構成了華人現代性的範式」?

為了進一步探討這些問題,我將撰寫「後殖民主義與中華現代性:離散與聚合的『華人現代性』」一文,並發表於《中華現代性:檢討與展望研討會學術研討會》,時間:2013612日(六、日),地點:政治大學行政大樓七樓第五會議室

 

Arif Dirlik

我的後殖民筆記(1-2)Joanne Sharp的後殖民地理學

 1980年代早期以來,後殖民主義(postcolonialism)就發展出一套書寫模式,試圖改變看待西方人和非西方人的關係以及他們各自世界的主流觀點,…..後殖民主義嘗試介入、並強行將其另類知識帶入西方與非西方的權力結構中。它嘗試改變人的思考模式與行為模式,讓世界上不同種族之間發展出更公平且更平等的關係」。

Young, Iris Marion (2003), “The Logic of Masculinist Protection: Reflections on the Current Security State”, Signs, Vol. 29, No. 1 (Autumn 2003), p. 2)

Marion Iris Young

後殖民地理學首先立足於對殖民歷史的深刻洞察。「殖民」是指「一塊土地遭受從他處來的民族的實質佔領;殖民者不只從新土地上拿走資源和財富,實際上也佔領了這塊土地並進行屯墾,通常還發展了農工業」。歷史上有兩次重大的殖民歷史時期,一是羅馬建立了從不列顛橫跨到地中海與中東地區的「羅馬帝國」,二是「大航海時代」(age of Exploration,又稱「地理大發現」)以來的歐洲殖民時期,並且在19世紀達到最高峰。

Sharp, Joanne (2009), Geographies of Postcolonialism, Sage Publications, p. 3

Joanne Sharp

後殖民主義,依據post-colonialism or postcolonialism,而有兩種涵意,而「後」(post)一詞也具有兩種涵意:一是指「事件結束後的一段時期」,也就是殖民主義後的一段時期;二是指「事件結束後的一段關鍵時期,在此一時期中,文化、論述和批判都已超越了殖民主義,卻仍受其影響」(Sharp, 2009: 4)

但有學者認為,postcolonialism一詞過份突顯殖民與後殖民之間的「斷裂」(over emphasizes the break)Derek Gregory在研究當代阿富汗、巴勒斯坦和伊拉克的地緣政治時,主張以“colonial present”(殖民當代)-「具有過去殖民特質的當下社會」來取代postcolonialism,亦即強調他的延續性(continuities)


Derek Gregory

依據薩依德(Edward Said)的「東方主義論述」(Orientalist discourse),西方對東方的論述是一系列「差異性的二元對立」。在這種根深蒂固的西方思維中,從來就不是「既差異又平等的」(different but eaqual),而是一種價值等級體系,認為總是一方優於另一方,也就是面對西方的價值時東方的價值總是有所偏差;在更多時候,西方價值被認為是普世化的,也就是一切行為的準則,而東方的相對物則是錯誤的。(Sharp, p. 19)


Edward Sa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