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大破解/宋國誠/2025年8月13日
「南京照相館」照出什麼?
中共以仇恨治國 綑綁中國人民!
「江油事件」中國結構性社會內戰?
為何中共沒資格紀念抗戰勝利80週年?
新聞大破解(0813)宋國誠老師講稿大綱
Q1:「南京照相館」照出了什麼?
中國電影《南京照相館》在中國內地熱烈上演。故事描寫1937年12月日本侵華軍隊攻佔南京時,一位在照相館當學徒的15歲少年羅瑾,在沖洗一名日本軍官帶來的兩卷膠捲時,意外發現了日本士兵犯下暴行的照片,內容包括屠殺、強姦婦女和搶劫,暴行歷歷,不忍卒睹。然而,就在電影放映時,再度發生仇殺在華日本母子的事件。
依據《新華社》報導,「他(羅進)冒着生命危險保留了數十張照片,並從中挑選出16張,裝訂成冊」。這本相冊在1946年2月「南京審判」中起到了關鍵作用,幫助法庭將日本戰犯繩之以法。如今,這本相冊被保存在南京的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中。
實際上,《南京照相館》是一部典型的「歷史虛無主義」─虛構+(故意)無知─的電影,以為虛構就可以改變歷史。我在這裡指出3點:
1,歷史中是否存在「羅瑾」這個人?還是根本是個虛構人物,還值得歷史學家進一步考察。真實的史實是美國聖公會牧師約翰‧馬吉(John Magee)拍攝的16毫米電影膠片,膠卷交由其他美國人帶出中國才讓全世界知道真相的。當時的日本軍部是嚴禁日軍拍攝戰爭屠殺照片的,所以電影中說:一個日本軍官拿了兩卷膠卷到「南京照相館」沖洗照片,基本上是不可能的。
2,篡奪歷史話語權。實際上,抗戰基本上與中共無關。1937年中共在「洛川會議」中,提出中共的抗日方針:七分發展、二分應付、一分抗日」,在所謂」一分抗日」之中,毛澤東還特別指示:絕不與日本軍隊正面交鋒!這一史實,已經在張國濤的《我的回憶錄》一書,以及當時蘇聯塔斯社記者的《延安日記》獲得證實。抗戰是中國民國的「國民革命軍」用鮮血打下的勝利成果,中共卻利用虛構電影,篡奪歷史事實。淞滬戰役、南京保衛戰時,中共根本不知道在哪裡!現在居然妄稱是「中國共產黨領到對日抗戰」!
3,這是一部利用「記憶政治學」的仇恨電影,在80年之後的,以仇恨動員的策略,呼喊國恥不能忘。實際上,這就是中共的「記憶詐騙術」,將國恥不能忘轉化為對中國共產黨的支持!把「愛國主義」收編為「愛黨主義」!
「新義和團主義」的民族自虐
從超高的票房紀錄來看,顯然中國人民醉心於這部民族創傷的影片,從觀賞日軍屠殺族人而滿足於一種「仇恨快感」,實際上,這是一種從「民族痛感」中昇華為今日「民族士氣」的病態折射。從讚賞之聲受到官方與媒體的鼓舞,批判與質疑之言受到網管封鎖,就可清晰辨識官方一則虛偽表示不願當時發生的仇殺日本母子事件傷害中日關係,一則暗中鼓舞仇日士氣充當民族大補丸。這就是明知「義和團」可能誤國誤民,也要姑且一試「扶清滅洋」的翻版鬧劇。換言之,如果義和團是大清王朝積弱不振的表徵,那麼仇日就是今日中國「民族自虐」的表現。
固然,這兩卷膠捲記錄了日本侵華的暴行,但也照出了中國人歷久彌新、永誌不忘的歷史仇恨。從官方到民間,一片讚揚聲,呼籲應該多拍類似這部票房超過60億人民幣的愛國影片,甚至有人宣稱,凡是批評《南京照相館》者,一律就是漢奸!顯然,中共政府與絕大多數的中國人,決心永遠把自己禁閉在歷史仇恨的牢籠之中。「漢奸」一詞就是中共的「仇恨標籤」,80年了,中國人就是放不下!與其說「南京照相館」洗出了日本的殘暴,不如說也洗出了中國人的「悲情自虐症」。是啊!國恥不能忘,但永遠牢記難道是為了未來的復仇?
民族仇恨,不是國恥,而是中共「第四個法寶」!
但是,中共當局不是為了復仇,而是為了鞏固政權,以當今國際情勢,中國不能把仇日當成外交政策,只能把日本當作「暗仇」而非「明敵」。換言之,仇日不是「國恥」,而是中共政權在「統一戰線、組織建設、武裝鬥爭」之後的「第四個法寶」。換言之,仇日不是攘外,而是安內。
中國至今依然無法擺脫不斷重申和強化仇恨動員的意識形態規訓(ideological discipline),來維持中共政權的統治;這種不斷撕裂舊傷口來激發新仇恨的政治煽動,美其名叫作「愛國主義」,實際上是一種走不出歷史傷痛的「文化自閉主義」。放不下過去,就走不出未來;任何民族都有可能遭受歷史創傷,但一個民族的延續與成長,在於建構一種「復健型史觀」,這種史觀在於忘卻歷史仇恨而叧創新的民族方向。然而,在中國這種無希望可期待的絕望年代,保留歷史仇恨成為一種「暫存性治療」,使民族智慧陷入跛腳不起、無力跨步的停滯狀態。
中共每一次對歷史事件的紀念,特別是對日本侵華史實的所謂「紀念」,無論採取什麼形式,無不一次又一次激發無辜的仇殺事件,例如這次再度發生日本母子在蘇州地鐵遭受攻擊的事件。儘管這種「隔代報仇」事件是對當代無辜日本人的無理侵犯─以歷史過往的仇恨來向當代無辜日本人洩憤,完全無助於從歷史教訓中獲得啟蒙和甦醒,但是中共當局要的就是這些:讓中國人民永遠沉睡在歷史悲情之中而不要睜眼,讓所有中國人因為仇日而支持共產黨。果然,在商業票房與黨國利益的交織之下,更多的「愛國電影」將相繼出籠,例如《東極島》、《山河為證》、《坪石先生》、《731》等一系列抗戰題材電影將陸續出籠。這就是讓中國人永遠活在「仇恨蛹繭」和「抑鬱史觀」之中,不要醒來。
一個「智慧型民族復健史觀」
所謂「撫史追憶」,追憶什麼?追憶那永不遺忘的歷史慘案?還是從悲痛中尋求自強之道。我們當然不會否定當今中國極力尋求民族復興之路,但是這條路,始終是一條「擴張─尋仇─報復」的歃血之路。實際上,報復永遠「報不出」正義,一如今天中東地區的宗教與種族戰爭,沒完沒了。如果中國以重啟戰爭的方式達到民族的復興,那只是重蹈日本侵華的罪惡歷史,只是以戰爭報復戰爭,再度興起一場「新中國軍國主義」的災難與浩劫罷了。刺刀與槍砲,不是一個民族重新富強並受到尊重的元素,戰爭永遠不是推進人類文明進化的動力。永遠將自己捆綁在歷史仇恨的禁閉室,只是再陷民族於新的歷史悲痛之中。
二戰之後,許多國家,包括德國、越南、韓國,甚至包括蘇解體之後的俄羅斯,以及遭到戰爭懲罰的日本自身,都面臨「撫史追憶∕民族重建」的艱難過程。不同的復健政權與不同的復健方式,決定了這些國家戰後復健的成果,並重新接受歷史的評價。中國在抗日戰爭中受害極深,於此無庸置疑,作為中國歷史仇人的日本,難以原諒。但是,一句言重的「但是」:愈是受害愈深,愈是應該奮力於「智慧型民族復健」,這是一種廓清民族雜質而整裝出發的超越史觀,一種放下仇恨以利於永除仇恨的健康史觀。一如一個接受復健治療的病患,應該致力於清除病毒,而不是保留於日後。一個蜷縮暗室之人,怎能重見窗外的陽光?
Q2:「江油照相館」照出了什麼?
人們在討論「南京照相館」這部虛假的愛國主義電影時,也提出了真實的社會寫實狀況,稱為「江油照相館」。這個照相館才是真正的照相館,照出了中國社會「集體反對共產黨」的真實狀況。
這個真實狀況是:
發生在四川江油市一樁校園霸凌事件:一個14歲的女學生,被三個年齡介於13到15歲的同齡女孩,誘騙到一座爛尾樓裡面,遭受長達4個小時的辱罵、毆打和脅迫;而最令人憤怒的是,施暴者竟然囂張地說:「進警局10次都沒事」、「未滿14歲不會被處罰」。事後,警方不僅拖延處理,還刻意包庇加害者,只說進行「再教育」。實際上,這不只是一件霸凌事件,而是「集體蓄意謀殺」事件,所以引起當地民眾不滿,集體聚集市政府進行抗議。
按理說,這是中國大陸普遍存在的校園霸凌事件,大家也見怪不怪,但是這次明顯不同。它存在3個引爆點:
1,「除良安暴」→加害者權貴後代vs受害者喑啞之女。按理說,政府存在的目的在於「除暴安良」,但事件本身所表現的,正好相反。雖然當局對此作了否認和澄清,但中共的澄清就是掩蓋。中共不也說「六四天安門」沒有開一槍嗎?那在醫院裡急救的傷患是自己跌倒的嗎?即使是跌倒的,需要輸血急救嗎?所以,「江油事件」就是一家「江油照相館」,是「官逼民反」的真實寫照。「還我民主、拒絕霸凌」為這件事定義了基調。但是,實際上,中國人民已經知道,霸凌者不只是一群未成年的少女,真正的霸凌者,是欺負中國老百姓的「中共政權」。
2,所謂「下民易虐,上天難欺」,這是宋太宗為了告誡各級官員,刻在石頭上的「戒石銘」。江油事件一開始,警察就對抗議民眾進行「暴力驅離」,地上拖行,強制帶走,甚至用「運豬車」來載走抗議民眾,→視人民為豬仔,這種「辱民」行徑,引起更大範圍的公憤。
3,「民怨積累太深」,除了經濟惡化之外,官民對立情緒已經積怨深重。人民認為,中共官員從來都不是為人民服務,而是為黨服務。在抗議活動中,一個共同的聲音就是:欺負老百姓;這個國家完蛋了哦!警察亂抓人,數名警查壓制一個手無寸鐵的老太太,甚至抓走被害人的母親,這種種「警察當流氓」的行徑,證明中共就是一個「反人權、反人民、反文明」的野蠻政權:視人民為芻狗、視人命如草芥。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7QBX0RNu0s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wryCQrBolo
一個奇特的現象是,街頭抗議雖然被鎮壓了,但是「網路抗暴」並沒有停止。人們製作各種「梗」,以「諧音」來規避中共的網路審查。從街頭抗議進入網路抗爭,採取一種我稱之為「匿名革命」的新型態。
基本上,這不是一見偶發的、個別的抗議事件,而是一種「結構性的社會內戰」,是一種繼「四通橋事件」、「白紙運動」以來,一連串「社會反叛」和「庶民起義」的延續。我稱之為「社會火山」(social volcano),「江油事件」是又一次「噴火」,但在中國大地底下,卻是洪流滾滾的岩漿。
「江油事」件證明中共的三大病症:無能、不公、不義,是一個完全缺乏「人民信任」的「正黨」─正當的執政黨,而是完全的「暴力治國」。
無能,是指全黨沒有能力解決經濟惡化的問題。
不公,執法上護官不護民,甚至是欺民保官。
不義,是指以「暴力維穩」來對抗「合理維權」。
所以,隨著經濟惡化和中共「暴力維穩」的加深,未來這座「社會火山」一定會「大量爆發」,形成一股又一股的「抗議洪流」,對中共政權造成「烽火漫天」的威脅。
「社會火山」一詞是在描述一個「剝奪型社會」的社會抗議能量,是一股隱藏性的「爆破力量」。這包括對「極端維穩」和「相對剝奪感」兩個社會不公正現象的反抗,事件反映的是「集體絕望」和「高度焦慮」的心理感受。在《國家為什麼失敗?》這本書中,三名諾貝爾經濟獎得主的作者指出,國家的成敗取決採取的是「榨取型制度」還是「包容型制度」;「榨取型制度」的特徵是:權力集中、法治匱乏,而中共就是這種典型的「榨取型政權」。
最近流行一個名詞:老鼠人,白天睡覺、晚上起來活動活動,以最低的能量消耗來度過最低水平的生活。最近有新聞報導,有律師出來做外賣的,有企業老闆跳樓自殺的……。這個叫「悲慘世界」、「叢林社會」、「拳頭國家」!
至於相對剝奪感,是在中共經濟惡化之下「受害不均」的表現。如果是「一體受害」,一般人還可以忍受,但是如果官員依然生活滋潤,百姓卻生活困頓,那麼社會矛盾就會越演越烈。
「江油事件」的效應,會是一種「社會覺醒」,對於擁護共產黨的行為已經被視為一種「荒謬」與「愚蠢」。從來不曾看見「用唱國歌的方式反對自己的政府」;抗議行動中,有人高喊:「人民警察就是欺負人民的警察」。這證明中國人已經認清了共產黨,是一次對中共的「不信任覺醒」。這種「不甘被奴隸的人,起來!」,才是最有力的革命力量。
Q3:
根據美國范德堡大學的一項研究顯示,一家與中共軍方有合作關係的科技公司「中科天磯」,正在利用國家資金的補助與先進的AI技術,對包括台灣在內的許多國家,進行一種「影響力操縱」(operation influence)的輿論滲透活動。這是一項利用AI的「仿真功能」,採取「以假亂真」的方式,對民主國家進行「認知轉換」和「事實抹黑」的情報行動。
這意味中共對海外的滲透,已經進入「AI代理」(AI agent)時代。「中科天璣」把「生成式AI」和「海量的個體數據」結合起來,建立一種「逼真統戰」的新模式。
研究報告顯示,這家公司所建構的AI系統,日夜不停地挖掘社群媒體平台的資訊並進行分析,建構各種動態的「心理畫像」─具有心理感染力的圖像─,再依據使用者的價值觀、信仰、情緒傾向和心理弱點,來生成「客製化」的內容,進而塑造使用者的認知模式與態度傾向。
在我看來,這就是中共利用AI技術來推動廣泛的「中國影響力」的認知操縱。這些AI生成的形象,利用「真實互動」的策略,能與用戶形成一種「浸潤式對話情境」,從而具有很強的真實感;AI技術還能建立成千上萬的「機器人帳號」,隨時調整對話技巧和情境轉換,讓對話者難以察覺而陷入一種「認知陷阱」,最後受其操縱、任其擺佈。其結果是營造出「與真人在線互動幾乎難以區分」的高效宣傳引擎,並且服務於中共的全球媒體戰爭。
我把中共這種新的宣傳滲透稱為「專制AI」。這種AI驅動的政治宣傳,已不再是假想性的未來威脅,而是「日常性洗腦」。這種複雜的技術已經被中共用來美化專制優勢,抹黑民主體制,識別「反中共言論」並且柔性反制潛在的威脅,以達到「潛移默化」的效果。目的就是分化全球社會、破壞全球價值系統,並通過重塑全球資訊生態與敘事模式,導引並控制輿論風向,鞏固中共的執政話語權,最終實現所謂「中國輿論霸權」的目標。
實際上,再更早之前,也就是2024 年5月,澳洲智庫「澳洲戰略政策研究所」(ASPI)就發表一篇《中國特色的真相與現實:中共資訊戰系統的構成要素》(Truth and reality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The building blocks of the propaganda system enabling CCP information campaigns)的報告,揭露AI 在中國的資訊戰中所扮演的關鍵角色。這份報告揭露中共長期以來,試圖建構所謂「全球媒體矩陣」,這個計劃的主要任務是:建立成千上萬的「海外賬號」、遍及五大洲、觸及所有國家和地區、涉及多種種語言。致力於宣傳中國文化、非物質文化遺產和生活方式等廣泛領域,以提升「全球中國好感度」。
Q4:習近平的忠誠危機:用人不忠,無忠可用
劉建超「被帶走、住處被搜查」,在中共的術語中,被帶走就是「被調查」,「搜查住處」就是涉及貪腐,合起來看就是「被整肅」。這種整肅,一般都是黑箱作業,或叫「真空包裝」,不讓外界知道。表面上是避免黨的形象受到傷害,實際上叫做「看不下去」。(文雅一點叫作「不忍卒睹」)。這種「家醜不外揚」的作法,我稱之為「黨內非物質遺產」。
這是自「火箭軍事件」以來,歷經前外交部長秦剛失蹤,前後兩任國防部長魏鳳和、李尚福下台,中央軍委苗華、何衛東等人失蹤等等,族繁不及備載!習近平所採取的政治清洗,或稱「政治消失術」,已經充分證明:習近平已經無人可用!第一方面,親自提拔、親自任用的人,都不可靠,這叫做「別有二心」;第二方面,身邊已經沒有忠誠之人可用,這叫做「寡人有疾」。第三方面,習近平身邊的人,人人自危。古人說:「伴君如伴虎」,在中共體制內叫作「伴習如伴虎」,第四方面,習近平已經是「孤家寡人」,身邊無人可信。四個方面集結起來叫做「四大皆空」!
誰是劉建超?習近平親自圈選的20屆中央委員。他的正式頭銜是「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部長」,是一個黨對黨的非正式外交機構。這個單位美其名叫「黨際交流」,實際上劉建超是負責追蹤海外逃亡的腐敗官員,人稱「獵狐行動」,我稱之為「長臂外交官」,很諷刺的是:「獵狐者反被獵」。
據說,劉的素質不差,一般認為是接替王毅的「下一任外交部長」。但是問題是,素質差的不會被整肅,因為「習家班」叫做「武大郎開店」,絕不允許「功高震主」。想想看,有哪一個政權,前後兩任國防部長「同時遭整肅」,有哪一個政權,前一任外交部長「崗位上消失」,接任者「上崗前消失」,這叫做「前無古人,後無來者」。從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觀點來看,這叫做「世界遺產」。
劉建超被帶走之後,中共外交部已經變成「空巢部」,人去樓空。我的估計是:劉建超過度頻繁的訪問美國,違反了「中聯部」只能「中國共產黨與外國共產黨(或社會主義政黨)交流」的傳統。2024年1月,劉建超以「中聯部長」身份訪問美國,同時也不避諱外界稱他是「後任外交部長」,他在美國「對外關係委員會」發表演講,主題是「中國不會另起爐灶再搞新秩序」,什麼不再搞新秩序!中共正在「另建國際新秩序」,怎麼可以說「中國不會另起爐灶」,難道要「死守家園」嗎?這就是劉建超「擅自提出與中央不一致的自我主張」,以為自己「另有高見」。想想看,連習近平或王毅,都沒有機會在美國受到如此「佳評如潮」的待遇,你劉建超想「另立中央」嗎?這叫做犯了政治錯誤!
另外,劉建超還有一個特點,就是「言不稱習近平」!這叫做「忠誠不絕對就是絕對不忠誠」。劉建超說中國不另起爐灶,自己卻經常「另起爐灶」,想要站得比「習大郎」高,這就犯了中共的「政治大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