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月5日 星期五

我的《閱讀中國》筆記(9-3) : 留住一片鄉愁

我的《閱讀中國》筆記(9-3) : 留住一片鄉愁 

在條條陋巷中,也可見舊式豪宅隱身其中,漫步中偶見「陳光純故居」。這座豪宅是泉州最老的洋樓之一,位於中山中路,是菲律賓華僑陳光純的故居,宅居以清水磚構建,前端大門呈半圓型拱柱造型,在類型、風格和材料方面,體現了「中西合壁」的特徵,是近代早期洋樓的典型代表。


陳光純故居的拱型大門(作者拍攝)

泉州是中國著名的僑鄉,其中以鯉城區的僑房最為集中,而且各不相同,風情盡顯。據《泉州市志》及相關史料所載,陳光純先生為泉州城區近現代著名華僑富商,今泉州城區大凡七十歲以上之市民,無不知其簡略之事蹟。陳光純(1852-1925),原籍南安縣梅山藍園,幼隨父親旅居菲律賓馬尼拉,仁義經商,卓然有成,逐漸發跡成為岷埠富商。陳光純深受西方文化熏陶,崇尚民主自由,對國父孫文先生在南洋僑社的革命宣傳,甚爲贊同,慨然解囊購買孫先生發行之「革命債券」,支持革命活動,同時積極參與發起組織「泉州華僑公會」,極力主張教育興國。民國七年(1918)陳光純返國後,在泉州創辦「啓明中學」,並獨資創辦「啓明女校」和「西隅小學」,爲泉州華僑辦學樹立典範,爲發展教育,科技救國而殚心竭力。

庭內曬衣顯示缺乏維護(作者拍攝)

1922年,泉州天主堂西班牙司鐸(神父)斯拉賓.莫牙(西名 Father Searfin Moya,華名「任道遠」),為宣傳天主教和發展文化教育,倡議在泉州興辦天主教會學校。陳光純慨然解囊,以自己大部分居屋作為啟明女學的校舍。其時啟明女學的校址與天主堂在一起,東界南大街(中山中路),北界奎霞巷,西界今市農業局(舊郵電局),南界花巷,校門設於奎霞巷內。學校的開辦費、辦公費和教職工的月薪金全由陳氏一人負擔,吸引了廈門、漳州、晉江和南安的天主教徒的子女前來上學。

故居表現西班牙式建築(作者拍攝)

一本涵括泉州華僑建築特色的《泉州華僑民居》近期問世,作者梁春光深入街頭巷陌、實地調查走訪,通過文字札記和大量照片,收錄了泉州66處較為典型的華僑民居。

泉州人素以「娶某()、生子、起()大厝」為人生三件大事。泉州著名僑史研究學者鄭炳山說,泉州的華僑先輩們在海外艱苦奮鬥,有些事業有成後回歸故鄉興建住宅。這些建築既保留了中國傳統的木雕、石雕、磚雕藝術,又採用了西方一些有色玻璃、花磚等建築材料,以及西方的花紋、鳥獸等裝飾圖案,具有極高研究價值。

宅中一口老井, 古意盎然(作者拍攝)

然而,歲月不饒人。華僑民居在漫長的歷史過程中受到戰爭、私自改建、房產開發、偷盜販賣等因素的破壞,不少岌岌可危,亟待維修與保護。陳氏故居雖然經過整修,但我走進近觀,建築雖然華麗耀眼,但疏於維修,已呈繁華落盡、沒落蒼涼之相。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