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月9日 星期二

一場牛頭對馬嘴的學術評鑑

 

一場牛頭對馬嘴的學術評鑑

 2003/10/21 聯合報】《民意論壇》


教育部以SCISSCIEI三項分類指標以算術式「加總」的方式,對國內公私立大學進行評比,導致以文法、教育、藝術為特色的大學,敬陪學術等級的末座,造成遭受「不當降級」的大學有如口吃黃蓮,有苦說不出。雖然教育部仍有其他分項切割式評比,其結果與加總評比出入甚大。這種出入甚大的結果,不僅顯示若把「加總評比」和「切割評比」對照之後,其中凸顯的矛盾性,而且再經媒體「省略式報導」之後,已若干大學所造成難以彌補的傷害,其中尤以政治大學為甚。

學術界歷來對教育部與國科會「引用」美國私人商業蒐尋機能的SCISSCIEI指標,已迭有批評,三項指標皆僅僅依據論文格式、出刊穩定性和審查制度等「量化」指標為依據,完全排除對論文品質與貢獻的考量;至於由少數國內學者設計規劃的TSSCI,則加入諸如必須附有參考書目(references)的規定,但對於諸如採取附注(footnotes)或尾注(endnotes)之論則根本無需附有參考書目的論文,則根本是一種嚴重的技術排斥。以如此機械、單板乃至存有爭議的方式來評鑑國內大學,甚至以此作為大學退場機制的憑據,既是粗糙的,也難以服令學界心福。

不說三種指標根本是把不同學門(departments)和領域(fields)牛頭馬嘴式的類比,也可能造一種「雞兔同籠」的效應。三項指標皆以「英語論文」為選樣,不僅本身帶有「非英語歧視」的意涵,對於文法、藝術、體育等學科來說,更是不知從何比起?以培養本土師資的師範教育來說,以「英語論文的多寡」來定其學術等級,無異是張冠李戴,像似一場小個子和大巨人進行一場籃球大賽。

評鑑應重多元、周延、彈性與展望性。以SCISSCIEI三項指標為評鑑母本,所得的結果不是公平的競爭性,而是學術數量化、知識崇洋化的暴露。 

(作者:宋國誠,政治大學國關中心研究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