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中國崩潰論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中國崩潰論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5年7月26日 星期六

 

《宋國誠專欄》

2025年中國的12大危機

本文發表於《上報》,2025年01月01

https://www.upmedia.mg/news_info.php?Type=2&SerialNo=220607


習近平面對黨內外、國內外,以及社會經濟各方面因「獨裁者誤判」所導致的危機,
精神壓力極大,孤立無援感非常明顯。(美聯社)


2025年中國的危機可以用一個「衰」字來形容,整體惡化的情勢呈現「螺旋式向下探底」的趨勢。我把這種危機定義為「習治中國/政權衰敗」下一場「加重型政經危機」;之所以稱為「加重型」,是因為舊有的危機未除,新的危機接踵而至。 

危機之一:習近平黨內地位的衰弱化 

習近平的年事已高,2025年已是73歲。從面色通紅、行動闌珊、反應遲緩等等肢體行動來看,似乎有心血管或慢性病纏身的跡象,顯示習近平的健康問題即使尚未亮起紅燈,至少也已閃起黃燈! 

習近平面對黨內外、國內外,以及社會經濟各方面因「獨裁者誤判」所導致的危機,精神壓力極大,孤立無援感非常明顯。特別是最近《解放軍報》在一個月之內連發四篇文章。以「集體領導」(民主集中)挑戰習近平的「中央軍委負責制」(一人獨裁),透過討論軍隊權力體制,與習近平的治軍理念大唱反調,這顯然是對於習近平個人權威的質疑和挑戰,是一個「打著鄧旗反習旗」的強烈訊號。 

隨後,黨刊《求是》發表習近平反擊的文章,強調要「自我革命」、「刀刃向內」,意思是習近平要繼續清洗軍隊、斬草除根。這種「軍報」與「黨刊」互打擂台的現象,似乎在重演「黨內鬥爭,輿論先行」的先例和戲碼,一如當年華國鋒提出「兩個凡是」,鄧小平提出「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互打對臺,這場輿論鬥爭預演了後來的權力鬥爭,結果鄧派打倒了毛派。 

諸種現象透露了習近平充滿了「不安全感」和「重度焦慮感」,包括他的智囊與幕僚,都已變成「伴君如伴虎」的高危險行業,只能報喜,不能報憂。加上層出不窮的突發性社會攻擊事件,證明了習近平的統治並非「鐵板一塊」,習近平的地位也不是「定於一尊」,黨內不滿習近平的大有人在。 

危機之二:習近平對外戰略的塌陷化 

隨著習近平的標竿政績「一帶一路」出現工程爛尾、排華抗爭、資金縮水,「一帶一路」已變成「勒緊腰帶的不歸之路」。全球各地已經洞悉習近平的所謂「人類生命共同體」實際上是「人類災難共同體」。誰與中共沾邊,誰就倒楣,誰討了中國的好處,誰就必須付出代價! 

隨著中共在中東的戰略夥伴的衰弱化,包括等待被以色列剿滅的哈瑪斯,被以色列打到奄奄一息的真主黨,被以色列打到無力招架的伊朗,以及與中共有「戰略夥伴關係」的敘利亞阿塞德政權的跨台,都已證明中共的中東政策已經宣告破產。有人甚至說:今日的阿塞德,就是明日的習近平!


隨著習近平的標竿政績「一帶一路」出現工程爛尾、排華抗爭、資金縮水,
「一帶一路」已變成「勒緊腰帶的不歸之路」。(美聯社)


加上歐盟已經啟動對中共「反財政補貼」的制裁方案,川普的關稅大刀,磨刀霍霍、節節進逼,國際反共聯盟已經集結完成,習近平12年來八方樹敵的外交戰略,已經陷入四面楚歌的境地。 

危機之三:美中關係的尖銳化 

毫無疑問,川普重返白宮之後的對中政策,將是中國2025年最大的危機。川普已經宣布,將對中國課徵60%為起跳的關稅,而且沒有上限。在此同時,在美國國會與各種智庫建議之下,美國極可能廢除對中國的「貿易最惠國待遇」(PNTR)。在川普的新內閣之中,從國務卿、國安顧問、國防部長、財政部長、商務部長、貿易代表等國安和財經官員,全屬「對中鷹派」。換言之,川普的中國政策將不再延續拜登的「管理競爭,避免衝突」的軟性對抗,而是全面獵殺的「新暖戰」,對中共進行「行刑式槍決」和政權滅絕的目標。 

近期,拜登政府決定對中國的傳統晶片進行貿易法301條款的調查,預計調查結果將在2025年六月之前完成。報告一出,中國違法之結果必是預期之中。此時正好銜接川普就任後不久,調查結果必將授予川普合法理由,對中國加重關稅。 

面對中國的全球低價傾銷,西方貿易保護主義已順勢抬頭,自由貿易的理念也將煙消霧散。中國將面臨包括美國在內的全球貿易大戰。這是因為中國系統性顛覆了整個自由貿易的框架,乃至侵略了美國根據「世界貿易組織」所囊括的市場,從2025年開始,美國將致力於把原先投資設廠於中國的產業鏈一一收回美國。對於中國過去幾年對西方國家的不公平貿易和產業掠奪,中國必將付出代價。 

儘管人們懷疑川普是否會「用足」60%的高關稅,但即使僅有一半30%生效,就足以使中國的GDP下降0.81個百分點,並造成中國的出口和投資大幅放緩。許多信評機構,例如「標準普爾」(S&P)就預估中國2025GDP成長率為4.1%,低於中國設定的5%。如果川普用足了或祭出比60%更高的關稅,中國的GDP增長極可能攔腰折半。 

危機之四:國民財富的萎縮化 

疫情解封之後的經濟低迷,從個人所得下滑直到外匯存底的流失,這種從「寒冬經濟」到「結冰經濟」的趨勢,預估2025年將繼續延續和探底。 

一個重大的指標是,中國已經出現30年來首次出現的「國民所得毛額」(GNI)下降的趨勢。截至2024年底,依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根據人均收入、貿易自由度、金融開放度等標準,劃全球發達經濟體共有41個,其中不包括中國。2023年中國人均國民總收入(GNI)13400美元,僅相當於美國的17%、德國的25%,日本的34%,而且僅僅是41個發達經濟體平均值的27% 

2024年陸續推出的刺激方案,我稱之為「症狀治療」,僅僅出現短線行情,沒有產生起死回生的效果。過去人們常說中國已經陷入「中等收入陷阱」,但隨著經濟情勢未見改善並持續惡化,中國不只是停滯在中等收入陷阱之前,而是反轉墜入到我創造的一個名詞:「低等收入陷阱」。這是一種國民財富總體性縮水的「鎖定效應」(lock-in effect),也就是國民收入處於長期性「低收入底部水平滑動」的趨勢,這就是黨的一元化領導下的路徑依賴所形成的體制性衰敗。 

根據「聯合國開發計畫署」發表的《2023/24年人類發展報告》,中國的「人類發展指數」為0.788,僅排全球第75位。無論是勞動生產率、人均工業增加值、千人汽車保有量,還是人均教育支出、醫療支出、社會保障支出,中國都與發達國家維持並擴大差距, 

危機之五:社會階層的碎裂化 

一般來說,一個正常的社會呈現的是「資產階級投資、中產階級經營、底層階級勞動」的分工狀態,這是古典經濟學家David Ricardo「比較利益最佳化」的概念;這其中,三個主要階級的「利益分享」非常重要,如果出現利益分裂,就會造成社會階層的碎裂化,進而影響政治的合法性與穩定性。


中國的底層人民已經陷入在「基本生存線」上下浮沉的狀態。(美聯社)

中國社會階層的碎裂化主要根源在於「停滯性經濟萎縮」,主要表現在:「資產階級逃脫」、「中產階級塌陷」、「底層階級困頓」三個方面。具體表現在個人方面,則是企業減薪、工人欠薪、失業無薪三大症狀。 

1,資產階級逃脫

在全面性消費不足的情況下,資本獲利率大幅下降,也就是「投入/產出」的資本報酬率明顯衰退,甚至出現負值。在此情況下,資產階級就會減少投資或外移產業;在另一方面,由於國有企業缺乏資金流動性,只能依賴國家財政的挹注,進行刺激性擴大投資,這就會產生盲目性的產能過剩,但這種過剩卻是一種「低利生產」或「虧本經營」的過剩。 

2,中產階級塌陷

投資階層的低迷,就會讓中產階級無法履行經營與管理職能。中產階級只好降低消費和吃老本。由於中產階級是社會消費的主力,一旦主力萎縮,就會產生「全社會消費抑制」的現象,進而助長通貨緊縮的惡化。 

3,底層階級困頓

中國的底層人民已經陷入在「基本生存線」上下浮沉的狀態,這可以從各地出現欠薪抗議、討薪維權和失業無薪的抗議事件得到證明。醫護人員減薪比例高達30-%50%,公務人員發不出薪資,銀行限制人民提款等等。最近頻傳的報復性社會攻擊,例如珠海無差別攻擊事件,乃至街頭上與官方格鬥或槍擊事件,都是底層民眾為生存而抗議的表現。 

依據中共官方的統計,僅僅2024一年,中國就累計高達4700萬勞動力無法正常找到工作,占到2023年中國城鎮勞動力的10%2025年,中國的大學畢業生將達到史上最高水平的1220萬人,這將助長中國青年的就業壓力。 

「畢業就退休」是對中國青年失業的諷刺性描述。年輕人躺平、歸隱以及強迫性享受田園生活,看似簡樸或優雅,但對比過去「農民工進城」,實際上是城市就業困難而被迫返回農村提前過退休生活的逆反現象。近年來,一種稱為「療癒經濟」開始抬頭,也就是開設提供失業青年止傷療痛的「途家民宿」,已及逃避現實、心靈休養的「青年養老院」。許多年輕人回到農村,過著「極簡主義、消費降級」的生活。有一句流行順口溜形容這種犬儒主義的人生觀:小病扛扛就熬過去,大病扛扛就死了去!青春年華成為一種打發時間和等待流逝的苦中作樂。 

危機之六:財政赤字的擴大化 

中國政府解決地方政府債務的途徑,基本上就是「財政挹注」和「舉債還款」兩套做法,簡稱「化債」。但是「化債」只能填補虧空,救急而不救窮,無法從根本上改善地方政府(土地依賴和公共支出浮濫)的財政結構。換言之,「化債」只是「症狀治療」,不是治本,也難以治標。無論中央政府如何撒錢挹注或舉債還款,都只是在填補巨大的無底洞。 

依據這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報告,2024 年安排財政赤字4.06 兆元,比上年(2023)年增加1800億元,新增地方政府專項債務限額3.9兆元,比上年增加1000 億元,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1兆元。依據中國將採取「貨幣寬鬆」和「赤字財政」的政策,2025年財政赤字將占到國內生產毛額(GDP)4% 

儘管對比西方國家,中國的財政赤字並不算太高,但問題不在於高低,而是效益。政府舉債是否超出「安全區域」,雖然有待觀察,但長期而言,無可避面的持續舉債必將縮小中國的舉債空間與償債能力,只是延後病痛或債留子孫。 

危機之七:貧富差距的擴大化 

依據「北京師範大學中國收入分配研究院」,在2021年發表的民眾月收入調查數據,全中國有9.64億人口的月收入在人民幣2千元以下;報告還指出,99%的中國人只分到財富總額的1成,其他9成則掌握在1%的富人手中。 

依據貧富階級對經濟下滑抗拒能力的高低有別,包括避險工具與保值能力,也就是經濟不好時,富者愈富/貧者愈貧的規律,中國的貧富差距在2025年以後將繼續擴大。雖然,習近平始終把「脫貧」視為他的經典政績,所以從「美麗鄉村」、「定向扶貧」到「共同富裕」,致力於解決貧富不均的問題,但是口號鬥不過現實,習近平鬥不過紅二代、富二代「聯合壟斷社會財富」的暗黑手段。最近頻頻發生的軍隊貪腐問題,包括兩任國防部長魏鳳和、李尚福,以及中央軍委副主席苗華因貪腐而下台,證明了貪腐與貧富不均之間形成了「官貪民窮」的因果關係,是中國社會「極度不正義」的尖銳表現。 

危機之八:政權合法性的流沙化 

前述所稱中共政權的「安全焦慮感」,如今已轉變為人民的「生存焦慮感」。當人民出現廣泛的生存危機感和社會絕望感之時,中共的愛國主義宣傳就會失去說服力。隨之而來的是「不聽黨話,不跟黨走」,中共政權的合法性就有如沙灘浮塔而轉向流沙化。 

最近發生一件驚人事件,就是廣東韶關南華寺的三名比丘尼,在外誦經時被指稱為假僧人,憤而製作影片公開指控共產黨,火爆開罵習近平「死無葬身之地」。三位尼姑宣稱:「中共這些大王們,統治中國將近100年了,還在天天撒謊,愚弄自己的老百姓,這是全世界的悲哀…..」等等。這三位尼姑誓言願意「以身殉道」來證明自己的信仰與清白。


中共政權的「安全焦慮感」,如今已轉變為人民的「生存焦慮感」。(美聯社)

出家人本以聞聲救苦、普渡眾生為職志,如今連一向與世無爭的佛門受戒之人,都出來控訴共產黨,遑論其他社會階層的人士,這正是對中共政權合法性的最大挑戰。

 

危機之九:地緣政治的惡質化 

隨著中國外交政策的一一破產,「戰狼外交」將變成「病貓外交」,特別是繼續支持俄羅斯延續俄烏戰爭,在歐洲、南美、東協國家進行財政補貼下的低價傾銷,在南海「虛張主權」並不斷霸凌菲律賓。在伊朗遭受以色列攻擊之後,暴露中國對伊朗核武的支持,在敘利亞阿塞德政權垮台後,中國長期支持敘利亞獨裁政權的「黑歷史」被曝光,以及最近在第一島鏈發動「沒有演習知名的演習」等等。中國在四個主要地區:歐洲、中東、南海、第一島鏈,製造了地緣政治極端惡化的態勢。另一方面,中國的「國際好感度」已經降至天安門事件以來的最低點,所謂「中國意象」(China Image)已經「黑化」,中國的「大外宣」實際上是「大失敗」。未來,全世界將更加討厭中國,把中國視為「地緣政治的殺手」! 

三個基本事實在2025年將更趨惡化: 

1,全球資本對中國市場採取「敬而遠之」的態度,不再把中國視為跨國投資的首選國家。昔日想要獲得中國市場准入和廉價勞動力而討好中國的情況正在逆轉,中國開始面對數以千計的技術與貿易壁壘,失去過去可以輕鬆獲得的資源、技術、資本以及富裕國家的市場。2025年以後,所謂「中國崛起」將宣告終結。 

2,世界各國對於「對中貿易」(trade with China)將採取更多的風險管制,包括安全風險與市場擠壓風險。各國將跟隨美國川普政府的關稅政策,對中國開打不同程度的關稅戰。 

3,隨著中國「一帶一路」的債務陷阱和工程爛尾繼續擴大,過去在剛果、斯里蘭卡、巴基斯坦、緬甸等國爆發的「反一帶一路/排中浪潮」,將持續漫延。換言之,隨著中國「減債能力」的下降,中國的「一帶一路」已被視為「殖民利劍」。不是援助,而是掠奪;不是福利,而是破壞。 

危機之十:「一中原則」的解構化 

隨著地緣政治關係惡化而來的,就是中國的「一中原則」將日益受到國際社會的質疑、解構和顛覆。在2024一年之中,相繼有「捷克眾議院外交委員會」、「英國下議院」、「歐洲議會」、「荷蘭國會眾議院」、「澳洲聯邦國會」、「美國眾議院」等等,對於中國曲解聯合國2758號決議提出了強烈的批判。這些批判的共識點在於:反對中國將聯大第2758號決議與「一中原則」擅作不當連結,拒絕中國聲稱台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並支持台灣參與包括聯合國的國際組織。 

在此趨勢下,未來將有更多的國家對「一中原則」採取批判性、反對性的態度。原先中國用來拘束兩岸關係、打壓台灣主權地位、阻止台灣加入國際組織、反對台灣對外官方來往……等等藉口和依據,都將被解構化。中共所宣稱的「『一中原則』是國際社會的普遍共識」、「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等等痴人說夢,也將走向瓦解和破產。 

危機之十一:民粹主義的激進化 

經濟惡化之時往往是民粹主義高漲的時刻。在連續兩起殺害日本兒童事件爆發之後,證明中國民粹主義從未消退和收斂,一種隨機性的排外仇殺事件,已經引起廣泛的「國際惡感」,認為中國就是一個危險與野蠻的國度。用中國人的話來說叫做「危邦不入,亂邦不居」。 

一如當年慈禧太后一口氣和11個國家宣戰一樣,當今中國的民粹主義,我稱之為「新義和團主義」,等同於向西方所有反華國家宣戰。但是,對中國而言,試圖打敗帝國主義,首先是打敗自己。在一片狂熱的仇外氣氛下,只有促使外國資本與企業紛紛撤離中國。 

危機之十二:紅色供應鏈的斷裂化 

為了反制美國即將到來的關稅壁壘和經濟脫鉤,中國將在2025年提前向西方開打,也就是提前主動脫鉤。除了運用拋售美債、人民幣貶值、匯率操控等等手段,不惜與美國打一場貨幣戰爭之外,中國將展開以稀缺礦產為籌碼的「供應鏈戰爭」(supply chain warfare) 

中國商務部123日發出禁令,即日起禁止向美國出口鎵、鍺、銻、石墨等和超硬材料,以作為美國對中國實施晶片禁令的報復。 

確實,中國具有稀缺性戰略資源的供應鏈優勢,中國的鎵產量占了全球94%,鍺產量占了全球83%,銻的開採量佔全球總量48%。但是貿然開打「資源脫鉤戰」,一手底牌全部打光,等於自斷中國的紅色供應鏈,自斷西方國家對中國的資源依賴,失去自身最終的戰略籌碼。 

實際上,中國戰略資源的優勢是「人為設置」的資源稀缺性,而非市場供需下的自然稀缺性。在全球資源儲量上,中國壟斷的稀缺資源並不稀缺。在中國限制出口並推高國際價格之後,將促使美國重新發展其國內生產能力,尋找多樣化的替代供應並組建供應鏈同盟。例如加拿大礦業公司Teck已經表示增加鍺的生產,其他例子更多。過去,只是因為提煉成本很高,中國實施低成本開採和低價競爭,導致其他國家不願削價競爭而減產。但是,一旦價格攀高,其他國家就會恢復生產,反而使中國失去原有的供應鏈優勢。 

中國必將崩潰! 

許多人認為,「中國崩潰論」已經延續多年,但中共政權依然健在,所以「崩潰論」並不能成立。但是苟延殘喘與魂歸西天並無太大差異,久病不起與瀕死狀態也只是時間問題,顢頇之人總是不見棺材不掉淚,獨裁政權更是變本加厲。敘利亞的阿塞德家族(父子兩代)不也統治長達50幾年之後一夕崩潰?蘇聯與東歐共黨的垮台,不也是積惡成習的後果?現代歷史一再證明,從納粹德國、軍國日本、獨裁蘇聯到暴政敘利亞,凡一人攬權、窮兵黷武的政權,必將崩潰!


2022年10月25日 星期二

《宋國誠專欄》 中共20大-從漸進衰敗到終極崩潰

 

《宋國誠專欄》

中共20大-從漸進衰敗到終極崩潰

 

本文發表於《上報》,20221012

https://www.upmedia.mg/news_info.php?Type=2&SerialNo=156195&utm_source=newsshare-fb&fbclid=IwAR3Jts1HxZ1su_Z1c4ysQ8MUTsyLJog66O8Yd6JXXeSzgSMO2SU5b-f2sGc

 

1016日,中共20大將在北京召開,習近平將連任國家主席第三屆任期。若無意外,20大不過是一場行禮如儀的「習近平造神大會」,是「習氏帝國」的登基大典。然而,從此刻起,中國將告別鄧小平的改革開放路線,拋棄40年來促成「中國崛起」的原有優勢與條件,走向習近平專政下的新毛澤東主義路線。這是一條「獨裁專制、閉關自守、隔絕國際、逆反文明」的錯誤路線,意謂21世紀的中國將從漸進衰敗走向終極崩潰的結局。

 


習近平的政治籌碼除了「紅二代」的身分血統,以及福建、浙江的地方治理經驗之外,別無其他優越特性。自2012年掌權以來,習近平就以「肅清政敵、修改憲法、言論扼殺、清零封城、對抗西方、圍台軍演、經濟集權」等等措施,扭轉了中國現代化發展的方向;10年來,這個被定於一尊的「習近平思想」,實際上不過是「窯洞政治學」的翻版,已經證明是一條孤立自絕、總體衰敗的路線;20大之後,在習近平登上權力巔峰之際,也就是中國斷崖墜落之時。

 

「習家班」:直線衝鋒的決策模式

 

以反腐之名肅清政敵,建立唯我任用的「習家班」,是習近平初掌政權時發出的第一道政治清洗,也是習近平引領中國開啟漸進衰敗的起點;反腐其實就是「肅反」,藉此斷絕黨內權力競爭與利益分贓者的侵擾和障礙。其後,習近平大量任用親信,建立所謂「習家班」,以幫派臍帶為繫繩,集中權力於一身,獨斷意識形態話語權。所謂「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習家班」最大的特色是忠誠勝於專業、聽命高於創新、粉飾代替負責。這種同溫層、團伙化、小圈子的領導班底,其決策特質就是單向性與同質化,缺乏多元思考、理性批評與全局視野。 

在「習家班」封天蓋頂之下,習近平打破了鄧小平建立的合議型、共識決的集體領導體制,代之以領袖意志和最高指示的「一人領導制」,凡有異議,就是妄議中央,凡有不從,便雙規查辦。這種「一言堂」的權力體制,必然導致直線衝鋒、硬幹到底的決策模式,既難以轉圜與折衷,也無法產生自我糾錯與彈性應變的能力。當一個政策空間只能響起一種單音符,「一個人說了算」,就難以產生圓熟周全的理性政策,導致一種僵直性、冷硬化的政策型態,展現的是習近平「十里不換肩」、「打鐵自身硬」的窯洞革命精神,當然難以應付國內外瞬息萬變的挑戰與變局。

 

維穩:保紅色江山,不保人民

 

習近平的「維穩」-廣泛的電子監視、手機定位、網路審查、牢獄關押,絕非為了促進社會和諧與安定,而是以嚴密的政治監控,塑造一種「全景監視」的透明社會,藉此維繫「紅色江山」的永久統治。在「維穩」只是「保黨」的前提下,其所運用之手段是通過寒蟬政治、無語社會、奴化個人等等措施,塑造一個停滯化、無異議的靜默國家,好讓中共得以在一個順民社會中穩坐泰山、高枕無憂的統治。在此意義上,習近平的防疫政策表面上是「社會面清零」,暗地裡是「政治面清零」,也就是運用各種繁瑣、粗暴、反科學的防疫措施,實行對政治異議份子的堅壁清野,以消音禁言來實現黨國對社會的全面控制。密集反覆的核酸檢測、健康碼掃描、少數陽性便全面封城、暴力驅趕的強制隔離,乃至對防疫暴力的不負責任、對次生災難的不承認與不聞不問等等,皆已證明所謂「核酸檢測」,與其說是檢測人民的核酸反應,不如說是檢測人民靈魂深處對黨國的服從性與忠誠度。 

當個人處於非批判、無獨立思考的寒蟬狀態下,就會陷入一種自我規訓的「躺平」狀態。躺平意謂一種「精神的自我麻痺」,是一種個人對政治高壓的冷漠與苟活心態。因為在這種「韭菜人生」之中,任何創新、變革、改造的思想,都會受到來自黨國政治陰謀論的檢視和追究,儘管政治諂媚與口頭效忠總是此起彼落。這就在政府與人民之間形成「異化關係」-一種一方追捕、一方逃避的「貓鼠政治」,政府欺騙不喘氣,人說假話不臉紅。長此以往,就會產生民族智能與大眾素養的退化與衰敗,造成文化生命力、社會創造力、個人原創力的低落與喪失。換言之,「維穩」其實是一種閉關鎖國、圈地圍欄的「反智政治」(politics of anti-intellectualism),形成一種無人性溫度、無社會熱情、無個人希望的「死水社會」。這就是為何共黨官僚的權力即使越界濫權也不受監督與約束,億萬人民成為引頸就戮的「韭菜百姓」也甘願服從的主因。

 

文化孤立與自絕西方

 

習近平經常掛在嘴上的「文化自信」,實際上是一種文化自卑、民族自戀、仇視西方、自絕世界的「文化偏執狂」,也就是否定文化的多元性與包容性,突出文化的階級性與鬥爭性。 

教育官員對英語教育和教師的無理限制,禁止網路教學聘用海外教師,學者參加國際會議(實體與虛擬)必須徵得批准許可,全天候的網路監管使年輕世代隔絕了西方思想;對外國商品進行抵制與拒購,對「眯眯眼」的廣告模特兒施加「辱華」指控,對好萊塢電影進行抵制或竄改,對「非政府組織」(NGO)施加盤查與限制,對外國記者與媒體任意干擾與歧視,乃至指責提倡素食主義的名人為兜售西方生活方式,強迫採用外語為名的藝人修改藝名,以及敦促藝術家以發揚中國傳統文學和藝術來擁抱「文化自信」……等等,這種文化逆淘汰機制,不一而足。 

所謂「東升西降」,是習近平對21世紀世界局勢最嚴重的誤判。這既是對自身綜合國力自我吹噓的高估,是羽翼未豐就想雄鷹世界的激進冒險,也是意圖與美國「爭世界第一」的慾望陷阱。當美國發現「中國威脅」已迫在眉睫之時,從貿易、科技、金融到核領域,美國開始從關稅壁壘、科技鎖喉、金融獵殺、晶片斷供、人才禁絕、政治圍堵、軍備競爭等等領域,築起一道「全景式新冷戰」的圍牆。20大之後,在習近平繼續推動「中國夢」之下,美中關係沒有任何修好與改善的可能,「天下圍中」的戰略格局已清晰明朗,「國際公敵」的角色已被標定和確認。

 

中國將無法養活自己

 

20229月,世界銀行(World bank)預測今年中國經濟增長將由去年的8.1%急速下跌至2.8%;日本「經濟新聞社」和「日經QUICK新聞」日前匯總了中國經濟學家調查,預計2022年中國GDP的平均實際增長率為3.2%,連續三年低於5%-6%的潛在增長率,未來幾年中國全年增長預測是20234.9%20244.7%,呈現下行趨勢。香港「恒生銀行」發表「中國經濟脈搏報告」,預測今年中國經濟增長預測由原先4%下調至3.7%。「高盛證券」也將中國2022年經濟成長從原先3.3%下修至3%。「亞洲開發銀行」預測2022年除中國外的亞洲新興國家的增長率為5.3%,這是中國經濟增長率自1990年以來的32年,首次低於亞洲新興經濟體。 

由於導致經濟數據下降的各種原因,以及習近平的政治路線不會改變,中國經濟將步入短期疲軟和長期下滑的格局;可以確定,以不到5%的經濟增長率,將無法養活14億中國人口,換言之,飢餓邊緣將再度出現,溫飽不足將再度來臨。 

中國經濟千瘡百孔,難以盡數。從個人失業、企業蕭條到總體勞動力(人口紅利)的下滑,反映的是習近平10年政績的失敗。清零清到「經濟掛零」,封城封到產業封閉,與全球為敵的戰狼外交促使各國「脫鉤中國」,特別是美國積極籌組「全球民主供應鏈聯盟」,重建美國自身的產業立體網路,削弱中國在全球供應鏈的地位;換言之,中國「世界工廠」的地位搖搖欲墜,一方面印度、越南等國家後起直追、迅速取代,一方面面臨美國的無縫圍堵和高端遏制。習近平既然自斷手腳,僅僅因為極少數核酸陽性和重症率極低的新冠病毒,就堅持斷送千億以上的經濟產出,導致資本外流、訂單外移、企業關門;既然習近平高估自己、錯估形勢,「自行告別」促成中國崛起的內部優勢與國際條件,那就必然自食由於無法養活自己而反噬自身政權危機的惡果。換言之,習近平的「共同富裕」口號,不過是一條粉飾太平的遮羞布,在完全缺乏經濟增長激素的支撐之下,只是一個鏡花水月的口沫承諾。

 

中國崩潰論再度浮現

 

習近平的個人崇拜、小圈決策、國際對抗、維穩保共、極端防疫、經濟失誤、文化自閉,歷歷皆是中國衰敗的原因與佐證。20大之後的中國,不會因為習近平的連任而重獲生機,也不會因為習近平的自我糾錯而掉頭轉向,恰恰相反,就在「習核心」如日中天之際,中國將由漸進衰敗走向終極崩潰。今日,「中國崩潰論」再度浮現,決堤潰壩之說絕非無理無據,而是實證分析和事實檢證;如此斷言,乃因一路上脈絡可循,過程中不斷積累錯誤,最終結局也在預料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