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王毅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王毅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5年7月27日 星期日

 

《宋國誠專欄》

中國外交只剩王毅一張嘴!

-王毅的歐洲求歡之旅

本文發表於《上報》,2025年07月08

https://www.upmedia.mg/news_info.php?Type=2&SerialNo=234328


王毅6月30日啟程前往歐盟總部所在地布魯塞爾,展開為期一週的訪歐行程,
試圖為7月24日舉行的歐中峰會暖身造勢。(資料照片/美聯社)

凡王毅出場,我必提筆攻之,只因不撥亂焉能反正。王毅,作為中國利益捍衛者,雖可稱「老驥伏櫪」,實則「助習為虐」。王毅雖未必危害世界而敗事,但惡損中國則有餘,導致今日中國外交破產者,習近平居首,王毅第二。 

所謂「王毅外交學」 

戰狼者,嗜血為性,但王毅者,就連骨隨都不離嘴,俊臉在外,暗黑在內。在「王毅外交學」之下,中國的國際信用跌落谷底,中國的國際形象推向牆角,乃至將積累多年的「中國崛起」倒入歷史的垃圾桶。 

所謂「王毅外交學」,主旨就是中共八股政治的靈活運用,歷史事實黑白顛倒的篡改,強權話語的委婉表達,利益競爭的唯我獨尊,反美立場的鐵板一塊。對於理當承諾者,抽象閃避,對於不當得勢者,強詞奪理。凡是有利可圖者,寸土不讓。左看外交鬼才,右看外交鬼魅!時至今日,王毅依然不知,中國外交早已全球破產,所到之處猶如妖風將至。「王毅外交學」強求民族復興,反而導致國際孤立,狂言中國發展實則已成中國病毒,國際社會視其一言一行猶如一紙荒唐。究其內實,一句話:中國外交只剩王毅一張溜溜的嘴! 

歷史再添一次證明。王毅630日啟程前往歐盟總部所在地布魯塞爾,展開為期一週的訪歐行程,試圖為724日舉行的歐中峰會暖身造勢。中共宣稱,此行的目的是:加強中歐之間的戰略溝通。但盤整其所言所行,這是一場面對歐盟的求歡之旅、獻媚之行、誘拐之計。 

戰略溝通?還是戰略詭計? 

何謂「戰略溝通」?此一中性用語實則內藏厚黑哲學。如果懂得穿越中共慣用的「話語迷障」,就知道所謂「戰略溝通」就是「戰略分化」,也就是推銷「聯歐制美」的戰略,離間美歐關係。 

中共判定,由於美國總統川普敵我不分的對其盟國課徵關稅,必將得罪盟友而生嫌隙,既有嫌隙,就當灌水插針。再者,歐盟主要國家-法國,素有「戴高樂主義-歐洲自主」的傳統,德國又多方戀棧中國的市場利益,所以中國認為有機可乘。中國看到歐盟欲求「脫美自強」而不可得之際,正是游說歐盟「離美親中」的大好時機。然而,正是這種「中國自戀症」,以為可以提供歐盟另類選擇,實則「親中選擇」早已成為「全球政治不正確」。

紙包不住火,也包不住陰謀。依據香港《南華早報》引述,在72日與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卡拉斯(Kaja Kallas)會談時,王毅坦露北京無法承受俄羅斯在烏克蘭失敗,原因是擔心美國接下來會把全部的注意力轉向中方。果然,所謂「戰略溝通」就是心懷鬼計。中國對俄烏戰爭的立場就是「幸災樂禍」:期望俄烏戰爭讓美國陷入戰爭泥淖,希望美國持續涉入並延長戰事,從而減輕對中國的壓力。換言之,中國口口聲聲宣稱希望美中「相向而行」,合則同蒙其利,實際上又擔憂美國「注意中方」,這就是典型的「外交分裂症」,一種「打不過人就怪兵器不好」的低級外交。


7月2日與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卡拉斯會談時,王毅坦承北京無法承受俄羅斯在烏克蘭失敗,原因是擔心美國接下來會把全部注意力轉向中方。(美聯社)

歐中不同之物,何以類聚? 

在與卡拉斯(Kaja Kallas)會談時,王毅宣稱,「中歐歷史文化、價值觀不同,不能因為有差異就視為對手,不能由於出現分歧就尋求對抗」。事實正好相反,正是文化、制度與價值的不同,歐洲與中國既非同物、難以類聚。 

實際上,誇大差異與分歧以製造對抗正是王毅的強項。202373日王毅在青島召開的「中日韓合作國際論壇」上發出驚人之語,他說道:「我們中日韓的朋友們,我們到美國去,他們分不清中日韓。我們可能到歐洲去也是一樣。不管你把頭髮染得再黃,鼻子修得再尖,也變不了歐美人,變不成西方人」。這種論調,豈不正是以膚色、臉型等等種族差異,鼓動日韓離開美國陣營。王毅前不分自由與專制的天壤之別,後刻意劃定「亞裔黃種/歐裔白種」的血統界線,藉由鼓動「種族主義外交」製造日韓與美國的對抗,這種精神分裂如何拿來與歐盟澄清文化與價值的差異? 

俄烏戰爭立場:卸責與撇清 

那麼如今出現的歐中分歧,又是什麼原因呢? 

一是俄烏戰爭問題。王毅強調,中國不是烏克蘭戰爭的「當事方」,一副事不關己的瀟灑狀。試問,所謂《中俄全天候戰略協作夥伴關係》難道不是中國對俄羅斯的外交支持?利用「軍民兩用」暗中支援俄羅斯,例如在戰場上發現來自中國的軍糧-揚州炒飯,這不算是「當事方」?中國既不譴責俄羅斯為侵略方,始終稱呼俄烏戰爭為「烏克蘭危機」;既非戰爭,何來中國「勸和促談」的主張或建議?王毅的發言再次證明我的論斷:假中立、暗挺俄、真反美。 

歐盟並不傻!卡拉斯當場打臉王毅,直指中國企業是莫斯科的「生命線」,支撐俄羅斯對烏克蘭的侵略戰爭,這就是認定中國「並非不是當事方」,而是俄烏戰爭的「重要推手」;卡拉斯還明確指出,中國為俄烏戰爭創造條件,同時又尋求與歐洲發展更密切的關系,根本是無法自圓其說的矛盾! 

實際上,在俄烏戰爭問題上,中國採取的是「投機再投機」的立場,一是「撇清」,強調中國並非俄烏戰爭的「當事方」,拒絕承認暗挺俄羅斯;二是「卸責」,對於歐盟要求中國做出俄烏停戰的「關鍵責任」時,中國的立場始終是「以自己的方式勸和促談」但不做出任何具體承諾,既說要「勸和促談」,但從不指責俄羅斯,也從未採取真實行動。 

王毅還否認中方正在財政或軍事層面上實質支持俄羅斯戰爭行動的指控,並強調若真是如此,這場衝突早就結束。言下之意,歐盟應該感謝中方並沒有「實質支持」俄羅斯,否則俄羅斯早已打贏這場戰爭,一副霸權仁慈之態。果真如此,中國為何不實質支持伊朗,這樣伊朗就不會遭到美國的轟炸? 

二是歐中貿易衝突。在與卡拉斯會面時,王毅還說:「當前歐洲面臨各種挑戰,但過去、現在、未來都不是來自中國」。實際上,歐盟的各種挑戰,絕大部分來自中國。 

儘管王毅的戰狼色彩略有淡化,但歐中之間的分歧與緊張並未緩和,特別是在經貿領域中的汽車、電子、鋼鐵和太陽能電池等領域,依然存在爭議與衝突。近期,中國還對歐盟葡萄酒祭出反傾銷關稅。歐盟的挑戰不是來自中國,那是來自何方? 

早在20193月,在當年的中歐峰會召開前夕,歐盟委員會發表報告,把中國稱為「系統性競爭對手」(a systemic rival),隨後再把中國定義為「經濟競爭對手」(economic competitor)。至今,歐盟對中貿易逆差已超過2000億美元,約1900億歐元),雙邊貿易是典型的「不公正貿易」,歐盟對來自中國的投資大門敞開,但歐洲企業對中國的投資卻備受歧視。財政補貼與低價傾銷,始終是中國對歐盟的最大挑戰。最近的一次是今年年初,中國限制歐盟醫療設備廠商參與中國政府的採購,未來,這種不公正的歧視性限制,只會繼續發生。 

20226月,北約馬德里高峰會議,通過《北約2022戰略概念》(NATO 2022 Strategic Concept),在戰略高度上把中國定位為「系統性挑戰」(systemic challenges)。對於中國如此之定義,歐盟的挑戰若非來自中國,難道來自「中非共和國」? 

王毅甚至反唇呼籲歐方:「真正樹立客觀理性對華認知,奉行更加積極務實對華政策」。言下之意,歐中之間的分歧與矛盾,全部來自歐方沒有建立客觀理性的中國認知,沒有推動極務實對華政策,一切的責任都在歐方,中方一點責任也沒有。這就是中共外交一向採取的「街頭糾紛模式」:你負全責,我免責!


王毅否認中方正在財政或軍事層面上實質支持俄羅斯戰爭行動的指控,
並強調若真是如此,這場衝突早就結束。(美聯社)

3,稀土快速通道,其實是個水龍頭 

在與德國外長瓦德富(Johann Wadephul)會晤時,王毅宣稱願意對歐盟開闢「稀土快速通道」,看似特惠歐洲,實則王毅隨即補充,「稀土出口從來不是、也不應成為中歐之間的問題,只要遵守出口管制規定並履行必要程序,歐洲企業的正常需求將得到保障」。所謂「遵守管制、履行程序」,意思還是要看中國的臉色。其中的關鍵詞在於「必要程序」,意思是合我中方之意者快速通關,不合我中方之意者,禁止出口。換言之,快速通道猶如一個水龍頭:順我者開,逆我者關。 

扭曲德國的對台立場 

在與瓦德富(Johann Wadephul)會談時,王毅甚至提出希望德國如同當年中國支持兩德統一一樣,支持中國的和平統一。當今世界,無人相信中國會和平統一台灣,這不僅因為中國從不放棄武力,否則國際社會就不會作出「反對中國以武力改變台海現狀」的多次警告。試問,德國有甚麼理由必須支持中國統一?如此一來,德國豈不干涉中國內政!果不其然,瓦德富在會後同台記者會中表明:《聯合國憲章》禁止武力脅迫的規定,適用於全球所有地區,包括台灣;針對台灣以及南海情勢,若衝突升級,不僅會影響中國和亞洲,也會影響全世界和我們的利益」。換言之,德國不僅不表態支持中國統一,甚至要求中國停止對台灣的主權侵犯。瓦德富的打臉,猶如正義之摑、懲戒之錘! 

中國最後一匹戰狼 

早年曾有兩面之緣的王毅,從未想到曾經溫文爾雅、論理有道之士,在奉習近平派令之後,搖身一變齜牙咧嘴的戰狼頭目。其油腔滑調、顛倒黑白的本領,不僅直抵共黨官僚素質之巔峰,更是五千年歷史無人可望其項背。這種外交模式,若非外交藝術極品之作,就是外交垃圾的負面教材;褒貶之間,在於內心之厚薄、嘴臉之虛實。 

中國外交成也王毅,敗也王毅。但可確認,王毅只是中國最後一匹戰狼。


 

《宋國誠專欄》

中國戰狼外交的最後輓歌

-王毅記者會,美中已經冰火不容!

本文發表於《上報》,2025年03月10


王毅在聯合國2758號決議上,故意「竄加」了「包括台灣在內的全中國」一個段落,也就是惡意塗抹和修改。
(圖片摘自百度新聞)


中國外長王毅在37日在14屆全國人大第三次會議期間,召開了「中國外交政策和對外關係」記者會。除了對國際問題發表一堆空口白話,以及對俄烏戰爭噴發「口水和平」之外,對於美中與美台關係的胡言亂語,可謂提油救火、毫無助益。尤其對美國的尖酸指責和狂妄批判,只有將美中關係推向冰火不容的死角,毫無轉圜餘地。 

我過去說過,美國總統川普回任白宮之後,必將對中國採取「行刑戰略」(strategy of execution),這個最終目標的實現,是採取「慢死-處決」的路徑,並經歷從「競爭-對抗-暖戰」的過程。目前的情勢證明,特別是這場名為記者會實為「鬥美大會」,證明了這個過程正在加速。 

王毅對聯合國2758號決議的「三竄」手法:竄加、竄詞、篡奪 

在記者會上,王毅再度臉不紅、氣不喘地竄改「聯合國大會第2758號決議」。王毅宣稱該決議「徹底解決包括台灣在內的全中國在聯合國的代表權問題,台灣在聯合國的唯一稱謂就是『中國台灣省』,台灣從來不是一個國家,過去不是,今後更絕無可能」。此語一出,美國國務院立即反駁,指責中國刻意濫用和扭曲聯大2758決議,是中國施壓行動的一環,意在將台灣孤立於國際社會。 

王毅在聯合國2758號決議上,故意「竄加」了「包括台灣在內的全中國」一個段落,也就是惡意塗抹和修改。實際上,2758號決議只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PRC)的代表權(representatives)」沒有任何字語提到「主權」(sovereignty)問題,既沒有「全中國」的字眼,也沒有「包括台灣在內」這一詞語。換言之,王毅就是用偷渡的小動作,使用「包括」這一「竄詞」來「篡奪」-竄改和掠奪-台灣的主權地位。也就是用「文字偷渡」來實現「主權偷渡」。


台灣是中華民國當今的所在地,中華民國是一個早已獨立124年的國家,過去是,未來也是!(美聯社)

至於所謂「台灣在聯合國的唯一稱謂就是『中國台灣省』,台灣從來不是一個國家,過去不是,今後更絕無可能」的說法,完全是瞎扯、胡扯和亂扯。聯合國關於台灣的稱謂就是「台灣」,沒有所謂「中國台灣省」,聯合國是一個「主權國家的聯合體」,不會去涉及「一個國家的省」的問題;至於所謂「台灣從來不是一個國家,過去不是,今後更絕無可能」更是鬼扯,台灣是中民國當今的所在地,中華民國是一個早已獨立124年的國家,過去是,未來也是! 

最後,王毅還撂下狠話:「臺灣是中國的,誰也別想插手,搞『台獨』就是死路一條」。這又是一次強詞奪理的恫嚇。實際上,台灣是中華民國的,主權屬於全體台灣人民,從來就不是中國的,沒有人想插手台灣,只有中共想插手、染指、打壓、併吞台灣!台灣沒有「再宣布獨立」的獨立問題,只有中華民國獨立在台灣的事實;如果有台獨問題,那只是一個台灣內部的「言論問題」而不是憲法體制的「法理問題」;實際上,台獨不是死路一條,恰恰是中國搞「抗美」才是死路一條! 

究竟是美國應該復盤?還是中國應該反思! 

王毅居然跳上「訓導主任」的高度,要美國「復盤」五個錯誤,包括:你們(美國)從這些年的關稅戰、貿易戰中得到了什麼?貿易逆差是擴大了,還是縮小了?製造業的競爭力是上升了,還是下降了?通膨是好轉了,還是惡化了?民眾的生活是變好了,還是變糟了? 

關於王毅的「五個復盤」,我可以在這裡真實的回答: 

1,美國從關稅戰、貿易戰中獲得了對中國野心擴張的圍堵。

2,美國貿易逆差雖然尚未縮小,但中國對美國的出口已經下降。

3,美國的製造業已經開始上升,這得力於對中國低價傾銷、不公平貿易和資本與技術出口的反制。

4,截至目前為止,美國的通膨問題並未顯現,至少沒有惡化。

5,美國民眾的生活有沒有變好,不是中國可以說三道四;即使美國民眾的生活變壞了,也遠比中國人民的生活好得太多! 

實際上,「五個復盤」正是中國應該「行有不得,反求諸己」的「五個反思」! 

1,為什麼美國堅持要對中國打關稅戰、貿易戰?不就是中國課徵美國2倍關稅,並持續對美國進行不公平貿易?

2,為什麼中國低價傾銷的對美出口,已經出現下降?為什麼即使美國的貿易逆差尚未縮小,中國對美的貿易順差已開始縮水?

3,批評美國的製造業,那中國的製造業又如何?是欣欣向榮?還是關廠倒閉?

4,美國固然有通貨膨脹的風險,但中國的通貨緊縮難道比較安穩平順?

5,在美國對中強硬政策之下,中國人民的生活難道是變好了,還是變得更糟了? 

美國對中政策:不再把中國當中國! 

王毅在記者會上警告美國:「任何一個國家都不能幻想一邊對華打壓遏制,一邊與中國發展良好關係」。殊不知,美國已經無意於與中國發展良好的關係。換言之,美國對中國只剩下打壓遏制,不再期望發展良好關係。 

早在220日,美國國務院官網的「國家簡介」頁面中,不再用「中華人民共和國(PRC)」來稱指中國大陸,而是改以「中國」(China)為簡稱。在此之前,國務院才剛剛刪除台灣頁面中關於「不支持台獨」的表述;目前的中國頁面寫道:「戰略競爭是美國看待與中國關係的框架」。對照於拜登政府時期,這段文字的原話是:「戰略競爭是美國看待與中華人民共和國(PRC)關係的框架」。此外,在「中國頁面」中還明確表示:「美國致力於打擊中國共產黨(CCP)對美國政府的惡意網路攻擊」等等。 

另一方面,依據美國國務院一份內部文件,美國在「中國共產黨(CCP)」與「中國人民」之間劃出了明確區隔,美國把北京的政府而不是廣大民眾,視為戰略競爭對手。換言之,美國已經改變了「中國」的定義:中共不代表中國,也不代表中國人民。


美國已經改變了「中國」的定義:中共不代表中國,也不代表中國人民。(美聯社)


在這份涉及中國相關術語的指導文件中,國務卿盧比奧(Marco Rubio)指示美國大使館和領事館各單位,若在使用廣義的形容詞“Chinese”並涉及負面含意時,需要更為具體的描述並避免使用“Chinese”一詞;另外,習近平應被稱為共產黨的“General Secretary(總書記),而不是“President(總統/國家主席)

「戰狼輓歌」將變成「戰狼悲歌」 

王毅在這場記者會中,除了像個深宮怨婦的抱怨與發牢騷之外,其對美國與台灣的強硬態度,絲毫無助於中國外交環境的改善,反而更加激怒川普,並將迎來美國更加嚴厲的報復。

 我把王毅這場記者會,稱之為「戰狼外交的最後輓歌」。很快地,「戰狼輓歌」必將變成「戰狼悲歌」。


2025年7月26日 星期六

 

《宋國誠專欄》

蘇利文一場虛幻的外交夢遊

本文發表於《上報》,2024年09月02

https://www.upmedia.mg/news_info.php?Type=2&SerialNo=210344


蘇利文針對中國所推動的「預防外交」,可能什麼都預防不了!(美聯社)


826-28日,美國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造訪北京。蘇利文訪中的目的是什麼?習近平與王毅接見蘇利文的目的又是什麼?從美國的目的來說,是希望與中國就「全球熱點問題」進行溝通對話,藉以表明立場、以觀後效;就北京的目的來說,北京對全球熱點問題沒有興趣,而是專注於給未來的美中關係「指明方向」,希望在美中關係崎嶇不平的道路上,清除障礙、截彎取直。 

蘇利文訪中:目標多元,效果有限 

對於這次蘇利文訪中,我用8個字來形容:「目標多元/效果有限」。所謂「目標多元」,是指此行可能為最後一次「拜習會」預先鋪路,也可能力求穩定美國大選之前的雙邊關係,包括警告中國不要介入美國的大選,這可能意味美國已把中國看成一個「留校察看」(probation)的國家,所以要去察看中國是否遵守美國的禁令?所以,蘇利文訪中,可以說是「溝通外交」、「立場外交」或「管控外交」,也可以說是「摸底外交」或「紅線外交」。如果要正面的來看,蘇利文是在執行美國外交傳統上「預防外交」(preventive diplomacy)的概念,也就是通過外交對話與協商,建立透明化的溝通機制,也就是美國所常說的「負責任的管控分歧」,來避免誤判或衝突的發生。 

所謂「效果有限」,主要有3個理由。第1個理由是美中之間的矛盾,是一種結構性、基礎性的衝突,是一種「不斷上升的惡意螺旋」,雙方的「核心利益」是互斥的,沒有交集,也沒有共識,不可能因為幾次的外交會晤,就能夠「化干戈為玉帛」。 

2個理由是由於拜登已經退選,所以拜登政府已經處於一種「看守狀態」。即使蘇利文此行與中國達成什麼共識或協議,對於大選之後的美國新政府都沒有主導性與影響力。即使安排了「拜習會」,也對未來的新政府也沒有任何的拘束力。 

3個理由是在這次的會面中,我把中國採用的外交模式稱之為「糖衣外交」或叫「形容詞外交」,也就是「以一大堆的形容詞來包裝對美國一肚子的抱怨」。王毅提出所謂「中美正確相處的5個關鍵點」,美國都不會接受。我舉其中一個例子。王毅說:「美方應當把不支持台獨的承諾落到實處,恪守一個中國原則和中美三個聯合公報,停止武裝臺灣,支持中國和平統一」。 

王毅應該改名「王鬼扯」! 

實際上,第一,台灣沒有台獨問題,只有中華民國繼續存在於台灣的事實。「台獨」只是中共編造出來脅迫台灣的藉口。既然根本不存在「台獨」問題,就不存在美國「支持或不支持台獨」的問題;第二,關於恪守「中美三公報」,首先是中國背棄了「以和平方式解決兩岸歧見」的承諾,既然中國宣稱「不排除以武力的方式解決台灣問題」,那就是自己背離了「三公報」的和平原則,既然中國自己「不恪守」,美國有什麼裡由「要恪守」?換句話說,美國沒有必要去恪守已經被對方背棄的任何協議。第三,美國沒有必要「停止武裝台灣」,因為美國是依據「臺灣關係法」保衛台灣,以避免台灣遭受中國的武力威脅。美國所講的「避免衝突」就是這個意思!美國不是「武裝台灣」,而是「協防台灣」。也就是根本不存在中國指控美國所謂「以台制華」的問題。 

最後,依據美國長期以來主張兩岸問題的解決必須尊重兩岸人民的意願,所以美國不會支持中國的和平統一,因為中國所主張的「統一」,無論是武力的還是和平的,從來就不曾也不會尊重台灣人民的意願。因此,所謂「中國統一」,本質上就是美國所反對的「改變台海現狀」。 

習近平「四個沒有變」更像似「四個騙」 

至於習近平在接見蘇利文的時候,提出了「中美關係四個沒有變」,分別是 :

1,中國致力於中美關係穩定、健康、可持續發展的目標沒有變;

2,按照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合作共贏處理中美關係的原則沒有變;

3,堅定維護自身主權、安全、發展利益的立場沒有變;

4,賡續中美人民傳統友誼的努力沒有變。 

就第一個「沒有變」來說,那中國霸占整個南海主權,衝擊美國「自由開放的印太」的原則,這是習近平所謂「穩定、健康、可持續的」目標嗎?就第二個「沒有變」來說,中國一再拒絕美國邀約參與「美中軍控會議」, 一再不聽美國的勸阻而暗助俄羅斯,這些都叫做「合作共贏」嗎?就第三個「沒有變」來說,這裡的關鍵詞是「自身」,也就是只有中國自身的主權應該堅定維護,至於完全不屬於中國主權範圍的台灣,以及受到俄羅斯任意踐踏的烏克蘭主權,則可以堅定的破壞!就第四個「沒有變」來說,美國公民對中國的惡感已經高達67成以上,試問中美人民的傳統友誼如何賡續?所以,所謂「四個沒有變」,就是大大的「四個騙」! 

蘇利文的中國之行:與虎謀皮,徒勞無功! 

所以,蘇利文所推動的「預防外交」,可能什麼都預防不了!拜登政府以及由布林肯和蘇利文執行的對中政策,可以概括為12個字:設置護欄、管控分歧、避免衝突。但是,這一套政策對別的國家也許有用,唯獨對中國是無效的!實際上,在美中關係上,所謂「護欄」,究竟是鐵欄杆?還是竹籬笆?攔不攔得住?所謂「管控分岐」,其實是越管控越分岐,至於避免衝突,其實是越避免衝突越多!我的結論是:蘇利文的中國之行,是一場虛幻的「外交夢遊」;外交,對中國來說,只有8個字:與虎謀皮,徒勞無功!


2025年7月25日 星期五

 

《宋國誠專欄》

王毅的三扯:胡扯、鬼扯、亂扯!

本文發表於《上報》,2024年03月12

https://www.upmedia.mg/news_info.php?Type=2&SerialNo=196678


王毅宣稱:「台灣地區選舉的結果絲毫改變不了台灣是中國一部分的基本事實,
也改不了台灣必將回歸祖國的歷史大勢」。(美聯社)

中共外長王毅在14屆全國人大的「中國外交政策與對外關係」記者會上,再度「戰狼嗷嚎」。王毅是一個不必睜眼也可說瞎話、不須草稿也可扯大謊的「外交拳匪」。他既是中國「新義和團主義」的領頭羊,也是一個欺負台灣從不手軟的霸凌專家。在他所有的外交辭令中,從來沒有一句是真話!從來都是「不像話」! 

一中原則,國際綁架的強盜邏輯 

王毅說:「台灣地區選舉的結果絲毫改變不了台灣是中國一部分的基本事實,也改不了台灣必將回歸祖國的歷史大勢」。 

我說不!台灣的選舉正好說明台灣從來不是中國的一部分,因為,台灣有選舉,中國從來沒有。這一「基本事實」,正好證明絲毫不存在台灣「回歸祖國」的歷史大勢。歷史的大勢是:從落後走向文明,而不是倒退! 

王毅說:「……一中原則已是國際社會普遍共識….」。

我說不!一中原則不是國際社會的普遍共識,而是中共強加於國際社會的「綁架意識」。沒有經過台灣民意的檢視與同意的「原則」,什麼多不是! 

王毅說:「台灣地區選舉只是中國的地方選舉,國際社會遵守一中原則的全家福只是時間問題」。 

我說不!台灣地區的所有選舉都是由台灣人民自主投票的「自由選舉」;台灣有「台灣內部的地方選舉」,但不是「中國內部的地方選舉」。一中原則是你中國人的「自家關係」,台中之間不是「全家關係」,而是「冤家關係」! 

中國的南海行為,不是「據理」而是「海盜」

 在南海議題上,王毅說:「今天的南海是世界上最繁忙、最安全、最自由的航道。我們不允許善意被濫用,不接受海洋法被歪曲。對蓄意侵權,不接受海洋法被歪曲。對蓄意侵權」。 

我說不!,既然南海是世界上最自由的航道,那就不是由你中國所「霸佔」!南海現有的秩序已經由海牙法院所界定,不存在什麼「被歪曲」。歪曲的正是中國,侵權的正是中國。中國的所謂「據理反制」,實際上是「海盜行為」。 

中國兌現了什麼國際承諾? 

在對美議題上,王毅說:「不能再允許誰的拳頭大誰就說了算,更不能允許有的國家必須在餐桌上、有的國家只能在菜單裡」。 

我說不!拳頭大說了算的正是中國,宣稱南海90%的海域都是中國的主權範圍,這就是「拳頭在說話」。至於誰在餐桌、誰在菜單裡,這是中國自己選擇的結果! 

王毅說:「美方的對華錯誤認知仍在延續,所做的承諾並沒有真正兌現。打壓中國的手段不斷花樣翻新,單邊制裁的清單不斷延長,欲加之罪到了匪夷所思的程度」。 

我說不!不存在美國對中國的錯誤認知,而是中共對美中關係的誤判。美國對中國的單邊制裁,沒有什麼「匪夷所思」,全部都是有理有據。至於所謂「承諾沒有兌現」,請問中國自己兌現了什麼承諾?如果要講「兌現承諾」,請中國先兌現習近平對歐巴馬的兩個承諾:一是絕不進行南海島礁的軍事化,二是習近平與歐巴馬簽署的「防止駭客攻擊協議」。 

國際公理從來不在中國這一邊! 

王毅說:「美國如果只讓自己保持繁榮,不允許別國正當發展,國際公理何在?美國如果執意壟斷價值鏈高端,只讓中國停留在低端,公平競爭何在」? 

我說不!沒有人阻擋中國的正當發展,國際社會不允許的是中國的「不正當發展」。中國所有自稱的「發展」,恰恰是只許自己發展,別人不准發展!都是「侵略的發展」、「掠奪的發展」、「霸道的發展」!美國沒有壟斷價值鏈高端,而是防止中國對高端科技進行「反人道的濫用」,全世界沒有一個國家像中國那樣,在全國布滿了7億顆以上的攝像頭來監視人民!中國哪來的「正當發展」? 

這就是王毅的胡扯、鬼扯、亂扯。不予以一一反駁,不足以正視聽!

2025年7月24日 星期四

 

《宋國誠專欄》

王毅:中國義和團主義的外交拳匪

本文發表於《上報》,2023年0707

https://www.upmedia.mg/news_info.php?Type=2&SerialNo=176700


中共「外事辦」主任王毅,73日在出席青島召開的「中日韓合作國際論壇」時,作出了驚人之語,他說道:「我們中日韓的朋友們,我們到美國去,他們分不清中日韓。我們可能到歐洲去也是一樣。不管你把頭髮染得再黃,鼻子修得再尖,也變不了歐美人,變不成西方人。我們要知道自己的根在什麼地方」。這段話出自一個中國最高外交官,是我所聽過的最荒誕不經、最引喻失義的外交語言,是王毅帶有「中國式種族主義」的又一次外交詭辯。


中共「外事辦」主任王毅要日本人與韓國人清楚知道「自己的根在什麼地方」。(美聯社) 


設置種族藩籬,分化美日韓 

首先,王毅以髮色、鼻型作為種族差異的標記,從而以「美國分不清中日韓」影射美國對亞裔國家的「刻板化歧視」(stereotyping discrimination),同時也影射日韓等亞裔國家遭受美國「種族一體化」的劣等待遇。此番言論不僅顯示王毅全身布滿種族政治的細胞,留著仇恨政治的血液,更把早已被世界拋棄的種族主義論調重新搬上檯面,以「借屍還魂」的手法,試圖分化美日韓之間的友好關係。其不懷好意的動機與出發點,令人不寒而慄!


日相岸田文雄與南韓總統尹錫悅舉行領袖峰會。(美聯社)

實際上,在王毅的講話中,早已設定一個「亞裔黃種人」的血統標記,並在亞洲與西方世界畫出一道無法跨越的鴻溝,藉以暗示「黃種/白種」是兩個不可信任、不可合作、無法融合的「異化世界」-越想融合就越產生差異。正是這種種族本質主義的差異論,才會得出王毅所謂「不管你把頭髮染得再黃,鼻子修得再尖,也變不了歐美人,變不成西方人」的論調。這種刻意設置種族藩籬的作法,不僅不能彌平種族差異所導致的歷史仇恨與創傷,正好相反,王毅試圖重新激發和鼓動基於種族政治的破壞性能量,並將這種負能量轉移至攻擊美國! 

從「後殖民主義」(postcolonialism)的角度言之,儘管「染髮削鼻也不能變成洋人」的說法,具有對種族變裝、認同漂白和殖民模仿的警示作用,但「變成洋人」的慾望與舉動,本身就是一種「後殖民情結」:只有變成外國人(宗主或殖民統治者)才能洗刷自身的卑賤與低下?即使王毅提出這種「變成洋人」的不可能性,但是從精神分析的理論來說,一個不可能的慾望正好證明慾望本身的荒誕性。難道王毅自己懷有這種「不可能的慾望」?無意中流露出「打不過美國」的民族創傷? 

華性漂白:中國式殖民創傷 

後殖民精神分析理論家與行動家法農(Franz Fanon19251961)反覆指出,在「殖民創傷」(colonial trauma)的構成要素中,除了政治與經濟的外部壓迫之外,更為深層之處在於「變成異族統治者之不可能性」所產生的折磨與痛苦。他在《黑皮膚、白面具》(Black Skin, White Masks)一書中,指出一種「黑性漂白」的現象,也就是黑人不斷通過改裝、模擬、攀附等等策略,期望變身成為壓迫自己的統治族群。王毅的「染髮削鼻也變不了歐美人」的說法,正是這種殖民經驗的預設性創傷,我稱之為「華性漂白」、「黑髮染黃」、「削鼻擬洋」等等,也就是中國式殖民創傷之下一個「不可能的慾望」,一種自視「帝國主義的他者」而自我卑賤化,一種慾望受挫之後向種族仇恨的質變與轉向。 

以「亞裔同一性」對抗「美裔異質性」 

其次,中國有什麼資格和立場去要求日韓國家不要「丟根忘本」?日韓兩國是否「忘根」豈是中國可以忘加指點或「假設性批判」!實際上,王毅的忘根之說是在警告日韓兩國,不要與美國站在同一陣線上,更不要與美國一起聯合對抗中國,乃至要求日韓兩國與中國合流共同對抗美國。換言之,王毅的「忘根論」就是一個外交警告!即使王毅使用了種族主義與情感說服的策略,但依然無法掩飾中國意圖分化離間美日韓的陰謀與詭計。換言之,「忘根論」是中國意圖以血統涵蓋的策略來構建一種「亞洲同族論」,進而以一種「亞裔同一性」來對抗另一種「美裔異質性」進行對抗。 

王毅所說的「不忘根」另一面含意是指「中日韓同根」。一方面,日韓與中國既不同根、也不同源,王毅所謂「根」,是誰的根?是誰與誰同根?實際上,這種拉攏異族並將之「同列」於本族之根源的論調,正是一種「華夏中心主義」的同化策略,藉以宣揚中華血統的廣柔性與包容性。例如過去常說韓國人的祖先是來自中國的朝鮮族,日本人的始祖是秦始皇派往日本的500童男童女,甚至以「童貞性」來強化日本人「中華血統」的純正性。


王毅不過是一個「穿著西裝的義和團份子」,一個「玩弄種族主義的外交拳匪」,
一個當今世界上最反動的外交官!(美聯社)


另一方面,即使所謂「同根」是指東方儒家文化的「文化同根」,那麼對於早已把中國傳統文化破壞殆盡的中共來說,拿什麼「根」去和日韓「同」?如果是指「思想同根」,那信奉馬克思主義的中共,要拿這套集權主義教條去和日韓同根?要讓日韓等國改信馬克思主義?在此意義上,「亞洲同根」之說等於是「同恨」西方世界,不過是「中國種族主義的外交詭辯」。再一方面,當王毅大談「亞洲同根論」時,是否記得當年日本就是以「大東亞共榮圈」為名,對中國進行殘暴的欺壓與侵略? 

王毅:一個穿著西裝的義和團份子 

最後,在中共早已成為「世界公敵」的情況下,中國所有的外交論述早已失去公信力與說服力,乃至黔驢技窮、無計可施的搬出種族主義訴求,散佈民族主義的仇恨政治,藉以擺脫中國八方樹敵、四面楚歌的困境。在此意義上,王毅不過是一個「穿著西裝的義和團份子」,一個「玩弄種族主義的外交拳匪」,一個當今世界上最反動的外交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