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俄烏戰爭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俄烏戰爭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2年9月27日 星期二

《宋國誠專欄》 普丁魯莽,習近平老奸-「中俄聯合」宣告破局

 

《宋國誠專欄》

普丁魯莽,習近平老奸

-「中俄聯合」宣告破局

 

本文發表於《上報》,20220919

https://www.upmedia.mg/news_info.php?Type=2&SerialNo=154418

 

俄羅斯總統普丁與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915日在烏茲別克的撒馬爾干(Samarkand)會面。在這場氣氛凝重的會面中,兩人除了表達假仁假義、互相標榜的空洞對話,除了互拋冰冷僵硬的外交辭令之外,一場所謂「中俄聯合無上限」的世紀騙局,終於在此會面中原形畢露。

 


普丁終於明白,中俄合作不是無上限

 

至今兩人依然以為,只要雙方見見面、拍拍照,就形成了一條對抗美國霸權的統一戰線,實際上正好相反,兩人正在合演一場「獨夫鬧劇」,世界正在觀看普丁如何上了中共的當、陷入中共話語騙術的陷阱,也在檢視中共如何耍弄俄羅斯、如何趁火打劫,乃至坐收漁翁之利。換言之,中俄聯合已經宣告破局。 

外交辭令豈能顯露真實的情誼?在會面中,習近平逐字念稿、表情麻木,一副心不在焉;普丁則臉色鐵青、面露凶光,在直視習近平時,不時露出「超殺眼神」。在普丁心理,充滿憤怒與疑惑:不是說中俄聯合無上限嗎?怎不見援兵或武器?普丁終於明白,中俄合作不是無上限,而是有上限;當美國警告中共如果支助俄羅斯必將面臨制裁時,中共就已退避三舍,所謂「無上限」早已成為一句假話! 


中共大發俄烏戰爭財

 

想當時,普習二人相會於北京冬奧,兄弟哼哈二將,何等意氣風發、志得意滿。在北京拋出「中俄合作無上限」的政治迷湯之後,普丁就在習近平的慫恿和壯膽之下,在完全沒有急迫和正當的戰爭理由之下,出兵侵略烏克蘭。普丁以為,哥打頭陣、小弟隨後跟來;普丁以為,俄羅斯首攻前線,中共在旁策應,必可在數日之內拿下烏克蘭,贏得輝煌戰果。 

殊不知,自俄烏開戰以來,中共沒有提供一兵一卒、一槍一炮給俄羅斯,僅提供一些鋼盔、乾糧、急救包等等次級軍品;儘管在「石油制裁」下,中共向俄羅斯購賣了大量廉價石油,試圖扮演俄羅斯面臨西方經濟制裁下的市場替代角色,但這種市場替代並沒有真正協助俄羅斯擺脫西方制裁的鎖鏈,反而藉機大發俄烏戰爭的「災難財」,名為支援,實則圖利,以「趁火打劫」稱之亦不為過。

 

中共「假挺俄、真反美」

 

習近平的戰略陰謀是「假挺俄、真反美」,是「借俄殺美」,意圖藉俄羅斯的力量消耗美國的國力,設想美國必將轉移其武力犯台野心的注意力,以為可以在世界眼球聚焦俄烏戰爭之時,乘機在台海放手一搏。在此同時,中共還把俄烏戰爭當作奪台作戰的模擬範本,當作人民解放軍的戰爭教材。 

在俄烏開戰之時,中共先以對俄羅斯的「特別軍事行動」表示「理解」,繼則以「中立」一詞哄騙世人,軟化西方國家的戒心,而後再向俄羅斯購買廉價石油而大發戰爭之財;最後,當俄羅斯在戰場上節節失利之際,習近平仍然繼續誆騙普丁,以新建天然氣輸送管充當魔鬼交易,以「大國擔當」充當英雄相挺。實際上,習近平早已準備跳船自救、臨陣抽腿,乃至棄友不顧。此刻的習近平唯一關注的只是他「20大」的連任之路。 

狼狽之奸豈有仁義?中俄之間本是爾虞我詐。習近平的「挺俄」,只是中共一種「戰略姿態」的表演,目的是累積籌碼、加大抗美聲勢,絕非幫助俄羅斯恢復帝國榮光,也無視烏克蘭遭受戰火蹂躪。勇猛自豪的普丁不敵習近平的狡詐。如今才知深陷中共「教唆戰爭」的陷阱,即使再嚴厲的「超級殺神」,也無法挽回中共過河拆橋的詭計。

 

普丁已成為習近平的戰略玩偶

 

此前,習近平想藉由支持俄羅斯來顯示自身的「大國擔當」,隨後,習近平又想藉由普丁的失敗來抬高自己的「國際身價」,一魚兩吃,豈不快哉?換言之,普丁已成為習近平的「戰略玩偶」,所謂「敗軍之將不可言勇」。習近平一方面以「戰爭教唆」顯示暗黑實力,一方面以「戰略夥伴」鼓勵普丁加碼動武,一方面以「中立立場」閃避美國的制裁,一方面取材戰爭實況作為攻台參考。換言之,中共採取的是四面投機、八方取利的多層次陰謀,圖利自己、危害他人。 

然而,不自量力的普丁,為了諂媚習近平,強調堅守「一個中國」原則,並譴責美國及其盟邦「在台灣海峽挑釁」,此刻面臨兵敗如山倒的普丁,還有什麼實力在中美中關係上發言?即將失去政治舞台的普丁,又有何地位在台海問題上發表高論?在此同時,普丁又表示俄羅斯「珍視中國在烏克蘭危機問題上所持的平衡立場」,實際上,把「平衡」改成「投機」將更為貼切,也更反映普丁的真實體悟。一方面為了求助中共這頂「救生圈」,一方面又必須維護俄羅斯的帝國顏面;在既要乞求中國援助又充滿埋怨受騙的複雜情緒下,普丁已陷入語無倫次、尷尬畢現的地步。普丁以為,中共可以成為俄羅斯的市場替代和貿易救援的角色,殊不知,這只是一帖「急病緩治」的藥方,在不久的將來,在深陷中國市場的依賴之下,俄羅斯將成為中國的經濟奴隸,乃至政治上的附庸國家。

 

西方的圍堵藩籬將轉移至中國

 

侵烏戰爭出師不義,拉攏中國充當戰爭共犯,是普丁自大而魯莽的錯誤決定;藉教唆普丁開戰,試圖消耗美國實力,則是習近平的暗黑詭計。如今,中俄聯合的假戲已經破局,證明了輕率魯莽的普丁不敵老奸巨猾的習近平。如今,全球又將面對俄羅斯戰敗之後歐洲地緣政治的重組與權力變局,西方圍堵的藩籬又將轉移至中國這一陣地。繁忙的世界,真是一日不得清閒!


2022年5月10日 星期二

《宋國誠專欄》 俄烏戰爭的蝴蝶效應-俄羅斯威脅讓全世界重新思考

 

《宋國誠專欄》 

俄烏戰爭的蝴蝶效應

-俄羅斯威脅讓全世界重新思考

 

本文發表於《上報》,20220509

https://www.upmedia.mg/news_info.php?Type=2&src=sdkpreparse&SerialNo=144212&utm_source=newsshare-fb&fbclid=IwAR3-YOsJBRNFR17A3JzgYIM9bJroLp2l2ZmJqi3jLBM30zWMPQisOAU03_w

 

「重新思考」(Rethinking)是世界各國對俄烏戰爭的基本思路,如何面對並從此避免「俄羅斯威脅(Russia’s Threat)則是重新思考的前提。俄烏戰爭不只是一場戰爭,還是一場引發「全球戰略反思」的觸媒與範本,一個戰略重整的蝴蝶效應;這場戰爭既改變傳統地緣政治的格局,也證明「天下沒有廉價的和平」。各國在俄烏戰爭中獲取教訓與啟發之後,開始進行國家安全與戰略架構的轉型。

 

芬蘭總理馬林(Sanna Marin)

自二戰以來,烏克蘭(或廣義的東歐)一直被視為歐盟與俄羅斯的緩衝地帶,可以緩解或延遲來自俄羅斯的直接威脅。然而這種地緣政治的「緩衝區」 (Buffer zone) 已被俄羅斯的越界侵略所打破。緊鄰的國家開始警覺「俄羅斯威脅」並不遙遠,而是近在咫尺;歐洲人完全可以想像,俄羅斯一旦侵略成功,其惡勢力必將直入歐洲。

 

芬蘭、瑞典不再中立求全

 

儘管受到俄羅斯「部署核武」的威脅,但與俄羅斯領土接壤長達300多公里的芬蘭,已經結束長期以來國內關於是否加入北約的爭論,民意顯示唯一的選擇就是儘速加入北約尋求保護,支持加入北約的公民從2017年的21%陡升至2022年的62%。一如芬蘭總理馬林(Sanna Marin)所言,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那一刻,芬蘭就已認清俄羅斯不再是個「老鄰居」,芬蘭必須重新思考作為「中立國」的脆弱性與不安全感,於是芬蘭決定放棄二戰以來的中立地位,確定在629日北約峰之前提出入會申請。屆時,北約就不只是俄羅斯據以開戰的「東擴」,而是「北擴」。 

200年中立地位成為「北歐富少爺」的瑞典也在重新思考,僅僅依靠「歐盟條約」的保護,僅僅依賴與歐盟聯合軍演、提高軍費、增強國土防衛,已無法面對俄羅斯凶狠的領土侵犯。瑞典執政的社民黨一向反對加入北約,但同樣也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那一刻翻轉了態度。524日,瑞典將決定是否跟隨芬蘭加入北約。 

芬、瑞兩國具有極地作戰經驗與科技兵力的優勢,兩國聯合起來的軍力遠遠超過烏克蘭。一旦加入北約,北約的總體戰力將大幅提升,並對俄羅斯形成更大範圍的地緣包圍與戰略壓迫。很難想像,普丁的錯誤決定不僅改變了歐洲權力均衡的態勢,對於俄羅斯而言甚至適得其反、雪上加霜。

 

北約重新思考「再東擴」

 

曾經被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判定「腦死」的北約,過去總是存在「一國一把號,各吹各的調」的吵鬧與分歧,但俄羅斯一聲砲響,轟醒了懶睡中的北約。如果「北約東擴」是俄羅斯一再威脅北約的理由,但俄烏一戰不僅沒有嚇退北約,反而使北約採取反向威脅的「再東擴」政策。俄烏開戰不久,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Jens Stoltenberg)就表明,北約將大幅增加部署作戰部隊於北約東翼的南北兩側,在東翼南側的保加利亞、匈牙利、羅馬尼亞和斯洛伐克部署4個新的戰鬥集群,從波羅的海到黑海的東翼北側,再強化現有的8個多國戰鬥集群。當俄羅斯以核武威脅北約時,北約的回答是:「北約也有核武」!雖然北約並非地理再東擴,而是戰力再東擴,但一向以「實力主義」為原則的北約,對俄羅斯毫不客氣,決定以實力回敬俄羅斯的恐嚇。

 

德國重新思考經濟依賴對國家安全的危害

 

至於德國,在總統施泰因邁爾(Frank-Walter Steinmeier)和總理梅克爾(Angela Merkel)執政期間,德俄關係非常良好。梅克爾不僅視普丁為「硬漢好友」,更積極開通連接俄羅斯的「北溪2號」天然氣管,將俄德關係建成「乳牛-喝奶」的依賴關係。俄烏戰爭初期,新任總理蕭茲(Olaf Scholz)在援烏態度上吞吞吐吐、出手寒酸,只送烏克蘭5000頂鋼盔而被譏諷「鋼盔德國」(helmet Germany)。但在「布查屠殺」之後,德國立即轉向,不僅大幅提高軍事預算,重裝支援烏克蘭,也重新思考如何徹底擺脫對俄羅斯的能源依賴。 

俄烏戰爭讓德國深刻體認經濟依賴對國家安全的危害,換言之,仰人鼻息、靠人取暖,將使德國矮人一截,失去國際話語權。德國在能源依賴的反思中,連帶引起對中國「市場依賴」的檢討。無論德國政界、大型企業或一般民眾都在重新思考,德國利益心中的「中國夢」應該早日終結。在上海封城之後,德國在投資、貿易和設廠方面,已開始逐步退出中國。

 

日本預言「今日俄羅斯,明日東亞」

 

日本的重新思考更具未來性與前瞻性。日本由俄烏戰爭延伸到對台海安全的關切,是這段期間國際上最響亮的聲音。55日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訪問英國,與英國簽署了「相互准入協定」(Reciprocal Access Agreement, RAA),允許兩國共同部署在印太地區進行軍事訓練和聯合演習,這是一份歐洲與日本達成的第一份軍事合作協議,也是印太與北約的初步連結。岸田文雄堅定表示,日本持續關注台海的和平與穩定,以武力改變現狀的行徑在印太和東亞是絕對不被容許的。日本決定持續與G7合作,對俄羅斯實施更加嚴格的制裁,毫不手軟。 

雖然日本無力提供烏克蘭武器或彈藥,但在非軍事性制裁俄羅斯方面,包括驅俄羅斯逐外交官、資產凍結和科技禁運方面,既堅定又勇敢。從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呼籲美國對台灣必須「戰略清晰化」,主張日本應與美國「核分享」-將無核武的日本納入美國核武的保護傘之下,到岸田文雄提出「今日俄羅斯,明日東亞」的警告,這是日本將「俄羅斯威脅」轉向「中國威脅」(China’s Threat)的戰略演繹和超前預判。實際上,在未來的中國威脅遠大於今日俄羅斯威脅的預判之下,日本正在默默推動「印太北約」的雛型版本,為印太安全未雨綢繆。

 

中國重新思考如何見風轉舵、服軟示好

 

至於中國,雖然宣稱中立,但其「親俄貶烏」的立場自始明確,但卻經歷了「初始堅定、中覺不妙、見風轉舵、為時已晚」的曲折過程。初期,中國不僅不認定俄羅斯「入侵」烏克蘭,還不斷轉發、放大俄羅斯散播的不實消息,例如宣稱「布查事件」為烏克蘭自導自演的「活屍」劇本等等。雖然中國也試圖在俄烏戰爭中吸取教訓、總結經驗,希望從中得出武力攻台的參考和借鑑,但此一圖謀卻早被西方國家所識破。 

烏東二次戰役開打之後,中國開始擔心美國極可能將其對俄羅斯的制裁複製於中國,自4月中期起開始微調轉向、化硬為軟。422日,中國監管機構召集國內外銀行舉行緊急會議,討論在遭受美國的制裁時如何保護中國的海外資產;53日,新華社系統下的《參考消息》首次出現「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布恰屠殺事件」等詞語,罕見出現過去絕不提起的敏感字眼,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在記者會上也暫時摘下「戰狼面具」,強調「中美兩國人民素懷友好的感情,是兩國關係發展的源頭活水」等等肉麻表述,凡此均顯示中國確實擔憂未來美國對其施加「莫斯科等級」的制裁,重新思考如何轉向、服軟、示好,以避免「今日制裁俄羅斯,明日制裁中國」的慘況發生。 

實際上,無論是槍砲還是人民幣,中國從頭到尾並沒有真正支援俄羅斯,其所謂「中立」,實質上是「假挺俄,真反美」。截至目前的見風轉舵,都是一種風險規避的超前部署,是對未來制裁的提前防範。換言之,避免被美國制裁並不表示中國的反美戰略發生動搖或改變,只是一種暫避風頭的戰術閃躲,其反美戰略沒有改變。但中國不知,此刻掉頭轉向為時已晚。

 

台灣抗敵之心依然不足!

 

至於台灣,對俄烏戰爭的反思最不徹底。雖然政府和軍方積極提升戰備,但民間依然抱持「台灣有事,美國幫忙」的代理戰爭心態,沉溺於世界大事與我無關的「小雀幸」之中。在台海危機躍上國際注目焦點之時,台灣人卻「最無感」。 

最近,台灣原先向美國採購12MH-60R海鷹反潛直升機,卻因故喊停。原先傳出美國認為「不符合台灣需求」而拒絕出售,但國防部長邱國正證實,因為價格太貴,台灣無力購買。然而,武器雖貴,國安無價,台灣依然缺乏傾囊抵抗中國侵略的堅定決心。實際上,俄烏戰爭的最大教訓是「自助人助」,對照於烏克蘭舉國抗敵的意志與行動,台灣差之遠矣! 

普丁入侵烏克蘭,不僅尚未得逞,反而促成西方的反思、覺醒與大團結。歷史總是始料未及,後悔總在教訓之後。一個窮國不可能與多個富國長期打仗,一個孤立的普丁對抗眾志成城的西方盟國,其結果不言自明,其下場可想而知!

2022年5月1日 星期日

《宋國誠專欄》 美俄終須一戰!

 

《宋國誠專欄》

美俄終須一戰!

 

本文發表於《上報》,20220501

https://www.upmedia.mg/news_info.php?Type=2&SerialNo=143611

 

在結束訪問基輔之後,426日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Lloyd Austin)與參謀首長聯席會議主席米利(Mark Milley),在德國的蘭斯坦(Ramstein)召集了40個國家的國防部長,舉行了一場多國支援烏克蘭的軍事分工會議。這場被稱為「烏克蘭安全磋商組織會議」達成了三項決定:第一,以分秒必爭的速度提供烏克蘭更多的攻擊性重型武器,幫助烏克蘭贏得戰爭與戰後重建,第二,削弱俄羅斯的軍事能力,第三,削弱行動持續進行,直到消除俄羅斯重啟侵略他國的能力為止。

 


美國終於認清:美俄終須一戰!

 

這次會議以及後續行動至關重要,攸關美國的國際聲望和全球民主體制的盛衰,也將決定21世紀世界格局究竟是維持現狀?還是走向裂變?會議本身不僅僅是一次多國軍援烏克蘭的協調行動,參與的40個國家的GDP占了全球60%,經濟總量高達50兆美金,更顯示美國的歐洲戰略出現驚醒式扭轉:必須力挽國際秩序之狂瀾於不墜! 

奧斯汀以壯盛的會議排場和統合速度,向全世界展現美國超越北約成員數量的「軍事糾團能力」,並以「集團形式」合力打擊俄羅斯。短期來看,美國決定聯合世界多數國家協助烏克蘭打贏俄羅斯,長期而言,美國將通過徹底擊垮俄羅斯的軍事再生產、財政支撐與經濟復原能力,永久剷除俄羅斯再度挑戰國際秩序的威脅能量,將俄羅斯打成二流以下國家。換言之,經過兩個月的猶豫不決,美國終於認清:美俄終須一戰,而且俄羅斯必須戰敗!

 

美國啟動「滾動式滅俄行動」

 

奧斯汀還決定,這個會議將每月召開一次,依據戰況和呼應烏克蘭的要求之下,不斷調整支援烏克蘭的戰備能量。這意味多國將通過不斷的集資與增援,持續消耗俄羅斯的戰力與國力,採取一種「久戰/慢死」政策,對俄羅斯的軍事能量進行長期的消溶和解構。毫無疑問,這是一場401的綜合國力耐久戰(GDP計算為601)。儘管奧斯汀使用的是「削弱」(weaken)和「侵蝕」(undermine)等非刺激性詞語,也就是長期耗損俄羅斯「未來再侵略」的能力,但美國不會正式承認的戰略目標卻是一場「滾動式滅俄行動」,最終在打破俄羅斯的戰爭機器與侵略意志,直到普丁下台或俄羅斯資源耗盡、國力頹廢為止。 

美國為何無懼俄羅斯的核威嚇而決定與俄羅斯直球對決?儘管戰爭的形式可以變變萬化。理由是:普丁不除,世界將永無寧日!儘管俄羅斯地跨歐亞大陸,擁有世界最多的核彈存量,控制西方不可或缺的能源,但我在前文中已經指出,世界已進入一個「全景式新冷戰」時代,「集團對抗」的形勢已經形成,這個世界已無法容忍一個窮兵黷武、屠殺無辜的非人道國家。

 

不能再坐視烏克蘭單打獨鬥

 

首先,烏克蘭的勝利非常重要,特別是在國際支援下獲得勝利尤其重要,儘管支援國家必須忍受相當程度的經濟陣痛,美國也可能蒙受財政負擔與民生經濟的風險,但誠如米利所言,烏克蘭需要持續的支援才能在戰場上獲勝,換言之,美國不再放任烏克蘭單打獨鬥、自己犧牲,大規模援助烏克蘭,勢在必行。 

俄烏戰事演變至今,儘管烏克蘭英勇抗敵,但這場戰爭已不是俄烏雙邊的國仇家恨,也不是兩國誰輸誰贏的問題,而是西方世界面對俄羅斯的存亡之戰,正如英國外相特拉斯(Liz Truss)所言:「烏克蘭的戰爭就是我們(歐洲)的戰爭」。如果烏克蘭戰敗,俄羅斯將取得東歐至黑海海域的地緣政治優勢,取得向世界擴張的溫水海港與前進基地,形成極具侵略性的海陸兩棲霸權,其後果將不亞於當年希特勒在歐洲的侵略與擴張。換言之,隨著普丁毫無停戰的意願,戰事將從烏克蘭向四方擴散,直逼北約盟國。如果俄羅斯戰勝烏克蘭,將一舉改變歐洲的政治版圖,東歐地區將陷入俄羅斯勢力範圍的控制之下,此一結果將使西方陷入信心與團結的崩解,導致全球民主體制的名存實亡。

 

俄烏戰爭已達西方「境外參戰」的最大上限

 

儘管美國與北約至今依然採取「境外參戰」的型態,但除了美軍和北約軍隊沒有直接投入戰場之外,所有的戰爭要素已經一應俱全,達到境外參戰的最大上限,其中尤其以德國從猶豫到支援烏克蘭的轉折最具指標意義。就在會議結束後兩天的428日,德國聯邦議院以壓倒性多數通過向烏克蘭提供重型武器。德國體認到姑息只能養奸,妥協只是北約的慢性自殺。至今,避免與俄羅斯直接開戰已非西方國家的一廂情願,關鍵還是在普丁的一念之間。既然普丁如此好戰,西方也難以避戰。一旦俄烏戰爭擴散,任何一個北約成員遭受俄羅斯攻擊,「集體防衛」機制必將啟動,境外參戰就會上升至全面對俄作戰。例如俄羅斯對波蘭、保加利亞兩個北約國家實施天然氣「斷氣」,就已構成一種能源戰爭(能源武器化),而一再掛在普丁嘴邊的核訛詐,也已迫使西方從綏靖主義中清醒,對普丁的威脅開始認真對待、嚴肅以對。

 

必須徹底剷除普丁!

 

其次,美國終於認清普丁的殘暴、頑固和死不停戰的本質,即使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Antonio Guterres)會晤普丁,努力為俄烏戰爭做出最後的調停,但俄羅斯竟對古特雷斯造訪之地的基輔進行砲轟,西方也對古特雷斯的斡旋不抱任何希望。面對普丁這個妄稱別的國家不是國家,自稱俄羅斯才是一個「神聖實體」,僅僅一句「俄羅斯榮光」就讓數百萬烏克蘭人民失去家園和親人的戰爭狂人,已經沒有溝通與談判的必要,美俄之間的外交管道和戰略互信也已蕩然無存。雖然拜登譴責普丁為「屠夫」、「戰爭罪犯」,已表達美國對普丁的最高憤怒,但不止於此,普丁更是一個顛覆主權實存、瓦解國際規則、濫殺無辜平民的「系統破壞者」,換言之,美國已決定和俄羅斯徹底翻臉,美俄之戰已經箭在弦上。 

正如Robert Kaplan在《地理的復仇》一書中寫道:俄羅斯歷史的陰影在於,不擴張就有被佔領的危險,這個民族對領土的擴張永不饜足。俄羅斯需要有冷戰時期的東歐附庸國家,它運用軍事力量顛覆和部署能源輸送管道,目的就是在收復近鄰區域,實際上亟思重建前蘇聯。也正如奧斯汀所言,俄羅斯的戰爭暴行已經無可辯解,俄羅斯發動了一場只是滿足個人野心的不義戰爭。侵略以及擴大侵略,已是普丁的不歸之路。

 

必須阻止俄羅斯擴大威脅與恫嚇

 

事實正在驗證Robert Kaplan的預言。俄羅斯自開戰以來,不僅對所有戰爭暴行一概否認,甩鍋嫁禍於烏克蘭,所謂停火談判和人道走廊全是欺人之說。俄羅斯甚至繼續擴大對歐洲鄰國的挑釁與恫嚇,例如威脅準備加入北約的芬蘭和瑞典,揚言將在波羅的海部署核彈,揚言攻擊協助西方運送武器的波蘭、羅馬尼亞。西方情報顯示,東歐小國摩爾多瓦將是俄羅斯下一個打擊目標。俄羅斯近日更切斷波蘭和保加利亞的天然氣供應(只因這兩國拒絕使用盧布支付),揚言要對干預烏克蘭戰爭的西方國家實施閃電報復,俄羅斯媒體甚至恫嚇將以核彈將英國夷為平地! 

儘管美國國防部發言人約翰・柯比(John Kirby)表示,沒有人希望或應該希望看到俄烏戰爭升級到核領域,但只要普丁一人希望就足矣。美國已認清,俄羅斯的攻擊目標已不只是烏克蘭,而是整個歐盟和北約國家,甚至意圖改寫歐洲版圖,摧毀既存的國際安全體系。換言之,俄羅斯不只是一個「侵略者」,不會只以擊敗烏克蘭為滿足,而是不惜發動核戰對付西方世界。值此之際,美國必須在此險要關頭徹底壓制俄羅斯的狂妄與野心。

 

對美國而言,俄羅斯必須戰敗!

 

最後,世界格局已經處裂變和解組的路口。儘管俄烏戰爭短期不會結束,但對美國而言,俄羅斯必須戰敗,這對美國在西方世界的領導地位至關重要。如果俄羅斯戰勝烏克蘭,以侵略為本質的「軍事冒險主義」必將獲得鼓舞而四處擴散,這將對例如中國、伊朗、北韓等等「以謊言構築暴政」的擁核國家,產生激勵與模仿作用,朝鮮半島、台灣海峽以及大中東地區,都將陷入戰爭的陰影之下,導致世界更加不安與震盪;換言之,如果烏克蘭戰敗,那將證明北約如同虛設,證明美國已失去全球安全的保護能力,自二戰以來以美國為領導的國際安全框架也將面臨崩潰。


2022年4月21日 星期四

《宋國誠專欄》 「全景式新冷戰」與台灣問題的質變

 

《宋國誠專欄》

 

「全景式新冷戰」與台灣問題的質變

 

本文發表於《上報》,20220422

https://www.upmedia.mg/news_info.php?Type=2&SerialNo=142940

 

俄烏戰爭之後,全球將進入一個「美歐/中俄」集團對抗的新冷戰時代。隨著歐盟與北約對俄羅斯威脅的重新覺醒和安全升級,芬蘭與瑞典放棄中立準備加入北約,形成「北約東擴」之後的「北約北擴」,歐盟決定最終將斷絕對俄羅斯能源的依賴。至於面對中國,美國已判定「今日俄羅斯就是明日中國」,看穿了中國才是美國現實而真正的敵人,加上日本也對俄羅斯實施強烈制裁,包括驅逐俄羅斯外交官和取消貿易最惠國待遇。可以確認,柏林圍牆倒塌之後的「後冷戰」宣告終結,一個「全景式新冷戰時代」(The Era of Panoramic New-Cold-War)逐漸成形,在此情況下,美中台的三角戰略型態和台灣問題也出現轉型與質變。

 


「全景式新冷戰」的來臨:離斷俄羅斯,告別中國

 

所謂「全景式新冷戰時代」是指一種全方位的戰略景觀(strategic landscape),一種沒有明顯領土疆界、360度環伺的極冷對抗。與傳統冷戰概念不同的是,「全景式新冷戰」更加綿密、複雜、深入和全面,涉及從海底到外太空,從經貿、科技、資訊到社會與文化意識形態的結構性與滲透性對抗,是一種意識形態僵固化的尖端對抗。在此框架下,「全球化」走入歷史,國際關係的「相互依賴」(interdependence)與「自由貿易」(free trade)已成過去,民主與專制之間的鐵幕重新降下,人類將分屬於兩個平行世界,沒有交集,也沒有合作。 

「全景式新冷戰」是一種「去全球化」和「東西方脫鉤」之後,再走向「世界二元化」的演變路徑。全球化時代的資本與產業將重新回流本土,文化與資訊的多元化將分離成二元區隔和黑白對立,科技壁壘與貿易障礙堅不可破,外交藝術與對話折衝退居幕後。《紐約時報》專欄作家David BrooksGlobalization Is Over, The Global Culture Wars Have Begun”一文中指出,「隨著西方與普丁的戰爭機器部分脫鉤,數百家公司已從俄羅斯撤出。由於強迫勞動和種族滅絕的指控,許多西方消費者不想與中國打交道。隨著中共政權越來越敵視西方,供應鏈受到政治不確定性的威脅(例如中國的「清零」政策令西方企業完全停擺),許多西方CEO正在重新考慮退出在中國的業務」。可以預見,在歐盟的「能源斷離政策」之下,俄羅斯將成為世界經濟的孤兒,盧布成為少數的低流通貨幣;而在中國,由於市場利潤無法彌補政治風險,將有更多的資本與企業流出中國,拋棄人民幣,告別中國市場。

 

美歐全力圍堵俄羅斯的帝國夢幻

 

烏東開打之後,俄羅斯真正的戰略意圖才開始露暴,那就是延續俄國歷史上自彼得大帝和凱薩琳二世以來的「南方海權擴張政策」,也就是在烏東地區打出一條「克里米亞走廊」,在取得亞速海不凍港之後直入黑海與地中海並進出北大西洋,進而建立俄羅斯千年夢幻的「海陸霸權」。如果俄羅斯的意圖得逞,就可以和伊朗結盟而控制阿拉伯海及印度洋,然後與東出西太平洋的中國連結南海與東海,再與北韓控制日本海,形成「中俄伊朝」地緣霸權體系,這就是「中俄戰略合謀」真正的秘密所在。儘管西方因為「避核」而存有綏靖主義的妥協思想,避免直接派兵參戰,美國至今採取「境外參戰」的模式支持烏克蘭,但逃避不能換來和平,俄羅斯的帝國幻想最終絕非歐盟所能容忍,也將受到美國的強烈抵制與圍堵。換言之,如果俄烏戰爭曠日持久,西方的制裁持續,俄羅斯以核戰威脅,北約被迫應對,那就意味20世紀的「古巴危機」在歐洲重現,在安全困境無法解除,談判無法生效之下,美國與歐盟都將捲入這場「全景式新冷戰」之中。

 

中國面臨「全球脫鉤」的風險

 

儘管俄羅斯久攻不下頑強抵抗的烏克蘭,加上西方對俄羅斯「割喉式」的制裁,使得中國在外交姿態上趨於低調謹慎;儘管中國擔心西方對中國進行「金融冷戰」,將中國踢出SWIFT系統,使中國失去「世界工廠」和產業鍊供應方的地位,使中國在經濟下行之際更加雪上加霜;中國擔心繼俄羅斯之後成為「國際孤兒」,屆時中國面臨的不只是「中美脫鉤」,而是「全球脫鉤」。但即使如此,中國的戰略自信依然高漲,稱雄圖霸的野心至今並未鬆動。 

49日,中國6架「運-20」運輸機飛抵塞爾維亞,交付中程防空飛彈給塞爾維亞,並可能由此轉交俄羅斯,這是中國遠程運輸與投射能力的公開展示;419日,中國宣布與索羅門群島(Solomon Islands)簽署雙邊安全合作框架協議,藉由此一協議,中國就可在此建立軍事基地,這意味未來中國軍隊將可進出南太平洋,對「第一島鏈」進行南端突破,構成對紐澳的侵略性威脅。除此之外,中共宣傳「學舌者」(mimicry)胡錫進在「微博」表示:「台海局勢如今….真正的爆點或已不遠」,中美台三方「上升為直接軍事對抗將是極高機率的」,換言之,中國也在備戰,隨時與美國一決高下。胡錫進一再煽動兩岸戰爭情緒,挑動美國敏感神經,除了令人望文生厭之外,也意味中國依然持續向美國展示自身的抗美意志。

 

中美對抗「堅若磐石」

 

確實,中美關係已到達臨界點,一如美俄關係已無改善的可能。美國已經認定,

中國至今不願承認俄羅斯對烏克蘭的「侵略」,是中共對台動武立場的預先性表達,也是中俄「聯合抗美」的暗藏性默契,屆時中國一定宣稱,台海戰爭不是「侵略」,而是「統一」,是中國的另一場「特別軍事行動」。美國預判,在中俄合謀與分進合擊之下,中國極可能利用俄烏戰爭乘機侵略台灣,即使渡海入侵相較於陸地接壤的俄烏戰爭更為困難,中國也會從戰爭成本上進行估算與調適,改進入侵台灣的策略劇本。這就是為何美國在關注俄烏戰爭之際,並未分心中國,反而加強監視中國在印太地區的蠢動。過去,在對中政策上,美國還會強調「管控分歧」(manage differences),主張「競爭性合作」(competitive cooperation),但現在這些友善話語已不再公開表述。美國不再把中國視為「假想敵」,而是「現實敵」,換言之,中美對抗已經「堅若磐石」。

 

美台軍事合作,台灣開始備戰

 

在俄烏戰爭的警示之下,台灣已形成「全民備戰」的公民意識,「自己國家自己救」已成主流民意,諸如延長役期、恢復徵兵制、建立國土防衛軍、軍事科技的創新升級等等也在研議日程之上,這些都是對中國「武統台灣」的積極備戰。其中,美台軍事合作已經提上行動議程,例如如果不是染疫,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Nancy Pelosi)已經順利來台,414日,由美國共和黨眾議員葛瑞姆(Lindsey Graham)領銜的6人代表團,直訪台灣國防部。其中值得關切的是,除了訪團成員孟南德茲(Robert Menendez)為參議院外交委員會主席,是2019年「亞洲再保證倡議法」(Asia Reassurance Initiative Act)的提案人之外,還包括素來與美國國防部和國土安全部進行業務對口的成員,如波特曼(Robert Portman)、賽斯(Ben Sasse)、傑克森(Ronny Jackson)等等軍事專門委員。訪問團來台的目的,就是討論台美軍事合作以及聯合對抗中國的戰略規劃。

 

台灣已不是「中國內政」問題

 

在全球晶片短缺,人們發覺晶片不只是電子商品而是戰略物資之後,台灣地位的重要性已獲得舉世關注,那就是台灣執世界之牛耳的半導體產業,一旦因中共侵略而淪陷,那就不只是兩岸悲劇,而是世界性災難。早在2010年,前美國國務院東亞事務顧問任雪麗(Shelly Rigger),在《台灣為什麼重要》(Why Taiwan Matters)一書中就已指出,台灣是一面折射中國的「稜鏡」(prism),中國對台灣的態度是美國觀察中國在世界舞台角色扮演的重要指標。現在則是:世界(而非只是中國)對台灣的態度將是決定台灣前途的關鍵,換言之,沒有人會同意台灣的前途必須由中國14億人決定;台灣一旦丟失,美國的第一島鏈必將破裂,美國的亞太戰略縱深將足足後退500公里以上。過去,美國一貫樂見兩岸自行協商,以非脅迫性的方式達成協議,但今天兩岸協商已無必要,中國已不可能善待台灣。美國已明顯表態:北京絕不可以武力進犯台灣! 

美國已經並正在對中國實施各種制裁,同時提升台美雙邊關係和軍售質量。美國在兩岸之間的天平已經明顯傾斜、輕重分明,形成「不等邊三角形」。隨著「全景式新冷戰」的成形,台灣不僅是「中國的核心利益」,也是「美國的核心利益」,台灣對中國的利益非常敏感,但對美國的利益一樣敏感。未來,可以篤定地說,美國對台灣問題將從「戰略模糊」走向「戰略清晰」,或者至少走向「戰略明朗化」。 

國際社會不會在意台灣是否為「中國內政問題」,也未必認同所謂台灣問題的解決是中國「祖國統一大業」的實現,但卻絕對關注台灣「晶片斷鍊」對全球經濟災難性的衝擊。日本前首相安倍一再強調美國對台政策必須戰略清晰,正是因為台海也是日本能源運輸的生命線,這意味台灣的戰略地位是全球性的。在「全景式新冷戰」的框架下,台灣問題的國際化,已不是過去所謂「台灣地位未定論」,而是「台灣地位確定論」。也就是台灣已經不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而是全球確保戰略資源與維護科技產業鏈的一部分。

2022年4月13日 星期三

《宋國誠專欄》 世界大戰就是這樣爆發的!-獨裁野心與綏靖主義的拔河

 

《宋國誠專欄》

 

世界大戰就是這樣爆發的!

獨裁野心與綏靖主義的拔河

本文發表於《上報》,20220414

https://www.upmedia.mg/news_info.php?Type=2&SerialNo=142296

 

歷史學家通常把二戰開始的日期訂為193991日,當時希特勒取得蘇聯的默許之後(《蘇德互不侵犯條約》),揮兵入侵波蘭。當時的歐洲把這次入侵看成小事一樁,卻不知這是希特勒野心的第一步,隨後,二戰爆發。

 


歷史總是悲劇性的重演

 

如今,直逼眼前的第三次世界大戰始於何時?未來的歷史會把「三戰」時間訂在2022224日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之際。史家將會如此寫道:獨裁者普丁統治的俄羅斯,以所謂「恢復俄羅斯榮光」的欺人之說,在西方綏靖主義和軟弱回應之下,入侵烏克蘭,並且犯下反人類的戰爭暴行。入侵波蘭與入侵烏克蘭,將成為兩次世界大戰的「起始日」。在時間的長河中,歷史的玩笑總是表現在它的「悲劇性重演」,因為悲劇的起因,總是一次又一次的類似,甚至完全相同。

 

一個更具威脅的俄羅斯已經捲土重來!

 

依據麥金德(Halford Mackinder)(東歐/心臟地帶)地緣政治理論,蘇聯在二戰後必須在東歐和高加索建立「附庸型的緩衝國」,作為其路權大國的屏障,以及由於地處極寒地帶必須尋求溫暖的海洋出口,並力圖挽回脫離蘇聯的加盟共和國,這些地緣因素使擴張與侵略成了俄羅斯尋找安全感的動力與宿命。前俄共中央主席、頑固的共產主義份子朱加諾夫(Gennady Zyuganov)就曾公開指出:俄羅斯必須恢復對「心臟地帶」的控制,這是俄羅斯的使命,也是必然。事實已經證明,蘇聯解體之後,一個更具威脅性與破壞力的俄羅斯已經捲土重來,這將是地處溫山暖雨的歐洲最大的威脅。歷史就是在這裡再度重演! 

俄羅斯以繼承蘇聯遺產再度興起,從無數次侵犯鄰國到第三次世界大戰,其因素與二戰相差無幾。一方面,普丁的野心沒有得到西方應有的糾正,資本主義富裕國家看不起一個家世貧寒、KGB特工出身的領導人,人們以滑稽和調侃的態度譏笑這個民族復仇者;另一方面,今日的歐盟對俄羅斯能源的依賴,已使歐盟被迫與魔鬼交易,深陷泥淖而無法自拔。更重要的是,一如當年因為「避戰」而對納粹德國的妥協和姑息,包括美國、歐盟和北約對俄羅斯「能源依附型的綏靖主義」,使普丁的野心不減反增。至於聯合國也拿不出什麼辦法,這個允許獨裁者擁有常任理事否決權的機構,實際上已經腦死而陷於癱瘓,只能以一個「廢」字來形容! 

普丁不是個常人,一如希特勒這一怪胎;普丁沈湎於蘇聯帝國懷舊的鄉愁,一如當年意圖吞吃歐洲的希特勒,渴望登上主宰人類命運的高塔。普丁對西方的仇恨有如纏繞的死結、無底的深淵,俄羅斯與西方誓不兩立的偏執,根深蒂固。如果全境位於北緯50度以北的俄羅斯可以忍受千年酷寒,何以不能忍受今日西方心不甘、情不願的經濟制裁?所以,就如當年若不徹底擊垮希特勒,歐洲將永無寧日一樣,如果普丁繼續在世(或掌權),世界就不會有和平。但即使今日西方已經有所意識和警覺,也為時已晚,而且依然猶豫不決。

 

二戰如此發生,三戰也是一樣

 

一如當年希特勒對歐洲的蠶食鯨吞,日本對中國的步步進逼,人們對希特勒的姑息正如今日對普丁野心的怯懦與容忍;二戰如此發生,三戰也是一樣。普丁一上台,就對車臣(Chechnya)首都格羅茲尼(Grozny)進行完全相同於這次入侵烏克蘭的狂轟濫炸,而後俄羅斯入侵喬治亞、併吞克里米亞、入侵敘利亞,其他例如網路攻擊、毒殺政敵就姑且不論,23年來,普丁每天都在歡度他的「戰爭歲月」,沒有戰勝不會罷手。這些年來,對於普丁一幕接一幕的戰爭暴行,並沒有受到有力的、統一的、致命的懲罰,美國和歐盟只是口頭上滿嘴仁義的譴責,頂多採取一些「小規模制裁」。這些所謂「制裁」,與其說是「遏止」,不如說是「安撫」。理由很簡單,歐洲需要俄羅斯的石油、天然氣和煤炭。沒有這些能源,歐洲就無法生存。 

獨裁者的野心往往被低估,同樣的,西方政治領袖的天真一如幼兒。陶醉在柏林圍牆倒塌之後歌舞昇華的歐盟,看不起俄羅斯,把俄羅斯看成一個人口不及孟加拉、經濟規模連匈牙利、烏拉圭乃至美國一個德州都不如的破落國家,一個「擁有核武的加油站」(a gas station with nukes),一個給歐盟提供石油和天然氣的「油管部落」(tribe of oil-tube),但卻沒有看到躲在暗處、伺機而動的普丁,一個間諜出身的陰謀份子,沒有看到他陰森的眼神裡,充滿著對西方狂熱的復仇意志。正是因為歐盟這種自負與輕慢,世界已經處於「三戰」的星火燎原之際。 

自俄烏開戰以來,美國不出兵,北約不介入,歐盟送武器,聯合國只會開會作出一些無關痛癢的象徵性決議。無論是美金、英鎊還是歐元,西方國家都願意慷慨贈與,庫存武器也願意撥付給烏克蘭,乃至於提供技術指導、通訊支援、輿論譴責,但就是不敢與普丁正面對決。這就是西方「我出錢,你打戰」的代理人戰爭。怕戰、厭戰、拒戰,特別是害怕與普丁兵戎相見,這就是「三戰」終將爆發的原因所在。

 

歐盟每天都在提供普丁戰爭經費!

 

俄羅斯絕不只是一家加油站,而是歐洲最重要的能源供應者。俄羅斯的天然氣蘊藏量世界第一,煤礦蘊藏量世界第二。俄羅斯的天然氣占了歐洲需求量的25%,其中德國的需求量是40%,芬蘭以及波羅的海國家的需求量是100%。在掌權之後的七年間,普丁將能源收入投入軍事預算達到四倍之多,並倚賴自身豐富的天然資源,推行他的「新沙皇擴張主義」。 

在俄烏戰爭中,西方所有對俄羅斯的制裁幾乎已達到極限,唯獨「天然氣」網開一面。德國已經表明,如果禁止俄羅斯天然氣進口,德國將面臨失業、貧困與經濟衰退。還記不記得俄烏開戰之初,德國表示願意提供5000個頭盔,幫助烏克蘭抵擋俄軍射向腦袋的子彈!截至今天,歐盟每天繼續貢獻10億歐元提供普丁充當戰爭經費。不知歐盟是否認清,只要歐盟繼續購買俄羅斯的天然氣,只要歐盟無法停止對俄羅斯的能源依賴,普丁就不會停止戰爭!

 

只有能源禁運,才能扳倒普丁

 

15年前,歐洲天然氣的出口遠多於今天的俄羅斯,現在,俄羅斯出口的天然氣是歐洲產量的3倍。由於歐洲人希望享受乾淨的空氣、延長健康的壽命,為了在應對氣候變遷問題上領先全球,歐盟降低了石化原料的生產,導致今日對俄羅斯的能源依賴。俄羅斯前首席經濟顧問伊拉里歐諾夫(Andrey Illarionov)指出,普丁完全不會害怕經濟制裁,也不會顧及國際形象,但西方若停止向俄羅斯採購石油和天然氣,戰爭可望在2個月內結束。以色列世界歷史學家哈拉瑞(Yuval Noah Harari)提出了「綠色曼哈頓計畫」(Green Manhattan Project),也就是仿照當年美國為了結束二戰而設計原子彈的「曼哈頓計畫」,推動一種「綠色核彈」政策:只要石油價價格降至每桶20美元,普丁政權就會瓦解。這種構想固然天真,但卻說明了只有「全面性能源禁運」才能扳倒普丁。 

但歐盟至今依然垂涎俄羅斯廉價的能源,以維持歐洲人自由浪漫的生活情調!

 

「別再馬克宏了」!普丁只要勝利,不要談判

 

歐盟的天真,乃至惺惺作態,鮮明地表現在忙碌不停的法國花花公子總統馬克宏身上,期望以「外交斡旋」的方式解決俄烏戰爭,這也是西方國家長期以來對野心獨裁者一廂情願的幻想。這讓人們想起19399月的《慕尼黑協議》,英國首相張伯倫(Neville Chamberlain)以出賣他國的主權來換取和平。張伯倫將他的政策稱為「綏靖主義」(appeasement),認為德國對《凡爾賽和約》的憤怒是理所當然的,必須以「明智的讓步」來平息德國的怒氣。張伯倫甚至表明,英法兩國都不會出兵干涉德國侵略捷克斯洛伐克,相反的,捷克斯洛伐克應該將蘇台德地區還給德國,以平息「日耳曼之怒」。今天,主張烏克蘭「中立化」、「永不加入北約」、「去納粹」、「芬蘭化」以換取俄羅斯休兵止戰的歐盟政客,豈不與當年的張伯倫前後呼應? 

一個網路上興起的戰時詞彙「別再馬克宏了」(macronete),雖然是在諷刺光說不練、言而不行的馬克宏,但也說明普丁只要戰爭,不要外交,只要勝利,不要談判。

 

自己的戰爭只能自己打

 

獨裁野心與綏靖主義的拔河,將決定人類未來的命運。世界大戰就是因為綏靖主義而爆發的,以前是,未來也是。目前,民主國家的作為令人無法樂觀。但可以確定的是,不要把民主聯盟看得太高,每個國家都很自私。對於台灣而言,自己的國家自己救,自己的戰爭自己打,不要幻想,也沒有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