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舟山新區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舟山新區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1年1月31日 星期日

第十三章 舟山新區的規劃與願景

 第十三章  舟山新區的規劃與願景

2013117日,國務院批復《浙江舟山群島新區發展規劃》,根據國務院的批復,明確舟山新區的「三大戰略定位」和「五大發展目標」。「三大戰略定位」是指將舟山確立為「浙江海洋經濟發展先導區」、「長江三角洲地區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以及「海洋綜合開發試驗區」。「五大發展目標」是指將舟山群島建設成大宗商品儲運中轉加工交易中心、東部地區重要的海上開放門戶、重要的現代海洋產業基地、海洋海島綜合保護開發示範區,以及陸海統籌發展先行區。舟山如何推動與執行新區發展規劃,影響深遠、至關重大。


一、舟山新區規劃的大腦中樞:政策研究室

在舟山市府張處長的帶領下,我們來到了舟山新區政策研究室。舟山市委副秘書長、新區政策研究室主任趙利平,副主任鄭學軍,政策體改處處長章軍志等接見我們。「政策研究室」一般是政府體制內的高級智庫,也是政府政策規劃的「大腦」與政策推動的「中樞」,在政府體制中居於重要的地位。

()緊張而忙碌的一年

趙利平主任首先告訴我,2013-2014這一年來,是「好事連連」的一年,整個舟山市府上下,一則歡欣鼓舞,一則緊張忙碌。「在《浙江舟山群島新區發展規劃》獲得國務院批復以來,舟山市府全面啟動各種新區規劃、建置和發展工作。僅僅在2013年短短一年中,就以打鐵趁熱、快馬加鞭的速度,相繼完成了『部省際聯席會議制度』、『新區建設動員大會』,制定出臺了『推進新區建設的若干意見』,批准實施『新區建設三年行動計畫』,成立了『新區黨工委』、『新區管委會』並掛牌運作,另外,『舟山港綜合保稅區』也通過國家驗收,並封關運作」。在我看來,舟山市府上下已經雄心壯志、信心鼓鼓。

趙利平主任向我簡述了《舟山新區發展規劃》的特徵與亮點。一是建設舟山港綜合保稅區、自由貿易園區和自由港區,這是國家批復的區域性規劃中首次提出的,並進行了大篇幅描述,是新區發展規劃的最大亮點。二是提出建設國際物流樞紐島,發揮舟山最具稀缺價值的區位和深水岸線的資源優勢,集中建設大宗物資國家戰略儲備基地,保障國家重要戰略物資的供應安全。三是提出建設陸海聯動重大基礎設施,加強與上海、寧波快速便捷的陸島交通聯繫,其中北連上海的重大連島通道工程,稱為「北向大通道」。四是提出建設島嶼型、現代化、規模化的臨港工業和大宗商品加工專案,為新區爭取發展臨港綠色大石化產業留出了空間。

舟山市委副秘書長、新區政策研究室主任趙利平先生(作者拍攝)

舟山港綜合保稅區在2012929日獲得國務院批復設立,規劃總面積5.85平方公里。按照「一區二片」模式,設置「本島分區」和「衢山分區」,分兩期進行建設。「本島分區」主要定位為以海洋裝備製造業、海洋生物產業、電子資訊產業等先進製造業及倉儲物流、進出口貿易為主,「衢山分區」則重點發展煤炭、礦石、油品等大宗商品的倉儲、配送業務,努力建成大宗商品倉儲、中轉基地。201418日,承擔國家海洋戰略重任的舟山群島新區「1號工程」-舟山港綜合保稅區一期正式封關運行。至於二期工程,因為大碼頭泊位建設週期長,土地圍海而成,預定在2015年底封關運行。 

據估計,綜合保稅區目前已完成註冊企業110家,總註冊資本金接近35億元,另有20家企業正在註冊,註冊資本金超過了4億元。三期工程則預定在2017年完成。「舟山港綜合保稅區」(簡稱「綜保區」)全部完成以後,將完善大宗商品儲運中轉加工交易能力,大幅提升石油、煤炭、礦石等戰略物資的國際物流水平和戰略儲備能力,屆時,舟山將成為中國最重要的能源資源安全基地。另外,綜保區正在積極申請成為繼重慶、上海、鄭州、杭州、寧波五地之後,第六個擁有跨境電子貿易平臺的綜保區。一旦申請成功並運作,將使舟山綜保區與新加坡、香港「平起平坐」,甚至借助於內陸腹地的優勢,有可能超越新、港兩地。

據我瞭解,舟山為了加快步伐,已準備跳越原先「綜保區」-「自貿區」-「自港區」三步走的模式,「三步並兩步」,跳過自貿區,直接申報自由貿易港區,以加速追趕新加坡和香港,以「一步到位、全面開放」的策略,急速拉升舟山的國際競爭力。因為,自由貿易港區比自由貿易區更開放,是設在國家與地區境內、海關管理關卡之外的,允許境外貨物、資金自由進出的港口區。目前排名世界集裝箱港口中轉量前兩位的是新加坡港和中國香港,均實施自由港政策,吸引大量集裝箱前去中轉。看起來,舟山是「一鼓作氣」,準備向世界兩大自由港「超趕直追」。

()舟山群島的優越性 

舟山群島之所以被選為第四個國家新區的因素與條件。在地理上,舟山(除了臺灣)是中國唯一伸入太平洋的島嶼,囊括1390個島嶼,本島面積502.6平方公里,是中國第四大島,地處中國東部黃金海岸線與長江黃金水道的交匯處,背靠長三角廣闊經濟腹地,與東北亞及西太平洋一線主力港口釜山、長崎、高雄、香港等,構成一個近500海浬等距離的扇形海運網路,面積與造形與新加坡很類似,並通過五座大橋與大陸地區相連,具有「海陸相通」的優越性。對舟山地理和歷史相當熟悉,對新區政策非常熟練的副主任鄭學軍副主任說道:「對舟山的區位有兩個比喻,一是,如果把我國東部的海岸線比作是一張弓、長江是一支箭的話,那麼舟山就是射向太平洋的箭頭;二是,如果把長江比作一條龍、上海是龍頭的話,舟山就是龍頭上一顆璀璨奪目的明珠。隨著2009年舟山跨海大橋的建成,舟山融入了上海、杭州三小時經濟圈,作為長三角海上開放門戶的區位優勢更加凸顯」。

舟山新區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鄭學軍先生(作者拍攝)

在我看來,舟山作為世界四大漁場之一,以及作為一個國際海港,無論在港口、資源、產業、文化等方面,其得天獨厚的優越條件,應是世界少有和罕見的。例如適宜開發建港的深水岸線總長度達到280公里,其中尚有160公里未開發利用,根據測算,可建碼頭泊位年輸送量超過10億噸。舟山擁有11個港口,中國有7條國際航線,其中有6條經過,並且全天候可進出40萬噸級的船舶。鄭學軍副主任說道 :「舟山港域航道暢通、港池寬闊、錨泊避風條件優越,是我國建設大型現代化深水港的理想港址。在漁業資源方面,舟山海域內盛產魚、蝦、貝、藻類等海水產品500多種,是世界四大漁場之一,2013年海水產品產量近155.38萬噸,其中遠洋漁業29.66萬噸,占全國的20%以上」。

在地質上,舟山本來是一個灘塗地,經過多年自然淤積和人工圍墾,形成了一處濱海良田,具有豐富的灘塗資源。鄭學軍副主任說道:「在灘塗資源方面,在不破壞生態和自然港灣的情況下,2020年前預計還可圍灘塗的海域面積27萬畝,2013年圍墾成陸達到7萬多畝。其他如海洋資源,風能、潮汐能、潮流能及海底油氣、礦產等資源非常豐富;潮汐能發電的實驗已經成功,已獲得國家立項,並獲得國際上的肯定。經專業機構調查,近中期可開發風電裝機容量為570萬千瓦左右,可開發的潮流能規模相當於8個秦山核電站,能量非常可觀」。

「潮汐發電」是一種水力發電形式,利用潮汐水流的移動,或是潮汐海面的升降,以取得能量。據我瞭解,舟山很早就已進行潮汐能的開發與利用。早在2005年就已建成潮流能發電實驗站及配套的「海上生明月」燈塔,成為亞洲第一、世界第二大的潮流能發電站。另外,中國與義大利合作,在舟山海域開發120千瓦潮流能發電站,在岱山龜山水道進行發電試驗,也已取得成功。而中國自製的潮流能發電系統-「水下風車」,也已進行了海流試驗併發電成功。另據我瞭解,浙江省第一個5兆瓦大型海洋潮汐能發電機組項目,已經獲得國家財政部、國家海洋局海洋可再生能源專項資金補助,並已先後完成各項行政審批、前期勘測、系統設計與工程招標等前期工作。潮汐能發電更優於潮流能發電,可以補足潮流能發電的技術困難,對海洋清潔能源的發展,具有很大的安全性與環保價值。

宋國誠教授仔細聽取舟山市府政研室的政策解說

()積極推動新區建設 

既然新區已經正式開張,舟山市府當然是緊鑼密鼓的構建新區建設框架,首先就是城市建設與引進資本。為此,舟山制定了《新區建設三年行動計畫》,推進基礎設施、海洋產業、重大平臺、海上花園城和民生改善等五大領域的專案建設,力爭三年累計實現固定資產投資3000億元以上。目前,僅2013年一年,就完成了固定資產投資750億元,增長25%

其中引人注目的是,「行動計畫」將把舟山「加長變大」,也就是利用灘塗圍墾,預計完成釣梁、金塘北側、小洋山北側、六橫小郭巨二期、朱家尖西南塗等圍墾工程,啟動岱山本島西北側、大小魚山、櫻連門等一批重大圍墾工程,為新區產業發展和城市建設提供新的空間。其次是以能源保障和大宗交易為主的港航物流專案,「行動計畫」預計建成國家原油儲備庫二期、鼠浪湖礦砂中轉、大浦口集裝箱二階段工程、外釣油品中轉、黃澤山油品中轉、岑港天祿能源油品儲運、實華二期、洋山申港石油儲運基地三期、馬嶴液體化工儲運中轉等一批重大項目。加快推進馬跡山中轉碼頭三期、六橫煤炭中轉二期、舟山LNG接收站、洋山國際中轉物流園區、木嶴集裝箱碼頭等一批重大專案,開展大長途油品儲運等重大項目前期工作。再其次是推進舟山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建設,加快形成品種類別特色鮮明、交易模式創新的大宗商品交易市場體系。建設國際性離岸燃油()補給中心、全國性船舶交易中心、國際糧油集散中心。

再其次是組建大型運輸船隊,打造「海進江」二程運輸船隊,爭取到2015年,萬噸級以上碼頭達到60個以上,海運運力保有量穩步增長,港口貨物年輸送量達到4億噸以上,大宗商品交易額達到5000億元,力爭港口物流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15%

另外則是招商引資,鄭學軍副主任說道:「我們成立了新區招商引資領導小組和招商中心,組織杭州、北京等招商推介會;在杭州新區招商推介暨項目簽約會上,就已實現簽約項目33個,總簽約金額達到1670億元。實際利用市外註冊資金93.8億元,增長25.6%;浙商回歸到位資金103億元,增長31.6%」。

另外,為了配合新區的擴大和發展,舟山市府也加大了基礎建設的規模與力道。徐學軍副主任說道:「六橫公路大橋立項獲批;浙大舟山校區、六橫電廠等順利推進;北向疏港公路二期、浙江海洋學院遷建工程等竣工投用。深化北向陸路大通道、本島綜合交通網、港口集疏運體系等重大課題研究。舟山港綜合保稅區一期順利通過國家驗收並實現一年內封關運作目標,舟山港綜合保稅區管理辦法正式實施。深入謀劃舟山自由貿易港區建設,精心起草實施方案,申報工作取得積極進展」。

舟山大宗商品交易所全貌(作者拍攝)

舟山大宗商品交易所的市場趨勢牌(作者拍攝)

舟山大宗商品交易所大廳的金牛造型(作者拍攝)

具備了資本和基礎建設以後,就是「功能區」的建設與政府管理體制的更新。鄭學軍副主任說道:「我們在設立新城、普陀山朱家尖、金塘、六橫和海洋產業集聚區五個經濟功能區之後,就開始進行『三強三優』行政體制創新工作,強化新區統籌協調功能;市委、市政府工作部門和市級事業單位分別精簡27.3%26.5%32.1%,撤並鄉鎮(街道)8個,形成統一的市場監管、綜合行政執法、海上聯合執法機制」。另外,為了因應未來舟山新區產業的引進和擴大,舟山市府也在投資、審批、承包、金融等方面進行體制改革。鄭學軍副主任說道:「我們還進一步深化行政審批和招投標制度改革,出臺投資專案預審批、聯合竣工驗收、預選承包商等五個政策意見,啟動『零審批』、『零收費』的改革試點。規範政府性投資建設行為,制定政府性投資專案審計監督管理試行辦法,成立了造價中心、審計中心。推進要素資源配置改革,率先實行土地、港口岸線、海島海域的統一收儲、整理和供應。拓展多元化融資管道,構建『一綜多專』投融資體系。加快海洋科學城建設,出臺推進海洋科技創新的政策意見,摘箬山海洋科技示範島等創新平臺建設穩步推進」。

另外,為了引進人才,省委、省政府實施新區「百人計畫」,給予舟山特殊的政策,招引200名緊缺性的高端人才,部分高端人才可以在杭州落戶,到舟山工作。實施「5313」人才行動計畫,引進科技創業領軍人才專案49個。「百人計畫」最早是由中國科學院於1994年啟動的一項高目標、高標準和高強度支援的人才引進與培養計畫。2011年,基於服務海洋經濟的戰略需要,浙江省()選派幹部和專家人才支援舟山群島新區建設的「百人計畫」正式啟動,第一批50名幹部人才,經過培訓後,掛職舟山的服務單位。自該年起,浙江將用3年時間,分兩個批次,選派100名幹部和專業人才支持舟山群島新區建設。今(2014)年,「百人計畫」已經進入第四批,50名選拔出來的人才已於326日抵達舟山。

()扶持重點產業,引進新興產業

舟山以海洋立市,未來更要承擔海洋強國的責任,扶持海洋產業當然是責無旁貸。舟山是中國最大的船舶修護基地,現在已經從傳統造船朝向遠洋漁船、集裝箱、遊輪、海工船等等高端產業邁進。目前,舟山的船舶修護廠,規模以上的就有96家,大大小小加起來已經有1千多家。另外,海洋資訊產業和通用航空產業,也是舟山新興產業,目前已建有普陀山機場,住人島也有110個,島上也有直升機停機坪,通用航空提高了旅遊、商務、公務的發展。另外,舟山水產加工業也是全國首屈一指,有120幾家,近年來舟山市府推動了「業安整治」,關轉了83家污染性水產小企業,大幅提升了海洋環境與品質。

作為船舶修造基地,因應新區建立而帶動產業升級和轉型,舟山市府作了大量複雜、沉重、艱巨的工作。鄭學軍副主任說道:「為了因應支柱產業持續低迷、企業生產經營困難的嚴峻形勢,我們以產業轉型和企業幫扶為重點,打好『組合拳』,制定實施船舶、航運和外貿等扶持政策,全力幫扶企業渡過難關。我們引導船舶行業整合提升,確定了一批轉產、搬遷、淘汰企業,我們也設立,『船舶產業發展基金』,金額達到100億,一方面鼓勵小企業兼併重組,一方面採取『大的做大』、『小的做精』的原則,扶持龍頭企業和特色優勢企業。目前,全市船舶、航運、水產等行業已經出現回暖趨勢。2013年船舶工業新接訂單653萬載重噸,增長84.5%;港口貨物輸送量達到3.14億噸,增長7.9%,占浙江全省三分之一,位居全國第9位,主要承擔鐵礦、石油、媒炭、木材、糧油、石化等等大宗物資的進口,是中國大宗物資進口的戰略基地。另外,集裝箱輸送量也增長了14.6%」。

在「科技興海」的目標下,舟山市府還引進一批海洋電子資訊、生物醫藥、航空器材等新興產業項目。在海洋新興產業中,以「海洋生藥」產業最具亮點。《行動計畫》中預計建設舟山海洋生物醫藥產業園區,建成海力生集團和海中洲海洋生物醫藥生產基地。引進國內外知名海洋生物醫藥企業和科研機構,把舟山打造成中國重要的海洋生物與海洋醫藥產業基地。

()推進佛教文化,建設美麗海島

普陀山是中國四大佛教聖地之一,舟山因此擁有獨特的佛教文化與佛學修習的魅力。佛教文化宣導的「和諧」思想,宣導與人為善、以鄰為友,以眾生為愛。佛教義理,與舟山人世代以漁為生、與海為伴的生產生活方式相當契合,由此孕育了舟山特有的海洋文化勤勞、誠信、團結、創新,凝練了「勇立潮頭、海納百川、同舟共濟、求真務實」的舟山精神。我特地走訪了中國佛學院普陀山學院」一趟,寧靜幽雅,塵垢盡滌,體驗了「佛緣一念綠水常,路遙心領光明窗」的超然心境。另外,舟山地區海洋秀麗,氣候宜人、環境優美,擁有普陀山、嵊泗列島2個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以及岱山、朱家尖等省級風景區。舟山還是與拉薩市、海口市並列為中國空氣環境品質最好的城市之一,全年市區空氣品質優良率達90%以上。

中國佛學院普陀山學院(作者拍攝)


佛緣一念綠水常(作者拍攝)


路遙心領光明窗(作者拍攝)

「海上花園城」是未來舟山發展綠色海洋旅遊的目標。在發展旅遊產業方面,舟山市府不遺餘力。鄭學軍副主任說道:「舟山去年一年全市接待遊客3050萬人次,旅遊總收入達到了301億元」。展望未來,《行動計畫》更提出加快推進以海洋環保為優先的「美麗海島」建設。其內容包括創新海洋海島開發保護模式,對重點海域、重點區域地貌和重點島嶼,實施綜合治理與生態修復。推進近岸海域污染防治,嚴格控制入海排汙總量。加快建設溢油風險防範體系和應急救援基地,嚴格海洋環境安全措施,防止海上污染事故。另外,《行動計畫》還提出建設「森林舟山」的目標,內容包括創建國家森林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綠色建築示範區,把舟山打造成全國海洋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具體要求到2015年城市汙水處理率達到95%,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到97%,城市建成區綠地率達到36%,空氣品質優良率保持全國領先水準。 

在新區批復之後,浙江省府決定「傾全力支持舟山新區」,舟山市府也打起精神、奮力圖強。我感覺到舟山市府幹部對區域特性、政策專案、產業類型、優劣條件、統計數字都相當熟悉,我看到了舟山市府幹部的衝勁、幹勁、見解和眼光,也看到了舟山未來無限的潛力和宏大的希望!


二、舟山新區的學術智庫:CZZC

「浙江舟山群島新區研究中心」(CZZC)成立於2012628日,此時正值國務院批復「浙江舟山群島新區」成立一周年之際。CZZC “China’ Zhoushan Zhili Center” 羅馬拼音的縮寫,意指「中國舟山智力中心」(以下簡稱「CZZC)。這個多元化、綜合性的智庫,由浙江海洋學院與舟山市聯合共建,掛靠浙江海洋學院社會科學聯合會,是一個政策研究、分析、諮詢與獻策的平臺,其特色是以「策略聯盟」的形式,以哲學社會科學學科為主體,除了為地方經濟與社會發展提供服務之外,還力爭成為省府()研究舟山新區的智囊中心。CZZC的另一個特色是行政與學術的高度整合性,聯結了「中國海洋文化研究中心」、「浙江海洋文化研究會」、「浙江省海洋文化非遺研究中心」、「浙江海洋學院海洋法律政治社會研究中心」以及「舟山市港臺僑研究所」等等。該中心由黃建鋼教授擔任主任,主持政策研究與日常事務。

CZZC設定了四大研究方向,分別是「新區先行先試研究」、「現代海洋產業研究」、「新區政策立法研究」、「新區社會發展研究」。至今已出版近10部代表性專門著作,以及集中於舟山新區發展的學術論文與學術交流。其最大的政策實用性在於出版各類研究報告,涉及了從高層的戰略思維到事務性的人才引進,以及至今已超過25期的「研究內參」。讓我最感興趣的是,這個中心不是一個政府取向的「宣傳機器」,而是帶有前沿性、突破性和創新性的智力激蕩團隊,甚至在超越政府「新區發展規劃」框架之外,提出超前性的思考與建言。

201411月,該中心發佈了全國首套「新區研究叢書」,展示了該中心成立以來的研究成果,內容包括《浙江舟山群島新區-現代海上絲綢之路研究》、《浙江舟山群島新區人才引領戰略研究》、《浙江舟山群島新區科技支撐戰略研究》、《浙江舟山群島新區法制創新戰略研究》、《浙江舟山群島新區公共服務戰略研究》、《浙江舟山群島新區公共安全戰略研究》、《藍色報告2013-浙江舟山群島新區社會發展報告》等7本專著在內的、近230萬字數的新區研究叢書。這套叢書由研究中心主任黃建鋼教授主編,周學鋒、于淑文、張頜、崔旺來、耿相魁、方志華等浙江海洋學院行政管理學科、思政部專家學者聯合編寫完成。

CZZC的主要研究人員(作者翻拍)

()籌議「海上絲綢之路」

201310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東盟會議中提出了「共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號召,對此,CZZC首先作出了回應與宣導。「絲綢之路」原是中國與西域地區通商貿易的陸上通道,但人們也許不知,「海上絲綢之路」早已形成於秦漢時期,發展于三國、隋朝時期,繁榮于唐宋時期。隋唐時運送到西方的主要大宗貨物是絲綢,所以世人都把這條連接東西方的海道叫做「海上絲綢之路」。人們也許不知,世界上最早的自由港雙嶼港,就座落在今天舟山市的佛渡島,是16世紀遠東與西方貿易的重要港口,也是明朝海盜集團王直等人的根據地。1520年左右,明朝海盜與葡萄牙人在這裡建立了市政廳、教堂、醫院以及1000幢民居,人口達到3000人以上,直到嘉靖27(1548),明朝實行閉關鎖國政策,才將葡萄牙人趕走。對此,CZZC學者高度自我期許,認為舟山最有資格作為中國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出發港。

CZZC副主任任淑華就認為,舟山深水良港眾多,江海直達,海陸相通,在國家賦予探索建設自由港區的政策支撐下,舟山擁有得天獨厚的海洋優勢,相比其它地區,更適合成為海上絲綢之路的國際門戶。CZZC主任黃建鋼更認為,舟山新區要搭上「海上絲綢之路」這條中國復興之路的巨輪,借船出海,借勢發展與加速發展,先行先試,以便更好地服務中國海洋事業及中國的發展。 

()倡議「海陸聯動」的國際物流島 

打造國際物流島是舟山新區主要的功能定位,對此,CZZC學者也提出了「擴大建議」,認為舟山雖然是糧食、石油、煤炭、礦石、化工等大宗商品的集散地,若只是單純的做中轉、轉運,國際物流島的產業鏈的環節增值還是有限,不能達到「基於分工的迂回生產經濟」的理想狀態。因此,必須選培優秀的「物流品種」,契合舟山港區自身現實的需要。另外,CZZC學者還提出「陸海聯動」、「江海聯運」的主張,建議將舟山國際物流島的產業鏈空間延展至長三角、江浙滬沿海地帶以及長江中下游腹地;同時還要實現口岸政策和保稅政策向腹地延伸;積極探索區域通關、屬地申報、口岸驗放等等便捷通關方式,簡化通關手續,提升物流進出口的效率,使延展的產業鏈環節增效與增值。

()「舟山-臺灣」合作,共建文化品位

「打造海上花園城市」也是舟山新區的能定位之一,鑒於不再盲目追求增展和不再信奉「GDP至上論」已成為全球趨勢,舟山新區不僅要重視經濟硬體建設,更要提升文化軟體建設。對此,CZZC學者提出「以臺灣為師」的建議,認為舟山與臺灣關係密切,不僅共有海島屬性,近年來「舟台交流」也十分熱絡和密集。隨著2008兩岸關係的改善,兩岸交往日益密切與深入,交往內容與範圍也日益廣泛與多樣。其中以音樂與綜藝節目為代表的臺灣高品位現代文化進入大陸,加強了兩岸文化上的融合與品位上的認同與合拍。而身處東海前沿的舟山與海峽彼岸的臺灣,既是共處「西北太五邊形海域」,又是一衣帶水的關係,因此加強「舟台合作」勢在必行,例如借鑒臺灣的垃圾分類、無障礙空間、文創產業等等,將有助於舟山的「文化品位建設」,塑造優質的海上良城。

()「兩岸自貿區」的構建

讓我覺得最具前瞻性與創意性的建議,應屬CZZC主任黃建鋼與副研究員駱小平博士提出的「兩岸自貿區」主張。兩位學者認為,在上海自貿區與舟山自貿區相繼成立以後,已經為與臺灣一線共同形成一個「特自區」奠定了基礎。然後在此基礎上,再形成一個「環東海自貿區」去連接日本和韓國,然後再形成一個「西北太自貿區」去連接美國、俄羅斯、朝鮮、菲律賓等等,如此以來,整個西太平洋自貿區的大格局于焉形成!

拋開政治歧見,「兩岸共組TPP談判組織」,是我目前聽到最具創意的主張。兩位學者認為,「ECFA是『兩岸自貿區』的基礎和前提,甚至初級狀態,這就需要台海兩岸打造一個經濟運行和社會管理的『升級版』,在兩岸的合作中發揮出各自的優勢以及回避各有的劣勢」。理由是,上海曾經是「遠東」的代表,臺灣曾經是亞洲四小龍之一,它與新加坡和香港處於同一緯度;而「新加坡香港臺灣」又是『合適絲綢之路』的黃金航線。特別是臺灣,在國際化過程中已經先行。臺灣不僅已經國際化,而且與日本、菲律賓和美國有很好的溝通和貿易關係。大陸與「上海合作組織」成員、朝鮮半島有比較良好關係。所以,台海兩岸共同組建一個TPP談判團,並以臺灣作為「兩岸自貿區」主代表的身份首先參與TPP的談判,是一個大膽的構想。這既是兩岸合作的一個新起點,又是給臺灣的一個「大禮包」,更是對臺灣民眾的一種尊重感。兩位學者期待,「如果在此基礎上再來發展兩岸關係,就會是一個順其自然的態勢。等談好了回來,台海兩岸再兄弟協商;或者是先兄弟協商好一個框架結構,然後臺灣再代表兩岸去參加TPP談判」。在我看來,這不僅是一個創造性的新思維,更是兩岸共建「中華海洋共同體」的理想架構。

實際上,「兩岸自貿區」的構建不是空想或幻想,而是依據並依託舟山群島的區位特性和發展路徑來設計的。兩位學者認為,與當初上海是在南通和寧波兩翼支撐下發展起來一樣,舟山群島的發展既要在上海和臺灣的支撐下發展起來,也要在上海和寧波的支撐下發展起來。在我看來,兩位學者充分掌握並分析了舟山的地緣優勢,認為應該要看到舟山與上海和寧波形成的「海上大三角」與「大長三角」之間的互動關係,要利用滬甬的先發優勢。而舟山群島新區的優勢則在於「後發」。它既可以避免在先發過程中出現的矛盾和衝突、錯誤和失誤,少走坎坷和彎路,也可以減少先發由於經驗不足帶來的過多和過高的成本,還可以減少由於先發帶來的利益剛性及其對未來發展的障礙。兩位學者認為,必須看到舟山群島既處在上海和寧波之間『海上三角』一角的位置上,又處在上海和臺灣直線之間的中端上。其實,上海和臺灣也是在充分利用『中端優勢』的基礎上才發展起來的;上海當初利用的是寧波和南通之間的中端優勢,而臺灣當初利用的是上海和香港之間的中端優勢。這也決定了舟山群島也可以利用這種中端優勢而畫出最新和最美的發展圖畫。

在我看來,通過創新的制度設計,凝聚兩岸的情感與心理資源,以形成政治互信與認同,是兩位學者「兩岸自貿區」構想最具價值之所在。未來,舟山群島將不僅是台海兩岸而且還是長三角經濟發展新的活力素和增長極,這就需要重新選擇和構建兩岸關係轉型升級的路徑,以及重新思考和推動長三角轉型升級的方向等問題,這其實是在挑戰和考驗中華文化的智力和智慧。兩位學者認為,「智慧的方向有兩點:一是如何『和而不同』,二是如何『推陳出新』。能否創新和出新一個兩岸民眾和政界都能認可和認同甚至贊同和接受的制度設計,來凝聚兩岸人們的心理取向和心理資源,從而使得兩岸民眾可以獲得更大的平臺、機會和利益,是其核心和重點」。我十分贊同兩位學者「由舟山新區帶動兩岸關係轉型升級」的觀點,並認為值得兩岸中國人齊心協力、攜手努力。




第十二章 中國海洋戰略的跳島-舟山

 第十二章  中國海洋戰略的跳島-舟山

舟山是中國第一大群島,也是第一個以群島建制的地級市,素有「海天佛國、漁都港城」之美譽。下轄定海、普陀兩區和岱山、嵊泗兩縣,有大小島嶼1390個,戶籍人口97萬人(常住人口114萬人)。陸域面積1440平方公里,海域面積2.08萬平方公里。2011630日,國務院正式批復設立「浙江舟山群島新區」(以下簡稱「舟山新區」),這是繼上海浦東、天津濱海、重慶兩江之後中國第四個國家級新區,也是唯一以海洋經濟為主題的國家級新區。從此,舟山群島不僅承擔中國開展海洋經濟的重要基地,也將扮演中國實施「海洋強國」的戰略的跳板,其角色、地位與發展,至關重要。


美麗的舟山景色(浙江在線提供)

一、如何建構「中國海洋戰略」? 

來到舟山,我首先思考的是「什麼是中國的海洋戰略」?如何建構中國的海洋戰略」?中國千年來一直是一個陸權國家,自秦一統中國以來,天朝體制和封建制度是中國陸權國家的制度表現。歷來,「中原」是中國的權力中心,無論聖王或梟雄,莫不以逐鹿、問鼎中原之成敗來判定政權之歸屬。所謂「率土之濱,莫非王土」,其中「土之濱」即使指陸地與海洋的交界之處,而「濱之外」,即廣大的海洋,則在天朝管轄之外。中國一向缺乏海洋意識、海洋經略和海洋發展;海洋若不是被視為神秘、危險之域,就是逃難、避險的場所;即使明朝鄭和七次率艦出海,也是為了尋找廢帝之蹤跡,目的也是為了杜絕「陸上皇權」之遺患,永保「內陸政權」之無憂。

19世紀以來,中國的外患無不來自海上。對於舟山群島而言,最深刻的歷史教訓莫非是1840年的中英鴉片戰爭。英國狹其洋槍大炮進犯中國,首戰之役就在舟山的定海。當時,中國「三總兵」(定海、壽春、處州)率兵3000應戰,結果全數戰死,英國卻只死了2人,傷27人。如今,鴉片國恥猶未淡忘。在舟山被選為中國第四個國家級新區的此刻,從新思考中國的海洋戰略,其意義之重大令人振奮,也令人深思。

普陀山的著名景點「盤陀石」(浙江在線提供)

經過長途旅程,我們來到了舟山的浙江海洋學院。浙江海洋學院黨委副書記、「浙江舟山群島研究中心」(CZZC)主任黃建鋼博士,海洋學院思想政治部主任方志華,「港臺僑研究所」秘書長章其真教授與駱小平博士接見我們。我特別對「浙江舟山群島研究中心」的角色與定位感到興趣,就此和早在2006年就已提出中國海洋戰略思想的黃建鋼主任,進行了深度對談。

在我看來,儘管舟山名列國家新區的第四位,但就影響中國未來海洋戰略體系的建構來說,其角色與地位可能是第一位的,關鍵在於舟山是第一個以「面向海洋」為起點的國家新區。我首先關切的是,中國國家領導人試圖將舟山打造成一個什麼樣的港口?期望舟山扮演什麼樣的角色?黃建鋼主任說道:「目前,國家領導人對於舟山的發展戰略還在形成和成熟之中,目前還不看不出什麼蛛絲馬跡。……但客觀而言,舟山的地理區位和優勢條件,在全國是獨一無二的。因為中國沿海的港口,大都屬於『河港』,真正具有『海港』地位的不多,舟山就是一個。舟山很類似於以前上海,但上海基本上是一個(黃浦江)上的『河港』;上海和舟山正好位於長江口,分屬龍頭與龍嘴,舟山處於東海與黃海的交界之處;黃海不能直接進入大洋,但東海可以直接進入西太平洋,舟山正好是這個聯接和進入西太平洋的橋頭堡,具有非常獨特的戰略地位」。黃建鋼主任繼續說道:「長期以來,我們習慣于『陸地思維』,從陸地疆域來看,舟山屬於邊緣地帶,但若是從海洋思維來看,舟山就變成了前沿。我們現在正從陸地思維轉向海洋思維,在這種轉變中,舟山的地位就不言而喻了」。 

中國的海洋意識向來相當薄弱,在保衛海疆上往往處於被動,這一弱點,已使只有「領土」概念但缺乏「海疆」意識的中國,遭受來自不同國家的海疆侵擾。據2006611日香港《文匯報》〈中國40 多島礁遭非法侵佔,保衛海洋戰略亟待提升〉一文披露,越南侵佔中國的島礁達到29個,不僅數量最多,而且蠻橫無理;菲律賓先後侵佔中國島礁8 個,其中尤其以「黃岩島」爭議最大;馬來西亞則控制中國島礁5 個。而面對這些「奪礁」行動,中國雖然並非坐視不理,但基本上處於「被動回應」狀態,缺乏「主動保衛」的積極作為。

黃建鋼博士也指出,「中國占陸地面積1/3 的『海洋國土』的安全仍然受到多方面威脅,150 余萬平方公里爭議海域面臨被瓜分的危險,40多座島礁目前已被其它國家非法侵佔,富饒的海洋資源也遭鄰國不斷攫取」。之所以形成這種狀況,主要在於中國至今在國際社會中還缺乏強而有力的「海洋話語權」,缺乏明確的海洋戰略框架以提供給他國認知與警惕,缺乏在海洋爭議上談判博弈的決心與行動,更缺乏參與建構海洋秩序的戰略與能力。黃建鋼認為,中國至今也許有「海洋策略」,但缺乏「海洋戰略」,「在海洋問題上, 作為一個海洋大國, 中國以往只有被動的海洋策略而沒有主動的海洋戰略。……策略不過是一種對策,對策是針對問題的一種反應,其本身就具有被動性。至於戰略,乃是一種整體思考,具有主動性、宏觀性、長遠性和發展性」。但是至今為止,中國在整體的國家戰略上還沒有真正進入海洋層次,「不少人對海洋的概念還是模糊的,對海洋意義的認識也是可有可無的」[1]

「浙江舟山群島研究中心」(CZZC)主任黃建鋼博士(作者拍攝)

二、「舟山新區」不只是「新的特區」

不同於一般人僅僅從「陸上中心主義」或「經濟開發主義」的角度來看待舟山群島的角色,早在國家發佈「新區」成立以來,黃建鋼就主張一種「超特區」的觀點,主張跳躍出「陸基經濟」的思維,轉向「海洋經略」的大格局。但是,黃建綱認為,「在當前,許多人還是把海洋戰略混同于海洋經濟。人們對『海洋』的思考至今還只是處於一個開始和啟蒙的狀態。目前所有的思考還只是在『海洋經濟』的領域裡徘徊,還沒有上升到『海洋戰略』的層次,更沒有上升到『海洋事業』的高度」。因此,黃建鋼認為,「『新區』並不等於『新的特區』,『新區』應該是對特區的超越,而不只是一個『新的特區』,舟山新區應該是一個『對應於西北太平洋』新的海洋社會的建構」。

實際上,在更早以前,黃建鋼在《海洋十論》一書中就指出,隨著舟山新區的成立,「中國已經到了一個必須對『國家海洋戰略』進行重新重視、梳理和設計的時候了」。在國家海洋戰略的視角之下,舟山新區應該要有新的定位、具備新的功能,黃建鋼認為,「其實,『新區』是『特區』發展到新時期的一個形式。……但中國未來發展須擺脫過去『經濟特區』的思維定式,要靠『整體特色』來推進,需要創新中國新的特區的運行模式理論和實踐,從而來推動中國新的社會建設」[2]

宋國誠教授與黃建鋼主任(右)、章其華教授(左一)、駱小平博士(左二)攝於國際學術交流中心

在我看來,黃建鋼的「新區」概念是中國發展海洋戰略的「推進式思維」,是一種超越改革開放框架上「特惠區」的概念,轉而面向全球時代並承擔中國和平崛起的「新世紀」概念。「『新區』一定要跳脫傳統『特區』的標準,跳脫出既有的『思維定勢』、也要跳出『屆別政府』和『已有效應』的範疇」[3]。實際上,「海洋」是一種隨著人類生活的演進而改變的地球資產,作為一個「港口」,也是隨著「人與海洋」的關係形態而發生改變。黃建鋼提出所謂「第三級港口」的概念,認為「『浙江舟山群島新區』最適合打造成一個具有未來意義和全球效應的『第三級港口』」[4]。這裡所謂「第三級港口」是指適應于海洋形態由「地中海階段」、「北大西洋階段」到「西北太平洋階段」的最新形式,也就是隨著世界中心的移轉,並依據這種移轉的「重心關係」來定位舟山未來的角色。而這個「第三級港口」,不同于傳統上僅僅滿足於海上貿易和人員運輸的功能,它必須具備十大特徵,分別是開放港、大宗港、免稅港、樞紐港、公共港、城市港、新區港、有機港、智能港、文化港;換言之,它應該是一個全功能的世界港。


三、如何定位「舟山群島新區」?

中共「十八大」報告提出了「提高海洋資源開發能力,發展海洋經濟,保護海洋生態環境,堅決維護國家海洋權益,建設海洋強國」的總體戰略部署,這是對中國近代以來「重陸輕海」而導致衰敗之沉痛經驗的反思與總結。但如何建設海洋強國則是一個重大無比的問題。隨著「舟山新區」的設立,使我們有機會重新思考「特區」與「新區」的性質與區別,也使我們有機會思考「陸地國民經濟」與「海洋國家戰略」之間的不同。正如黃建鋼所言,「『舟山群島新區』還是一個新鮮和新生的事物。它至今其實尚處於十月懷胎之中,雖然名字已經取定好,範圍已經劃定好,位置已經選定好,性質也已經確定好,但胎兒還在胎腹之中,尚未出生,還處於策劃、醞釀、孕育和保胎之中」[5]。正因為如此,對「舟山新區」進行集思廣議的態度與討論,是一件有意義的事。

()陸上經濟?還是海洋經略?

依據2013年《浙江舟山群島新區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舟山新區」的「戰略意義」有四項,分別是打造國民經濟發展的新增長極,構築對外開放新平臺,發展海洋經濟科學示範區、提高戰略資源安全的保障能力;而在「戰略定位」上,設定了「舟山新區」的三大戰略,分別是浙江海洋經濟發展的先導區,長三角經濟發展的增長極,海洋綜合開發的試驗區;在「發展目標」上,則設定了「建立大宗商品儲運中轉加工交易中心」、「東部地區重要的海上開放門戶」、「現代海洋產業基地」、「海洋海島綜合保護開發示範區」、「陸海統籌發展先行區」等等。在我看來,在戰略意義上,所謂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新引擎、改革開放進程的新路徑、國民經濟的新活力,以及新平臺、新示範等等,以及在「戰略定位」上所謂「先行區」、「增長極」、「試驗區」等等,都帶有一定的抽象性,基本上並沒有超越「傳統新區」的範疇。而在「發展目標」上,多半限定在運輸、金融、貿易、旅遊等傳統產業方面,最終還是服務於「陸上經濟」,而非「經略海洋」。

雖然國民經濟的地位與功能不應被忽略,但這種戰略意義的設定,基本上還是立足于「陸基主義」思維、架構在國民經濟框架之上、設定在經濟特區範疇之內的「特區」角色;換言之,如果缺乏「海基主義」思維,缺乏面向大洋的戰略提升,舟山新區可能只是「特區+1」的格局,難以在既有的特區之外「推陳出新」而成為「國家新區」。加上舟山群島在整體條件上未必優於深圳特區,也未必優於浦東新區或濱海新區,因此在未來發展格局上可能不是「超越」既有特區,而是被「內含」或「概括」在諸多特區之中,難以從善用舟山的地理優越性而躍升至國家海洋戰略基地的制高點。

例如三大戰略之一的「浙江海洋經濟發展的先導區」,其中何謂「海洋經濟」?何謂「先導」?還需要具體化和充實化。所謂「海洋經濟」,目前的概念還很模糊、很粗淺,還需要舟山政府與全體市民「先行先試」,進一步嘗試和實驗。但可以確認的是,如果只是強調海上運輸和貨品貿易,那只能是「海上貿易先導區」或「轉運港」。目前中央已經給出「方向性」政策,但是「方案性」與「方法性」政策必須由地方來開創和承擔,這就需要地方更多的創新和改變,其中,如何建構「全民海洋意識」,至關重要。黃建鋼舉了個例子,「例如舟山建造跨海大橋,大家總想把舟山建成一個『半島』(peninsula)而不是『海島』(island)。我常說,臺灣發展了,它作為一個海島,也沒有架橋啊?半島思想還是一種陸地思維。對於跨海大橋,人們高興的是方便於『往內地走』,而不是『走出陸地』、『邁向海洋』。這種半島意識,依然是一種陸地思維的產物」。我很同意黃建鋼的看法,未來,地方的方案性、方法性政策,如何匹配並吻合中央的戰略方向,應是思考舟山新區戰略定位的關鍵課題。

至於所謂「海洋科技產業」,既包括以新的技術來裝備傳統水產業,也應該包括發展高技術含量的海洋新興產業。在我看來,目前所設定的「海洋科技產業」,可能也只限於『海鮮產業』、『海產產業』或『船埠修造業』;但隨著海洋漁業資源日趨枯竭,傳統的海鮮、海產產業已經面臨瓶頸;如果從傳統捕撈走向現代養殖,那就是農漁業的範圍,而不是海洋科技產業的專案。至於『船埠修造業』,雖然是舟山的強項,但目前技術含量還是不足,目前只能『造船殼』,也就是「船體製造」,要達到「造船工業體系」的地步,還有一段距離。

黃建鋼就認為,「『海洋科技產業』首先應該發展『海洋能源』,也就是來自海洋、取之海洋的能源。現在的石油、礦產,都只是陸地能源,如果只是把中東石油運到這裡,加工處理供應內地,那只是一種運輸,而不是能源基地。現在陸上能源已經趨於枯竭,未來應該是發展『海上能源』,舟山不應只是transportation,而是應該發展ocean energy,例如發展『潮汐能源基地』、『風能』、『太陽能』,但是現在觀念還沒有到位,作法和技術也還沒有成熟」。

在浙江海洋學院遠眺舟山海域(作者拍攝)

()應重視「海洋科技」的開發 

舟山是一個「海洋大市」,從2004 年起,舟山海洋經濟發展始終保持快速增長,截止2008年,海洋經濟增加值占全市GDP 的比重約為65%,是全國海洋經濟比重最高的城市之一。因此,在我看來,未來舟山的海洋科技產業,應著重於「海洋資源的探采」、「海洋清潔能源的開發」與「海洋生物科技的研發」三大項為主軸。儘管觀念、作法和建設還沒有完全到位,海洋科技人才與專業海員訓練還有待提升,但《規劃》中有關「海洋資源綜合開發利用產業」,已有了較長期性的舉措和項目。例如「東海油氣資源和大洋勘探開發」、「深海礦產資源探采」、「海水淡化工程」等等,都已有了綱目和方案。例如建設東海油氣登陸、中轉、儲運、加工基地,以及作業補給、裝備供應等後方服務基地,增強東海油氣開發後方支援能力。設立大洋勘探基地,加強大洋深海資源及相關科學研究,建設海洋環境探測與監測、海洋資源勘探與利用、深海作業等領域的技術研發和裝備製造基地,扶持發展大洋勘探開發產業。推動建設遠洋礦產資源接收儲運與研發加工基地,提高深遠海礦產資源開發和戰略性資源接收儲運加工能力等等。

《規劃》中預定建立幾個「科技示範島」,例如將摘箬山、東極等海島建設成具有示範意義的「清潔能源島」,推進海上風能、太陽能、波浪能等新能源耦合開發與應用,推進風能、太陽能、柴油發電及儲能蓄電池等綜合利用工程。其中包括長白島清潔能源綜合應用示範島,長峙島光電應用示範島,龜山航道潮流能研發及產業化基地,探索潮流能、潮汐能規模化開發等等,以及舟山近海風電場、六橫海水淡化以及LNG發電廠等項目。其中具有示範意義的是舟山市和浙江大學合作的「摘箬山海洋科技示範島」建設工程,已於20113月正式開工奠基。該科技島將向全國高校科研院所、相關企業開放並提供相關的試驗技術支撐服務,未來將建成中國第一個、同時也是國際一流的海洋科技示範基地。

在「海洋生物科技的研發」方面,目前舟山已成立了以「浙江海力生集團」為代表的海洋藥物與食品研發生產基地。《規劃》中預定建立「舟山海洋生物醫藥產業園」,整合科技資源,培育骨幹企業集團,打造海洋生物產業集聚地。其內容包括海洋生物藥物關鍵技術的研發與突破,研究海洋生物活性物質的機理、功能和提取技術,研製有特色、高效能的海洋生物藥物。建設舟山海洋生物醫藥檢測和研發服務中心,加強海洋生物保健性、功能性食品、生物功能材料、海洋生物酶製劑的研發,突破以海洋生物為原料的飼料添加劑、生物農藥與肥料產業化關鍵技術,推動深海生物基因利用等等。

「海水淡化」是未來面臨淡水資源短缺之下必須大力研究開發的「人類希望產業」。中國是世界上資源性缺水嚴重的國家,平均年缺水量達400多億立方米,其中而淡水資源人均佔有量僅為世界人均水準的四分之一。儘管中國在大型海水淡化自主關鍵性、規模化技術水準與世界先進水準還有差距,但是在核心技術和關鍵設備領域已取得重要突破。《規劃》中已明確發展「海水淡化綜合利用產業」,明定高耗水工業專案要優先使用海水淡化水作為工業用水水源;另外還開展海水淡化水進入市政供水系統試點工作,在滿足相關指標要求、確保人體健康的前提下,允許海水淡化水依法進入市政供水系統,鼓勵海水直接利用和迴圈利用。


四、走向藍海、作育人才:浙江海洋學院

在海洋強國、科技興海的號召下,海洋人才培養的重要性已經迫在眼前。實際上,早在「九五」期間,國務院就已批准將「東海大陸架」和「專屬經濟區」勘測任務列為專項,將海洋高新技術列入國家「863計畫」,啟動了多項海洋科技攻關課題。201012月,國家海洋部等單位發佈了《全國海洋人才發展中長期規劃綱要》,這是中國第一部關於培養海洋人才的整體規劃,顯示「海洋人才」已成為中國發展海洋戰略的基礎和關鍵。

在人才培訓方面,近幾十年來,舟山市府先後投入六億多元,建成了浙江海洋學院、浙江國際海運職業技術學院和舟山航海學校,初步形成了本科、專科、中專相銜接、多層次的航海教學與人才培育體系。此行我特別參訪了「浙江海洋學院」,除了新穎華麗的硬體建設之外,我特別關注的是人才素質與軟體建設。

()篳路藍縷,以啟山林

在海洋學院思政部副部長方志華教授和港臺僑研究所秘書長章其真教授的帶領下,我仔細參觀了海洋學院的校園與設施。浙江海洋學院的前身是創立於1958年的「舟山水產學院」,以「海納百川、自強不息」為校訓。1975年更名為「浙江水產學院」,1998年與舟山師範專科學校合併組建「浙江海洋學院」。我看到了一張當年舟山水產學院開學典禮的老照片,全體教職員工不到20人,校區占地面積只有176畝,教師衣著簡樸,校舍矮小陳舊,在當年,可謂篳路藍縷、以啟山林。但56年一路走來,這個以「藍海」為標誌的學校,是浙江省唯一的海洋類高等院校,未來更將承擔舟山新區人才培育的重責大任。

一張令人懷念的老照片(作者翻拍)

浙江海洋學院於2013年搬進了三面環海、青山依傍的長峙島新校區。幾年來,不僅建立了完備的學科、專業與學位點,形成以海洋科學、海洋工程、海洋漁業、海洋經濟、海洋文化為骨幹的學科體系,同時建立了國家級專業特色的研究基地,擁有傑出教師與專家,建立國家級實驗教育、人才培養基地和水產技術研究中心,也積極融入舟山本地的區域發展與社會服務,更創新各種文化論壇與校風特色,建立「產官學研用」多元結合的聯盟體制,乃至國際交流與合作等等。近年來,產出了受到國家領導人肯定的「深海抗風浪網箱的研製」、「曼氏無針烏賊集約化增養殖技術研究」等等標誌性成果,是一座引領青年乘風破浪、揚帆藍海的搖籃。

我長期有清晨起來散步、沉思和構想一日之計的習慣。這一天我起了大早,漫步在學院的海堤邊,眺望那群島羅列、海波漣漪的美景。陣陣海風輕輕徐來,雖然風中帶著鹹濕與海味,但令我清涼而舒爽,心中想著這個小島未來的曙光與希望。一位學生在堤上慢跑,我叫住了他,聊了幾句,一位從余姚來到此地求學的學生。他告訴我,「當時決定報考海洋學院時,家裡的人都是反對的,認為出洋航海是一件辛苦危險的事,而且長年離開陸地,見不到家人,而我又是家中獨子,萬一出了事,豈不斷了後代」。但是,他說他喜歡大海,熱愛一望無際的藍天碧海,那是一種敖翔千里、自由自在的生活。現在國家重視海洋了,也把舟山列為新區;我們學校設備很新,教學很活,運用很廣,老師很好,根本不是一般人想像的很偏遠、很落伍。在這裡,我學得很扎實,剛開始我對海上實習很惶恐,但現在已經習慣了。我現在覺得就業的管道很寬廣,出路很明朗。我覺得當時的決定是對的」。

()設備一流的圖書館

走訪海洋學院的第一站,是這座採取巴羅克式建築,造型宏偉、設計新穎的圖書館。這座在我看來十足是「五星級」的圖書館,不僅藏書豐富、設備一流,而且採取開放式、人性化的空間設計,讓人一進入就想飽覽群籍、縱身書海的感覺。圖書館採取挑高的樑柱、大理石鑲邊地板、裸空中庭為外觀設計,閱覽區採取劇場回廊式佈置,會議室則采電子視聽設備,通風與採光極為明朗舒適。大門入口處有一巨型螢幕,圍柱上栽種了一盆盆長青葛,璧上掛滿精美畫像,讓人有如置身「畫廊」讀書的藝術美感,也讓人免除了傳統圖書館封閉、滯悶的壓迫感。

堪稱「五星級」的浙江海洋學院圖書館(作者拍攝)

圖書館以劇場回廊為設計的開放式閱覽區(作者拍攝)

港臺僑研究所秘書長章其真教授陪伴我走在寬敞的校園中,談起海洋學院的校史和成就。一路上花木圍繞、綠樹夾道,給我一種整齊美觀、悠閒自在的感覺。無論是學生食堂、社團活動中心、學生宿舍、餐飲咖啡廳、便利商店、體育場或會議廳,都是經過精心的景觀設計和空間佈署。即使是學生宿舍區,也採取花園池塘、碼頭景觀的設計,顯示學院對學生生活環境的體貼與關注。

以碼頭景觀為設計的學生宿舍區(作者拍攝)

據我瞭解,浙江海洋學院學生不僅品學兼優,而且具備高度的社會參與和公共服務熱忱。近年來,報考浙江海洋學院學生的第一志願率始終保持100%,其中超過高考分數重點線的比率占了10%,這意味有許多學生是以高於錄取標準的方式進入這所學校。截至2010年,學生主持省級「新苗計畫」10項,校級專案30多項,論文發表20多篇,一次就業率每年都在90%以上,用人單位與社會評價位居全國名校前列。


宋國誠教授與「港臺僑研究所」秘書長章其真教授合影於校園

然而,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圖書館設有「文庫」的建置。這是專門用於收集、展示和永久性保存教職工及校友著作的資料性、學術性特藏書庫,是師生、校友進行學術交流和學術研究的場所[6]。服務於該學院圖書館的宋金芹曾撰文指出,「文庫收集了本校教工、學生的學術著作,是本校教學、科研、學術水準的歷史寫照。不僅從文庫可以瞭解到各個時期的教學、科研、學術水準,還可以研究各專業的發展歷程。人們可以看到曾為本校教學、科研作出巨大貢獻的老一輩學者們的心血之作,也可以看到仍活躍在校園中的教學精英的不凡之作,是學校各階段學術水準的集中體現,也可以看到校友中精英的力作」。我來到文庫旁,看到收藏了《浙江沿海地區新漁農村建設研究》、《我國海洋權益保護及海洋開發研究》、《海洋管理學》、《海洋產業經濟學》以及黃建鋼教授的《海洋十論》等等專門著作,感受到海洋學院深厚的學術底蘊。

()多元靈活的人才培育體制

除了具有文獻保存意義的「文庫」以外,浙江海洋學院圖書館還積極構建「海洋資訊資料庫」,據該校董民輝教授的研究,學院目前已經建立了3000多種海洋以及淡水魚類、蝦類、貝類、藻類等海洋生物的基本資料庫。同時也建立了水產養殖新品種的引進資料庫,水產瀕危動物資料庫,水產名貴、珍稀水生動物資料庫,養殖技術資料庫,水產品質官方評價資料庫等等[7],為海洋管理、海洋科研和海洋開發奠定了科學基礎。在我看來,浙江海洋學院已經「準備好了」,即將為舟山新區大展身手!

另外也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浙江海洋學院「靈活運用型」的人才培育體制,也就是以「合作聯盟」的機制,建立「產官學研用」五結合的人才養成模式。依據幾位元海洋學院的學者的研究顯示,例如與政府間合作,與普陀區政府合作成立普陀科學技術學院,與定海區政府合作成立定海科學技術研究院等等。又如基於舟山地處偏遠,人才往往回流低、引進難,於是發展教授下派服務和培養本地人才為目標的「校企合作」;這種在臺灣稱為「建教合作」的模式,一方面可以鞏固畢業學生本地就業的便利性,一方面也為本地港航物流、船舶修造、遠洋漁業、水產養殖、食品加工、電子電器等等企業,提供人力資源和智力保證。又如與科研機構合作,藉以掌握海洋經濟的熱點與重點,例如與「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黃海水產研究所」、「國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合作的《我國近海重要頭足類規模化繁育和資源養護技術研究與示範》專案,突破了近海重要頭足類生殖調控和規模化全人工繁育技術,弄清了重要頭足類繁殖的生物學特性,闡明了重要頭足類性成熟神經內分泌機制,開發了重要頭足類開口餌料系列,構建了優質健康苗種培育工藝,促進沿海的頭足類養殖產業的發展等等,顯示了學校服務海洋經濟的能力[8]

走完了校園,我看到了圖書館裡的學生,個個專注、凝神、埋首的模樣,心裡有一種殷殷期許、人才輩出的欣慰感。


參考資料

[1] 黃建鋼,《雛思:浙江舟山群島新區社會》,舟山:浙江舟山群島新區研究中心,2013,緒論,頁1

[2] 黃建鋼,〈論「第三級港口城市」-對「浙江舟山群島新區」發展前景的一種思考〉,《浙江社會科學》,2012(3): 141-147

[3] 黃建鋼,〈論「第三級港口城市」-對「浙江舟山群島新區」發展前景的一種思考〉,《第二屆海洋文化與社會發展研討會論文集》,20111217日,上海,頁8-14(14)
[4]
黃建鋼,《海洋十論-進入海洋世紀後對海洋的初步思考》,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11,緒論,頁1-3.
[5]
黃建鋼,〈論「中國國家海洋戰略」-對一個治理未來發展問題的思考〉,《浙江海洋學院學報》(人文科學版)24(1): 1-8(2)

[6] 宋金芹,〈建立浙江海洋學院文庫的思考〉,《圖書館學研究》,2004(3)57-58(57)

[7] 董民輝,〈海洋領域資訊資料庫平臺構建研究-以浙江海洋學院圖書館建庫為例〉,《海洋資訊》,2011(4)7-10~30

[8] 劉松平、朱從容、周豔榮、徐洲,〈舟山群島新區視域下地方高校服務海洋經濟運行模式的戰略抉擇〉,《中國水運》,2012(7)5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