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裴洛西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裴洛西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2年8月17日 星期三

《宋國誠專欄》 裴洛西訪台的後續效應-「破窗」與「領航」

 

《宋國誠專欄》

裴洛西訪台的後續效應

-「破窗」與「領航」

本文發表於《上報》,20220805

https://www.upmedia.mg/news_info.php?Type=2&SerialNo=150966

 

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訪台是一次成功的「智慧性出訪」,從行前高度隱密到安全抵台,宛如一場外交藝術的高水準表演。在訪台期間的談話與立場,張弛有度、有禮有節,特別是那一句「傾聽各位意見,向各位學習」的態度,表現出一個「美式政治家」虛懷若谷的風度。可以預見,裴洛西的訪台將興起兩種後續效應,一是「破窗」,二是「領航」。

 


破窗效應

 

自我國退出聯合國之後,中國從未一刻停止對台灣的打壓。中共打造了一個無法透視的玻璃窗,將台灣緊緊困鎖在這個密不透風的「黑窗」之內,讓世界看不到台灣,也無法體會台灣的處境。在這個玻璃窗內,台灣忍受了多年「國際孤兒」的委屈,低調扮演國際事務的邊緣角色。換言之,在中共「一個中國」的緊符咒之下,台灣幾近窒息而難以呼吸。但多年來,台灣挺過了這些煎熬與困境,存活至今日舉世稱道的民主政體,正如裴洛西所言,台灣是一個「韌性之島」(an island of resilience)。換言之,裴洛西與先前來訪的美國友人不一樣的地方在於,她看到了台灣最深刻的本質:堅韌。 

裴洛西訪台,清脆而響亮地打破了中共設置的玻璃窗,拆除了中共「一個中國」的緊符咒,讓台灣的「民主暖風」吹出窗外、涵濡世界。在全球主流媒體以「頭條」地位關注裴洛西訪台事件時,台灣的能見度與重要性被全世界清楚地看到。這種能見度不是因為一件「軼事」或「趣聞」被世界所議論,而是台灣作為一種「價值主體」的能見度,一種堅守民主自由卻長期忍受中國霸凌的能見度,一種台灣人的堅忍與自信,也讓世人看清「一個中國」的暴虐與欺凌。 

在世界看見台灣的能見度之餘,世界同時也認識到台灣的重要性。裴洛西明確表示,她代表整個眾議院、整個美國政府接受我國贈予的勳章。裴洛西既不在「官方/非官方」的邊界上糾纏模糊,也不在中國抗議的陰影下扭捏作態,而是明白表示她這次來訪就是台美之間一次重要的「官方接觸」,是美國政府與中華民國政府的官方往來。這既是裴洛西此行通過展示「台灣重要性」而首創台美官方交往模式的最大意義所在,同時也向全世界發出示範與引領的訊號。

 

領航效應

 

裴洛西在總統府的聲明中提到,這次來訪就是要提醒並告知大家:43年前,我們(美國政府)通過《台灣關係法》(Taiwan Relations Act),美國當時就許下對台灣堅若磐石的承諾-要永遠與台灣站在一起。這說明了裴洛西非常瞭解台灣的外交困境、深知台灣人心,以及充分體會台灣期待國際奧援與價值夥伴的需求。裴洛西又說道:儘管台灣面臨諸多嚴峻的挑戰,美台之間的團結也非常重要,我們的來訪就是要向外界彰顯美台之間的團結。換言之,裴洛西正是以這次美台交往的模式,呼籲世界做出與美國一樣的認知與作為,為國際友台力量帶領風向。 

就在裴洛西訪台之際,英國《衛報》報道,英國國會下議院外交事務委員會也在規劃今年內派團訪問臺灣,這就是裴洛西訪台所產生的「領航效應」,它將引起更多的民主國家接踵而至造訪台灣,促使國際組織提供台灣更多的參與途徑與項目,使台灣成為國際社會絡繹不絕的民主景點。換言之,裴洛西為台灣的國際困境打開了一條通道。 

在這種帶領國際風向的領航效應之下,對照於中共對台灣仗勢凌人的嘴臉,國際社會在頻頻跨越「一中」藩籬之後,「一個中國」將逐漸被國際社會稀釋、淡化和遺忘。這意謂台灣將擺脫兩岸框架之下的統獨爭議,以一個「民主價值主體」重新走入世界,貢獻國際。


2022年8月1日 星期一

《宋國誠專欄》 從「裴洛西陷阱」看美國對中國的「雙軌戰略」

 

《宋國誠專欄》

從「裴洛西陷阱」看美國對中國的「雙軌戰略」

-「誘戰」與「慢死」策略

 

本文發表於《上報》,20220802

https://www.upmedia.mg/news_info.php?Type=2&SerialNo=150589

 

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來不來台灣?已成為近日國際社會高談熱議的焦點。如果裴洛西訪台成真,不僅將改變美中台三邊關係的未來格局,牽動台灣安全局勢的震盪,也是美國對中共一次戰略設局的成功演練。

 


「裴洛西訪台」是一個「修昔底德陷阱」

 

從戰略設計來看,「裴洛西訪台事件」極可能是美國精心設計的一個「修昔底德陷阱」,是美國對中國採取「雙軌戰略」(第一軌)的外交布局。「修昔底德陷阱」是一個專有名詞,用來形容一個新興強權和既有強權處於「企圖取代/不被取代」的安全困境中,因為戰略互疑的不斷加深,軍備競賽的不斷升級,最終不可避免走向戰爭。 

至於所謂「雙軌戰略」是指美國表面上向中國宣稱,美國堅持「一個中國」政策,不與中國打冷戰,美國不改變中國共產黨的執政地位,美中關係「有競爭也有合作」……等等,實際上,這是一種「安慰戰略」,一種煙幕彈;但是在私底下,美國不僅逐漸完善一傘圍堵中國的「印太戰略區域鏈」,不是「島鏈」,而是網狀的「區域鏈」,甚至包括醞釀建構「印太北約」,對中國進行一種「無縫圍堵」和「極限施壓」,而且還通過制定一些高階法案,在科技領域,特別在戰略資源的供應鏈方面,緊緊地掐住中國的脖子。

 

不看熱鬧看門道:如何看待「裴洛西陷阱」?

 

在國際政治上,看待一個外交事件,可以採取:前因→時機→事件→後果的「運動軌跡」來看待,也就是一個「事件」在什麼時空背景下基於什麼前因和可預見的後果被發生了。 

前因:美國已經無法忍受中共

近期以來,中共至少有三項做法,把美國給氣到了!

一是,在俄烏戰爭問題上,中國一直暗中抵銷美國對俄羅斯的制裁。

二是,在南海上與美國軍艦對峙,甚至採取「危險驅離」的挑釁,而且還對加拿大、澳洲的軍機進行危險逼近。

三是,中共宣布台灣海峽不是國際水域,中國對台灣海峽具有管轄權,公然與美國的「自由與開放的印太」政策相對抗。 

時空:中共環境不佳

美國在時空環境(時機)的判斷上,認為中共存在三個棘手問題,使得美國覺得此刻已經可以出手:

一是,習近平的動態清零政策引起廣泛的社會不滿。

二是,中共的經濟下滑,總體經濟環境惡化,即使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也無法挽救。

三是,中共要召開「北戴河會議」和20大,內部情勢緊張,無法應對外部事務。 

事件:裴洛西訪台

在前述的「前因」與「時機」之下,裴洛西訪台事件發生了。這意謂美國早已規劃了雙軌戰略之一的「誘戰策略」。 

後果:實戰演練和極限施壓

在這種「誘戰策略」和「極限施壓」的雙重作用之下,中共的民族主義鷹派被激發和誘導出來,美國就在早已萬全準備之下,與中共進行了一場區域戰爭。

 

「誘戰策略」下美國如何獲利?

 

如果這個結果發生,也就是因為「裴洛西事件」而引誘中共主動與美國發生軍事衝突,無論衝突的大小如何,那麼美國至少就可以獲得「兩個收益」和「兩個部署」: 

兩個收益:

1,證明美國具有運用軍事能力與政治決心捍衛亞洲盟友的能力。

2,美國的「反中情緒」大漲,民主黨可以收割期中選舉的戰果。

 

兩個部署:

1,美國採取「一個台灣,各自表述」的方式,也就是中共說「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美國說「台灣是一個自治島嶼(self-governing island)」,然後將美台關係拉抬到「最高級的準官方關係」;目前在美國國會審議的「台灣政策法」,就是這一佈署的證明。

2,美國開始構築「印太北約」戰略框架,聯合印太盟友與北約成員,例如德國將在8月份與印太四個國家進行一場「疾風亞洲」(Rapid Pacific 2022)的聯合軍演,例如美國決定明年在亞洲部署一個「多領域特遣隊」(Multi-Domain Task ForceMDTF),全面性的對中共進行一種「無縫圍堵」。

 

什麼是美國的「雙軌戰略」:讓你逼我開戰

 

美國或許已經體認到「美中終須一戰」,特別是認定中共必將武力侵略台灣。雖然美國一再規勸中國,不要挑戰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不要片面改變台海現狀,但無論怎麼說、怎麼講,中共就是「頑石不點頭」;所以,既然胡蘿蔔不管用,那就打棍棒。美國已經看出中共所謂「反應式強硬」(reactive assertiveness)─利用(他國)在爭議地區可見的挑釁,以強硬的反制手段將現狀改變得對自己有利」的虛假性與空洞性,所以美國認為晚打不如早打,趁中共還處於羽翼未豐之際,徹底壓制中國。 

然而,美國並不是在一次「熱戰」中主動求戰,而是「被動迎戰」,也就是「讓你逼我開戰」;美國深知,中國正處於一種「歇斯底里的民族主義亢奮」之中,非常好戰,也非常容易引誘;但人們一般以為,解放軍很好戰,但實際上美軍更好戰。所以美國的策略是在中共前面挖一個「修昔底徳陷阱」,讓中共在一片狂熱之中跳入陷阱。這次裴洛西訪台,就是一個「修昔底徳陷阱」,誘使中國向美國進行軍事冒險,美國就可以取得正當的理由向中共開戰。

 

美國運用高端手段「慢死中國」

 

「雙軌戰略」的第二軌就是慢死策略。從美國開始對中共打貿易戰到「美國競爭法」,再到最近的「晶片法」,都不是一種「速戰速決」的方法,而是一種溫水煮蛙、勒脖窒息的策略,也就是通過一種「高端競爭」來慢死中國。 

只要美國不願台灣這一「不沈的航空母艦」落入中共手中,以致於在中共佔領台灣之後可以部署長程飛彈直接攻擊美國,美國就會不斷設計這種「修昔底徳陷阱」,誘使中共內部的鷹派將整個中國推入這一巨大的陷阱中。


2022年7月28日 星期四

《宋國誠專欄》 裴洛西來不來台灣?-一場美中台三邊的弱雞賽局

 

《宋國誠專欄》

裴洛西來不來台灣?

-一場美中台三邊的弱雞賽局

本文發表於《上報》,20220723

https://www.upmedia.mg/news_info.php?Type=2&SerialNo=149930

 

據英國《金融時報》披露,美國眾議院議長南希.裴洛西(Nancy Pelosi)將在8月訪台,以示對台灣的支持,消息一出,立刻引起美中台三邊關係的劇烈動盪,也促使三邊走向亮底攤牌的緊張階段。

 

美國眾議院議長南希.佩洛西(Nancy Pelosi)

實際上,裴洛西來或不來,並不改變美中台三邊既有的結構關係。裴洛西來台,並不會實現美台重新建交,若不來,中共也不會放緩對台灣的威脅,換言之,裴洛西來台只是一次友善的過場,一種象徵性的表態支持;但是在中共加碼恫嚇之下,台海的軍事衝突極可能一觸即發,這就使得「裴洛西該不該來」,在美中台之間引起高度的議論。

 

測試美中雙邊是真心話還是大冒險?

 

在我看來,消息既已曝光,除非裴洛西取消整個出訪東亞的行程,那麼裴洛西就不能排除「順訪」台灣。理由是,裴洛西包括日本、新加坡、印尼和馬來西亞以及停留美國印太司令部的整體套裝行程,如果剔除了台灣,那麼所謂「台美關係堅若磐石」就是一句空話!也顯示美國懼怕中共的威脅與恫嚇,那麼美國所謂堅定的同盟關係也將徹底瓦解。實際上,作為美國「第三號」總統繼承人的裴洛西,此行具有明顯代表國會立場的「戰略巡視」意味,也就是進一步鞏固美國印太戰略夥伴關係的作用;如果刻意排除台灣,那麼美國的印太戰略就是一句假話! 

中國方面當然跳腳,除了趙立堅拋出「四個嚴重破壞」、「後果美國完全負責」之外,前《環球時報》總編輯胡錫進,自然發出「首吠」之聲,宣稱裴洛西若膽敢去台,應該派解放軍戰機在適當距離「伴飛」裴洛西專機,與其同步飛進台灣,掠過(松山)機場上空後返回中國大陸。一向以煽動台海戰爭、挑撥兩岸仇恨而賴以為生的胡某,其熱水沸湯、大腦進水的言論,自是不足掛齒。但胡某之言論,卻點出裴洛西此行將是一場「真心話與大冒險」的劇本,一場美中台三邊的「政治梭哈」,也就是一場測試誰才是膽小鬼的「弱雞賽局」(chicken game)

 

台灣小心殘骸掉落,波及民宅

 

截至目前,裴洛西辦公室尚未證實裴洛西的行程,我國外交部也表示尚未接到通知,但中國已經率先藉由胡某之口亮出了底牌。我之所以稱胡錫進是一個「假愛國主義者」,就是因為胡某的「伴飛」之論,正是一種「英雄一去不復返」的「荊軻刺秦行動」。裴洛西的行政專機是美國主權的象徵,美國軍機必然採取「護航」,一旦中共軍機伴飛,到時候就看看美國是採取空對空飛彈將其擊落?還是採取強制驅離?至於飛越台灣上空,必遭我方空軍擊落,這時我方僅需考慮的是選擇什麼時機和地點,以免殘骸掉落,波及民宅

 

看看誰才是膽小鬼!

 

在這場「弱雞賽局」中,膽小者必將出局。一方面,裴洛西若取消行程,那就意味美國終究不願在台灣問題上與中國發生軍事衝突,但這並不表示美國遏制中國的戰略有所改變,實際上,美國的對中政策已產生一種「側面性改變」,也就是不尋求與中國的「熱戰」,而是採取溫水煮蛙、缺氧窒息的策略,來「慢死」中國。最近美國制定「芯片法案」以及將在8月間討論並通過的「台灣政策法」(Taiwan Policy Act),都是這種「慢死戰略」的表現。 

對於中國來說,胡錫進的「伴飛論」,中國高層接不接受?照不照辦?如果中國高層不擔心重演一次「中美軍機擦撞事件」,並且不惜在台灣問題上與美國一決死戰,那麼中國最好「近距離全程伴飛」,而不是「遠距離從旁監控」,否則其所謂「捍衛主權的決心」必然大打折扣,那麼中國就是這場「弱雞賽局」下慘遭出局的膽小鬼! 

至於台灣,如果裴洛西來台,那就熱烈歡迎,如果不來,那就歡迎下次再來。當然,除了我方軍機升空「迎機」之外,其他軍機只要「升火待命」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