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Antony Blinken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Antony Blinken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2年5月29日 星期日

《宋國誠專欄》 低估中共、錯估中國-布林肯中國政策演講的「中國盲點」

 

《宋國誠專欄》

 

低估中共、錯估中國

-布林肯中國政策演講的「中國盲點」

 

本文發表於《上報》,20220529

https://www.upmedia.mg/news_info.php?Type=2&SerialNo=145731

 

期待已久的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的中國政策演講,美東時間526日在喬治・華盛頓大學登場。也許是「閱讀前」期望升高而在「閱讀後」產生落差,或者是布林肯只是領取演講費而做了一場應景式的演講,以致不必期望過高;但如果都不是,也就是如果不是消費性聽講,而是嚴肅認真的探索深究,那麼布林肯的通篇演講可謂蒼白軟弱、戰力不足,只有重申,沒有推進,主觀願望覆蓋了行動方案,嚴詞批判取代了戰略對策,難以反映美國對中國「蒼勁有力」的應對戰略。

 


美國三次中國政策錯誤的總結:低估中共、錯估中國

 

演講中,布林肯就像一個「時事評論員」,不像美國外交政策的決策者與執行者,更像似一個「傳教士」,娓娓道出美國對中政策的聖經文本,一個手拿十字架的神父,對一個妖風邪雨的魔鬼侃侃佈道。 

如果在今日21世紀,已經高齡99歲卻仍然活不出智慧的美國前國務卿季辛吉(Henry Kissinger),竟然主張烏克蘭應該對俄羅斯「割地求和」,認為台灣議題不應處於美中關係的核心位置,就足以證明這位「廉價的現實主義者」當年促成中美建交是美國對中政策的第一次錯誤,到了「柯林頓-小布希-歐巴馬」時代的「民主演變中國」政策,認為「引領」中國進入世界體系就可以促使中國民主轉化是第二次錯誤,那麼布林肯這次以「投資(invest)、協同(align)、競爭(compete)為主軸的演講,則是美國對中政策「無可辯駁」的第三次錯誤。總結三次錯誤的關鍵就在於:「低估中共、錯估中國」。

 

美國依然沒有看清中國!

 

在布林肯的演講中,出現了許多顯而易見的「中國盲點」。所謂中國盲點,例如沒有從中共對新疆維吾爾族人的非人道作為,完全透視中共「欺弱」的本質,對此美國只是「呼籲改變」(call for change);沒有從中國支持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徹底看穿中國打倒美帝的終極意圖;沒有從中國留學生攜帶的政治任務看清中國偷竊與顛覆的陰謀;沒有充分自覺只有徹底改變中國,才有美國期待的國際戰略環境。布林肯沒有看清,重點不是「重塑戰略環境」(shape the strategic environment),而是改變中國;換言之,一個沒有在政治上「被孤立」、經濟上「被脫鉤」、國際上「被脫群」的中國,永遠不會是美國的合作夥伴。

 

中國盲點之一:認為中國「尚可教化」

 

通篇來說,布林肯依然站在一種「教士-感化主義」的高度,對中國發出一篇說教式的勸世文,認為文明教導、道德勸說、循循善誘,就可以讓中國迷途知返,乃至與美國攜手營造和平理性的國際環境。布林肯一方面認為,「對國際秩序最嚴峻的長期挑戰是由中華人民共和國造成的」,但又認為「美國無法改變中國,但可以尋求塑造中國周邊的戰略環境,以推進我們建設一個開放和包容的國際體系的願景」,這就是「還境改變氣質」的主觀願望。換言之,美國依然把中國視為「可教化的客體」,這個迷失方向的中國,必能領悟美國的苦心與善意而重回文明的軌道。 

布林肯指出:「北京的願景將使我們遠離過去75年來維持全球如此多進步的普世價值觀」,也指出「不能依賴北京改變自身的發展軌跡(We can’t rely on Beijing to change its trajectory),既然如此,美國自始就不應該假設無意改變中國!因為如果基於此一假設,美國所有對中國的競爭或合作,意義何在?目標何在?實際上,美國所謂「開放和包容的國際體系」,並非中國的願景,而是中國亟欲打破的阻撓和障礙。美國自認「文明大國」,中國卻認美國是個「帝國霸權」,認定「帝國主義亡我之心不死」;布林肯不知,美國的願景並非中國的夢想,而是中國的噩夢;如果美國希望塑造一個改變中國的周邊環境,中國同樣也希望塑造一個改變美國的周邊環境,然後,彼可取而代之!

 

中國盲點之二:天真的「中國合作論」

 

在演說中,布林肯再次強調與中國「合作」的可能性與必要性。認為「美國和中國在可預見的未來還是需要繼續打交道」,這是美國對中政策「有競爭,也有合作」的再度重申。國際社會固然需要相互合作、解決問題,美中之間確實在若干領域具有合作的客觀必要性,但問題是,中國願不願意與美國合作? 

事實是,凡有一句不讓中國稱心如意者,中國必跳腳反擊。遠的不說,就以最近美國總統拜登出訪韓日之前,中國派出了遼寧號航母戰鬥群在西太平洋進行示威性軍演,即使在訪問進行中,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做出「印太經濟框架」必將失敗的警告式反嗆,即使在拜登結束訪問之後,中國立即與俄羅斯在日本海上空進行聯合軍機演習,這就是向美國擺明:你有印太框架,我有中俄聯盟!而就在拜登提出「軍事保台」之後,中國立刻對台灣進行壓迫式的實戰演習,這也是向美國擺明:你要軍事介入,我就武力反介入。試問,自從美國前任總統川普對中國進行貿易戰以來,中國可曾與美國合作了什麼?換言之,布林肯難道不知,中國的對美政策「只有競爭,沒有合作」!

 

中國盲點之三:沒有規則,哪來合作?

 

布林肯一方面譴責中國是國際秩序最強大的破壞者,一個最具有「惡的意圖」與「破壞能力」改變國際秩序的國家,但又主張美國應該組織一個「國際大家庭」,也就是「包括美國和中國在內的所有國家能夠共存及合作的國際法、協定、原則以及機構」,這種說法,豈不是「引虎入室」之後再「與虎謀皮」?在聯合國所有關於譴責俄羅斯侵略烏克蘭的決議中,中國一律投下棄權或反對票。試問,中國可曾願意與美國在內的西方國家共存與合作?換言之,與一個當今國際秩序最大的破壞者「共建」國際秩序,這是美國至今依然執迷不悟、不可理解的自我矛盾!

 

中國盲點之四:台灣議題愈描愈黑

 

在拜登的亞洲之行中,向包括台灣在內的亞洲國家釋放「軍事保台」的承諾之後,布林肯卻再度重申美國的對台政策沒有改變。這種說法若不是證明拜登口誤或失言,就是收縮美國對其盟國安全承諾的強度。布林肯強調,「我們的政策沒有改變,變化來自北京日益增加的脅迫例如試圖切斷臺灣與世界各國的關係,阻止其參與國際組織。北京的言詞與行動日益挑釁,中國軍機幾乎每天都出現在台灣附近」,布林肯認定中國恫嚇台灣的行為「嚴重破壞穩定」(deeply destabilizing),但同時又強調美國的「一中政策」沒有改變。此一說法不僅對美國對台戰略究竟是「清晰」還是「模糊」愈描愈黑?而且默認中國一切的政治脅迫與軍事冒險都不會改變美國的對台政策?乃至於形成另一種對中政策的「戰略模糊」。在面對中國對台灣日益「模糊」兩岸和平談判以及武力侵台日益「清晰」,如果美國的對台政策沒有任何精進與推展,只是「以不變應萬變」或「以被動應主動」,美國又如何拿出實力阻止中國片面改變台海現狀?

 

一個「無意改變中國」的失敗政策

 

不出所料,中國只接受吹捧而不是批評,就在布林肯演講剛剛結束之際,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隔日立即打臉布林肯,宣稱這場演講是在「散佈虛假信息,渲染中國威脅,干涉中國內政」,是在「遏制中國發展,維護美國霸權」。美國應該看到,自己雖然宣稱「美帝從無亡華之心」,但今日中國卻已認定「中國亡美之心不死」! 

當然,布林肯的演講並非毫無貢獻,那就是鄭重確認「中國威脅」的真實性與嚴重性,確認中國是當今世界最大的「規則破壞者」(rule breaker),直指習近平是一個「對內壓迫、對外好鬥」的獨裁者。然而,批評不等於應對,布林肯的演講,證明了一個「盎格魯-撒克遜紳士」難以應對一個「豺血狼性」的中國,也證明布林肯的中國政策是建立在一個「低估中共,誤判中國」的架構之上,因為在一個價值無法共享、制度無法融合、文明無法齊一的現實之下,不能用「期待中國的方法」來應對一個張牙舞爪的中國。雖然天真的綏靖主義在美國歷史上其來有自,但難以想像竟然持續到今天。布林肯這場演講或許表達了美國全球安全戰略的願望構圖,但一個「無意改變中國的中國政策」,隱約流露出「美國衰落」的隱憂與危機。


2021年4月19日 星期一

近期中美關係觀察

 近期中美關係觀察

 

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研究員

宋國誠

本文刊登於陸委會「大陸與兩岸情勢簡報」

110年3月

https://ws.mac.gov.tw/Download.ashx?u=LzAwMS9VcGxvYWQvMjk1L2NrZmlsZS8zZWUyM2U1Yy0yYTdjLTRjYzYtYjdjZC0yY2IzN2Q4NTNkMGIucGRm&n=5LiJ44CB6L%2bR5pyf5Lit576O6Zec5L%2bC6KeA5a%2bfLnBkZg%3d%3d


 中美會談既無交集亦無共識,未來基本維持「大競小合」狀態, 在激烈戰略競爭下,選擇有限度合作。中共續指責美方惡化雙方 關係,拜登對中政策主軸轉向多邊圍堵。 

 美在貿易面對中採取聯盟共同制裁策略;科技面組織抗中聯盟, 反擊中共威脅;關切中共人權議題,續批中對新疆種族滅絕;促 停止對臺施壓,承諾助臺自衛。 


一,前言 

    中美2+2會談台北時間2021319日在阿拉斯加登場,除了唇槍舌劍、互不相讓之外,會後,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僅以「雙方進行了艱難直率談話」作了沒有結論的總結,顯示雙方既無交集也無共識。未來,中美關係基本上維持一種「大競小合」狀態,也就是在激烈的戰略競爭下選擇有限度的議題合作,北京呼籲「合作共贏」,華府則維持「戰略對抗」。

    北京的對美政策並未因美國新總統的產生而改變,繼續採取「外交罵街」的老路,口徑一致的將惡化中美關係惡的責任全部推給美國。中共總書記習近平在2021年世界經濟論壇「達沃斯議程」視訊會議上,指責美國對中國「搞意識形態偏見」、「動不動就搞制裁、搞脫鉤」。中共政治局委員兼外事辦公室主任的楊潔篪,則把中美關係的困難歸結於美國極端錯誤的反華政策、固守冷戰思維、干涉中國內政。中美2+2會談中,楊潔篪更是嚴聲厲色、加碼開罵。顯示中國依然固執立場,無意緩解會改善中美的緊張關係。

    拜登延續了川普時期大部分的對中政策,依然將中國視為「戰略競爭對手」(strategic competitor),只是競爭主軸由「單邊對抗」轉向「多邊圍堵」,也就是通過以深度外交為基礎的國際談判機制,採取一種「小多邊聯盟」的策略,來遏制中國的挑戰。簡單地說,川普採取的是「單挑」,拜登則改採「圍捕」。

 

    二,中美五大領域的較量      

    ()貿易 

    拜登並不急於撤銷川普對中國的關稅制裁,而是首先全面審查北京是否遵守美中第一階段貿易協議。依據美國智庫調查,北京只達成協議中採購目標的58%,顯然,北京毫無誠意且不及格。然而,拜登不是採取川普單一化的關稅大刀政策,而是擴大至知識產權保護、中國經濟模式、市場准入不平衡等等更具「結構性貿易不公」的領域,循著WTO等國際組織,對中國進行制度性制裁。

    由於北京對中美貿易協議採取拖延戰術,未來,中美貿易戰爭將是一場持久戰、組織戰和國際戰。新任財政部長葉倫(Janet Yellen)以及美國貿易代表戴琪(Katherine Tai)均表示,將以中國「不公平的貿易行為」為重點,採取聯盟共同制裁的策略,並採取與中國「產業脫鉤/重組供應鏈」(擺脫依賴)和「補貼/重建本土企業」(美國領先)等方式,與中國進行多管道的長期對抗。 

    ()科技 

    當美國獲知中國有意限制稀土出口,試圖截斷美國軍工產業的材料供應之後,美國意識到與中國的科技競爭不只是制裁網路平台如Tik Tok或企業黑名單等短期措施,而是從關鍵領域進行基礎性競爭。基於此,拜登政府成立了跨部會的「中國工作小組」(China task),專責處理科技抗中的優先次序。國防部長奧斯汀(Lloyd Austin)表示,美國將在半導體、5GAI及生物科技等領域,組織國際抗中聯盟,消極面可以防止高科技流入中國,積極面可以通過盟國聯合投資與技術開發,維持美國及其盟國的超前優勢。 

    ()區域安全 

    在完全不顧中國的反對之下,拜登政府依然延續中美較量的重頭戲:印太戰略。2021312日,美、日、印、澳4國領導人舉行「四方安全對話」(Quad)視訊峰會,拜登強調將以Quad聯盟有效嚇阻中國的區域軍事威脅。在316日美日2+2(日美安保協商)東京會談中,布林肯重申自由開放的印太區域(包括台海安全),如果中國使用威嚇和侵略手段,必要時美日將聯合反擊。即使中國批評美日「狼狽為奸」,但美國在印太區域安全問題上,滴水不露、寸土必爭。 

    ()人權 

    拜登與習近平今於2021211日農曆除夕首度通話,拜登對中國的經濟作為、鎮壓香港、在新疆侵犯人權,以及對包括台灣在內的專斷作為表達關切,但習近平則回敬美國所關切者純屬中國內政,美國無權干涉,再次顯示中美價值觀的嚴重分歧,短期之內毫無化解的餘地。

    無論是舊日老友或昔日夥伴,拜登對習近平的態度已經改觀。拜登曾經以「種族滅絕」批評中國對新疆維吾爾人的殘暴作為,在最近的訪談中亦評論習近平「骨子裡沒有民主意識」,這些都顯示拜登對習近平與中國人權紀錄的輕蔑與鄙視。 

    ()台灣問題 

    拜登上台之後,延緩了川普時期所謂「台美關係升級」的傾向,重申「一個中國」立場,但同時美國也高度關注中國頻繁的軍機擾台,以及近期逐步升高的「武統」聲浪。然而,北京不為所動,反而變本加厲,不僅對台灣增加軍事騷擾,也在南海、東海採取更多挑釁行動。

    在北京預估拜登的挺台政策不會強過川普之下,2021123日及24日,中共分別以13架以及隔日15架各型軍機侵入台灣西南部防空識別區,這是歷來規模最大的一次空域騷擾,顯示北京對台灣問題毫不妥協。對此,美國國務院發言人普萊斯(Ned Price)立即發表聲明,敦促中國停止對台灣的軍事、外交及經濟施壓,並與台灣的民選代表進行對話。普萊斯強調,美國將繼續協助台灣維持足夠的自衛能力,重申美國對台灣的承諾「堅若磐石」。在行動上,202124日,拜登政府首次派出導彈驅逐艦「麥凱恩」號(USS John S. McCain)通過台灣海峽,以展示支持台灣與維護台海自由航行的目標。 

    三,結語 

    從戰略態勢來看,北京雖然處於「被動反擊」的守勢,但頑強不變,美國則採取「主動出擊」的攻勢,但效果未明。可以確定的是,美國將積極籌組「國際抗中統一戰線」。未來,中美競爭將走向結構化、深層化和鬥智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