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18日 星期一

我的雜思筆記(21) :顛覆菁英史觀

我的雜思筆記(21) :顛覆菁英史觀


閱讀,就是要細緻地「體會」真正「啟人心智」的文章。Martin Powers (Sally Michelson Davidson Professor of Chinese Arts and Cultures at Umich)的一篇文章,Representing “the People”,通過一種跨語際、跨文化的閱讀與書寫,或稱「比較藝術」(比較文化)的視角,論證了「人民」(普通人)(the People)的概念「並非西方所專有」,早在中國明代周臣的畫作(流民圖)中,就已鮮明的躍出。周臣,對熟悉中國古典藝術的人也許並不陌生,但就是很少人(除了Martin之外)去和法國浪漫派作品進行對比)Martin Powers的文章,是一篇真正具有「啟發性」的「深作」,它顛覆了我們所習慣的精英史觀(或資產階級認識論)文章旨在說明,「自由」的概念-絕非出自民族性(國民性)的某些特質,(如我們始終認為,自由、平等、人權概念出自法蘭西民族,自由、平等、人權這些概念始終與中國人無緣….等等-儘管反對這種說法的觀點大家都會接受,但證據呢?),在蘇軾的政治生涯中,鄭俠力抗王安石的「變法苛政」中,已經充分體現所有在後來法國大革命時代所宣揚的理念。通過將周臣的畫作與法國浪漫主義畫家Eugène Delacroix的對比(特別是Liberty guiding the People)Martin Powers指出了一個重要概念(跨歷史的現象重疊):對「人民」的情感,對再現(representing)「普通人」的藝術與思想,中外皆有,而且在中國,更早! 

Martin Powers發人深省的一段: 

歷史變化起源於社會與物質的條件,而非萌芽於民族的天賦。這一觀點,可以矯正長期的西方中心主義中,利用所謂「內在民族性」來解釋歷史的各種論述。Eugène Delacroix把「下層人」作為「人民」(people)-這一詞語是具有特定的政治涵意的(國誠注)-表現在畫布上,難道就是因為法國人天生熱愛自由與平等嗎?這種「天生論」聽起來非常幼稚,但某些現代性論述所要表達的,不論多麼含蓄,恰恰就是這個意思! 

簡單的一句疑問(不,不是那麼簡單地得出此一提問),足以顛覆一套史觀,一套我們始終「深信不疑」的史觀!

Martin Powers

周臣 流民圖

Eugène Delacroix  Liberty guiding the People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