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20日 星期三

我的《閱讀中國》筆記(2):憂悶的北京人

 我的《閱讀中國》筆記(2)憂悶的北京人 

北京人是憂煩、焦燥和苦悶的,他們已經無暇顧及禮儀和優雅,也沒有太多肚量去尊重或幫助他人;生活已經是咬緊牙根了,還講什麼溫良恭儉讓!無論在灰黑滿天、泥漿四流的胡同裡墊步行走,或是在終日堵塞、死命鑽擠的街道上狂按喇吧,或是終日站在北京大學西門安全警衛的撲克面孔,人們的精神的面貌總是一幅黯淡無光、表情僵硬的模樣。 

我入住一家低價旅舍,櫃台人員的見面語是:「證件」!我沒有受到「歡迎光臨」的禮遇。因為北京人遇見陌生人,第一個反應就是確認你的來路與身份,第一個分界就是居民還是農民?是本地人還是外地人?因為這家旅舍是專門提供給外地進城的人暫住的,旅客一般都是來北京打工的「農民工」,對於這些農民,必須給他們一點臉色看,才能顯示北京人的優越感。  

我研究多年的「中國地方治理」,把玩過西方學界各種各樣的「花式理論」,也遍讀中國學者大同小異的「官樣研究」,我看,面對北京這一諾大無邊的城市,北京市政府採取的是中外學界想都沒想到的專有名詞:「放任式治理」,這可能就是「中國特色的地方治理」吧!在北京一個月期間,在每天交通繁忙的時段,我只一次看過一個交通警察,但我沒有看到他在「治理」交通,只看到的是他在車水馬龍的街道邊「滑手機」! 

北京是一個「外來人口城市」,人口來源非常多元,人口素質非常分岐。依人口普查,截至2011年北京的人口總量達到2018.6萬人,從1996年起算,北京每年常住人口年均增加50多萬人,15年來增加了760萬人。據國務院「發改委」一位相當實事求是的學者李鐵[1]表示,北京市對於城市人口的控制基本上是「失效的」,自1980年代以來,在有關北京城市規劃中反覆出現的難題就是如何控制北京市的人口增長,因為北京市的人口綜合承載力已經嚴重不足,但問題總是:(理想中)人口規劃的目標總是遠遠落後於實際人口的增加[2];但話又說回來,迄今為止,對中國這一人口大國來說,沒有人能夠在理論和實踐上說出城市的最佳規模是多少?儘管學術界嘗試通過實證分析得出一個城市人口的最佳規模,但至今沒有科學的答案。依據李鐵等人的研究,基於北京自然資源承載力(土地與飲水)還有「剩餘的空間」,北京的城市規模和人口總量還有擴大與增加的趨勢。預計到2020年,北京的總人口將在24002700萬人之間,超出了台灣的總人口,其中,外來人口將占北京總人口的一半。不難想像,隨著人口不斷增加,北京將成為「痛苦指數」不斷攀升的「悲情城市」! 

[1] 李鐵,現任「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主任,兼任清華大學高級研究員、中國農業大學博士生導師。多次主持和參與了中央、國務院有關城鎮化政策文件的起草和制定,參加了2004年以來7個中央一號檔的起草工作,參與了「十二五」中國城鎮化發展戰略規劃研究,是當前中國「新型城鎮化」戰略重要的研究幕僚和政策規劃專家。 

[2] 李鐵、范毅等,《我國城市流動人口和北京市人口問題研究》,北京:中國發展出版社,2013,序,頁1.

我在北京大學圖書館前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