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17日 星期五

回望20世紀:20世紀的美學(2) Wassily Kandinsky(康定斯基)-1

回望20世紀:20世紀的美學(2) Wassily Kandinsky(康定斯基)1 

出生於俄羅斯,集畫家、美學理論家、音樂家以及詩人於一身的瓦西里.康定斯基(Wassily Kandinsky,18661944),由於自小學習音樂,康丁斯基的藝術理論與運用色彩的靈感大多來自音樂,並且嚴謹的依循音樂的邏輯與秩序。換言之,康丁斯基的藝術理論和繪畫實踐,就是要從色彩、線條和畫布與人類的心靈產生共鳴,基於這種基本信念,康定斯基建立了系統的、現代意義的抽象主義藝術。 

什麼是「抽象藝術」?抽象藝術一般被理解為一種不描述自然世界的藝術,反而透過形狀和顏色以主觀方式來表達。20世紀初期,抽象藝術主要是指表達自然世界的藝術,譬如立體主義和未來派藝術,但更精確來說,抽象藝術旨在獲取某些事物不變的內在質量,而不是由仿效它的外在表現。 

抽象派被定義為「沒有比喻現實參考」的藝術,也就是沒有具體可辨識的對照物,而是以簡化但又可以保留原始自然的方式來描述真實題材。抽象藝術完全打破藝術原來強調主題寫實再現的局限,把藝術基本要素進行抽象的組合,創造出抽象的形式,因而突破了藝術必須具有可以辨認形象的籓籬,開創了藝術新的發展天地。 

依據《華人百科》的介紹,康定斯基生於1866124日的莫斯科,原本他在莫斯科大學學習法律和政治經濟學,但在1895年看過法國印象派的作品後,他決定要當個畫家,他搬到德國慕尼黑,並和Anton AzbFranz von Stuck 學習印象派和art nouveau (新藝術運動)的畫風。剛開始康定斯基的作品充滿了幻想力,在19001910年這段期間,他四處旅遊,所到之處包括了巴黎,在這裡他接觸了新印象派的Paul Gauguin(高更)以及野獸派,此時,康定斯基開始對純粹顏色的力量有了自己的概念,1910年,康定斯基畫了他第一張抽象風格的水彩畫,並開始他重要的理論研究,隨即在1912年于德國發表了《精神和藝術的關連》 (Concerning the Spiritual in Art) 這本書,這本書剖析了心理作用和色彩的關係,並比照了繪畫和音樂。 

康定斯基和德國畫家馬克( Franz Marc)一起成為表現主義團體「Blaue Reiter (Blue Rider)(「藍騎士」)的領導者,他們兩人編輯了「藍騎士年歷」( Blue Rider almanac ),收集了他們各個時期的作品。康定斯基和馬克也常在慕尼黑及其它地方舉辦國際性的畫展,也因為有他們的推動,德國的表現主義得以盡情的發展。 

但是後來發生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康定斯基只好離開德國,返回俄國後,康定斯基繼續推動藝術活動。1921年,康定斯基回到了德國,在1933年納粹的勢力興起之前,他都在Bauhaus school任教。最後,他搬到了巴黎郊區,直到19441213日臨死之前,他都住在那裡。 

康定斯基的作品在1920年代有很重大的改變,由早期的浪漫式幻想轉為幾何圖形的構圖,在他死前的最後十年,他更融合了他早期直覺式的畫風和後期的幾何圖形風格,為他的作品增添一種新的意向。

https://www.itsfun.com.tw/%E5%BA%B7%E4%B8%81%E6%96%AF%E5%9F%BA/wiki-1576836-0153716 

自幼年時期,康定斯基就具有一種「共感覺」(或稱「聯覺」、「通感」,Synesthesia)的能力。這是一種感覺現象,其中一種感覺或認知途徑的刺激,導致第二種感覺或認知途徑的非自願經歷,例如經由聽覺引發另一種型態的感覺-視覺或味覺等等等。康丁斯基的特殊症狀是能看到不同形狀的顏色,三角形是黃色,正方形是紅色,圓形是藍色等等,除此之外,康定斯基還可以從顏色之中聽見音樂的旋律,這是一種從視覺聯結到聽覺的通感能力。 

音樂如何與繪畫相揉合?或者說,繪畫如何表現音樂的節奏、韻律與美感?這對抽象主義和表現主義創始人來說,應該是來自對色彩與形狀的想像力,一種對顏色的感受力與情感。顏色,是藝術家的生命之源,但如何通過對顏色的鋪陳、構型、混疊……,表達心靈的感受,無疑,這是藝術家的天賦與創作力;我把這種能力稱為「聆聽色彩」的能力。換言之,顏色擁有聲音,並且是一種具有多重情感的聲音,藝術家必須細心地傾聽,用一種「心靈的耳朵」,把它描繪出來。 

康定斯基不僅是一位畫家,而且還是藝術理論家和藝術教育家。在《藝術中的精神》一書中寫道:「凡是內在需要的,發源於心靈的,就是美的」;對於康定斯基而言,只有能夠引起心靈的「回音」,才能叫做藝術,因為一切藝術「只能以有目的地觸碰人類靈魂這一原則為基礎」,康定斯基把此一原則稱為「內在需要的原則」(inner necessary principle);這裡所謂「心靈的回音」就是指對色彩的感受,進而發掘出色彩中的音韻。他於《藝術的精神性》寫道:「色彩為琴鍵,眼睛乃音鎚,而心靈是鋼琴的琴弦,畫家則是彈琴的手指,引發心靈的震顫」。也就是說,色彩經由視覺通道撥動心玲的琴弦,而對應於這種「內在原則」的,就是藝術家的「內在生命」。


康定斯基1923年作品〈白色之上2號〉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