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11日 星期五

《宋國誠專欄》 走向歷史灰燼的國民黨?

 

《宋國誠專欄》

走向歷史灰燼的國民黨?

 本文刊登於《上報》,20220210

https://www.upmedia.mg/news_info.php?Type=2&SerialNo=137192

 

北京冬奧開幕,國民黨前主席洪秀柱受邀觀禮,期間並與中共全國政協主席汪洋會面,會談中洪秀柱說出「中國夢不能缺少台灣,台灣不能在民族復興浪潮中缺席」,此語一出,隨即被冠以「配合中共統戰」而飽受批評。持平而論,在台灣,如果主張台獨者享有言論自由,那就沒有理由惡言批判洪秀柱的統派言論。在台灣憲政民主的大傘之下,統獨皆可各自表述、暢所欲言。




洪秀柱未必能改變歷史,但可能改變國民黨的命運

 

祖籍浙江餘姚的洪秀柱,雖然年幼時期家庭遭受白色恐怖之害,其父洪子瑜曾被指控牽涉沈鎮南匪諜案而入獄綠島,乃至遭到2016年總統大選「換柱」的不公平待遇。但洪秀柱依然忠黨愛國,一生以「反獨促統」為職志。洪秀柱的「祖國情、家鄉愛」可以理解,持相同政見者亦不乏其人。但時空有別、兩岸詭譎,洪秀柱的中國情結不僅已經不合時宜,甚至可能有所危害。

歷史學中有一概念叫「歷史偶然論」(historical contingency),意指歷史並不必然按照規律或定論(determinant)而發展,反而往往因為「偶然事件」而改變歷史,歷史的轉折往往不是英雄領袖的運籌帷幄,反而來自平凡事件的陰錯陽差。洪秀柱的大陸之行及言論,就其立場而言雖非意外,但仍然是一個重大的「偶然性指標」,她未必能改變歷史,但極可能改變國民黨的命運。


時空倒錯與民族想像的誤置

 

洪秀柱的「中國情」顯然出現時空倒錯與價值變異,那就是把教科書上寫的、記憶中的、過時的「中國想像」,投射到今日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同時又把今日的中共比擬為一個民族主體,一個「中國夢的織夢者」,乃至形成一種事實上「此中國非彼中國」的價值變異。實際上,今日之中國已經是個「黨國」,早已不是洪秀柱心中的「三民主義中國」,換言之,也許長白山上依然白雪靄靄,洞庭湖面依然碧綠盎然,但極權主義主義體制早已把中國改得面目全非;而所謂「中國夢不能缺少台灣」又是一種民族想像的誤置,在一種「民族同一性」的浪漫情懷之下,將台灣夢與中國夢混為一談,忽略了兩岸其實是「同族不同性」、「此夢非彼夢」。 

洪秀柱似乎不知,「反獨促統」的結果是什麼?那就是台獨被消滅了,但中華民國也不存在了,而且那背後支撐洪秀柱得以倡言「反獨促統」的言論自由,也將在「統一後」消失殆盡!

 

選民是現實的,選票也是殘酷的

 

統派在台灣是少數。雖說多數並不一定代表正義,少數也並非異端。但選民是現實的,選票是殘酷的。依據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2020 6 月所做的「關於台灣人國家認同」最新民調,「臺灣人」認同大幅升至67%,達到歷史新高,「雙重認同」降至27.5%,「中國人」認同僅為2.4%,後兩者均降至歷史新低。這項民調還顯示,「趨統」認同降至新低,「趨獨」認同升至新高,「偏向獨立」與「盡快獨立」的支持度升至35.1%,「偏向統一」與「儘快統一」的支持度降至5.8%。儘管這項民調顯示「維持現狀」還是台灣的主流民意,但「趨獨」已經非常明顯,這就是現實,也就是殘酷。

 雖說「台式民主」未必盡如人意,選舉也並不直接等於民主,你也可以恨透台獨、罵盡民進黨,但「選舉」已是台灣政治權力分配的槓桿。一個政黨再有偉大的理想,若不能投民所好、不能贏得選票,也是枉然。雖說民意如流水,但一次選舉的民意高低,卻是執政與在野的分水嶺。國民黨應該思考,「洪秀柱事件」究竟將使國民黨重返執政?還是繼續在野?

 

國民黨「半台獨、半一中」的大陸政策

 

至於國民黨的大陸政策,也是一種「半吊子統派」,也就是既反對「一國兩制」,又堅持「九二共識」,這豈不是一種「半台獨、半一中」的矛盾政策?實際上,中共所主張的「完全統一」是兩者的緊密結合、不可分割。簡單說,「九二共識」的過渡性手段,「一國兩制」是終極性目標。 

對中共而言,「九二共識」的核心是「同屬一中」,這是統一之前兩岸的政治定位,無論台灣怎麼「各表」,即使主張「憲法一中」,也不允許台灣表到「不屬一中-不屬中華人民共和國一部分」的地步;「一國兩制」則是中共統一台灣之後的治理設計,但無論給予台灣多麼高度的「自治權」,歸結起來只是「中央授權」之後的執行權,絕不是主權。依據20146月中共國務院頒布的《「一國兩制」 在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實踐》白皮書,其中強調:「中國是單一制國家,中央政府對香港擁有全面管治權。香港的高度自治權不是固有的,其唯一來源是中央授權。香港享有的高度自治權不是完全自治,也不是分權,而是中央授予的地方事務管理權」。白皮書也載明,香港特別行政區的高度自治權,其唯一來源是中央授權。中央授予多少權力,香港特別行政區就享有多少權力,不存在「剩餘權力」。準此而論,國民黨支持「同屬一中」的九二共識,卻反對九二共識的最後目標「一國兩制」,支持手段卻反對目標,豈不怪哉? 

汪洋建議,兩岸應盡速進行「政治協商」,當然,相互協商總比片面單幹好。但事實證明,「一國兩制」在香港的實踐已經徹底破產,儘管中共自稱在香港獲得「輝煌成就」。香港警察的催淚瓦斯、全國人大的一紙「港版國安法」、抗議人士一一被逮捕入獄,不知敲醒了多少台灣人的「統一夢」!如果中共一夕之間可以撕毀載入「聯合國公約」的「中英聯合聲明」,宣稱自治權只是「中央授權之下的地方管理權」,試問,這種「一國兩制」又如何通過「政治協商」讓台灣人民感到安全和滿意?

 

國民黨將成為「永遠的在野黨」?

 

事實也已經證明,國民黨在統獨議題上不是民進黨的對手,在選舉操作上也技不如人,如果國民黨繼續與民進黨在統獨議題上糾纏,或是妄想充當統獨鬥爭的「安全閥」,扮演台海安全的「剎車板」,如果台灣人就是敢於「為台獨而戰」,那國民黨就只能做個選舉制度下永遠的在野黨。雖然做個在野黨也不是壞事,日本的自民黨和英國的保守黨也曾經經歷一段較長時期的在野地位,況且民主政治也不能欠缺監督與制衡,但是,「選舉出政權」,政權長期不在自己手上,就會失去「認同建構權」和「治理話語權」,就會被動挨打,失去修理政敵的資源和籌碼,受盡政治霸凌和選民嘲笑。換言之,一個永遠的在野黨,最後極可能就是一個永遠消失的政黨。

 

國民黨應該向「庶民/福利型」政黨轉型

 

國民黨應該轉型,一種兼具結構與功能的雙重轉型,跳脫「兩岸框架」與「統獨魔咒」,不再糾纏於「一中、二中」這些宏大敘事,轉向一個「庶民化/福利型政黨」,以深耕台灣本土正義和公共利益為本業。台灣存在數不盡的「社會不正義」,諸如居住不正義、環境不正義、世代不正義、貧富不正義、職業不正義、性別不正義……,國民黨如果能夠自居「正義志工」,勇於自我改造,深入社會底層,蛻去菁英身段,拋棄歷史包袱,堅持一種「中華民國的台灣主體性」,致力於平抑房價、落實環保、青年就業、縮小貧富、增加所得、維護勞權、性別平權等等,就能重新獲取民心、贏回政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