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費城四人幫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費城四人幫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1年9月28日 星期二

回望20世紀:20世紀的美學(3) Ashcan School(垃圾箱畫派)-2 / 費城四人幫-a

回望20世紀:20世紀的美學(3) Ashcan School(垃圾箱畫派)2 / 費城四人幫-a

 

喬治・盧克斯(George Luks, 1867-1933)威廉・葛蘭克斯(William Glackens, 1870-1938)、約翰・斯隆(John Sloan, 1871-1951)、埃弗里特・希恩(Everett Shinn, 1876-1953)四人,被稱為繪畫史上的「費城四人幫」。這些理念型的藝術家具有共的特點,就是以庶民生活、邊緣社群、異族移民為創作題材, 

喬治・盧克斯作為中歐移民的後代,雖出身富裕家庭,但因自幼在美國賓州南部一處煤礦區長大,由於父母經常幫助煤礦工人家庭,從小就懂得同情和關懷貧窮階級,以及後來的社會主義政治傾向。在遊歷歐洲返回美國之後,進入費城出版社從事插圖畫家的工作,並認識了「費城四人幫」其他三位成員。這四人在Robert Henri家中的經常性集會中,逐漸凝聚了一種新的繪畫風格,這種風格將拋棄學院派的匠氣與體制束縛,認為美國畫家需要避開高雅的主題和學術的潤色,更多地反映他們自己的時代和經驗。它們拒絕參加保守的國家設計學院的展覽,組織了自己的獨立展覽團,19081月,這個獨立展覽團的八名藝術家,在紐約「馬克白畫廊」(Macbeth Galleries)進行展覽。這次的展覽被視為20世紀美國藝術上的一次革命事件,這八位藝術家因此被稱為「八人派」(The Eight)


1902年,Robert Henri為喬治・盧克斯所做的油畫像



盧克斯的專長首先在簡單、易懂且充滿溫馨與憐憫的插畫作品。創作於早期(1884)的《吃蘋果的小孩(Child Eating Apple),以炭筆素描刻劃了貧民窟小孩的生活,在困境中自尋快樂時光。而在有關城市街景與建築的作品中,我們看到的是「垃圾箱畫派」固有的風格:灰黑的建築、憔悴的人影、冰冷的街道……,例如創作於1923年的《波士頓國王教堂》,我們看不到燈光和吊鐘,只有烏黑的建築和步履闌珊的行人……


George Luks ,Child Eating Apple, 1884



George Luks ,King's Chapel, Boston,1923


盧克斯以極大的熱情描繪了底層社會和工人階級的城市生活場景,1905年的《摔跤手》(The Wrestlers)被視為盧克斯最成功和知名的作品;作品描述了底層階級男性為生活搏鬥的勇氣。這是一幅巨大的、奢華的油畫,畫中一個健壯的男人被另一個壓在墊子上,被擊敗的摔跤手的臉,倒轉過來,直視著我們。這扭曲的姿勢、膨脹的肌肉、痛苦的表情、淋漓的汗水,都表現出盧卡斯對底層人民特有的情感。


George Luks , The Wrestlers, 1905


然而,盧克斯長年酗酒。19331029日清晨,員警在一家酒吧發現了盧克斯死於門口,真實的死因是,盧克斯在附近的酒吧與一位顧客發生爭執被毆打致死。這種結果,令人不勝唏噓。

2021年9月20日 星期一

回望20世紀:20世紀的美學(3) Ashcan School(垃圾箱畫派)-1

回望20世紀:20世紀的美學(3) Ashcan School(垃圾箱畫派)1 

「垃圾箱畫派」20世紀興起於美國,以創作紐約日常生活場景的作品而聞名,其中往往展現的是城市中的貧困地區、底層社會、弱勢人物以及一個醜陋而逼真的灰暗世界。「垃圾箱畫派」的主要人物包括創立者羅伯特・亨利(Robert Henri, 1865-1929),以及喬治・盧克斯(George Luks, 1867-1933)、威廉・葛蘭克斯(William Glackens, 1870-1938)、約翰・斯隆(John Sloan, 1871-1951)、埃弗里特・希恩(Everett Shinn, 1876-1953)-以上四人被稱為「費城四人幫」(Philadelphia Four)-喬治・貝婁斯(George Bellows, 1882-1925)等代表性人物,以及被歸列此一畫派但卻拒絕這一標籤的愛德華・霍普(Edward Hopper, 1882–1967) 

「垃圾箱畫派」並非這群以報紙插畫家為業的藝術家的自稱,而是媒體給予諷刺性的歸類,因為他們的作品多是描寫城市的貧窮、髒亂、孤獨、冷漠,正確的定位應是「城市寫實主義畫派」或「社會寫實主義」。他們畫的當然不是垃圾,而是社會真實的生活狀態。 

但寫實不是對事物的摹寫或複製,而是通過寫實表達一種批判意識,並引起觀眾的共鳴性聯想,從而建立「藝術的社會批判」效應。在一些以「街道雪景」的畫作中,Robert Henri將畫筆集中在地上烏黑的雪塊,但這不是美景,也沒有浪漫,而是污泥、馬糞、汗水和為生活掙扎的苦楚。對Robert Henri來說,藝術像似一種社會新聞,顏料就像污泥一樣的真實,就像冬天的紐約百老匯凍結在街道上馬糞和雪塊一樣的真實。在此意義上,Robert Henri是把「真實」(real)推向「唯美的掩飾」的對立面,把真實定義為彰顯、突出和暴露。 

藝術作為社會批判與政治抵抗的形式,很早就在Robert Henri的作品中顯露鋒芒,雖然這種鋒芒依然包覆在藝術再現的框架上而顯得溫和婉約。在兩幅「紐約雪景」和「巴黎的雪」的畫作中,沒有晶瑩剔透的櫥窗,沒有紳士淑女的漫步,沒有撒滿街道的霓虹燈,只有昏暗的天空、破落的房子、烏黑的雪地、剷雪的工人、傴僂的行人,以及一部拖著長長濕黑尾巴的馬車;Robert Henri要表達的是城市的荒涼景象、窮人的孤苦,以及繁華世界中隱藏的黑暗。

Street Scene with Snow(紐約雪景)(1902, 油畫)

Snow in Paris(巴黎雪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