顯示具有 數位極權主義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數位極權主義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5年9月28日 星期日

政論節目

 華視 三國演義 2025年9月28日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m9eyAPdbIWA&t=1148s


歡迎收看《三國演議》。今天我們很榮幸邀請到政大國關中宋國誠教授,與我們談談後數位社會與資源匱乏的二元世界。宋教授長期批判「科技進步主義」,提醒 AI 不僅可能剝奪人類的自主,更可能掠奪資源、助長數位專制。我們將從人類幸福、科技風險到國際政治,一起探索這個議題。

問題 1:宋教授,您在演講中提到,低科技的童年比高科技的年長時代更自由快樂。這是否意味著,科技進步與人類幸福感其實存在一種反比關係?在今天這個高度數位化的世界,這種幸福的回復還有可能嗎?

 

雖然,每個人對「幸福感」的定義和感受不同,但是一種對人類生存條件的基礎性威脅」─我稱之為「普世不價值」的趨勢,例如極端氣候、資源匱乏、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發明,甚至包括核威脅等等,足以覆蓋所有不同的幸福感定義,而造成所謂「人類不幸福」。 

小時候,我家門前有小河,清澈透涼,隨時可以在小河中抓到小魚、小蝦和蛤蠣,我與我的童年玩伴,過著「真情滿滿」的童年時光;年長之後,我家門也有條小河,但這條小河卻是工業廢水的排放之流。 這就是過度的工業開發和現代科技的飛躍,造成幸福感的流失。 

許多現代病都是現代科技造成的,一如人們有了汽車就很少散步,有了手機就不再出門拜年一樣。依據最近「世界衛生組織」的研究報告,全球有1/6的人口因為缺乏「親身性的異質接觸」,正處於受到「孤獨」的威脅之中;例如哥廷根大學社會學家的研究,孤獨與「反民主態度」之間存在正相關。「孤獨」不僅會帶來個人許多健康問題,也會產生「反社會、反體制」的社會心理。 

為什麼會這樣?

在當前,我稱之為「後數位時代」(post digital era)中,一個基本的趨勢是:機器不斷更新、人性不斷退化。因為,「人機關係」取代了「人際關係」;人與人的交往通過「設定」(setup)完成,童叟無欺的誠信交易通過「網購」來實現,人品與性格以「編碼」(coding)來標記,例如中共的「社會信用系統」;遇見真人感到陌生和疑慮,與機器人聊天反而貼心又親切。雖然現代社交媒體提供交友平台,但這種交友是一種「以機器為介面同溫層、封閉性交往」。在這種「人機社會」(human-machine society)中,人與人的介面是「一連串演算法」,不是真情與溫度;人的價值以競逐利潤的能力與效率為尺度,人的尊嚴以汽車住房來衡量,人的品德成為skip(略過)的圾垃資料。許多人以為,AI可以帶來方便和效率,但是當人們以「機器演算」代替「自主思考」之後,許多人一遇到問題就找ChapGpt,然後停止創新性的思考,甚至根本不思考。如果,不思考意味著「很幸福」,那就是人類低智化的開始。  

英國牛津大學出版社選出2024年的「年度代表字」:「腦腐」(brain rot),指稱人類「過度接收瑣碎而無挑戰性的網路資訊」。有一位作家David Grime在《反智》(The Irrational Ape)一書中指出:「我們具有上帝般的科技,卻擁抱中古時期的習俗,懷有舊石器時代的情緒」。牛津大學這個「代表字」的意思是:「科技篡位上帝,人類回到原始」。所以,所謂「幸福感的回復」,很難,也很辛苦! 

 

問題 2:您對 AI 的警示非常鮮明,稱它是一條「進步性自毀」之路,甚至可能將人類帶向「地球廢棄場」。在您看來,這是一條已經無法回頭的單行道,還是人類還有機會改變方向?

 

所謂「進步性自毀」是指「以進步之名而無限制發展的科技卻帶著冒犯和毀滅人類整體利益的趨勢」。這裡涉及一個「科技社會學」的問題,也就是科技變遷的問題。 

依據科技發展的內在邏輯,技術變遷是一個受到「正回饋機制」 (positive feedback)所誘發和控制的過程。「技術系統」一旦被採納或成為政策系統,就會取得一種「收益遞增」(increasing returns)的機制,也就是越發展、收益月大的趨勢,並且會設法阻止外部因素的干擾或被其他方案的替代,形成一種「不可逆轉的自我強化趨向」;另外,技術系統的演進路徑取決於系統的初始狀態,系統一旦被採納,演進的軌跡便會呈現「前後連貫、相互依賴」的特點;前者稱為「鎖定」,後者則稱為「路徑依賴」。簡單的說,科技發展是一條難以回頭的、狹窄的單行道。 

盧德運動─19世紀發生在英國,因為工業革命使用機器取代人力勞動,許多工人發起破壞紡織機、焚燒工廠的反抗事件。但是,無濟於事,工業革命並沒有因此停止腳步,反而大步向前高歌猛進。這就是科技變遷自我強化的證明。 

但是,科技變遷也有可能發生「革命性轉彎」的情況。我最近閱讀了楊憲宏先生的《寫作的靈現》一書,得到許多啟發。許多具有自覺意識的AI科學家,開始反思:認為當前的AI並不是真正的AI(楊憲宏稱之為「偽數位化」)例如面對同樣的問題,人腦只需耗費20瓦的電力,AI卻要消耗100萬瓦的電力,一個56歲的小朋友只要幾秒鐘就可以分出貓與狗的區別,AI卻需要1500張圖片才能分析、辨識貓狗的區別;人類依賴直覺判斷就可以具備分辨能力,AI卻需要大量的數據和資料,這其實是一種「低效能、高消耗」的AI,不是人類所需要的AI。所以,許多科學主張應該發展「綠色AI」、「可控制的AI」,這種「反思性的轉折」,或許可以將「假AI」轉變為「真AI」,一種真正符合人性需求的AI科學。 

 

問題 3:您引用馬克思的異化、盧卡奇的物化等觀點,剖析 AI 對人類自主的剝奪。能否請您舉例,在當前的數位平台與社群媒體中,這種異化最危險、最深刻的表現是什麼?

 

「異化」是關於人類「勞動本質」的討論,非常的深奧。簡單的說:人們生產一個商品,目的是為了證明並實現自己的天賦、才華和勞動價值,結果商品反而通過市場機制(包括雇傭勞動與市場交換),回過頭來剝削和控制人類。馬克思在《巴黎手稿》、《資本論》有很深入的討論。卓別林的電影就很形象的描繪「工業社會的異化勞動」:工人在一條生產線上工作,為了趕上機器的效率化生產,人體的運動必須符合機器的節奏;本來應該是人們操作機器,實際上是機器在操作人類:工人必須像機器一樣的工作。所謂「AI的異化」,就是指人類開發AI本來是為了服務人類,但實際上是人類為AI服務。 

當前,在數位世界中,這種異化現象不勝枚舉:例如 

1,數位詐欺

數位詐欺不同於「金光黨」,它會運用演算法,也就是「仿真」的模式,對使用者或社會大眾進行財產詐騙、虛假訊息的洗腦,乃至於專制極權的合理化。人們熟知的「深偽技術」(deep fake),一種生成式的擬真技術,式各種數位詐欺非常有力的工具。 

2,資源掠奪

AI研究專家Kate Crawford  “ Altas of AI ”一書中指出:「一個AI系統的建立,必須依靠剝削地球能源、礦產資源、廉價勞工和大規模資料,才能實現」從馬來西亞為了鋪設第一批跨大西洋海底電纜而導致乳膠樹木被砍伐殆盡,到內蒙古包頭市為採掘稀土而殘留劇毒的巨大人工湖」。換言之,AI不只是關於程式碼或演算法的故事而已,它是一個關於從掠奪地球稀有礦產(稀土和各種金屬與化學元素)為起點,最終走向「地球廢棄場」的過程。 

3,勞動剝削

在《血汗AI:為人工智慧提供動力的隱性人類勞工》一書中,作者指出:「複雜的軟體之所以能發揮作用,背後是數千小時低薪且技術含量低的勞動,這些隱藏在後面的勞工才是被迫像機器人一樣的工作,盡力使AI變得更像人類」。換言之,不是機器為人工作,而是人像機器一樣為機器工作。  

4,置換效應(特殊性失業)

我非常同意《權力與進步》一書的觀點:現今的自動化科技並非是為了提高勞工的生產力,而是明確地為了要取代勞工而發展。作者指出:「每千名工人多出一台機器人,會使整體就業率降低約0.2個百分點、工資下降約0.42%。也就是說,每增加一台新的機器人,將使大約3.3名工人失去就業機會」,這就是AI的「置換效應」(displacement effect)─對勞工,甚至包括對科技行業中競爭式敗的「脫隊者」,都會產生嚴重的淘汰作用。 

5,停止思考

AI的功能是促使人類停止思考,並接受「消費導向的替代性思考」。

即使AI沒有阻卻人類的創造性思考,至少已經塑造所謂的「庸俗品味」。科技公司總是噁心的把網路世界的「強制推播」說成「演算法美學」,以掩飾一種「浸潤式洗腦」。你通常以為獲得時髦的美學品味,實際上往往是科技公司、廣告商、社群平台操縱演算法之下的「資源回收」,使你成為「二手消費者」。我把這種推銷策略稱為「眼珠經濟學」,他們只是利用AI進行收集和運算「別人已經喜歡的東西」,然後複製到我們身上;我們以為掌握了潮流,實際上只是個「跟屁蟲」。  

另外,AI技術還會製造所謂「文化盲區」,讓人們只關注主流社會和發達國家,卻對第三世界的情況視而不見。正如我們一直關注川普的關稅問題,但卻忽略迦薩正面臨恐怖的饑荒。  

6AI幻覺

最近發生在澳洲一件AI烏龍事件,Google AI 錯誤地聲稱「澳洲人需要出示身分證才能使用網際網路」,造成很大的恐慌。但實際上,一家受到政府委託的

負責「數位身分系統」查核公司,並沒有發布「身分驗證」這項消息,而是Google AI過度反應所產生的幻覺,許多人沒有經過任何查證就分享出去。這就是「AI幻覺」加上公民媒體素養不足所造成的社會混亂。 

 

問題 4AI 的高耗能、高耗水、高污染,讓人擔心它可能形成新的「資源殖民體系」。從國際政治經濟角度看,哪些國家或地區可能成為這種體系下的犧牲者?

 

人們在線上的所有活動,都是由大型的電腦伺服器機架處理,這些設施稱為「資料中心」,有些規模甚至有幾個足球場之大。當電力流經電腦時,設備就會發熱。 為了處理伺服器的冷卻問題,一個傳統大型數據中心每天的用水量可達500萬加侖,相當於一個2萬至5萬居民的城鎮單日的用水量。 

在過去的幾年裡,為了滿足「資料密集型數位世界」的需求,新資料中心的開發以及現有資料中心的擴建速度,在過去五年裡翻了一倍。實際上,資料中心通常建立在都會或副都會中心,不限於乾旱地區。大部分都是依賴於市政飲用水來進行冷卻,即使少數使用循環利用。依據2021年一份關於數據中心用水量的報告,在用於冷卻的水量中,來自飲用水源(非回收或再利用水源)的用水量比例高達57%。換言之,AI冷卻水正在侵蝕人類的正常飲水。 

實際上,AI對水資源的掠奪式全球性的。只要AI技術繼續無限制發展,所有國家和地區,都會受到水資源短缺的影響。 

根據聯合國的統計,到2025年,也就是今年,全球人口的一半以上將生活在水源緊張的地區。2025年,全球將有20億人生活在絕對缺水的國家或地區;在現有的氣候變遷情境下,到2030年,全球近一半的人口將生活在嚴重缺水的地區。換言之,在短短5年之內,原先全球一半的人口將從水源緊張快速進入嚴重缺水的狀態。 

 

問題 5:您形容 AI 是「獨裁者的好朋友」,並舉了中俄監控系統為例。在您看來,AI 技術會使威權政體更加穩固,還是有可能反過來成為反噬它們的力量?

 

我稱之為「數位極權主義」(Digital Totalitarianism),例如中國利用科技對新疆維吾爾族人進行「DNA採集」和「數位型身心監控」。在AI主控的後數位時代,我稱之為「專制AI」,這是一種不斷鞏固專制政體的科技力量,特別是利用AI來進行一種「影響力操控」(operation influence) 

《紐約時報》最近發表一篇文章中國的新武器:用人工智能發起宣傳戰》,作者根據美國范德堡大學的研究,有一家名叫「中科天璣」(Go Laxy)的中國公司,已正在進行這類「影響力操控」的活動。「中科天璣」正在利用國家資助的先進技術,大量部署「擬人的機器人賬號」和「心理畫像技術」,鎖定目標群體,以隱蔽的方式,塑造輿論(俗稱「帶風向」),進而瓦解現存的價值體系,腐蝕民主制度。

 

 


2022年7月5日 星期二

《宋國誠專欄》 必須告別中國-解構中國的「詭辯五論」(4-4)

 

《宋國誠專欄》

必須告別中國

-解構中國的「詭辯五論」(4-4)

 

本文發表於《上報》,20220705

https://www.upmedia.mg/news_info.php?Type=2&SerialNo=148388

 

第五論,中國的「極權詭辯」:科技納粹

 

依據《紐約時報》「視覺調查團隊」一項調查發現,中國正在原有基礎上,以空前的規模收集數量驚人的公民個人資料,手機追蹤設備隨處可見,人人一條健康碼。中國公安部門正在建立世界最大的DNA資料庫,並在其人臉識別技術基礎上進一步收集民眾的聲紋。調查指出,中國部署了5億隻攝影機,將個人隱私錄入功能強大的分析軟體,識別一個人的種族、性別以及是否戴眼鏡或口罩等等。所有這些資料都匯總並儲存到政府的伺服器之中。一份來自福建省的招標檔案顯示,這些資料規模非常龐大,每時每刻都有25億張人臉圖像被儲存。用公安自己的話來說,這些視頻監控系統的戰略目標,就是「實現對人員的管控」,換言之,中國已成為世界最龐大的數位極權主義國家。

 


中國的「生命政治」控制

 

中國政府以所謂社會信用、健康管理、治安保障、疫情防控、維穩等理由,合理化這種「數位監控」下極其醜惡的國家恐怖主義,這就是一種「極權詭辯論」,一種「生物政治」(biologization of politics)的墮落,也就是法國哲學家福科(Michel Foucault)所說的「生命政治」(biopolitics)的操縱與濫用。通過對現代科技的反人道濫用,中國廣泛運用生物醫學、人工智能、基因工程、核酸檢測,廣泛蒐集並介入個人身體的分子分析(深入到核酸基[nucleotide base]與酵素活動),在生命分子的層次上對個體生命進行管理、控制、改造,以實現國家對全體人民的「敞視監控」(panoptical surveillance),一個喬治.歐威爾(George Orwell)小說《一九八四》筆下的「老大哥國家」。 

AI技術的人臉辨識和DNA檔案(生命數據庫),廣泛運用於識別、監視、追蹤、抓捕新疆維吾爾族人。這種建立在以科技手段控制公民思想與行為的「自動化極權主義」(automatic totalitarianism),是數位極權在中國最極端、最徹底的表現。然而,在已遭到世界廣泛抨擊之後,中國依然故我,甚至變本加厲。

 

中國對新疆的數位監控

 

在新疆,除了遍佈街道巷弄的攝影機之外,中共在新疆部署了數以百萬的警察和監察員以及數以千計的檢查崗,每年投入數十億美元資金,用來掌控維吾爾人的一舉一動。這些警察可以隨時攔下路人檢查他們手機,查看是否有依規定安裝政府設定用來監控通話和資訊的強制軟體,以及查看為何手機流量「異常超量」或為何經常購票出國?若發現敏感資訊或照片,警察可以當下刪除或沒收;這些警察可以強制維吾爾人排隊照相,以取得他們的面部特徵並載入官方的數據庫;這些警察可以針對「特定人士」並貼上「危險標籤」,一旦設定完成,他(或她)每次離開社區或進入公共場所,就會觸動警報系統,即使當事人尚未到達目的地,警察就已提前到達並進行盤問。 

至於所謂「監察員」,無論白天或黑夜,可以隨時闖入維吾爾人的住所進行盤問,進行所謂「忠誠談話」和「可靠性評分」;在新疆,有高達7000名兒童遭到拘禁,即使維吾爾人上清真寺禱告也會遭到監視,理由是想知道他們向「阿拉」說了什麼?是否向上帝密告「反黨言論」?一個維吾爾兒童被盤問:你父母讀《可蘭經》嗎?這個兒童誠實回答之後,這個家庭從此就人間蒸發。 

一位記者詢問新疆當地的警察為何要這麼做?警察的回答是:「在中國,沒有什麼為什麼!」

 

據統計,中國已經擁有近700億條記錄的數據庫,相較於美國聯邦調查局的「全國即時犯罪背景調查系統」只有1900萬份記錄,有如天壤之別。在新疆,只要有一張照片(或聲音),只要有臉部紋路、視網膜、皮膚顏色等等特徵,就可以「一鍵顯示」數十億份相關記錄,列出被搜尋者的教育背景、家庭關係、交友情況、聯繫紀錄,以及什麼時候與什麼人一起出入酒店或網吧等等。除此之外,中國還把新疆監視系統進行「全國聯網」,追蹤在其他省分流動的維吾爾人,目的是防止「預謀性串連」和避免對漢人產生「惡劣影響」。 

中國是全世界唯一以「反恐」之名,反到深入人體血液和細胞而獲得巨大成效的國家!

 

牲人:極權統治下的維吾爾人

 

在極權統治下的維吾爾人,一如阿岡本(Giorgio Agamben)筆下的「牲人」(homo sacer,又譯「神聖人」),這是一種任何人可以將其殺死而不必接受法律制裁的人,一種被黏貼了種族不潔的標記且完全不受法律保護的「赤裸生命」(bare life)。在習近平高喊「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口號下,維吾爾人卻是一種「中國共同體的多餘人口」,只有將這些「維吾爾牲人」隔離或逐出共同體之外,中國才能維持國體聖潔並鞏固自身的「無敵統治」。二戰時期的納粹希特勒,就是用這種方法對待猶太人。 

數位極權是反文明、反人道的野蠻治理,但卻是中國自稱其體制優越性的要素之一,充分顯示中國倒轉人類文明演進的趨勢,乃至對人類文明形成「逆淘汰」的威脅。實際上,「身體權」(包括面部特徵與DNA)屬於私法、私領域的範疇,是「人身保護」的底線,然而,不僅如此,中國的數位監控還運用在對異議份子和可疑人士的追蹤與逮捕,包括政治活動與社會運動者、獨立公民記者、維權律師、文字批評家、懷有冤屈的上訪者、輟學或失業青年、閒散人員、貧困群體以及外國人等等,這種「科技的納粹化」,將中國變成一個「全景監獄」,對人權與自由進行深重的迫害。

 

必須告別中國!

 

基於保衛人類文明的立場,無論是脫鉤、遠離或圍堵,全世界都必須告別中國。因為今日之中國是人類文明演進的退化肌體,國際社會自私自利的法外集團,文化價值的偷渡客,歷史事實的篡改者,中國赤裸生命的統治者;「告別中國」是一場文明與野蠻的戰爭,是人類集體生命與自我保存的最後一役。無人可以逃避,無人可以倖免。 

弗朗西斯.福山(Francis Fukuyama)在《歷史的終結與最後之人》一書中,認為自由民主體制將是人類社會演化的終點,是人類政府的最終形式。實際上,民主並沒有獲勝,專制正在崛起。換言之,歷史並沒有終結,而是重新書寫。而在重寫歷史文明之際,「告別中國」必須是歷史新頁的前言和導論。


2022年6月14日 星期二

《宋國誠專欄》 習近平與中國悲劇的未來(3-3)

 

《宋國誠專欄》

 

習近平與中國悲劇的未來

 

世上從來沒有英明偉大的領袖,

只有被神化且權力不受約束的野心家

 

三之三

 

本文發表於《上報》,20220605

https://www.upmedia.mg/news_info.php?Type=2&SerialNo=146057

 

階級鬥爭的國際化

 

「新毛澤東主義」的要素之一就是把階級鬥爭國際化,把國際關係視為國家鬥爭關係,把國際組織視為國家爭權的工具,把外交記者會辦成吵架大會,所謂「戰狼外交」就是由此而出。自習近平上台以來,西方國家對中國的普遍反感與反制,戰狼外交功不可沒!

 


習近平2019年曾經親筆下條子,要求外交官面對中美關係惡化等國際挑戰,必須立場強硬,展現「鬥爭精神」。於是外交鬥爭執行官外交部長王毅,就帶領一批戰狼外交官在世界各地衝鋒陷陣。王毅在一次論壇中高姿態的表明中國的「對美政策」:「要對話可以,但應當平等;要合作歡迎,但應當互惠;要競爭無妨,但應當良性;要對抗不懼,將奉陪到底」。不到三個月,美國國安會印太協調人庫爾特.坎貝爾(Kurt Campbell)也做出回應,表明美國與中國接觸的時代已經終結,美國對中政策改變的核心因素就是習近平本人。坎貝爾指出,習近平對經濟不感興趣,非常講意識形態,同時寡情薄義。實際上,戰狼外交無法建立國際友誼,完全無助於中國的國家利益與國際形象,只有樹敵,沒有朋友。

 

中國的「數位極權主義」

 

許多人把中國稱為「牆國」(The Great Firewall of China),因為中國建立禁止其人民登入境外網路和獲取訊息的防火牆-「網路長城」,並且通過嚴密的網路審查,封鎖和刪除一切官方看不順眼的言論,甚至利用手機應用程式、生物數據收集系統、人工智能、大數據等等數位科技,監控和追蹤人民,以便牢牢控制中國人民的大腦與行動。 

在習近平鼓勵並推動網路監控之下,中國已成為喬治•歐威爾(George Orwell)小說《1984》裡的「老大哥國家」。20138月,習近平在「全國宣傳工作會議」中提出警告:「西方反華勢力一直妄圖利用互聯網『扳倒中國』……」;在201512月浙江烏鎮的「世界互聯網大會」中,習近平提出了「網路主權」的概念,也就是中國要依據自身的利益,建立中國式網路政策與戰略,把網路作為「超限戰」-認知作戰-的強大武器之一。 

最新並深入個人的監控手段就是手機上的「健康碼」。這項技術可以根據地理位置、旅行史、核酸檢測結果和其他健康數據,生成特定用戶的檔案。當局依據健康碼顯示的綠、黃、紅三種顏色,決定居民所有行動的許可或禁止。健康碼還可用來追蹤政治異議份子,反對者一有不服,「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罪」和「尋釁滋事罪」兩項罪名,立刻找上門來,扣你頭上。

 

牽手俄羅斯,自找孤立與自絕世界

 

自近代以來,俄羅斯先後通過《尼布楚條約》、《恰克圖條約》、《璦琿條約》、《北京條約》、《塔城界約》、《伊犁條約》、《科布多塔爾巴哈台界約》、唆使唐努烏梁海獨立、占領黑瞎子島、唆使外蒙獨立,成立「蒙古人民共和國」,外蒙從此脫離中國,乃至中共執政之後簽署《中俄睦鄰友好合作條約》等等,截至1945年止,俄羅斯總共謀奪了中國領土總共58838百平方公里!對於這個真正侵略中國的最大帝國主義者,習近平竟與之簽訂「中俄聯合聲明」。只讀「黨史」卻不讀中國近代史的習近平,宣稱中俄兩國友好關係「沒有止境」,宣稱普丁是他「最知心的好朋友」! 

與普丁「哥倆好」,除了擺出反美的虛張聲勢,被國際社會視為俄烏戰爭的「幫兇」之外,對中國無一是處!習近平以為俄羅斯必將「閃電攻佔烏克蘭」,那麼中國也可以「迅雷奪取台灣島」。習近平的真實立場是:假挺俄、真反美。挺俄是戰術表演,反美才是戰略核心。直到西方國家對俄羅斯進行翻天覆地的制裁,看見俄羅斯在侵烏戰爭中一籌莫展之後,才驚覺苗頭不對,才發覺站錯邊、押錯寶,產生「今日制裁俄羅斯,明日懲罰中國」的危機感。但中國此刻已是過河卒子,即使想掉頭轉向也已為時已晚!

 

對中國戰略定位的誤判

 

習近平最大的偏失是對中國「國際角色」與「戰略定位」的誤判,此一誤判導致他矢志顛覆以美國為主導的國際秩序,但實際上,中國力不從心、大夢難圓。 

從西方的視角來看,習近平被視為當今世界最大的「規則破壞者」(rule breaker),破壞黨內任期制度的規則、破壞科學防疫的規則、破壞市場經濟運行的規則、破壞普世價值與國際秩序的規則、破壞學術自由與知識分子地位的規則、破壞兩岸和平發展的規則,破壞民族平等與族裔自治的規則,最後,破壞了國際社會對中國的期望與信任。 

從中國庶民的親身體驗來看,一場「清零」運動,清出了人民對共產黨本質潛在的嫌惡與鄙視,清出了對黨國暴力的體驗與覺悟,破壞了人民對於政府的信任。當中國面臨人口負成長的危機之際,年輕世代卻以「不生不育」來終結自己被奴役的一生,乃至發出「後代不做中國人」的終極絕望之時,中國未來的悲劇不言自明、可想而知。

 

對兩岸關係的嚴重誤判

 

習近平不斷強調以武力實現祖國統一,發動全年不打烊的軍機擾台,緊貼台灣航空識別區卻美其名為「常態巡航」,使得曾經百花盛開的「兩岸關係」變成「兩岸沒關係」。當然,習近平可以不在意兩岸關係的榮枯,不在乎台灣民主體制的存廢,但國際社會卻時刻緊盯、高度關注。 

習近平僅僅以「民進黨執政=台獨」的簡化邏輯,以14億民意大於2300萬民意的大小對比,以「武統」做為對台政策的主軸,這是習近平對兩岸情勢「以對抗代替和談」和「軍事冒險主義」的嚴重誤判,將原先可以通過和平交流、經貿互惠、理性溝通、制度學習、民間友好等等「友誼政策」,實現兩岸自然趨近、多元融合、相互理解,乃至可能的統一形式,一掃而光、化為烏有。習近平只看到解放軍是否具備攻台能力,卻看不見美國及其盟友保衛台海安全的意志;習近平堅決實現祖國統一的意志,卻不知美國同樣堅決維持其世界領導地位的力量。習近平只知「台灣問題」對中國非常敏感,卻不知台灣問題對國際社會一樣敏感! 

習近平不知,台灣海峽不是中國的私人後花園,而是人來人往的交通要道。習近平不知,「一國兩制」何以在台灣失去民意市場?習近平也不知,民進黨為何可以不訴求政績,只要喊出「抗中保台」就可以贏得執政?

 

俄烏戰後,西方全力圍堵中國

 

無論俄烏戰爭結果如何,牽手俄羅斯的中國必將成為「連坐制裁」的對象,承受來自美、加、英、歐、日、澳、紐、印「新八國聯軍」的圍堵,面對「國際抗中統一戰線」的圍攻。美國連續作出數十個制裁中國的法案,歐盟與G7也連番以中國為敵,波羅的海三國採取「離中挺台」的外交政策,德國逐步採取與中國市場脫鉤,「四方安全對話」(Quad)劍指中國,「英美澳安全協議」(AUKUS)旨在遏制中國軍事擴張,「五眼聯盟」則緊盯中國一舉一動,國際資本與外資企業紛紛撤離中國。連日本也關切台海安全而積極推動圍堵中國的東亞安全戰略。中國已經處於四面楚歌、八方為敵的困境之中。在日本政府前後兩年(2021-2022)公布的《外交藍皮書》中,日本批判中國對普世價值的蔑視和地緣政治的擴張,警告中國對台灣的軍事冒險,宣稱中俄聯手是世界和平的亂源,直指中國是日本最大威脅。 

習近平這種自找孤立、自找制裁、自絕世界的領導人,不是什麼「核心」,也不是什麼「領袖」,而是一場「大國悲劇」的編劇與導演。世界所有的人為災難都是來自獨裁者的野心。習近平腦中的「毛主義遺緒」和「世界第一的大國意識」,是一切錯誤的總根源。直到今日,中國始終自欺之後而自信,依然看不到這個錯誤根源得到反思與糾錯。